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名人家书 第5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历代名人家书 第5卷
  • 王竞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ISBN:780173006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66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名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名人家书 第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千万秘密,皆不可告——与沅弟书1329

不必求记,宜求个明白——与纪泽儿书1330

与其防之,不如灭之——与沅弟书1331

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与纪泽儿书1332

改葬考妣,为立墓碑——与澄、沅二弟书1332

告看注疏、作字换笔之法——与纪泽儿书1334

身既在官,去来不可轻率自由——与澄、沅、季三弟书1335

四川之行不果——与澄弟书1337

端坐有恒,可以为法——与澄弟书1337

湖南局面不能无小变——与澄弟书1338

早起、有恒、厚重——与纪泽儿书1339

讲求礼仪,讲求庆吊——与澄弟书1340

军务平安,教横笔磔法——与澄、沅二弟书1341

军心散乱,不足深虑——与澄、沅二弟书1342

援日戎未果,寄菲仪银数分——与澄、沅、二弟书1343

贺弟移新宅,告援贼大至——与澄、沅二弟书1344

军事紧急——与澄、沅二弟书1345

大局应可安稳——与澄、沅二弟书1346

大捷寒逆胆,快人心——与澄、沅二弟书1347

诸军皆须休息——与澄、沅二弟书1349

痛叔父之逝,商后事——与澄、沅二弟书1350

军事危急,商修祠堂——与澄、沅二弟书1351

看《文选》宜略抄典故藻汇——与纪泽儿书1353

拟进安庆,浙江危急——与澄、沅二弟书1354

守治家之法,看《文选》从精确、铿锵入手——与纪泽儿书1355

治家八字诀——与澄弟书1356

举止宜厚重,行文宜圆适——与纪泽儿书1357

无甚愧悔,襟怀坦然——与澄弟书1358

当此乱世,吾辈最易造孽,亦最易积德——与沅弟书1359

下笔造句,总以珠圆玉润为主——与纪泽儿书1360

置生死于度外,求临死无悔恨——与澄弟书1361

嫌疑之际,不可不慎——与澄弟书1363

以讲求将略为第一义——与季弟书1364

无官气,有条理——与沅、季二弟书1365

官不爱民,余所痛恨——与沅、季二弟书1366

如见人才,随时推荐——与沅、季二弟书1367

以勤报君,以爱民报亲——与沅、季二弟书1368

青弟骄矜轻浮之气——与沅弟书1369

务当返躬猛省——与沅、季二弟书1370

安庆不宜撤围——与沅弟书1371

连日大雨,诸军不能速进——与沅弟书1372

主辱臣死,分所当然——与澄弟书1373

满招损,谦受益——与沅、季二弟书1373

当乱世兴造不可过于壮丽——与澄弟书1375

戒骄奢——与沅、季二弟书1376

授坚守静待之法——与沅弟书1377

凡取钱少而失名大者,皆宜慎之——与沅弟书1378

不可积钱买田,只要努力读书——与纪泽、纪鸿儿书1379

教后辈子弟勤苦谦逊——与沅、季二弟书1380

切戒骄奢逸——与澄弟书1381

清师事大,不可草率——与沅弟书1382

吾家显宦,不能免于讥议——与沅弟书1382

余之日记不可比《日知录》——与沅、季二弟书1383

举止要重,发言要忍——与纪泽、纪鸿儿书1384

攻破安庆,大局可望转机——与沅、季二弟书1385

不忍坐视兵勇断饷而败——与澄弟书1385

贼分三支围祁门——与沅、季二弟书1386

贼胆稍寒,岭防或可稍安——与澄弟书1387

