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道路 城市科学发展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道路 城市科学发展研究
  • 余茂才,袁云光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8357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城市-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道路 城市科学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序言3

第一篇 导论3

第一章 城市3

一、城市的概念4

二、城市的设置和分类9

第二章 城镇化18

一、城镇化的内涵18

二、城镇化的动力机制23

三、城镇化的一般规律33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43

一、新型城镇化的含义43

二、新型城镇化的特征47

三、我国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52

四、发达国家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54

第二篇 城市发展基本理论65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市发展65

一、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66

二、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67

三、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69

四、城市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70

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城市化带来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弊端73

六、城市发展的历史趋势77

第二章 中心城市理论79

一、中心城市的内涵79

二、中心城市的作用80

三、中心城市吸引范围划分方法82

第三章 城市圈层结构理论85

一、农业区位论86

二、工业区位论86

三、产业梯度理论87

四、级差地租理论88

五、中心地理论90

第四章 城市生产力布局理论93

一、“点—轴”开发理论93

二、增长极理论94

三、不平衡增长理论95

第五章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103

一、城市首位律103

二、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104

三、城市金字塔106

四、城市规模的成本——收益分析107

第六章 城乡关系相关理论110

一、田园城市理论111

二、集合城市理论113

三、区域城市理论114

四、城乡精神生活理论115

五、城乡二元结构理论116

六、城乡一体化理论118

第七章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128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28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方向129

三、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作用133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135

第三篇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141

第一章 世界城市化发展历程141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141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不平衡性144

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峰值146

四、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147

第二章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151

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现状151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154

三、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159

第三章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和路径167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模式167

二、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路径176

第四章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189

一、世界城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亚、非国家速度最快,发达国家以提高质量为主189

二、大城市、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区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189

三、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形成多极多层次的世界城市体系,全球城市已成为重要的组织和管理中心193

四、城市进一步向低碳生态型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96

五、科技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197

六、交通方式影响城市化进程和模式,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精明增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199

七、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建设面向未来的城市先进文化200

八、提高城市治理的法制化和透明度202

第五章 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203

一、正确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式和空间布局203

二、有效推进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发展205

三、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206

四、走资源节约的集约化城市发展模式207

五、走环境友好的生态型城市发展模式209

六、机动快速的混合交通模式是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210

七、逐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212

第四篇 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道路217

第一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217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218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223

第二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228

一、城镇化的推动主体逐步由一元向多元转变228

二、我国城镇化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228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时间紧、任务重230

四、城镇化进入国家发展战略231

五、我国进入以大城市群为核心的城镇化阶段231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建设面临的问题233

一、城镇化质量不高,人口城镇化相对滞后233

二、城市化地区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234

三、大城市人口难以控制,基础设施投入和环境保护压力与日俱增235

四、人口大规模异地转移,农村人口问题凸显238

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政策、规划与战略239

一、限制农民进城,控制城镇化发展239

二、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城镇化发展241

三、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引导城镇化发展244

四、以人为核心,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248

第五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新环境250

一、城镇化面临转型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趋势250

二、城镇化发展面临体制转轨的新要求251

三、城镇化发展面临环境承载力支撑的制约252

四、城镇化发展面临经济快速全球化的影响253

五、城镇化发展进入减速推进的新阶段253

第六章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255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55

二、坚持城乡一体,实现城乡融合发展256

三、坚持优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258

四、坚持绿色低碳,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259

五、坚持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260

六、坚持产业支撑,促进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260

七、坚持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261

第五篇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体系267

第一章 国外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现状267

一、国外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267

二、具有明显区位优势中心城市案例分析271

三、发展中经历转型的中心城市案例分析275

第二章 国内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284

第三章 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认识290

第四章 武汉应该成为国家中心城市293

一、武汉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293

二、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298

三、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思路305

第五章 建立健全国家中心城市体系331

一、我国区域经济与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态势331

二、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国家中心城市体系建设337

参考文献341

后记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