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思想概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毛泽东思想概述
  • 张月群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1707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毛泽东思想概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1

第一节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1

一、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及其演变1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5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8

一、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8

二、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论点区别开来11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4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4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14

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16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20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23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23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6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29

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31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5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35

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指导作用35

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37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理论基础41

一、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41

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指导作用4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46

第二篇 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49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4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49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和动力49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前途53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56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56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60

第三节 新民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63

一、统一战线63

二、武装斗争67

三、党的建设69

第五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7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71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71

二、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73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79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任务79

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83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道路86

一、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86

二、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89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几种经济关系91

第四节 两参一改三结合94

一、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94

二、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96

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97

第六章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98

第一节 人民军队98

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首要原则98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101

三、革命的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104

第二节 人民战争107

一、人民群众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107

二、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109

三、武装力量和非武装力量的结合111

第三节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14

一、积极防御114

二、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116

三、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19

四、掌握战争主动权122

第四节 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124

一、建设现代化的革命武装力量124

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126

第七章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128

第一节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128

一、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128

二、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和策略131

三、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和策略134

第二节 对敌斗争的策略方针和原则135

一、战略上藐视敌人和战术上重视敌人135

二、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138

三、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140

四、在反动统治地区,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采取隐蔽精干的方针143

第三节 统一战线中领导同盟者的革命政策145

一、加强党对同盟者的领导145

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147

第八章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150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150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50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疏导方针153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155

第二节 文化工作158

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58

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160

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62

四、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发展无产阶级文艺165

第三节 知识分子168

一、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68

二、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170

三、坚持又红又专,造就宏大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172

第四节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73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73

二、对工作极端负责,艰苦奋斗,不怕牺牲175

第九章 党的建设的理论177

第一节 党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建设177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177

二、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结合起来179

第二节 党的组织建设181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181

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条件184

第三节 党的优良作风建设187

一、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188

二、党的三大优良作风190

第四节 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方针192

一、党的团结是完成一切任务的决定因素192

二、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194

第五节 执政党的建设197

一、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特点197

二、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198

第三篇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201

第十章 实事求是201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201

一、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是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关键201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的形成204

第二节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206

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7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9

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212

第一节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212

一、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212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214

第二节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218

一、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观点218

二、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221

第十二章 独立自主225

第一节 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必然结论225

一、独立自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225

二、中国革命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227

第二节 独立自主是党的领导的中心环节230

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230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232

第四篇 毛泽东思想的恢复和继续发展235

第十三章 毛泽东思想的恢复235

第一节 反对“两个凡是”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35

一、对“两个凡是”的批判235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38

第二节 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241

一、党的中央工作会议241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44

第三节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阐述247

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247

二、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50

第十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2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253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53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58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理论26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必然性265

二、我国现行的几种经济成分269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272

一、社会主义也应该搞市场经济273

二、在实践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276

第四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的理论279

一、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279

二、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282

第五节 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286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86

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从严治党292

第六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296

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296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02

第七节 用“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理论308

一、“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及其内容309

二、“一国两制”理论的科学依据和伟大意义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