办好北岸,待贼自相仇杀之日——与沅弟书1388

大局已坏,令人心灰——与澄弟书1389

自古君子好与小人为缘,必受其累——与沅弟书1390

坝工未成,属意中之事——与沅、季二弟书1390

天下虽乱,法律不可废——与沅、季二弟书1392

少停药物,专用饮食调养——与澄弟书1393

药能治人,亦能害人——与纪泽儿书1394

人之得名与否,不尽关人事——与沅弟书1395

去骄去惰,日趋恭谨——与澄弟书1396

为文雄奇之道——与纪泽儿书1397

岭防肃清,老营平安——与沅、季二弟书1398

危机万状,稍稍苏息——与澄弟书1398

摹柳帖,看《通鉴》——与纪泽儿书1399

以坚静二字持之——与沅弟书1400

大局有转机,谈古解与今解不合之因——与纪泽儿书1401

于杀人之中寓止暴之意——与沅弟书1403

大局已稳,而厘饷日竭——与沅、季二弟书1404

持以谨静专一之气——与沅、季二弟书1405

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与澄弟书1406

贼分五大股,分管各处——与沅弟书1408

勤谨和平,差免愆尤——与澄、沅、季三弟书1409

尔等长大后,不可涉历兵间——与纪泽、纪鸿儿书1410

士气日减,贼氛大长——与沅、季二弟书1412

南岸粮运,实不安之至——与沅弟书1413

分弟心思,损弟精神,此兄之大错——与沅、季二弟书1414

许云岩往弟处救援——与沅弟书1415

安庆得失,关系天下安危——与澄弟书1416

多守数日,以待援军——与沅、季二弟书1417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与沅弟书1418

但求力破安庆一关——与纪泽儿书1419

弟之呈稿弄巧反拙——与沅弟书1420

不可看地势,约期打仗——与沅弟书1421

商嘱数事——与沅弟书1422

不宜再作围贼之计——与沅弟书1424

初扎险地与久经扎定者不同——与沅、季二弟书1426

此雨乃助王师之时雨——与沅弟书1426

奉命危难之间,不忍独富——与丹阁叔书1427

恐深船接济,安庆永无克复之期——与沅弟书1428

论兵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与沅弟书1430

不必打破省城雇菜工之议——与澄弟书1431

家中宜节省用之——与澄弟书1432

坚守不战以御敌——与沅弟书1433

粮饷未解来,不肯更挑剔——与沅弟书1434

幅巾归农,颇以为慰——与沅、季二弟书1435

勿习礼物情薄之气习——与澄弟书1436

雇园丁种菜,解《说文》中逸字——与纪泽儿书1436

望溪先生之事,公私均不甚惬——与沅弟书1438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皆败家之道——与澄弟书1439

山亏于一篑,病忽于新愈,不可不慎——与沅弟书1440

专守一静字法,可期万稳——与沅弟书1441

看、读、写、作四字逐日无间,尚可有成——与纪泽儿书1442

居家之道,唯崇俭可以长久——与纪泽儿书1443

有一种学问,即有一种分类之法——与纪泽儿书1444

虚静二养,不足养德,亦足养身体——与沅弟书1445

弟之字欠势与味——与沅、季二弟书1446

庐江为得势之地——与沅弟书1447

专守庐江,不必急进——与沅弟书1448

作联挽润帅——与沅弟书1449

极盛之时,每虞蹉跌——与沅弟书1450

水陆皆宜休息,不可轻进——与沅弟书1450

遭此乱世,唯勤俭可以持久——与纪泽儿书1451

设法保全上海——与澄、沅二弟书1452

学识宜广,操行宜严——与澄、沅二弟书1453

师之有恒者极为难得——与澄、沅二弟书1454

弟仍以不归为妥——与季弟书1456

浙江危急之至——与澄、沅二弟书1456

任大责重,忧国之至——与纪泽儿书1457

浙江省城已失,当力保上海——与澄、沅二弟书1458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与沅弟书1459

