图书介绍

中国通史大讲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通史大讲堂
  • 刘雪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通史大讲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远古文明2

一、史前人类2

原始人群2

元谋猿人3

北京人3

构木为巢和钻木取火3

山顶洞人4

二、氏族社会5

氏族公社5

前仰韶文化5

半坡村遗址6

河姆渡文化6

大汶口文化7

新石器时代的农作物7

家畜的饲养8

原始乐舞8

三、华夏文明的传说8

创世神话8

神农、黄帝、蚩尤9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9

尧舜禅让10

大禹治水11

第二章 夏、商、西周王朝14

一、夏、商、西周王朝与社会14

天下为家14

商汤灭夏15

伊尹辅政16

盘庚迁都18

武丁的对外征服20

姜太公钓鱼20

牧野之战21

周公辅政22

周厉王毁国23

烽火戏诸侯24

周礼制度的形成26

井田制26

二、夏、商、西周的文化与社会生活27

甲骨文27

青铜器铸造技术27

后母戊方鼎28

商代历法29

人祭和人殉29

早期货币——贝币29

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30

雅乐30

第三章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32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32

春秋时期32

春秋五霸32

齐桓公称霸32

曹刿论战33

假途灭虢之战35

晋文公称霸35

秦国崛起37

弦高退秦军38

崤山之战39

一鸣惊人41

楚庄王问鼎中原42

伍子胥复仇43

卧薪尝胆44

三家分晋45

战国七雄并立时期47

围魏救赵47

商鞅变法49

胡服骑射49

完璧归赵51

将相和52

乐毅伐齐53

合纵与连横54

屈原投江54

远交近攻56

纸上谈兵57

窃符救赵59

荆轲刺秦王60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艺术与科教61

百家争鸣61

老子论道62

庄子63

孔子63

孟子65

墨子65

韩非子65

孙武论兵66

《孙膑兵法》67

《诗经》68

战国刺绣工艺68

楚国帛画69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69

气功69

扁鹊70

鲁班71

《乐记》71

司南72

编钟72

第四章 秦汉大一统74

一、秦汉大一统74

天下归一统74

千古第一帝76

废分封,立郡县76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76

“车同轨”“书同文”77

秦代万里长城78

蒙恬伐匈奴79

焚书坑儒79

病亡沙丘80

陈胜、吴广起义81

刘邦和项羽83

巨鹿之战84

刘邦入关灭秦84

鸿门宴85

楚汉之争87

四面楚歌88

西汉建立89

“休养生息”91

刘邦封赏王侯92

“白登之围”与汉匈和亲92

吕后专权92

萧规曹随94

平定诸吕95

将门虎子96

文景之治97

晁错削藩98

武帝初登99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01

推恩令101

汉朝柱石霍光102

王莽摄位篡汉103

绿林赤眉起义105

昆阳大战106

光武中兴107

梁冀专权110

党锢之祸111

黄巾起义112

二、汉代军事与外交114

军队改革114

军队屯田115

骑兵战术115

出访夜郎115

张骞出使西域115

丝绸之路116

河南、漠南之战117

苏武牧羊117

昭君出塞118

班超出使西域119

罗马直通中国120

三、秦汉科技与文化的发展120

王充著《论衡》120

蔡伦改进造纸术121

制造地动仪123

张仲景124

华佗与五禽戏126

汉乐府127

汉赋128

司马迁与《史记》128

《战国策》130

班固与《汉书》130

道教的兴起132

佛教东来132

汉代纺织业133

秦兵马俑134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离析与交融136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136

