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通史 第1卷 远古至战国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云南通史 第1卷 远古至战国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
  • 李昆声,钱成润主编;何耀华总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9685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5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通史 第1卷 远古至战国时期 距今约170万年-公元前221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云南高原的古地理环境演化及古生物7

第一章 概述7

第二章 前寒武纪云南地壳演化及生物初始发育9

第三章 寒武纪云南高原地理环境与生命大爆发11

第一节 寒武纪云南的地理环境11

第二节 澄江动物群——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12

一 发现经过12

二 动物群组成及特异埋葬13

第三节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科学意义15

第四章 中新生代地理环境演变与古生物进化16

第一节 云南中生代地理环境及其演化16

第二节 “禄丰龙”及云南的恐龙19

第五章 第三纪地理环境演化与云南古猿23

第一节 云南第三纪地理环境演化23

第二节 云南古猿化石与环境25

一 开远古猿化石26

二 禄丰古猿化石28

三 元谋古猿化石30

四 保山古猿化石34

五 马关古猿化石37

六 广南古猿化石37

七 西畴古猿化石39

第三节 云南:人类起源地之一39

第二编 旧石器时代45

第六章 概述45

第七章 第四纪以来云南的地理环境48

第八章 元谋人及其文化遗存51

第一节 元谋人的发现51

第二节 元谋人的体质特征53

一 元谋人牙齿化石研究53

二 元谋人胫骨化石研究56

第三节 元谋人的年代58

第四节 元谋人的文化遗存和用火痕迹59

第五节 发现元谋人的科学意义61

一 元谋人的发现对人类起源研究的重要意义61

二 元谋人的发现在中国史前文化上的重要性63

三 元谋人用火的意义64

第九章 云南地理环境演化与智人发展65

第一节 云南地理环境演化65

第二节 云南早期智人化石——昭通人67

第十章 云南晚期智人及其文化遗存70

第一节 概述70

第二节 丽江人及其文化遗存73

一 发现经过73

二 化石及文化遗存73

第三节 蒙自人及其文化遗存75

一 发现经过75

二 化石标本76

三 文化遗存77

第四节 昆明人及其文化遗存78

一 发现经过78

二 化石标本及其文化遗存79

第五节 西畴人81

第六节 姚关人及其文化遗存82

第十一章 云南各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83

第一节 概述83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江川甘棠箐遗址84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类型86