评儿诗笔——与纪泽儿书1460

刻刻谨慎,存一临深履薄之想——与纪泽儿书1461

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与纪泽儿书1462

待李世忠之法,应宽者、应严者各有二——与沅弟书1463

读书可变化气质——与纪泽、纪鸿儿书1464

休着锐气,不遽进兵——与沅弟书1465

《说文》看毕,宜细读《文选》——与纪泽儿书1466

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谨——与沅、季二弟书1467

世家子弟,钱、衣不可多——与纪泽儿书1469

守俭朴之风——与纪鸿儿书1470

自古帝王将相,皆从自强自立做出——与沅、季二弟书1471

专管军事,莫管饷事——与沅弟书1472

作文不患其不明,患其太多——与沅、季二弟书1474

何谓善将兵——与沅、季二弟书1474

多读古书,以陶冶性情——与纪泽儿书1475

责任太重,深为焦虑——与沅、季二弟书1476

世情浇薄——与沅、季二弟书1477

莫买田产,莫管公事——与澄弟书1478

力图自固,死中求生——与沅弟书1479

善战之将士,不必力争洋枪炮——与沅弟书1480

授于小学钻研古义之法——与纪泽儿书1481

练兵如八股——与沅弟书1482

多用活兵、轻兵,少用呆兵、重兵——与沅弟书1483

四言诗最难有声响,有光芒——与纪泽儿书1484

力挽颓习,逐案核减——与沅弟书1485

实浮于名,劳浮于赏,才浮于事——与沅弟书1486

哀兵必胜——与沅弟书1486

花未全开月未圆——与沅弟书1487

伏虎降龙——与沅弟书1489

耐劳忍气——与纪泽儿书1490

私窃有志,以训诂发为文章——与纪泽儿书1491

抗心希古,大慰余怀——与纪泽儿书1493

豁达光明,恬淡冲融——与沅弟书1494

求邓师讲解《五经》以教罗婿——与澄弟书1495

坚守已得之地,多筹游击之师——与沅弟书1496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与沅弟书1497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与沅弟书1498

作文专从简当二字着力——与沅弟书1498

君子之所不可及,在人之所不见——与沅弟书1499

科考乃朝廷之功令,士子之职业——与纪鸿儿书1500

不宜过自菲薄,近于自弃——与沅弟书1501

眼界不必太高,自谦不必太甚——与沅弟书1503

重税邻私——与沅弟书1504

力求节省军费开支——与沅弟书1505

谴罚有罪,须切当事理,以服人心——与沅弟书1506

不贪安逸,不图丰豫——与丹阁叔书1507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与沅弟书1508

吾家富贵气不可太重——与澄弟书1510

虑盐法无实效——与沅弟书1510

教诸女孝顺翁姑,敬事丈夫——与纪鸿儿书1512

古人用兵,最贵变化莫测——与沅弟书1513

畏天命、畏人言、畏训诫——与沅弟书1514

有畏慎而无怫郁,极慰——与沅弟书1515

人言可畏,须倍增敬慎——与沅弟书1516

各家规模总嫌过于奢华——与澄弟书1517

为私家固宜少,即公事义举亦宜少——与澄弟书1518

勿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稳适——与沅弟书1519

教弟具折上奏——与沅弟书1520

但问积劳,勿问成名享福——与沅弟书1521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与澄弟书1522

