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创新药物化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创新药物化学
  • (法)卡米尔·乔治·维尔穆特(Camille-Georges Wermuth)主编;迟玉明主译 著
  • 出版社: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750626405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024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10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创新药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部分 药物化学概要1

1 医药和宗教之间的古老联系3

第1章 药物发展简史——从植物提取物到基因技术的变迁3

2 基于现代药物概念的现代化学5

3 有机化学的诞生7

4 植物来源生物碱成分的提取8

6 第一个用于心脏病的药物9

5 水杨酸类和阿司匹林——第一个畅销药物9

7 抗高血压药10

8 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11

10 消毒防腐药13

9 抗癫癎药13

11 磺胺类抗菌药14

12 抗生素16

13 抗艾滋病药18

14 抗内分泌紊乱的药物19

15 抗精神病药21

16 免疫抑制药23

17 癌症的化学疗法药物24

18 基因药物27

参考文献28

19 结语28

1.1 药物化学39

1 定义和目的39

第2章 药物化学的定义和目的,药物作用的3个阶段以及药物和疾病的分类39

1.3 药效药理学40

1.2 分子和细胞药理学40

2.1 药剂学阶段41

2 药物作用的3个主要阶段41

1.4 临床药理学41

2.2 药代动力学阶段43

2.3 药效学阶段46

2.4 以治疗为目的的药物化学研究方法47

3.1 分类方法48

3 药物的分类48

3.2 实用分类法49

参考文献51

4 总结51

2 药物作用的机制53

1 引言53

第3章 药物效果的测定与表示53

2.1 药物作用的产生部位54

3.1 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56

3 药物效果的测定56

3.2 量-效关系61

参考文献62

1.1 药物效应的诱生65

1 引言65

第4章 药物靶——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65

1.3 药物受体和生理调节因子66

1.2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化学66

2 受体——药物作用的最初靶向67

2.1 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68

2.3 胞质液酪氨酸激酶结合的受体70

2.2 具有内在酶活性的受体70

2.4 G蛋白偶联受体71

3 通过电位依赖性离子通道起作用的药物75

2.5 细胞内受体75

3.2 Ca2+离子通道76

3.1 Na+离子通道76

5 通过酶起作用的药物77

4 通过转运蛋白起作用的药物77

3.3 K+离子通道77

3.4 Cl-离子通道77

参考文献79

第二部分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方法85

2 第1种探索方法:既存药的改良87

1 引言87

第5章 新先导化合物的探索方法及独自的研究方法87

2.1 模仿新药的赞与否88

3.1 彻底筛选90

3 第2种探索方法:系统筛选90

3.3 高通量筛选91

3.2 随机筛选91

3.4 高通量筛选法的局限性95

3.6 特殊实例96

3.5 高通量筛选的新趋势96

4.1 在人体观察到的作用99

4 第3种探索方法:生物信息的利用99

4.2 从动物观察到的作用102

4.3 从植物和微生物得到的生理活性物质103

5.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104

5.1 L-多巴和帕金森病104

5 第4种探索方法:有计划的研究及其合理方法104

5.3 H2受体拮抗药107

5.5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108

5.4 最近的分子靶体108

参考文献110

6 结论110

2.1 天然物的来源117

2 天然物对新药发现和开发的重要性117

第6章 药物和先导化合物的来源——天然物117

1 引言117

2.3 天然物研究的复活118

2.2 天然物研究的衰退118

3.1 生物材料的获得和提取121

3 根据新药的发现过程设计有效的天然物研究方法121

3.2 筛选方法122

3.6 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大量获得123

3.5 生物学评价123

3.3 天然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123

3.4 结构解析123

4.2 洛伐他汀124

4.1 卡托普利124

3.7 构-效关系的研究124

4 来源于天然物及其衍生物的药物124

4.3 环孢霉素A125

4.4 Avermectin和doramectin126

4.5 Azithromicin127

4.6 紫杉醇128

参考文献136

2 组合化学原理143

1 引言143

第7章 组合化学基础143

3.1 固相合成144

3 合成方法144

3.2 液相合成148

4 化合物库的纯化149

5 固相合成中的分析方法150

6 结论151

1 引言155

第8章 分子生物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155

2 病因的探索156

4 蛋白质的生产157

3 药物作用靶体的确立157

5 细胞筛选159

6 细胞内受体160

8 G-蛋白结合受体161

7 细胞内酶161

9 基因转型动物163

11 毒性165

10 药物代谢165

参考文献166

12 总结166

1.1 化学信息学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169

1 引言169

第9章 计算机辅助筛选——通过检索数据库发现先导化合物169

2 结构表述170

1.3 数据检索的定义及其在化学信息学中的地位170

1.2 先导结构的定义170

2.2 拓扑学描述符171

2.1 结构键和一维特征描述符171

2.3 3D描述符172

4 数据库检索174

3 数据检索方法174

2.4 补充描述符174

4.1 距离与相似性度量175

4.3 3D数据库检索176

4.2 2D数据库检索176

5.1 通过分析乙内酰脲组合数据库高通量筛选数据对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177

