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
  • 李文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3413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武士-研究-日本-江户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对日本近代化成因的再探索1

第一节 研究题目的确立1

一、日本近代化的特殊性1

二、武士阶级与日本近代化之间的关联性2

第二节 研究现状的概述与评论4

一、已有研究的基本观点4

二、关于幕藩体制的性质与特征5

三、对幕藩体制的评价10

四、关于幕末维新期的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14

五、关于武士阶级内部的阶级分化和下级武士的领导作用17

六、关于明治初期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和士族的作用21

七、关于明治时期士族在政界、商界和学界的地位和作用22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24

第一编:德川时代武士阶级的内部组织、社会地位和观念形态33

第一章 武家政治的权力结构和组织形式33

第一节 武家政治的权力结构33

一、德川时代日本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33

二、至尊与至强的分离35

三、幕藩制国家的“藩联”品格39

一、阶层秩序与主从关系45

第二节 世袭等级身份制与主从关系45

二、德川时代主从关系基础的改变46

三、主从关系的稳定与和谐48

第三节 拟家族制的统治方式50

一、以家族为纽带的统治及其起源50

二、家族制的虚拟化52

三、公议与公共权威55

四、幕藩体制的秩序与效率57

一、德川时代阶级结构的基本形态60

第一节 武士阶级的社会地位60

第二章 武士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60

二、士农工商等级身份结构的形成61

三、武士阶级的社会地位63

第二节 武士阶级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不一致66

一、社会资源的多元分配66

二、武士阶级的寄生化与贫困化69

三、社会结构向经济领域偏重72

第三节 职业阶级结构的构成原理与社会流动75

一、职业阶级构成的基本原理75

二、社会流动77

第四节 德川时代日本社会的庶民性格81

一、庶民社会与武家社会的分化81

二、庶民社会的独立自主性82

三、庶民文化的兴起84

第三章 武士阶级的价值伦理87

第一节 现世主义的务实传统87

一、武士阶级务实传统的形成87

二、武士阶级对儒家思想的解析与重构90

三、以习俗为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93

四、以现实的能力安排政治秩序94

第二节 特殊主义的家国观念97

一、忠义观念97

二、家国意识101

三、天下意识102

第三节 自然主义的秩序合理法则104

一、武士阶级的社会整合观104

二、武士价值与庶民价值的二元分化109

三、“通俗道德”论115

小结118

一、经济发展状况125

第一节 幕末经济社会结构的嬗变125

第二编 武士阶级与明治维新125

第四章 权力结构的调整与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125

二、阶级关系的变化与社会冲突129

三、列强压力131

四、幕藩体制改革与权力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34

第二节 权力结构调整的基本过程135

一、1853—1860年幕藩制国家的自我分化135

二、1860—1864年强藩发言权的增大139

三、1864—1868年政权由强藩向中下级武士转移141

一、天皇与朝廷144

第三节 权力结构调整中的朝廷与武士各阶层144

二、幕府与将军148

三、藩政改革与“名君”集团150

四、中下级武士153

第四节 权力结构调整的特点156

一、内部调整性156

二、目标一致性158

三、平稳渐进性159

第一节 藩阀政治及其品格161

一、藩阀政治的形成161

第五章 权力结构的再调整与立宪制国家的建立161

二、藩阀政治的历史作用165

三、藩阀政治的专制品格168

第二节 立宪制国家建立的思想与制度渊源170

一、幕藩体制与立宪政体170

二、武士阶级的“天下意识”与立宪制国家的形成172

三、西洋民主思想和议会制度的输入174

四、德川时代的制度遗产175

二、从士族反叛到自由民权运动177

第三节 立宪制国家形成过程中的政府与民间社会177

一、政府与民间社会的相互对立和相互协调177

三、民众的参与192

四、华族集团的角色194

五、政府的作用196

第四节 权力结构再调整与立宪政体建立的历史作用203

一、明治宪法的特点203

二、权力结构再调整与立宪制国家建立的意义206

第一节 士族身份转换的条件与机制211

一、明治政府对封建身份制的废除211

第六章 士族身份的转换与市民社会的形成211

二、封建等级身份制的松动与解体213

三、士族身份转化的条件216

第二节 士族身份转换的基本情况223

一、地位和角色的变化223

二、职业状况225

三、新中间阶级的产生227

四、秩禄公债的资本化与雇佣劳动者的产生229

第三节 士族身份转换的意义230

一、士族身份转变的历史意义230

二、从等级结构到职业结构232

三、市民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235

小结239

第三编 士族与日本近代化的启动243

第七章 士族官僚集团的形成、演变及历史作用243

第一节 明治时期日本官僚集团的构成与演变243

一、明治政府官吏的构成243

二、明治领导集团的稳定性与连续性248

三、明治官僚集团人员构成的演变254

第二节 明治领导集团的历史作用263

一、对敌对集团的宽容与融合263

二、文明开化进入农村267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保护与扶植270

四、广兴工艺技术百科之学277

第三节 士族领导集团的特点282

一、年轻有为、锐意进取282

二、善学先进、见弊则改285

三、群体负责、共同决策288

四、公明正大、献身报国290

第一节 士族实业家集团的形成293

一、华士族进入工商企业界的主要类型293

第八章 士族实业家集团的产生和日本的产业化293

二、士族企业家所占比率:企业精英296

三、士族企业家所占比率:资金301

第二节 士族实业家与日本的产业化304

一、产业队伍的充实和社会地位的提高304

二、公司制度的输入者和工商业的组织、领导者308

三、新兴企业的主要创建者310

四、产业化进程中的实验者313

第三节 士族实业家的特点314

一、良好的文化素质314

二、务实、开拓、进取317

三、重视道义和公益319

第九章 士族知识群体的产生与实学革命的开展322

第一节 士族知识群体的产生322

一、幕末兰学知识群体的崛起322

二、士族对文化学术领域的进入324

三、新生代知识群体中的士族子弟330

四、士族出身者在知识界分布状态的演变332

第二节 明治初期实学革命的开展334

一、实学革命的内涵334

二、自然科学发展基础的奠定338

三、启蒙运动341

第三节 学术思想界的独立性与多元性344

一、学术思想界的独立性344

二、学术思想界的多元性349

小结352

后论:世界近代化进程中的日本模式354

一、19世纪西方世界对东亚的入侵与日本的近代化354

二、日本近代化中的“传统”与“近代”356

三、日本近代化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361

参考文献363

后记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