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 下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 下 第2版
  • 陆永绥,张伟民主编;郦卫星副主编;黄东胜主审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13826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310页
  • 文件大小:295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规范-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检验管理与技术规程 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篇 免疫学检验729

第一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基础729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础729

一、抗原729

二、抗体731

三、抗原抗体反应732

四、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733

五、抗原抗体反应类型734

第二节 免疫比浊测定技术734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734

二、免疫散射比浊法735

第三节 酶免疫测定技术736

第四节 放射免疫技术741

一、放射免疫分析(RIA)741

二、免疫放射分析(IRMA)743

第五节 发光免疫技术745

一、荧光偏振免疫技术745

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746

三、发光酶免疫技术747

四、化学发光免疫技术749

五、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750

第六节 固相膜免疫技术751

一、斑点酶免疫渗滤试验751

二、酶免疫电转移印迹法752

三、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753

四、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753

第七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755

一、荧光免疫组化技术755

二、酶免疫组化技术758

三、免疫金银组化技术760

第八节 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技术761

一、密度梯度离心法761

二、免疫磁珠法分离技术762

第九节 流式细胞技术763

一、流式细胞仪763

二、流式细胞仪的应用764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检验767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767

一、IgG,IgA,IgM768

二、IgD772

三、IgE774

四、κ型和λ型轻链774

第二节 补体776

一、C3776

二、C4777

三、B因子778

四、C3裂解产物779

五、C1酯酶抑制物779

第三章 免疫细胞功能检验781

第一节 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781

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试验781

二、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嗜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783

