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驾驭庭审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驾驭庭审 第3版
  • 沈志先主编;汤黎明,郑天衣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683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审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驾驭庭审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3

第一章 概述3

第一节 庭审的阶段和作用3

一、庭审的阶段3

二、庭审的作用5

第二节 庭审活动的构成要素6

一、主体要素7

二、客体要素10

三、时空要素11

四、方式要素12

第三节 庭审活动的基本原则13

一、法官中立13

二、审判公开14

三、直接言词16

四、集中审理18

第四节 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19

一、庭审驾驭能力的特征20

二、庭审驾驭能力的要素21

三、庭审驾驭能力的知识构成22

第二章 国外庭审模式述评24

第一节 国外庭审模式的理论基础24

一、哲学基础24

二、法律传统25

三、诉讼价值观26

第二节 国外刑事庭审模式述评27

一、庭前准备活动的区别27

二、庭审程序中法官主导性的区别28

三、案件事实查明和证据调查方式的区别28

四、法院审判范围的区别29

五、陪审模式的区别29

第三节 国外民事庭审模式述评30

一、庭前准备程序的区别31

二、取证制度的区别33

三、对抗制与审问制的区别36

四、集中审理主义与间断审理主义的区别37

五、陪审制与参审制的区别39

六、当事人与律师作用的比较分析40

七、国外民事庭审模式的利弊分析41

八、国外民事庭审模式的综合考察42

第四节 国外行政庭审模式述评43

一、国外行政庭审模式介绍43

二、国外行政诉讼和解44

第三章 我国庭审方式的发展46

第一节 我国庭审方式的历史回顾46

一、古代中国的审判制度与庭审方式46

二、传统审判制度与庭审方式的近代化转变48

三、人民审判制度与“马锡五审判方式”50

四、新中国成立后审判制度与庭审制度的曲折演变51

第二节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与庭审方式变化54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庭审方式变化54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庭审方式变化56

三、行政审判制度的确立与行政庭审探索58

第三节 庭审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探索59

一、近年来庭审方式的新探索59

二、现行庭审方式的进一步完善62

第二编 刑事案件庭审的驾驭67

第一章 庭前准备阶段67

第一节 庭前准备阶段的基本内容67

一、庭前程序性审查69

二、庭前程序性准备工作70

第二节 庭前准备阶段的能力要求73

一、阅卷归纳能力73

二、制作庭审提纲能力75

三、筹划安排能力75

四、预测变化能力76

第三节 庭前准备阶段的制度完善和若干情形分析76

一、关于庭前会议制度77

二、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与审前准备要点80

三、重大、敏感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82

第二章 开庭审理阶段85

第一节 开庭审理阶段的基本程序性规范要求85

一、开庭宣告85

二、核对被告人的身份情况和告知诉讼权利85

三、法庭调查86

四、法庭辩论87

五、被告人作最后陈述87

六、评议宣判88

七、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88

第二节 开庭审理阶段的能力要求89

一、驾驭指挥能力89

二、应变控制能力91

三、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93

四、法庭辩论的指挥能力94

五、语言表达能力96

六、评议裁判能力96

第三节 开庭审理阶段的若干问题97

一、法官诉讼指挥权的行使97

二、证人出庭作证问题99

三、合议庭补充调查权的行使102

第三章 证据审查阶段105

第一节 举证、质证、认证的基本规则和要求105

一、举证规则105

二、质证规则107

三、认证规则110

四、举证、质证和认证应注意的问题111

第二节 证据审查的具体能力要求116

一、确立原始证据的至上地位116

二、查明现场勘查笔录记载的原始证据116

三、把握证据之间的因果关系116

四、查明现场获取的罪证的固定过程117

五、注重间接证据的审查117

六、审查鉴定结论118

七、严格审查案发经过118

八、慎待口供证据118

第三节 几种特殊情形的证据审查方法119

一、“一对一”证据的审查与运用119

二、翻供的审查判断120

第四节 证据审查的若干问题121

一、交叉询问的运用及相关配套规则121

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解把握123

三、适用推定证明案件事实125

四、几种证据规则的适用127

第四章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131

第一节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基本内容131

一、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基本特点131

二、适用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条件范围132

三、不能适用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情形133

四、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启动程序133

五、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庭审的基本内容133

第二节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134

一、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原则134

二、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庭审中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135