5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范例177

5.2 区别不同生物活性的特征分子与新先导化合物的发现180

7 前景展望182

6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例子182

参考文献183

1.2 什么是药物类似物分子191

1.1 高速化学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191

第10章 高速化学库——类药性的评价191

1 引言191

2.1 避免已知的危险192

2 类药性的评估192

2.2 模仿已知药物195

2.3 直接性质预测198

3.1 完全组合芯片还是“摘樱桃”199

3 类药化合物库的设计199

参考文献200

3.2 药物类似物还是先导化合物类似物200

1 引言205

第11章 网络快递——互联网与药物化学205

4 化学药品供应206

3 化学药品命名206

2 化学药品信息206

6 组合化学208

5 化学药品合成208

8 化学结构画图与看图209

7 物理化学预测209

9 化学药品分析211

10 化学期刊杂志212

11 化学专利信息213

12 生物信息学214

13 生物活性预测216

14 毒理信息资源217

16 综合网址汇集218

15 上市药品信息218

第三部分 构-效关系的基础研究221

2.2 环烷烃化合物223

2.1 单烷基衍生物223

第12章 同系物的分子多样性——联乙烯物和联苯物223

1 同系列223

2 同系列化合物的分类223

2.3 含有双官能团的直链烷烃化合物225

2.4 末端含有阳离子取代基的化合物226

4.1 具有最大活性点的曲线(钟形曲线)和活性不断增加的曲线227

4 结果与分析227

3 生物反应曲线的形状227

4.2 具有最大活性点的非对称性曲线228

4.3 锯齿形曲线230

4.4 活性的逆转233

5.1 插烯原理的应用234

5 联乙烯物和联苯物234

4.5 结论234

5.2 总结240

参考文献241

2.1 分子数247

2 等排性概念发展的历史247

第13章 等排性置换为基础的分子变换247

1 引言247

2.3 假原子概念和Grimm的氢化物取代定律248

2.2 等排性概念248

2.5 等排性的基准及现在的概念249

2.4 等排性概念的Erlenmeyer扩展249

3 最新等排体和生物等排体修饰250

2.6 生物等排性概念——Friedman和Thornber的定义250

3.2 2价原子和基团的置换251

3.1 1价原子和基团的置换251

3.4 环等当体253

3.3 3价原子和基团的置换253

3.5 极性效果相似的基团258

3.6 官能团的反转267

5 等排性的异常情况269

4.3 溶解性参数269

4 等排性修饰结果的分析269

4.1 结构参数269

4.2 电子参数269

5.1 氟-氢等排性270

6.1 碳-硅等排性273

6 准金属——毒性等排体273

5.2 醚氧和甲撑基的交换273

6.3 含硒化合物的生物等排性275

6.2 碳-硼等排性275

参考文献276

2.1 用开环的方法将环状化合物转变成开环化合物287

2 类似物变换法287

第14章 环结构的变换287

1 引言287

2.2 用闭环方法得到的衍生物289

2.3 其他的环变换294

3 分裂变换法298

3.2 吗啡样镇痛药300

3.1 从可卡因得到的局部麻醉药300

4.1 多巴胺受体拮抗药301

4 连接变换法301

3.3 多巴胺自身受体激动药301

3.4 CCK受体拮抗药301

4.3 诺氟沙星衍生物302

4.2 NMDA和AMPA受体的谷氨酸型拮抗药302

4.4 褪黑素衍生物303

参考文献304

5 总结304

1.1 理论要点311

1 引言311

第15章 药物化学中的构象限制和/或空间阻碍311

1.2 构象限制衍生物312

1.4 位阻效应313

1.3 构象分析313

2.1 蛋白酶抑制剂314