三、白细胞杀菌功能试验784

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786

五、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787

第二节 淋巴细胞789

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789

二、淋巴细胞亚群790

三、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793

四、淋巴细胞免疫分析794

第三节 杀伤细胞796

一、K细胞(抗体依赖的杀伤细胞)活性测定796

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测定797

第四章 细胞因子检验800

第一节 白细胞介素801

一、白细胞介素-1801

二、白细胞介素-2804

三、白细胞介素-3804

四、白细胞介素-4804

五、白细胞介素-5804

六、白细胞介素-6804

七、白细胞介素-7804

八、白细胞介素-8804

九、白细胞介素-9805

十、白细胞介素-10805

十一、白细胞介素-11805

十二、白细胞介素-12805

第二节 干扰素807

第三节 肿瘤坏死因子807

第四节 免疫黏附分子808

一、选择素808

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809

第五章 自身抗体检验811

第一节 抗核抗体811

第二节 抗DNA抗体813

第三节 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815

一、抗核糖核蛋白抗体816

二、抗Smith抗体816

三、抗SS-A、SS-B抗体816

四、抗Scl-70抗体817

五、抗着丝点抗体818

六、抗Jo-1抗体818

七、抗多发性肌炎硬皮病(PM-Scl、PM-1)抗体818

八、抗RNA聚合酶I抗体819

第四节 抗其他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819

一、抗组蛋白抗体819

二、抗核小体抗体(AnuA)819

三、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819

四、抗Hu抗体820

五、抗有丝分裂相关抗原自身抗体820

六、抗核仁纤维蛋白抗体820

第五节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821

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821

二、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822

三、抗α-颗粒释放蛋白酶-3抗体822

第六节 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抗体822

一、心磷脂抗体823

二、抗β2-糖蛋白I抗体823

第七节 类风湿疾病相关自身抗体824

一、类风湿因子824

二、抗角蛋白抗体826

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826

四、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827

五、抗核周因子827

六、抗Bip抗体827

第八节 与生殖相关的自身抗体828

一、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828

二、抗精子抗体828

三、抗子宫内膜抗体828

四、抗透明带抗体828

五、抗卵巢抗体828

六、抗滋养层细胞膜抗体829

七、抗卵泡刺激素自身抗体829

第九节 其他自身抗体829

一、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829

二、抗髓鞘相关糖蛋白抗体830

三、抗线粒体抗体830

四、抗肝肾微粒体抗体830

五、抗平滑肌抗体831

六、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831

七、抗gp210抗体831

八、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831

九、抗α-胞衬蛋白抗体832

十、抗拓扑异构酶抗体832

十一、抗电压门控钾通道(VGKC)抗体832

第六章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检验833

第一节 肝炎病毒感染833

一、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833

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及抗体833

三、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839

四、抗丁型肝炎病毒抗体842

五、抗戊型肝炎病毒抗体843

第二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844

一、抗HIV抗体的初筛试验844

二、抗HIV抗体的确诊试验845

第三节 TORCH感染846

一、抗弓形虫抗体847

二、抗风疹病毒抗体847

三、抗巨细胞病毒抗体848

四、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849

第四节 其他病毒感染850

一、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850

二、抗乙型脑炎病毒抗体851

三、轮状病毒抗原852

四、抗SARS病毒抗体853

第五节 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855

一、梅毒螺旋体感染855

二、伤寒沙门菌及副伤寒沙门菌感染859

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860

四、布鲁杆菌感染861

五、脑膜炎双球菌感染863

六、军团菌感染863

七、衣原体感染864

八、肺炎支原体感染868

九、血吸虫感染869

十、幽门螺杆菌感染870

十一、真菌感染872

第七章 肿瘤标志物的免疫学检验875

第一节 概述875

一、肿瘤标志物定义875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方法学875

三、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875

四、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876

第二节 甲胎蛋白876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876

二、放射免疫测定876

三、ELISA法877

四、胶体金免疫层析法877

第三节 甲胎蛋白异质体878

一、亲和交叉免疫电泳法878

二、亲和电泳免疫印迹法879

三、亲和吸附离心法880

第四节 癌胚抗原881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881

二、放射免疫测定881

三、ELISA法882

四、胶体金免疫层析法882

第五节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83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883

二、ELISA法883

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884

第六节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885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885

二、放射免疫测定885

三、ELISA法885

第七节 肿瘤糖类抗原886

一、CA19-9886

二、CA125888

三、CA153890

四、CA242891

五、CA50892

六、CA724893

第八节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894

一、免疫放射法894

二、ELISA法895

三、电化学发光法895

第九节 EB病毒896

一、EB病毒壳抗原抗体测定896

二、EB病毒EA-IgA的测定897

第十节 血清铁蛋白898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898

二、放射免疫法898

第十一节 鳞状细胞癌抗原899

第十二节 细胞角蛋白19片段900

一、ELISA法900

二、电化学发光法900

第十三节 人附睾蛋白4901

第十四节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902

第八章 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904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904

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904

二、甲状腺素905

三、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907

四、游离甲状腺素908

五、反T3910

六、促甲状腺素911

七、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912

八、甲状旁腺激素913

第二节 性腺轴激素915

一、睾酮915

二、雌二醇916

三、雌三醇917

四、孕酮918

五、卵泡刺激素920

六、黄体生成激素921

七、垂体催乳素922

第三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924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924

二、皮质醇925

三、醛固酮927

四、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928

五、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930

六、尿液17-酮皮质类固醇930

七、血浆、尿液儿茶酚胺930

八、尿液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930

第四节 胰岛激素及其他激素930

一、胰岛素930

二、C肽932

三、胰岛素抗体933

四、胰高血糖素934

五、生长激素935

六、降钙素936

七、促红细胞生成素(EPO)937

八、胃泌素938

九、前列腺素939

第九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941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的非特异性检验941