三、刑事诉讼简易程序适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36

第五章 特定类型案件的庭审驾驭139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庭审139

一、庭前准备139

二、刑事公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庭审140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142

四、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能力要求143

第二节 自诉案件的庭审144

一、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审查144

二、刑事自诉案件的庭审145

第三节 共同犯罪案件的庭审146

一、常见多人不同组合的多次共同犯罪案件146

二、被害人死亡的共同故意犯罪案件147

第四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庭审148

一、庭前准备工作149

二、寓教于审的庭审方式151

第五节 与被告人沟通困难案件的庭审152

一、聋哑人犯罪案件的庭审153

二、少数民族人员犯罪案件的庭审153

三、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案件的庭审154

第六节 涉外、涉港澳台刑事案件的庭审154

一、涉外刑事案件的庭审154

二、涉港澳台刑事案件的庭审160

第三编 民事案件的庭审驾驭163

第一章 庭前准备阶段与审前程序163

第一节 审前程序的概念、功能及定位163

一、审前程序的概念及功能163

二、国外审前程序的实践164

三、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对审前程序的定位165

第二节 庭前准备阶段的基本内容166

一、初步阅卷审查166

二、送达、排期、保全、签发调查令工作175

三、研究确定庭审重点内容183

第三节 证据交换(预备庭审理)的若干问题184

一、证据交换的功能184

二、证据交换适用的案件范围和主持者185

三、证据交换的基本操作方式186

四、庭前证据交换应注意的问题187

第二章 开庭审理阶段189

第一节 庭审的内容及步骤189

一、法庭准备189

二、宣布开庭191

三、法庭调查192

四、法庭辩论200

五、当事人最后陈述201

六、法庭调解201

七、合议庭评议、当庭宣判202

八、宣布闭庭202

第二节 开庭审理的能力要求202

一、指挥控制能力203

二、综合概括能力207

三、发问阶段的引导技巧209

四、应变处置能力211

第三节 举证、质证、认证的要求217

一、举证217

二、质证222

三、认证226

第三章 指导与释明239

第一节 程序性事项的诉讼指导权239

一、程序性诉讼指导权的基本内容239

二、涉及诉讼主体及重大程序事项的释明240

第二节 实体性事项的释明242

一、释明的含义及性质界定242

二、释明的内容243

三、释明的限度和注意事项256

第四章 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258

第一节 研究简易程序庭审驾驭能力的意义258

一、有利于及时实现司法公正258

二、有利于有效提高诉讼效率259

三、有利于充分贯彻“两便”原则259

四、有利于更好落实诉讼经济原则259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与庭审特点260

一、简易程序适用范围260

二、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相互转化问题260

三、简易程序庭审特点261

四、适用简易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262

第三节 简易程序中小额诉讼的适用范围与庭审特点262

一、小额诉讼的适用范围263

二、小额诉讼的程序转化264

三、小额诉讼的庭审特点265

第四节 规范简易程序的庭审活动及庭审用语266

一、庭前准备活动阶段266

二、庭审活动267

第五节 简易程序案件庭审驾驭的特殊要求269

一、独自控制程序能力269

二、独自调解疏导能力269

三、独自处断情况能力270

四、独自引导释明能力270

第五章 特定类型案件的庭审驾驭272

第一节 下基层巡回审判案件的庭审272

一、下基层巡回审判的时代要求272

二、下基层巡回审判的现实意义274

三、适合下基层巡回审判案件的基本类型274

四、下基层巡回审判应注重的几个原则274

五、下基层巡回审判应注意的问题275

第二节 缺席审理案件的庭审276

一、目前缺席审理存在的问题276

二、缺席审理需具备的程序要件276

三、缺席审理的庭审流程278

四、缺席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279

第三节 涉及证人出庭作证案件的庭审280

一、证人出庭作证的价值280

二、证人出庭作证案件的流程控制281

三、证人出庭作证案件所需注意的问题282

第四节 涉及委托鉴定案件的庭审283

一、关于鉴定程序启动问题283

二、鉴定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285

三、对于鉴定意见的处理问题286

第五节 群体性、矛盾易激化案件的庭审287