2 实例314

1.5 刚性化合物和生物利用度314

2.3 可卡因316

2.2 谷氨酸衍生物316

2.5 构象限制的四氢大麻酚类化合物318

2.4 核苷结构中的刚性化核糖318

2.7 Gabapentin320

2.6 巴氯芬320

2.8 5-羟色胺321

参考文献323

3 展望323

1 引言329

第16章 同分子孪生药物和异分子孪生药物329

2.2 作用于受体的孪生药物332

2.1 天然化合物的对称性332

2 同分子孪生药物332

2.3 对酶具有抑制作用的孪生药物335

2.4 作为DNA配体的孪生药物340

2.5 有药理活性的其他同分子孪生药物341

3.1 作用于两种不同受体的杂化化合物343

3 两种不同结构单位构成的孪生药物——双效作用药343

3.2 作为酶抑制剂的杂化化合物345

3.3 作用于一种受体和一种酶的杂化化合物347

3.4 其他的双效作用药348

4 结论351

参考文献352

2.1 生物活性物质的立体选择性361

2 实验事实及其解释361

第17章 药物中的光学异构361

1 引言361

2.2 三点结合模型363

2.3 非对映异构体364

2.4 立体选择性比365

3.2 两种对映体药理作用的差异366

3.1 对映体间药效与拮抗作用的差异366

2.5 Pfeiffer规则366

3 光学异构与药效学366

4.2 异构体对代谢的影响368

4.1 异构体对吸收和分布的影响368

4 光学异构与药代动力学368

5.2 劣异构体与优异构体370

5.1 外消旋体还是对映异构体370

4.3 异构体对摄取的影响370

4.4 异构体对排泄的影响370

5 实际考虑因素370

5.4 劣异构体代谢成不需要的或毒性产物371

5.3 手性转换策略371

5.5 去除手性中心373

5.6 外消旋混合物的利用374

参考文献375

1 基本方法381

第18章 初步构-效关系的研究方法381

2.2 尚未获得靶点的信息384

2.1 靶点的部分信息可以得到384

2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方法384

3.1 准则一:最少修饰准则389

3 应用准则389

3.2 准则二:生物学逻辑准则390

3.4 准则四:正确选择取代基391

3.3 准则三:结构逻辑性准则391

3.6 准则六:去除手性中心准则392

3.5 准则五:易合成(EOS)准则392

3.7 准则七:药理学逻辑准则393

参考文献394

第四部分 取代基和官能团(构-效关系的定性和定量方面)397

2 甲基的效应399

1 引言399

第19章 取代基的效果399

2.1 溶解度400

2.2 立体构象效应401

2.3 电子效应403

2.4 甲基对代谢的影响404

2.5 甲基以外的烷基407

3 不饱和官能团的效应409

3.1 乙烯类410

3.2 烯丙基411

3.3 炔类414

3.4 苯环的等价体——环烯烃类415

4 卤素的效应416

4.1 卤素在构-效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性417

6 硫醇基、硫醚和硫基的效应421

5.3 羟基化与代谢421

5 羟基的效应421

5.1 对溶解度的影响421

5.2 对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421

7 酸性官能团的效应423

9 其他结合位点425

8 碱性官能团的效应425

参考文献426

2.1 静电作用431

2 药物与受体间静电和立体吻合的重要性431

第20章 官能团在药物-受体相互作用中的作用431

1 引言431

2.3 熵433

2.2 立体相互作用433

3.1 官能团作用的测定434

3 官能团对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434

3.2 甲基与其他非极性取代基435

3.3 羟基与其他能形成氢键的取代基436

