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应用
  • 唐雄燕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12102109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宽带通信系统-接入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宽带无线接入(BWA)技术概述1

1.1 基本概念2

1.1.1 接入网概念2

1.1.2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概念3

1.2 基本特点3

1.3 技术分类4

1.4.1 传统BWA技术6

1.4 BWA技术的发展状况6

1.4.2 IEEE 802.11技术8

1.4.3 IEEE 802.16技术9

1.4.4 IEEE 802.20技术10

结束语10

第2章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11

2.1 无线局域网的特点12

2.2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体系12

2.2.1 IEEE 802.1113

2.2.5 IEEE 802.11e14

2.2.4 IEEE 802.11d14

2.2.6 IEEE 802.11f14

2.2.2 IEEE 802.11a14

2.2.3 IEEE 802.11b14

2.2.7 IEEE 802.11g15

2.2.8 IEEE 802.11h15

2.2.9 IEEE 802.11i和IEEE 802.1x15

2.2.10 IEEE 802.11j15

2.2.11 IEEE 802.11k15

2.2.12 IEEE 802.11m16

2.2.13 IEEE 802.11n16

2.2.14 IEEE 802.11o16

2.2.15 IEEE 802.11p16

2.2.19 IEEE 802.11t17

2.2.20 IEEE 802.11u17

2.2.16 IEEE 802.11q17

2.2.18 IEEE 802.11s17

2.2.17 IEEE 802.11r17

2.2.21 IEEE 802.11v18

2.2.22 其他标准18

2.3 IEEE 802.11b体系结构19

2.3.1 网络结构19

2.3.2 接口要求20

2.3.3 认证、漫游和计费26

2.3.4 网络管理总体要求41

2.4.1 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层关键技术42

2.4 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42

2.4.2 无线局域网的MAC层关键技术45

2.4.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47

2.4.4 无线局域网的移动性问题50

2.5 WAPI54

2.6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场景58

2.6.1 室内应用58

2.6.4 医疗行业59

2.6.5 制造业59

2.6.3 运输行业59

2.6.2 石油工业59

2.6.6 零售业60

2.6.7 金融服务行业60

2.6.8 饮食和交通旅游服务行业60

2.6.9 比赛场馆60

2.6.10 移动办公环境61

2.7 中国无线局域网发展现状61

2.7.1 总体市场状况61

2.7.2 无线局域网的主要应用方式64

2.8 无线局域网未来趋势64

结束语68

第3章 802.16无线城域网(WMAN)概述69

3.1 IEEE 802.16标准产生背景70

3.2 IEEE 802.16标准体系73

3.2.1 IEEE 802.16的主要标准73

3.2.2 IEEE 802.16关键技术77

3.3 WiMAX论坛78

3.3.1 WiMAX论坛的产生背景78

3.3.2 WiMAX论坛的工作组79

3.3.3 WiMAX论坛的成员81

3.4 WiMAX论坛与其他标准组织的关系82

3.5 WiMAX认证测试82

3.5.1 WiMAX认证标准83

3.5.2 WiMAX认证测试流程84

3.5.3 WiMAX认证安排86

3.6 WiMAX产业动态及发展趋势86

3.6.1 芯片制造商87

3.6.2 设备制造商89

3.6.3 电信运营商89

3.6.4 WiMAX产业发展趋势90

结束语94

第4章 IEEE 802.16—2004空中接口规范95

4.1 IEEE 802.16—2004协议参考模型96

4.2 总体技术要求97

4.2.1 MAC层要求99

4.2.2 物理层要求101

4.3 网络共享机制及寻址和连接105

4.3.1 网络共享机制105

4.3.2 寻址和连接106

4.4 物理层规范107

4.4.1 OFDM调制107

4.4.2 信道编码108

4.4.3 帧结构113

4.4.4 控制机制116

4.5 MAC层公共部分子层规范118

4.5.1 MAC PDU格式和管理信令118

4.5.2 MAC PDU构建和传输125

4.5.3 上行调度业务129

4.5.4 带宽请求和分配机制133

4.5.5 对物理层的支持136

4.5.6 资源竞争139

4.5.7 网络接入和初始化141

4.5.8 测距147

4.5.9 通道描述更新(Update of Channel Descriptors)152

4.6 MAC层服务汇聚子层规范152

4.6.1 ATM汇聚子层(ATM CS)152

4.6.2 包汇聚子层(Packet CS)152

4.7 MAC层安全子层规范156

4.7.1 架构157

4.7.2 PKM协议159

4.7.3 动态SA的创建和映射162

4.7.4 密钥的使用162

4.8 IEEE 802.16e—2005标准介绍165

4.8.1 IEEE 802.16e—2005概述165

4.8.2 物理层166

4.8.3 MAC层关键技术介绍168

结束语172

第5章 WiMAX网络架构173

5.1.2 WiMAX网络架构研究现状174

5.1.1 背景174

5.1 概述174

5.2 基于IEEE 802.16技术的网络参考模型176

5.2.1 端到端的参考模型176

5.2.2 网络实体176

5.2.3 网络接口179

5.3 WiMAX网络系统需求181

5.3.1 设计基本原则181

5.3.2 业务需求182

5.3.3 安全与保密需求182

5.3.4 移动性与切换需求183

5.3.7 互连互通需求184

5.3.5 服务质量(QoS)需求184

5.3.6 系统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覆盖需求184

5.3.8 可管理需求185

5.3.9 性能需求185

5.3.10 互操作需求185

5.4 WiMAX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185

5.4.1 ASN内移动性管理185

5.4.2 ASN间移动性管理189

5.4.3 NAP间移动性管理190

5.5 WiMAX网络中的QoS191

5.5.1 概述191

5.5.2 QoS功能单元192

5.5.3 QoS触发194

5.6 ASN中的安全性196

5.7 无线资源管理197

5.7.1 功能需求197

5.7.2 功能分解198

结束语200

第6章 WiMAX业务应用201

6.1 市场需求分析202

6.2 业务应用概述205

6.3 应用场景分析207

6.3.2 游牧场景209

6.3.1 固定场景209

6.3.3 便携场景210

6.3.4 简单移动场景211

6.3.5 自由移动场景211

6.4 典型应用方案212

6.4.1 WiMAX和WiFi的混合组网方案212

6.4.2 WiMAX和3G的混合组网方案214

6.4.3 家庭宽带无线接入方案218

结束语221

第7章 宽带无线接入新技术和关键问题222

7.1 iBurst技术223

7.1.1 iBurst的系统概述224

7.1.2 iBurst系统的关键技术227

7.1.3 iBurst系统的主要特征232

7.1.4 iBurst技术的标准化活动236

7.1.5 iBurst系统的未来考虑237

7.2 WiMAX的热点问题237

7.2.1 WiMAX与HSDPA的比较237

7.2.2 WiMAX频率应用可行性分析243

结束语251

附录A 缩略语253

参考文献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