须步步收紧,切不可步步放松——与澄弟书1523

孝弟勤俭,立定志向——与纪瑞侄书1524

在官在家,常以俭字相勖——与澄弟书1525

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与澄弟书1526

盛名难副功难居——与沅弟书1526

出以广大之胸,进以俭约之诫——与沅弟书1527

不必攻坚,但求稳慎——与沅弟书1528

动气不可流为忿激——与沅弟书1529

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与沅弟书1529

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与纪鸿儿书1530

教家中勤俭为主——与澄弟书1531

尽心力之所能及,不必遽希万难攀跻者——与沅弟书1532

以勤俭自勉——与澄弟书1533

送沅弟回乡——与澄弟书1534

拟解去兵柄,体面下场——与澄弟书1535

奉命北征山东——与澄、沅二弟书1535

勤俭谨慎,撑持门户——与纪泽、纪鸿儿书1536

夜饭不荤,俭养之道——与纪泽儿书1537

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与澄、沅二弟书1538

事业已成,寸心可慰——与澄、沅二弟书1539

告沅弟已拜山西巡抚——与澄、沅二弟书1540

少年文字,贵气象峥嵘——与纪泽、纪鸿儿书1541

少壮时即从有恒痛下工夫——与纪泽儿书1542

商郭宅姻事——与纪泽、纪鸿儿书1543

另求避静处所,亦殊难得——与纪泽、纪鸿儿书1545

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与纪泽儿书1546

以惩忿窒欲为养生要诀——与纪泽、纪鸿儿书1547

办事不必定讲考据——与纪泽儿书1548

大凡才大之人,每不甘于岑寂——与澄、沅二弟书1549

受厚恩,享大名,不能退藏避事——与澄、沅二弟书1550

劝弟出山——与澄、沅二弟书1551

临帖读书要持之以恒——与纪鸿儿书1552

只宜清静调养,不宜妄施攻治——与纪泽、纪鸿儿书1553

泽儿宜浑,鸿儿宜勤——与纪泽、纪鸿儿书1555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与澄、沅二弟书1555