4 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437

3.4 酸性和碱性取代基437

4.1 先导化合物的评价438

4.3 实例:HIV蛋白酶抑制药439

4.2 取代基效应的评价439

参考文献445

2 组合化合物库447

1 引言447

第21章 化合物性质和药物质量447

2.2 实验合成的成功率448

2.1 化合物库设计448

2.6 ADME特征差(在商业方面)449

2.5 如果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控速步骤449

2.3 溶解性差与化合物库设计449

2.4 合成的控速步骤的重要性449

3.1 提高肠通透性450

3 肠通透性的化学控制450

2.7 如果化合物库的生产是控速步骤450

2.8 ADME评估的相对重要性450

4 水溶性的化学控制451

3.4 通透性的测定451

3.2 氢键和通透性451

3.3 分子内氢键451

4.2 水溶性和不明确的构-效关系452

4.1 弱溶解性的定义452

5 体外药效和化学控制453

4.4 水溶性的提高453

4.3 pKα的改变453

6.1 ADME具有低维度的研究空间454

6 代谢稳定性454

5.1 先导化合物的复杂性454

6.4 弱水溶性和通透性的分析干扰455

6.3 Caco-2细胞培养的限制455

6.2 ADME计算模型455

7.1 批处理模式的溶解度预测456

7 用于通透性筛选的可接受的溶解度456

6.5 生理相关的筛选浓度456

参考文献457

1 引言459

第22章 定量构-效关系459

2.1 生物和物理化学数据的描述符461

2 描述符461

3.1 概要464

3 试验设计464

2.2 描述符的选择464

3.2 Topliss树和Craig的二维作图法465

3.5 类药性质466

3.4 取代基的主要性质466

3.3 因子设计、中心收敛和D-检验466

3.7 虚拟筛选467

3.6 组合化合物库467

4.1 概要468

4 化学数据和生物活性数据相关性分析468

4.2 Hansch方法469

4.4 偏最小二乘法470

4.3 Free-Wilson分析及相关方法470

4.8 决策树473

4.7 逆进化神经网络法473

4.5 线性判别分析法473

4.6 SIMCA和类似方法473

5.2 主成分分析474

5.1 概要474

4.9 遗传算法474

5 数据集中的模式识别474

5.5 Kohonen作图法476

5.4 非线性作图法476

5.3 簇分析476

6 总结展望477

参考文献479

第五部分 立体构型、受体图像和分子模型485

2 构象限制的本质487

1 引言487

第23章 药物作用机制的立体化学因素Ⅰ(构象限制、立体障碍和疏水性堆积)487

3 利用小分子配体488

5 肽的构象限制490

4 构象限制的拮抗剂490

6 活性构象何时形成493

7 利用时间分辨的构象限制(在水中形成的CsA生物活性构象)494

9 构象限制的RGD肽及其衍生物496

8 疏水性堆积496

10 构象限制技术用于重要生物学靶点研究的实例498

参考文献499

1 引言507

第24章 药效团确定和受体图像507

2.2 分子静电势能508

2.1 构象分析508

2 方法508

2.4 受体图像510

2.3 分子相互作用场510

3 研究实例:5-羟色胺5-HT2a受体的受体图像512

参考文献522

1 引言527

第25章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527

2 三维分子描述符的计算528

3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子构象与叠合529

5 统计工具530

4 三维能量图的生成530

6.1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键合CB1 cannabinoid受体的结构要求531

