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 孙智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ISBN:750741408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预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信用问题的提出1

一、信用——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2

二、信用——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选择5

第二节 信用的若干规定性7

一、信用概念的界定7

二、信用的规定性及其本质特征9

三、信用与信誉的比较11

第三节 信用在经济学中的研究视角12

一、经济伦理的视角12

二、经济行为的视角13

三、经济制度的视角14

四、经济法的视角15

第四节 问题和方法16

一、选题和研究思考16

二、文章思路和研究方法19

第二章 信用问题的历史考察24

第一节 信用范畴缘起24

一、信用萌芽于劳动分工与合作24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信用的历史变迁26

三、早期民间赊销——信用行为方式的历史和逻辑起点35

第二节 信用: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38

一、儒家信用观为信用经济行为奠定了思想基础38

二、我国历史上的契约信用39

三、我国早期民间以借贷与赊销为主要方式的信用活动41

四、新中国成立后信用发展的状况42

第三节 信用:在西方国家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49

一、西方国家的契约文明及信用思想49

二、经济信用在西方国家的沿革与发展50

三、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发展现状54

简要结论:中国与西方信用发展现状的比较59

第三章 信用的有关理论考察64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信用的理论65

一、马克思对“信用”的界定65

二、经济利益关系是马克思信用思想的出发点67

三、马克恩关于贷币信用的思想69

四、马克思对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考察70

五、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74

第二节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有关信用的学说78

一、关于“信用 概念的指称与界定79

二、古典学派关于信用的基本思想82

三、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对信用功能作用的认识84

简要结论:西方近、现代信用思想比较与启示92

第四章 关于信用问题的理论探讨97

第一节 信用的若干问题97

一、信用的结构97

二、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机制100

第二节 信用发生的基础104

一、信用发生的社会基础——生产和交换发展的需要105

二、信用发生的伦理基础——社会信任106

三、信用发生的制度基础——所有权的确立和保障109

四、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从特殊主义信用到普遍主义信用111

第三节 信用的经济价值分析112

一、信用的经济学杠杆:市场利益最大化原则113

二、信用与利益相互性——利益均衡机制116

三、信用作为资源的经济学理解121

四、信用的经济效用分析126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中的信用供给和信用需求133

一、有关供给和需求理论133

二、信用的供给与需求机制133

三、市场经济中信用供给与需求机制失衡——信用风险的产生137

第五节 契约、信用和市场经济138

一、契约与信用139

二、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意义145

简要结论:市场经济、契约经济与信用经济151

第五章 市场主体及其信用行为分析153

引论:经济学对人类行为的分析153

第一节 企业及其信用行为157

一、企业——市场经济中信用行为的首要主体157

二、企业信用发生的机理及信用行为表现164

三、企业信用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功能及意义168

四、影响和制约企业信用行为的因素分析172

五、企业信用风险及信用管理建设182

第二节 个人及其信用行为187

一、居民个人的信用行为187

二、个人信用消费行为191

三、从信用消费角度看“个人信用资源”195

四、培育普遍化的个人信用行为之制度选择198

第三节 政府及其信用行为201

一、有限政府、政府行为及政府信用201

二、政府信用行为的发生机理与表现211

三、我国政府失信现象及地方保护主义评析218

四、加强政府自身的信用建设223

简要小结:个人信用与集体信用225

第六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方式226

第一节 商业信用227

一、商业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27

二、商业信用的形式231

三、商业信用的特点与信用形式234

四、商业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及意义237

第二节 银行信用242

一、银行信用的产生、形式及性质242

二、银行信用功能及作用245

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之比较248

第三节 消费信用251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252

二、消费信用发生的前提条件254

三、消费信用的发展及形式表现256

四、消费信用的作用及意义261

五、我国消费信用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制约因素263

第四节 国家信用和国际信用271

一、国家信用271

二、关于国际信用的问题279

第七章 经济转型期信用危机及根源分析283

引言:转型期信用面临的冲突与矛盾283

第一节 信用危机的主要表现284

一、商业领域的信用危机284

二、金融领域的信用危机289

三、证券市场的信用危机294

四、消费领域的信用危机298

五、社会领域信用危机——中介机构的作假、贩假行为303

第二节 信用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性306

一、微观上,信用恶化阻碍了生产、交换等领域的正常运行306

二、从宏观上看,社会资源配置失当,国家宏观调控失灵,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经济发展受阻313

第三节 信用危机的根源分析319

一、历史的原因319

二、观念与认识上的原因324

三、体制和制度性原因327

四、市场法制建设滞后性带来的不相适应332

五、管理层原因335

简要结论340

第八章 解决信用问题的路径342

第一节 观念创新——构建经济发展的信用文化342

一、构筑市场信用的新理念343

二、加强诚实守信道德建设,努力创建信用的思想基础347

第二节 制度创新——完善信用的运行机制352

一、加快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推进市场成熟度353

二、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355

三、加快信用体系的建立,形成有效的信用机制360

四、加快配套制度的建设,完善信用的基础机制369

第三节 环境创新——营造信用的法制环境373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形成社会信用的法制基础373

二、加强执法力度,强化信用的法律保障375

三、推行“违信”惩治制度,提高失信的成本377

四、学习和借鉴西方个人信用制度及法律法规380

第四节 管理创新——提供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持体系381

一、强化政府宏观管理与微观管制的双重职能382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在信用管理和监督方面作用387

三、利用现代科学优势,为信用体系构建提供技术支持388

四、抓住入世时机,促进我国对外信用的建立390

小结:信用机制的历史发展体现辩证否定的过程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