一、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941

二、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943

第二节 Ⅰ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检验943

一、吸入性或食物性变应原过筛试验943

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944

第三节 抗血细胞抗体的免疫学检验945

一、抗红细胞抗体945

二、抗血小板抗体946

第四节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学检验947

一、PEG比浊法948

二、SPA夹心ELISA试验948

第十章 移植的免疫学检验950

第一节 HLA系统检验951

一、血清学分型法951

二、基因分型法952

第二节 交叉配型试验954

一、抗淋巴细胞抗体的检验955

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956

第三节 移植后排斥反应监测957

一、体液免疫水平的检验957

二、细胞免疫水平的检验958

三、细针抽吸组织的活检959

第四节 移植后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959

第五节 移植后感染性疾病的监测960

一、细菌和真菌感染的监测960

二、病毒感染的监测960

第六篇 微生物学检验963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要求与质量保证963

第一节 医院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任务与职责963

一、三级医院微生物学实验室963

二、二级医院微生物学实验室964

三、一级医院微生物学实验室965

第二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及安全措施965

一、实验室的分区965

二、实验室的基本设备966

三、实验室的安全措施966

第三节 微生物学实验室质量保证967

一、质量保证的要素967

二、质量保证的衡量967

第四节 微生物学检验质量控制968

一、分析前968

二、分析中968

三、分析后975

第五节 质控菌株及其保存与应用975

一、菌种类型975

二、菌种保存976

三、质控菌株使用要求976

四、菌种管理976

第二章 医院感染及监控977

第一节 医院感染977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监控978

一、医院感染监控的工作制度978

二、微生物学实验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979

三、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979

四、医院环境监测的卫生标准982

第三章 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983

第一节 细菌形态学检验983

一、不染色标本检验983

二、染色标本检验983

第二节 微生物培养和分离方法986

一、接种方法986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987

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987

第三节 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988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988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试验991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993