6 应用531

6.2 用三维定量构-效关系设计选择性配体533

7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未来537

参考文献539

1.2 从蛋白质晶体学中得到什么信息543

1.1 为什么说蛋白质晶体学很重要543

第26章 蛋白质晶体学与药物开发543

1 引言543

1.3 蛋白质晶体学如何帮助发现药物545

2.1 什么是蛋白质晶体547

2 蛋白质晶体和数据收集547

1.4 如何获得晶体学方面的信息547

2.3 蛋白质-配基复合物晶体的制备548

2.2 如何才能获得晶体548

2.4 数据收集549

3.2 X-射线是被电子散射的550

3.1 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晶体学具有相同的基本原理550

3 从衍射强度到分子结构550

3.4 相位问题552

3.3 衍射图案与晶体结构的傅里叶变换相对应552

3.6 最常使用的电子密度图的类型553

3.5 模型的构建与修正553

4.2 质量标准556

4.1 晶体结构中的差错556

4 使用晶体结构——质量标准556

4.3 柔性和温度因子558

5 以结构为基础进行药物设计的几个例子559

5.1 嘌呤核苷磷酸化酶560

5.3 胸苷酸合成酶561

5.2 人体白细胞弹性蛋白酶561

5.4 人体免疫缺乏病毒蛋白酶566

6 展望未来568

5.5 尿激酶568

参考文献570

1 引言581

第27章 蛋白质相似模型的建立与新药的发现581

2 蛋白质结构原理582

3 蛋白质折叠和从头开始建立蛋白质分子模型583

2.3 侧链构象583

2.1 规则二级结构583

2.2 环583

4 蛋白质进化——家族和超家族584

5.3 确定结构模板586

5.2 纵观相似模型技术的发展586

5 建立蛋白质相似模型586

5.1 原理586

5.5 组装固定片段587

5.4 按照模板排列比对靶序列587

6 实例589

5.7 验证和精确度589

5.6 利用空间限制条件589

6.1 血管紧张肽原酶——一个抗高血压药的靶蛋白590

7 总结592

6.2 HIV-蛋白酶592

参考文献593

1 引言603

第28章 从激动剂转变为拮抗剂(对称性和其他相关问题)603

2 受体(手性物质)604

3 手性物质对受体的作用606

4 问题的提出608

5 激动性和拮抗性的定量研究611

6.1 G-蛋白偶联受体612

6 操作上的定义和实例612

6.3 受体-配体复合体614

6.2 1价和2价相互作用614

6.4 免疫受体615

6.5 离子通道616

参考文献619

7 摘要和结论619

3 筛选627

2 非肽模拟物627

第29章 拟肽的设计627

1 引言627

5.1 反向折叠(β-折叠和γ-折叠)628

5 二级结构法628

4 非肽模拟物的设计628

5.2 最新进展633

5.3 α-螺旋640

5.4 β-链结构643

5.5 最新进展645

6 三级结构模拟物648

7 结论650

参考文献651

第六部分 影响药动学性质的化学修饰669

第30章 体内药物的动态671

1.1 被动转运过程672

1 药物的生物膜通道672

2 吸收673

1.2 载体媒介转运过程673

3.1 分布容积676

3 药物分布676

3.2 与血浆蛋白结合677

4.1 排泄678

4 药物消除678

4.2 生物转化680

参考文献688

1 引言689

第31章 生物转化反应689

2.1 单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反应690

2 官能团化反应(I相反应)690

2.2 其他氧化还原酶催化的氧化反应700

2.3 还原701

2.4 水解反应702

3.1 引言704

3 结合反应(Ⅱ相反应)704

3.2 甲基化705

3.3 乙酰化和酰化707

3.4 作为代谢中间产物的酰基辅酶A硫酯708

3.5 葡萄糖苷酸化710

3.6 硫酸结合反应714

3.7 谷胱甘肽结合反应717

参考文献719

4 结论719

3.8 其他结合反应719

1 引言723

第32章 药物设计的基础知识——药物毒性的化学机制723

2.1 氧化724

2 生物活化过程中的反应724

2.3 还原730

2.2 氧化应力730

2.4 置换——水解和结合反应733

2.5 消除735

3 代谢转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的举例736

2.6 进一步生物转化最终生成有毒物736