一 以呈贡—石林(路南)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89

二 以峨山老龙洞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91

三 以沧源硝洞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92

四 以丽江木家桥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类型93

第十二章 旧石器时代云南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95

第一节 云南与祖国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95

一 与四川盆地的文化交流95

二 与湖南的文化交流97

三 与广西百色的文化交流98

第二节 云南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100

一 云南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100

二 云南与欧洲的文化交流101

第十三章 中石器时代104

第一节 云南中石器时代的遗址及特点105

第二节 云南的细小石器108

一 石核109

二 小石片110

三 尖状器110

四 雕刻器110

五 刮削器110

六 辐刀111

第三编 新石器时代121

第十四章 概述121

第十五章 新石器时代以来云南的地理环境124

第一节 以滇池为中心的滇中地理环境124

第二节 以洱海为中心的滇西地理环境125

第三节 云南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127

第十六章 云南八种类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0

第一节 滇池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0

一 遗址的分布及特征130

二 遗址的文化内涵131

三 遗址的年代134

第二节 滇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5

一 发现和分布135

二 分析和讨论136

第三节 滇东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7

第四节 滇南、西双版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8

第五节 金沙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39

一 分布139

二 文化内涵与年代140

第六节 洱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41

一 发现与分布141

二 遗址及文化内涵142

第七节 澜沧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44

第八节 滇西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47

第十七章 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150

第一节 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150

一 农业150

二 畜牧业156

第二节 云南——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158

一 关于亚洲栽培稻起源地的各种学说158

二 云南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161

第三节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166

一 制陶术167

二 云南新石器时代八种文化类型的陶器169

第四节 不同风格的房屋建筑171

一 氐羌族系先民的住房171

二 濮越族系先民的住房176

第五节 云南新石器时代部落先民的社会结构177

一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178

二 血缘关系181

三 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183

四 氏族社会与云南族系渊源185

第六节 原始宗教186

一 自然崇拜187

二 图腾崇拜189

三 鬼魂崇拜192

四 祖先崇拜197

第十八章 原始文化艺术201

第一节 人体装饰艺术201

一 非永久性人体装饰201

二 永久性人体装饰204

第二节 原始装饰与造型艺术206

一 装饰艺术206

二 造型艺术207

第三节 原始绘画艺术210

一 滇西北地区211

二 滇西南地区216

三 滇西地区223

四 滇东南地区225

五 岩画的艺术特征230

第四节 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我国内地的关系231

一 与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关系231

二 与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关系241

第五节 云南与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249

第四编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云南的古国253

第十九章 概述253

第二十章 云南青铜文明的起源——剑川海门口夏、商时期的遗址256

第一节 剑川海门口遗址的第一、二次发掘256

第二节 剑川海门口遗址的第三次发掘262

第二十一章 西周时期云南各地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269

第一节 滇池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269

一 昆明王家墩遗址269

二 昆明天子庙遗址270

三 晋宁石寨山遗址270

第二节 滇东北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271

第三节 滇西和滇西北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273

第二十二章 云南青铜文明的形成——春秋时期云南各地的遗址和墓葬274

第一节 概述274

第二节 春秋时期滇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278

一 墓葬形制278

二 随葬器物279

第三节 春秋时期滇中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281

一 楚雄大海波遗址281

二 楚雄万家坝墓葬群281

三 禄丰广通墓地285

第四节 春秋时期滇东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285

第二十三章 云南——世界铜鼓的起源地287

第一节 概述287

第二节 万家坝型铜鼓的起源和传播288

第三节 石寨山型铜鼓是万家坝型铜鼓的直接继承者291

第四节 越南东山铜鼓是在中国云南万家坝型铜鼓的影响下产生的,与中国石寨山型铜鼓是平行发展的同一种类型的铜鼓294

第五编 战国时期云南的方国299

第二十四章 哀牢国299

第一节 哀牢国的传说与世系299

第二节 哀牢国的方位、地域与民族300

第三节 哀牢国的考古文化遗存301

第四节 哀牢国的物产与人口305

第二十五章 昆明国307

第一节 昆明国的历史记载307

第二节 昆明国的考古文化遗存308

一 昆明国的游牧民族308

二 昆明国农耕民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310

三 昆明国半农耕半游牧民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312

第二十六章 滇国313

第一节 史籍记载的滇国及滇王313

第二节 滇之由来、滇国的都城及疆域315

一 “滇”之由来315

二 滇国都城所在地316

第三节 庄跷王滇317

一 有关庄跷王滇事迹的文献记述317

二 庄跷为农民起义领袖说318

三 庄跷为楚将说319

四 先“将”后“盗”,“盗”后复“将”说321

第四节 滇国的考古学文化遗存324

一 遗址324

二 墓葬325

第五节 滇国主要考古学文化特征的形成339

一 考古学文化的观察分析339

二 葬俗的形成343

三 陶器346

第六节 滇国的社会和经济348

一 滇国的资源348

二 滇国的社会和经济349

三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351

四 滇青铜文化与早期国家354

五 滇古墓群与早期国家356

六 从青铜器图像看早期国家内的社会各阶层359

七 早期国家的贡赋、司法与军事362

第六编 战国秦汉时期云南与祖国各地及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第二十七章 概述369

第二十八章 云南与祖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72

第一节 与楚的经济文化交流372

第二节 与巴蜀的经济文化交流375

第二十九章 云南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377

第一节 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377

第二节 与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384

大事记388

参考文献419

后记4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