三国的建立136

袁绍拥兵自重136

枭雄曹孟德137

王允除董卓137

迁都许城138

煮酒论英雄139

官渡之战140

孙策入主江东141

孙权142

刘备142

诸葛亮142

三顾茅庐143

赤壁之战144

刘备入川146

水淹七军147

吕蒙袭荆州148

七步成诗148

火烧连营149

七擒孟获150

马谡失街亭151

诸葛亮革新八阵图152

秋风五丈原153

司马懿篡权154

司马昭之心155

智出阴平道156

乐不思蜀157

司马炎建西晋158

蓄志灭东吴158

八王之乱159

李特起义160

刘渊反晋161

王马共天下162

石勒读《汉书》163

祖逖中流击楫164

桓温北伐165

扪虱谈天下167

苻坚一意孤行168

谢安东山再起169

淝水之战170

东晋十六国172

刘裕成帝业172

南北朝174

拓跋珪建北魏174

北魏孝文帝改革175

梁武帝出家175

宇文泰战高欢176

周武帝统一北方176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艺术177

马钧发明翻车177

祖冲之和圆周率178

郦道元与《水经注》179

范缜著《神灭论》180

陶渊明180

北朝民歌182

书圣王羲之183

云冈石窟184

龙门石窟184

敦煌莫高窟184

第六章 隋唐盛世186

一、隋唐的大气象186

杨坚建隋186

隋文帝颁布均田令187

开凿大运河187

隋炀帝三下江都189

隋王朝土崩瓦解190

李渊建唐192

统一全国194

初立租庸调196

玄武门之变197

贞观之治198

三省六部199

隋唐科举制199

平定东突厥之乱200

安西都护府201

唐蕃和亲202

设置龟兹都督府203

设置北庭都护府203

平定高句丽203

封渤海郡王203

女皇武则天204

开元盛世205

口蜜腹剑207

安禄山叛乱208

马嵬驿兵变210

李泌归山211

中兴名将李光弼212

永贞革新213

李愬夜袭蔡州214

朋党之争215

黄巢起义217

二、隋唐的对外关系217

日本遣唐使217

玄奘取经217

贸易往来218

三、隋唐的科技与文化219

隋唐三教并用219

赵州桥219

药王孙思邈221

一行测子午线222

雕版印刷《金刚经》223

火药的发明223

“诗仙”李白224

“诗圣”杜甫224

边塞诗派226

山水田园诗派226

新乐府运动226

白居易227

古文运动228

唐传奇228

初唐三大书法家229

草圣张旭229

“颜筋柳骨”230

阎立本230

“画圣”吴道子231

唐三彩232

乐山大佛232

第七章 群雄并立及两宋234

一、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朝的建立与争战234

五代十国(907—960年)234

海龙王钱镠234

伶人做官235

儿皇帝石敬瑭236

周世宗斥冯道238

北宋(960—1127年)239

陈桥驿兵变240

“杯酒释兵权”241

李后主亡国243

宋太宗征辽245

寇准谋国246

辽朝(916—1125年)247

耶律阿保机248

元昊建西夏248

宋夏间的战与和249

金朝(1115—1234年)250

金灭辽与西辽的建立250

金迁都中都大兴府251

范仲淹推行新政251

王安石变法252

宋徽宗让位252

东京保卫战253

靖康之变254

南宋(1127—1279年)255

宗泽卫京255

岳飞大败兀术256

宋金“绍兴和议”258

二、五代十国、两宋、辽、西夏、金的经济与科技文化发展258

农业的发展258

“五大名窑”259

“瓷都”景德镇259

造船业260

重商思想的产生260

指南针、罗盘260

活字印刷术261

《资治通鉴》261

理学的形成262

宋杂剧263

文豪苏轼263

李清照265

唐宋八大家266

道教的发展266

第八章 元朝的征服268

一、元朝268

元朝(1206—1368年)268

一代天骄268

蒙古灭金270

蒙哥即汗位271

旭烈兀西征271

四大汗国271

贾似道误国271

襄樊之战273

文天祥抗元274

张世杰死守崖山275

管理西藏276

马可·波罗来华277

红巾军大起义278

二、元朝的经济贸易279

农业的发展279

棉纺织业的发展279

元代大运河279

海外贸易280

三、元朝的科技与文化280

天文学家郭守敬280

套印版画281

《农桑辑要》282

元曲282

关汉卿与《窦娥冤》282

《水浒传》284

元四家284

第九章 明朝的集权与裂变286

一、明朝恢复华夏统一286

明朝的建立286

朱元璋286

和尚皇帝286

鄱阳湖大战287

锦衣卫289

燕王进南京289

明成祖削藩290

迁都北京291

京杭大运河开通291

八股文291

明成祖远征漠北292

土木之变292

于谦守京城293

杨一清除内患294

海瑞罢官295

戚继光抗倭296

宦官专权298

冲冠一怒为红颜298

史可法死守扬州300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301

郑成功抗清斗争与收复台湾302

二、明朝的经济与发展304

休养生息政策304

张居正改革赋役304

丝织业305

明代造船业306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06

三、明朝的对外关系306

郑和下西洋306

南洋移民潮307

利玛窦传教308

葡萄牙人占领澳门308

荷兰侵占台湾308

四、明朝的科技与文化308

观象台建成308

宋应星著《天工开物》309

徐霞客探险310

徐光启研究西学311

李时珍313

罗贯中著《三国演义》314

《西游记》315

汤显祖316

三言二拍316

《封神演义》316

景泰蓝317

明代制瓷业317

明画“四大家”317

第十章 清朝的兴衰320

一、清入主中原320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320

后金的建立320

八旗制度321

萨尔浒之战321

袁崇焕大战宁远322

清太宗皇太极323

皇太极用反间计324

清军入关325

建都北京325

二、清朝的发展与衰亡325

清前期工商业的繁荣325

康熙撤藩326

施琅进攻台湾328

雅克萨之战328

《尼布楚条约》329

三征噶尔丹329

清朝的疆域330

清世宗雍正330

设立军机处331

文字狱331

乾隆帝禁书修书332

慈禧太后333

太平天国运动335

洋务运动335

福建海军建成337

曾国藩337

李鸿章337

强学会的成立338

光绪帝支持变法维新338

辛亥革命339

末代皇帝340

三、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340

民族英雄林则徐340

第一次鸦片战争342

中英《南京条约》和附件343

第二次鸦片战争344

火烧圆明园344

《北京条约》345

收复新疆346

中法战争346

镇南关大捷346

甲午战争348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349

义和团的兴起350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北京350

慈禧太后西逃351

《辛丑条约》352

日俄战争结束352

四、清朝的经济与现代化353

农业的发展353

闭关政策353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354

江南三织造354

茶商354

盐商355

外国在华银行355

外国在华铁路投资355

中国自办的银行356

官办企业356

詹天佑修筑铁路357

状元实业家张謇357

五、清朝的文化358

《四库全书》358

乾嘉学派358

蒲松龄著《聊斋志异》359

曹雪芹写《红楼梦》360

清末三大谴责小说363

京师大学堂363

容闳开拓留学教育363

“扬州八怪”364

电影艺术传入中国365

京剧的形成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