四、酶类试验994

五、抑菌试验997

六、其他试验999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999

一、在细菌分类中的应用1000

二、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1000

三、在细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1002

第五节 自动化技术在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1002

一、自动化临床标本接种仪1003

二、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系统1003

三、自动化血液细菌培养系统1005

四、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1006

第六节 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1006

一、血清学试验1006

二、色原底物反应快速推测鉴定细菌1009

三、MALDI-TOF质谱分析快速检测细菌1010

第四章 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运送、处理及检验流程1011

第一节 标本采集、运送与处理原则1011

第二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12

第三节 尿液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15

第四节 粪便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17

第五节 痰液及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20

第六节 穿刺液标本的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23

第七节 泌尿生殖道标本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25

第八节 烧伤患者感染标本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26

第九节 厌氧菌感染标本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27

第十节 真菌感染标本采集、处理与检验流程1028

第十一节 病毒感染标本采集与处理1030

第五章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1032

第一节 体外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结果分析1032

一、药敏试验抗菌药物的选择1032

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1036

第二节 体外药敏试验常用方法1047

一、纸片扩散法(K-B法)1047

二、稀释法1047

三、E-test方法1047

四、联合抗菌药敏试验1048

五、自动化仪器法1049

第三节 苛养菌体外药敏试验1049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与监测1050

一、细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1050

二、细菌耐药性监测1053

第五节 结核分枝杆菌和厌氧菌药敏试验方法1054

一、结核分枝杆菌1054

二、厌氧菌1055

第六节 真菌的药敏试验方法1056

一、酵母样真菌1056

二、丝状真菌1057

第七节 体内抗菌药物的浓度及活性检验1058

一、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1058

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测定1059

三、体内抗菌药物活性测定1059

第六章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试剂与培养基1060

第一节 常用试剂与配制方法1060

一、诊断用纸片1060

二、诊断用血清1060

三、常用染色液1061

四、常用试剂1061

第二节 基础培养基1062

一、液体基础培养基1062

二、固体基础培养基1063

第三节 保存、运送和增菌培养基1064

一、菌种保存培养基1064

二、菌种运送培养基1064

三、增菌培养基1065

第四节 分离培养基1066

一、革兰阳性细菌分离培养基1066

二、革兰阴性细菌分离培养基1067

第五节 生化试验培养基1072

一、糖发酵试验培养基1072

二、酶类测定培养基和试剂1073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培养基1075

四、其他生化试验培养基1077

第六节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培养基1080

第七节 细菌L型培养基1082

第八节 钩端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培养基1083

第九节 真菌培养基1085

第十节 厌氧菌培养基1087

第七章 病原微生物学检验1089

第一节 球菌1089

一、葡萄球菌属1089

二、微球菌属1092

三、链球菌属1093

四、肠球菌属1097

五、气球菌属1098

六、乏养球菌属和颗粒链菌属1099

七、孪生球菌属1100

八、乳球菌属1100

九、无色藻菌属1101

十、片球菌属1103

十一、奈瑟菌属及卡他莫拉菌1104

第二节 需氧革兰阳性杆菌1106

一、棒状杆菌属1106

二、需氧芽胞杆菌属1107

三、李斯特菌属1108

四、丹毒丝菌属1109

五、隐秘杆菌属1110

六、加德纳菌属1111

七、分枝杆菌属1112

八、奴卡菌属1115

九、红球菌属1116

十、链霉菌属与马杜拉放线菌属1117

第三节 肠杆菌科1118

一、概述1118

二、埃希菌属1121

三、志贺菌属1127

四、沙门菌属1128

五、枸橼酸杆菌属1133

六、爱德华菌属1134

七、克雷伯菌属1135

八、肠杆菌属和泛菌属1136

九、沙雷菌属与哈夫尼亚菌属1137

十、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1138

十一、耶尔森菌属1140

十二、邻单胞菌属1143

十三、其他菌属1144

第四节 弧菌属与气单胞菌属1146

一、弧菌属1146

二、气单胞菌属1149

第五节 非发酵菌及少见革兰阴性杆菌1150

一、假单胞菌属1150

二、窄食单胞菌属1151

三、不动杆菌属1153

四、产碱杆菌属1154

五、莫拉菌属1155

六、黄杆菌属1156

七、伯克霍尔德菌属1158

八、无色杆菌属1159

九、伊丽莎白菌属1160

十、金黄杆菌属1161

十一、军团菌属1162

十二、根瘤菌属1164

十三、希瓦菌属1165

十四、罗尔斯顿菌属1166

十五、鞘氨醇单胞菌属1167

十六、巴尔通体属1168

第六节 苛养性细菌1171

一、嗜血杆菌属1171

二、鲍特菌属1174

三、艾肯菌属1175

四、金氏杆菌属1176

五、心杆菌属1177

六、萨顿菌属1177

七、放线杆菌属1178

八、链杆菌属1179

九、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1179

第七节 人畜共患病病原菌1181

一、布鲁菌属1181

二、巴斯德菌属1181

三、弗朗西斯菌属1182

四、阿菲波菌属1184

第八节 厌氧菌1185

一、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指征1185

二、厌氧菌检验方法1185

三、各类厌氧菌检验1187

第九节 弯曲和螺旋形革兰阴性杆菌1198

一、弯曲菌属1198

二、螺杆菌属1200

三、弓形菌属1201

第十节 细菌L型1201

第十一节 螺旋体1203

一、钩端螺旋体属1203

二、密螺旋体属1205

三、疏螺旋体属1206

第十二节 支原体属与脲原体属1207

一、生物学特性1207

二、鉴定1208

三、临床意义1208

第十三节 衣原体属1209

一、生物学特性1209

二、鉴定1209

三、临床意义1210

第十四节 立克次体和相关细胞内寄生菌1210

一、立克次体属1210

二、埃立克体属1212

三、无形体属1213

四、新立克次体属1214

五、沃尔巴克体属1215

六、埃及小体属1215

七、柯克斯体属1215

八、东方体属1216

九、养障体属1217

第十五节 真菌1218

一、生物学特性1219

二、鉴定1219

三、常见真菌检验1220

第十六节 病毒1231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1231

二、病毒的显微镜检验1232

第七篇 临床核酸检验1235

第一章 概述1235

第一节 核酸检验的临床应用1235

第二节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配置与要求1235

一、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的设计1236

二、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基本原则1237

三、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各区域工作注意事项1237

第三节 临床核酸检验的质量控制1237

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238

二、标本中核酸的提取1238

三、靶核酸的逆转录和扩增1238

四、污染1239

五、与核酸杂交检测有关的干扰1239

六、质量控制1239

第二章 临床核酸检验的主要实验方法1242

第一节 核酸样品制备1242

第二节 核酸杂交技术1243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1245

一、常规PCR技术1245

二、逆转录PCR(RT-PCR)技术1246

三、实时荧光PCR技术1247

第四节 基因芯片1249

第五节 核酸序列测定1251

第三章 核酸检验临床应用1256

第一节 遗传性疾病1256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256

二、Y染色体微缺失引发的男性不育症1256

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1257

四、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变1258

第二节 基因突变检测1259

第三节 基因表达水平检测1262

一、HER-2基因1262

二、ER/PR/KI67基因1262

三、ERCC1/BRCA1/RAP80基因1263

四、TYMS/RRM1基因1264

五、TUBB3/STMN1基因1264

六、TOPOⅠ/TOPOⅡ基因1265

七、基因表达核酸检测常用方法1265

第四节 融合基因检测1266

第五节 感染性疾病1269

一、病毒感染1269

二、细菌和真菌感染1276

三、螺旋体感染1277

四、支原体感染1278

五、衣原体感染1278

六、寄生虫感染1279

第六节 其他1280

主要参考文献1282

索引1286

中文名词索引1286

英文缩写词索引1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