3.1 对乙酰氨基酚737

3.2 2,3-二氯4-(2’-噻吩)-苯氧乙酸739

3.3 卤烷740

3.4 丙戊酸742

-2,4-噻唑烷二酮743

3.5 (±)5-[4-(6-羟基-2,5,7,8-四甲基苯并二氢吡喃基甲氧基)苄基]743

4 结论745

参考文献747

1 引言753

第33章 前体药物和生物前体的设计753

2 载体前体药物原理754

3 生物前体(前药)原理755

5.1 改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膜通透性756

5 载体前体药物的应用实例756

4 载体前体药物设计的实际应用756

5.2 特定部位的药物输送762

5.3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765

6.1 水溶性紫杉醇前体药物766

6 多级前体药物的应用766

6.2 抗菌性前体药物的生物活化767

6.3 毛果芸香碱衍生的双前体药物768

6.4 肽类双前体药物768

7 软药物769

9.1 作为维生素原的右泛醇和3-吡啶-甲醇770

9 氧化性生物活化770

7.1 总结770

8 生物前体(前药)应用实例770

9.4 向脑内特定部位输送乙酰胆碱酯酶复活剂2-PAM771

9.3 儿茶酚的生物前体——亚甲二氧基衍生物771

9.2 氯沙坦的氧化生物活化771

9.6 环磷酰胺的生物活化772

9.5 无环鸟苷的生物前体——6-去氧无环鸟苷772

10.2 奥美拉唑的还原性生物活化773

10.1 氮芥的还原性生物活化773

10 还原性生物活化773

11.2 由芳酰丙基前体衍生的芳基乙酸774

11.1 二氧戊烷类的氧化/还原性的混合生物活化774

11 混合型活化机制774

13.1 生物前体与载体前体药物的比较776

13 讨论776

12 无氧化态变化的反应776

12.1 L-2-羰基四氢噻唑-4-羧酸酯——半胱氨酸输送系统776

13.2 混合型前体药物777

14 困难和局限性778

参考文献779

15 结论779

2 概念789

1 引言789

第34章 靶向药物的大分子载体789

3.1 乙烯多聚体790

3 使用的载体类型790

3.2 合成型聚α-氨基酸792

3.6 胶粒形成群共聚物793

3.5 聚乙稀乙二醇793

3.3 多糖类793

3.4 蛋白质793

4.2 酶助水解795

4.1 被动水解795

4 药物释放的方法795

4.3 pH控制的药物释放796

6.1 动脉注射和栓塞797

6 主动靶向作用797

4.4 还原反应敏感性间隔基团797

5 多聚体共轭对药物动力学和免疫源性的影响797

6.2 抗体结合物798

6.3 作为载体系统的大分子糖结合物799

7 被动靶向作用800

6.4 靶向新生血管800

9 应用聚合物-前体药物的免疫保护治疗801

8 克服多重耐药性801

10 口服给药的药物转运802

参考文献803

第七部分 药物和制剂上的化学问题815

2.1 预测盐在水中的溶解度817

2 化合物的水溶性817

第35章 用成盐法制备水溶性化合物817

1 引言817

2.3 电解质的溶解度818

2.2 弱电解质的离子化818

3 酸碱成盐824

3.1 决定选择盐类型的因素825

4.2 固体盐的性质829

4.1 制备原理和技巧829

4 制备固体盐829

5.1 基本参数和性质831

5 选择最佳盐的标准831

参考文献832

1 引言835

第36章 通过增溶基团的共价结合制备水溶性化合物835

2.3 应利用什么样的增溶侧链836

2.2 增溶基团应连接在什么部位836

2 增溶战略836

2.1 增溶基团是如何连接的836

3.1 直接引入酸性官能团837

3 酸性增溶侧链837

3.2 通过OH和NH基团的烷基化导入酸性侧链838

3.3 通过OH或NH基团的酰化导入酸性侧链839

4 碱性增溶侧链844

4.2 醇羟基与增溶基团的结合845

4.1 直接导入碱性基团845

4.4 碱性NH2基团与增溶基团的结合847

4.3 酸性NH基团与增溶基团的结合847

5.1 乙醇酰基和丙三基侧链848

5 非离子化增溶侧链848

4.5 羧酸官能团与增溶基团的结合848

5.2 聚氧乙烯衍生物849

5.3 葡萄糖苷及其相关化合物850

6 总结851

参考文献852

2.1 药物生质859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859

第37 章用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及脂质增溶药物859

