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新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新编
  • 李济惠,张广凤主编田蒋森,徐东升,花立新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14848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7

三、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是当代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课题13

第一编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般规律19

第一章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9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必然导致社会主义19

二、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22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29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特性和历史使命31

一、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阶级31

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34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36

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变革资本主义的直接动力36

二、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37

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38

第二章无产阶级政党40

第一节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40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40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43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45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作风48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48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51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54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条件和特点54

一、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54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57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特征59

第二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62

一、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62

二、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64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67

一、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67

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70

三、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70

第四章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73

第一节 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73

一、民族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73

二、民族民主革命是摧毁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76

第二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和道路78

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7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81

第三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前途87

一、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87

二、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89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93

第一节 战略策略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重要武器93

一、战略策略的主要内容93

二、战略策略的重要作用95

三、制定战略策略的指导思想和客观依据98

第三节 战略策略的基本原则100

一、当前斗争和长远目标相结合100

二、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101

三、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104

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105

第二编 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般规律111

第六章 无产阶级专政111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历史任务111

一、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111

二、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113

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115

四、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118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120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120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23

三、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具有多种形式12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28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28

一、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128

二、过渡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131

三、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133

第二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34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34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道路13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越性140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40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45

第三编 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151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现实意义15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5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1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160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16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162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66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要性174

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现代化大机器工业174

二、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1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181

一、从各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181

二、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184

三、坚持自力更生,实行对外开放188

四、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189

第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特征19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19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特征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9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9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201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途径205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205

二、加强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建设208

三、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209

四、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211

五、加强党的领导,端正党的作风21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1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215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和特征215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219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必要性222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22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之一224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226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途径227

一、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227

二、把民主贯彻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29

三、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30

四、彻底肃清专制主义,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和极端民主化23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的改革23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依据和必要性235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依据235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238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2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和特点244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244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特点24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条件和基本经验251

一、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51

二、改革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253

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254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和特征260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260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262

第二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意义266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266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268

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维护社会秩序防止腐败的重要工具274

第三节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指导原则和途径277

一、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指导原则277

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途径28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的建设283

第一节 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83

一、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83

二、党的领导的本质和方式285

三、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28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292

一、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292

二、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29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298

一、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298

二、社会主义时期执政党建设的途径304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管理3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管理的社会310

一、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管理的含义和内容310

二、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性质和特点312

三、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316

四、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主体31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管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321

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科学管理321

二、社会主义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324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3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328

一、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趋势328

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330

三、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基本任务331

四、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3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337

一、宗教的产生和发展337

二、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338

三、社会主义时期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340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力量和统一战线3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力量344

一、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344

二、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347

三、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3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355

一、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法宝355

二、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对象357

三、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60

四、“一国两制”是对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363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3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367

一、坚持独立自主原则367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69

三、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3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任务376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76

二、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379

三、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382

四、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关系384

第十九章 无产阶级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387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387

一、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一社会形态成熟程度不同的两个发展阶段387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90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393

一、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393

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历史过程394

第三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397

一、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397

二、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400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