既为秀才,不可不应科场——与纪泽、纪鸿儿书1557

拟定必读之书——与纪泽、纪鸿儿书1558

谈治病之法——与纪泽、纪鸿儿书1559

养生之法有五事——与澄弟书1560

可借修县志之机激出数篇——与纪泽、纪鸿儿书1562

男子讲求耕读,妇女讲求纺绩酒食——与纪泽、纪鸿儿书1563

处乱世,居重名,以钱少产薄为妙——与澄弟书1564

既知保养,却宜勤劳——与纪泽、纪鸿儿书1565

作文须思路宏开——与纪泽、纪鸿儿书1566

柔可制刚很,诚可化顽梗——与澄弟书1567

胸襟开扩,弗药可愈——与纪泽、纪鸿儿书1568

在自修处求强,不可在胜人处求强——与沅弟书1569

读古诗文,须认貌观种——与纪泽儿书1570

不复做官,亦不作安逸之想——与纪泽儿书1571

不可慢近邻——与纪泽儿书1572

居心行事,不可不劳苦、谨慎——与欧阳夫人书1573

家中兴旺,全靠出贤子弟——与澄弟书1574

咬定牙根,徐图自强——与沅弟书1575

论捻军之长短——与沅弟书1577

读书乃寒士本业,不可有官家风味——与纪泽儿书1578

处处泰然,大悔大悟——与沅弟书1579

谈诗文趣味——与纪泽儿书1580

志趣高坚,襟怀闲远——与纪泽儿书1581

生平最怕以势利相接,以机心相贸——与纪泽儿书1582

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与纪泽儿书1584

用心讲求写作,不可草率——与纪泽儿书1585

誓效疆场,不吝一死——与纪泽、纪鸿儿书1585

彭玉麟家书1590

处心读书——禀母1590

刻苦自励——禀母1590

谢母慈训——禀母1591

治学须穷年累月,三绝韦编——致族弟1591

尊师勤学——致弟1592

破釜沉舟,益自刻苦——禀母1593

一试表中,宁求诸己——禀母1593

考卷误终身——致弟1594

学诗有法——致蛟弟1595

诫顽嬉——谕子1595

学书之法——致蛟弟1596

读书当有恒心——谕子1596

读书工夫,不可荒废——谕子1597

文忌支蔓——谕子1598

勿求博杂,当求专一——致弟1598

学须刻苦——谕子1599

考据之学不切实用——致弟1599

隐于穷荒,读破万卷——谕玉孙1600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谕玉孙1601

为学之道须克己——谕玉孙1602

如何读《汉书》——致弟1602

择士而游——谕玉孙1603

求学有恒勿自傲——致蛰蛟弟1603

做诗源于心——谕玉孙1604

拯民水火——禀叔1605

周济穷亲,举办小学——禀叔1605

军声势威,百姓欢心——禀叔1606

不敢丝毫妄取——禀叔1607

己廉人贪,反遭怨恨——禀叔1608

施财济贫——致弟1608

严束儿子——禀叔1609

修养身心,周济乡亲——致弟1610

贫不卖书留教子——致弟1610

贫贱不足羞,可羞是无志——谕玉孙1611

习静有所得——禀母1612

笃实是良心安定之妙法——致弟1612

养气克敌——禀母1613

人须为正义作前驱——致弟1613

治军需涵养——禀叔1614

进德修业,难能可贵——致弟1614

人生不可妄求——谕子1615

修善益己利人——谕子1616

尽力国事——致弟1617

治军宜勤劳——致蛰蛟1617

进德修业,谨言慎行——谕子1618

治家治军,均须立威信——致弟1618

人定胜天,亦不可拗天命——禀叔1619

不亢不卑而成大事——谕子1620

不宜牢骚愁郁——致弟1620

清廉慎勤,常思谦退——谕子1621

平心养气——致弟1622

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致弟1622

居功勿自诩——致弟1623

字态关系人之品德——谕玉孙1623

诫用苦功——谕玉孙1624

豁达冲淡养身祛病——致弟1625

着力于静字工夫——谕玉孙1625

以诚信待人,免无谓之争——谕钊侄1626

待人以礼,时时反省——谕钊侄1627

劳剧伤神,养心以养身——致弟1627

居高身危,处处谨慎——致弟1628

居官居家应谨慎——致弟1629

建祠祭祖——禀叔1630

冲淡养俭——谕子1631

痛自改悔,立志向学——谕子1631

种菜求朴野——谕子1632

种植豢养有益——谕子1632

救难济急——致弟1633

家居慎勿远行——致弟1633

训明知故犯——谕子1634

说少年性情好动——致弟1634

人贵不忘本——致弟1635

勖勉子侄辈勤敬——致弟1635

惜名守朴——谕子1636

兄弟和睦,光大门楣——致弟1636

办嫁须丰俭得宜——致弟1637

谨慎于官场——致弟1638

不扰民,临政勤——禀叔1638

恐诛戮无辜,慎重讯鞫——禀叔1639

悍将骄卒,辄难驯驭——致弟1639

勿引私人,结朋党——致弟1640

殃民之官直可杀——致弟1640

严甄而保举——致弟1641

清议可畏——致弟1641

治军当法立令行——致弟1642

约法五章作官箴——致弟1642

认真发赈——致弟1643

取夷之长以制夷——致弟1643

为官须爱民——致弟1644

委员之时,细加审慎——致弟1644

不可仗势凌人——禀叔1645

仕途险恶,一切谨慎——禀叔1645

骨鲠而受侧目——禀叔1646

治军克敌有三——致弟1647

为官须得天顺履人信——致弟1647

文官亦当求将略——致弟1648

以礼对父母官——谕子1648

名位太高,惹人嫉忌——致弟1649

痛下工夫,死忠国事——致弟1649

作事居位须实在——致弟1650

出仕忌意气用事——谕侄1650

居仕须时时兢惕——谕侄1651

请缨剿匪——禀叔1652

破贼不易,安敢懈怠——禀叔1652

带兵剿匪,万不能脱身——致弟1653

水师军盛——禀叔1653

治军之道有三——禀叔1654

以静制动,反客为主——致弟1655

攻守有主客之分——致弟1655

怀才者不甘雌伏——致弟1656

炮子难御——致弟1656

用兵之道千变万化——致弟1657

靖港战败——禀叔1658

田家镇大捷——禀叔1658

吉安失陷——致弟1659

前事之败,后事之师——致弟1660

移驻吴城,整顿军营——致弟1661

以静制胜——致弟1661

军情危急,当靠自己——致弟1662

卸职归田,与世无争——致弟1663

杀贼务尽——致弟16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