一、应把握的基本原则288

二、群体性诉讼案件的特点289

三、矛盾易激化案件的特点289

四、群体性、矛盾易激化案件的审理难点290

五、群体性、矛盾易激化案件的庭审要点291

第六节 媒体关注案件的庭审292

一、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定位292

二、媒体关注案件的庭审要点294

第七节 涉外、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庭审295

一、涉外民事案件的庭审295

二、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庭审302

第四编 行政案件庭审的驾驭309

第一章 庭前准备阶段309

第一节 案件起诉的审查309

一、受案范围310

二、诉讼请求311

三、原告资格311

四、起诉期限312

五、被告适格313

第二节 诉前举证指导314

一、庭审事项告知314

二、举证范围指导314

第三节 审前准备事项315

一、审阅案卷315

二、庭前准备具体事项316

第四节 证据交换317

一、证据交换的作用317

二、证据交换的原则318

三、适用证据交换规则的条件318

四、证据交换的事项319

五、不宜交换证据的范围320

第二章 开庭审理阶段321

第一节 审理对象和审理内容321

一、重点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321

二、要件审查内容322

三、主要着眼于法律审323

四、实体审和程序审并重323

五、审查方式324

第二节 开庭审理的能力要求324

一、控制应变能力324

二、庭审调查能力326

三、概括争议焦点能力327

第三节 评议裁判的能力要求328

一、分析评议能力328

二、法律适用能力328

三、组织实施能力329

第三章 证据和依据的审查331

第一节 证据和依据的区分332

一、区分的意义332

二、规范性文件的性质界定332

三、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333

第二节 举证期限制度的运用334

一、举证期限的一般规定334

二、举证期限运用中的若干问题335

第三节 被告补充提供证据问题的把握337

一、被告补充提供证据的条件337

二、被告补充提供证据的范围338

第四节 证人出庭问题339

一、对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处理339

二、证人出庭时需注意事项340

第五节 质证341

一、质证的范围和内容341

二、质证的方式和规则342

三、质证的时间342

四、质证中涉及的问题342

第六节 认证343

一、认证的原则343

二、认证的方式344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344

四、证据证明力的判断346

五、认证要注意的问题346

第七节 特殊情形下的证据问题347

一、被告怠于举证时第三人的举证问题347

二、对原告提供的行政程序外证据的采纳348

三、“一对一”证据的审核认定351

第四章 指导与释明353

第一节 指导与释明的内容与方式353

一、指导与释明的现状分析353

二、指导与释明的内容354

三、释明的方式356

第二节 释明权行使中应注意的问题356

一、释明权行使的原则356

二、释明权行使的主体与程序357

第五章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358

第一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与庭审特点358

一、简易程序适用范围358

二、简易程序庭审特点359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注意事项360

一、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问题360

二、适用简易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361

第六章 特定类型案件的庭审驾驭362

第一节 群体性案件的庭审362

一、庭前准备阶段362

二、庭审阶段362

第二节 与民事关联的行政案件的庭审363

一、与民事相关联的行政案件面临的问题363

二、行政诉讼一并解决民事争议案件的审理364

三、未一并审理民事争议但同时存在相关民事诉讼时行政案件的审理366

四、未同时存在相关民事诉讼时行政案件的审理367

第三节 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庭审368

一、要求履行法定职责与不履行法定职责述评368

二、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审理中常见的问题369

三、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审理方式371

第四节 行政赔偿案件的庭审371

一、行政赔偿案件与行政诉讼案件审查内容的不同372

二、行政赔偿案件中对证据事项的把握372

第五节 涉外、涉港澳台行政案件的庭审374

一、涉外行政案件的庭审374

二、涉港澳台行政案件的庭审376

引用法律及司法解释简缩377

第一版后记379

第三版后记3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