1 引言859

3 含水潜溶剂系统862

4 表面活性剂增溶866

5.1 乳剂872

5 用脂质媒介物增溶872

5.2 微乳剂873

5.3 脂质体系统875

6.1 纳米混悬液877

6 其他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技术877

6.3 固体分散体878

6.2 水溶胶878

参考文献880

7 小结880

1 引言883

第38章 环糊精改善药物性质883

2 适合于药物制剂的环糊精衍生物884

2.2 环糊精的生物学特性885

2.1 环糊精的理化性质885

3 改善药物性质887

3.1 增溶作用888

3.2 在溶液中的稳定作用889

3.3 固体药物性质的调节890

3.4 控制释放891

3.5 增加药物吸收892

3.6 减少副作用894

3.7 在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中的应用896

3.8 环糊精与添加剂的组合899

4.1 结肠靶向传输902

4 CyD靶向药物902

4.2 细胞靶向905

4.3 脑靶向906

参考文献907

5 结论907

2 提高化学稳定性919

1 引言919

第39 解决药物制剂问题的化学和物理化学方法919

3 改善肽和蛋白质制剂的稳定性923

4 液晶晶形的处理924

5.2 形成共价衍生物925

5.1 形成盐或复合物925

5 提高熔点925

5.3 引入对称结构926

6.2 减轻注射疼痛927

6.1 胃肠道刺激927

6 胃肠道刺激和注射疼痛927

7.1 气味928

7 降低不良器官感觉性质928

7.2 味道930

参考文献932

第八部分 新药开发的法律和经济问题937

2.1 探索研究阶段(靶体的发现)939

2 药物物质的发现939

第40章 从药物样物质的发现、优化到产品的开发939

1 引言939

2.4 前临床研究——临床开发的过渡阶段940

2.3 成熟发现阶段(先导化合物的优化)940

2.2 早期发现阶段(先导化合物的发现)940

3.1 对口服剂型的基本观点941

3 实验剂型的决定——创造性阶段941

3.2 配方之前的工作942

3.3 化合物的生物药学分类943

3.4 利用哪种制剂原则944

4 制药企业的药物开发945

4.1 确定药物质量,并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产品的开发947

参考文献948

1 商标名和非专有名949

第41章 药物命名法949

2.1 药物的国际非专有名950

2 药物命名法950

2.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选定的通用名称958

4 总结959

3.2 非专有名的保护959

3 非专有名的保护和使用959

3.1 非专有名的使用959

参考文献960

1.1 1883年以前专利制度的历史961

1 引言961

第42章 产品保护的法律问题——关于专利保护,药化学家应当了解什么961

1.2 主要公约和条约962

2 专利的定义——专利权964

4.1 基本要求965

4 专利的主体(对提交专利的基本要求和形式要求)965

3 发明的种类965

4.2 形式要求971

5 专利的有效期973

8 作为信息来源的专利974

7 专利的侵权974

6 专利的所有权974

9 药学工业的专利申请975

参考文献976

10 结论976

1.1 利润最高的药物979

1 重要的药物979

第43章 医药品的使用和制造979

1.2 最常用的处方药物982

1.3 处方的民族差异985

2 药物来源987

2.4 发酵988

2.3 生物来源988

2.1 植物来源988

2.2 动物来源988

3.1 优良生产条例(GMP)989

3 药物制造989

2.5 化学合成989

3.2 工厂设计990

3.3 制剂及包装(灭菌产品)991

3.5 精制方法992

3.4 试剂的选择992

4 社会及经济因素993

3.6 外部采购993

4.2 专利994

4.1 创新的类型与费用994

4.3 罕见病用药996

4.4 非注册药物998

4.5 自由贸易1000

4.6 药物经济1001

5.1 费用控制措施1004

5 制药工业的未来1004

5.2 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向1005

5.3 结论1007

参考文献1008

索引10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