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商管理知识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久昌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902821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1072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1098页
- 主题词:工商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商管理知识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
第一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3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7
第二节 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3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
第二篇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8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体制19
第一章 经济体制19
第二节 什么是政治体制20
第三节 经济体制与社会经济制度21
第二章 建立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是长期艰苦的探索过程21
第一节 建立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中心问题是解决资源优化配置问题21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经济体制状况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变革24
第三章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我国经济27
第一节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27
第二节 僵化经济体制下的我国经济30
第一节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性质与目的32
第二节 我国1979~1992年的经济体制改革35
第三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重大意义38
第一节 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是认识的飞跃40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40
第三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0
第二节 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计划与市场的关系42
第三节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市场经济4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4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51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外延5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5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延58
第四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9
第一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9
第一节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模式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内容61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61
第二节 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67
第三章 微观经济运行体系68
第一节 以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经济运行体系68
第二节 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机建制70
第三节 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主要标志81
第四节 加快国有企业转机建制的步伐85
第四章 宏观经济管理体系86
第一节 建立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搞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86
第二节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体系87
第五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体系93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体系的内容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体系的重要性93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战线上的根本指针94
第二章 建立思想保障体系94
第二节 思想观念的转变95
第三章 建立法制保障体系96
第一节 我国经济法制建设状况96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97
第三节 抓紧法制保障体系的建设97
第四章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98
第一节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98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99
第五章 建立管理现代化保障体系99
第一节 管理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99
第二节 管理现代化保障体系的内容100
第六部分 附录100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01
附录一 法律、法规选编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009
第二节 政治体制保障体系的内容101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101
第六章 政治体制保障体系10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02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补充规定1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1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0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03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1042
第二部分 经济管理1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搞计划管理105
第一章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计划体制105
第六篇 计划管理105
附录二 国内外统计资料1050
一、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1050
二、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1051
三、全国国民收入中消费和积累使用及比例1052
四、我国历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情况1053
五、1992年我国各地区工农业总产值1054
六、我国历年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构成1055
七、我国历年国民收入及增长指数1056
八、我国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及人均指标1058
九、历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指数1059
十、我国乡镇企业基本情况106
十、国家财政收支分项目表1060
十一、国家信贷收支分项目表1060
十三、我国历年主要农产品产量1062
十四、我国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1063
十五、我国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064
十六、1992年全国分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65
十七、我国历年进出口总额1066
十八、我国利用外资概况1066
十九、我国与有关国家主要经济情况比较1067
二十、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位次1068
二十一、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位次1068
二十二、1992年世界商品贸易主要进出口国家地区名次表1069
附录三 计量单位换算1070
一、长度单位换算表1070
二、面(地)积单位换算表1070
三、容(体)积单位换算表1071
四、重量单位换算表1072
第二节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计划体制与计划管理109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1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管理的任务112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目标的主要内容113
第三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及应遵循的原则120
第三章 正确处理计划工作中速度、比例、结构、效益的关系124
第一节 正确处理速度、比例、结构、效益的关系124
第二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主要比例、结构关系125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平衡体系133
第四章 搞好计划与计划管理中的综合平衡133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平衡134
第三节 物质资源的平衡137
第四节 财力资源的平衡139
第五节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综合平衡142
第七篇 投资管理144
第一章 投资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144
第一节 投资的涵义与特征144
第二节 投资的类型145
第三节 投资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145
第二章 投资体制改革147
第一节 投资体制的内容147
第二节 我国投资体制的历史沿革147
第三节 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投资体制148
第三章 基本建设程序153
第一节 基本建设项目确定153
第二节 基本建设施工与竣工投产157
第四章 投资经济效益158
第二节 评价投资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159
第一节 讲求投资经济效益的作用159
第八篇 国有资产管理161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概述161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概念、作用和分类161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任务和管理对象162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和实质165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管理方法167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67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方法169
第一节 资产所有权界定171
第三章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和评估171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173
第三节 资产评估176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趋势179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79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180
第三节 对国有企业管理的改革趋势182
第九篇 工业经济管理186
第一章 工业经济管理概论186
第一节 工业186
第二节 工业产品187
第三节 工业生产189
第四节 工业布局192
第五节 工业经济规模193
第六节 工业经济效益194
第二章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195
第一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概念和作用195
第二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历史变革196
第三节 工业企业转机建制198
第三章 工业企业组织管理200
第一节 工业企业200
第二节 工业企业组织形式202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204
第四节 工业企业组织机构设置205
第四章 工业企业经营管理207
第一节 企业经营管理概述207
第二节 企业经营战略与经营计划208
第三节 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方法210
第五章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212
第一节 生产组织管理212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214
第三节 生产作业计划管理与生产控制215
第四节 质量管理217
第五节 设备管理219
第六节 技术管理220
第一章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22
第一节 农业的概念222
第十篇 农业经济管理222
第二节 农业的社会功能224
第三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25
第一节 农业生产力及资源状况228
第二章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228
第二节 农业生产关系状况230
第三节 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状况232
第四节 我国农产品流通状况233
第五节 农村乡镇企业状况234
第三章 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及发展趋势236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状况236
第二节 我国农业生产力展望238
第三节 农业政策改革情况241
第四节 我国农业的法制建设242
第十一篇 商业经济管理244
第一章 我国商业流通产业的发展概况244
第一节 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44
第二节 流通产业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245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商业流通产业的构成247
第四节 我国商业物流现代化问题250
第二章 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搞好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252
第一节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搞好流通企业的改革252
第二节 利用多种经营方式,活跃商品流通市场257
第三节 搞好对商品流通的宏观管理263
第三章 市场营销264
第一节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264
第二节 寻找机会与选择目标市场267
第三节 产品策略270
第四节 价格策略272
第五节 销售渠道策略275
第六节 销售促进策略278
第七节 市场研究与预测280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及其演变283
第一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283
第十二篇 对外经贸管理283
第二节 关税措施284
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措施286
第五节 经济特区287
第四节 出口鼓励措施287
第六节 出口管制288
第一节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政策与原则289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289
第二节 我国对外贸易的国别地区政策292
第四节 我国鼓励和发展出口贸易的政策措施293
第三节 我国的经济特区293
第五节 我国的进口贸易政策294
第三章 关贸总协定与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294
第一节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概况294
第二节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295
第三节 关贸总协定中缔约国的主要权利及义务296
第四节 我国为什么要重返关贸总协定297
第五节 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地位带来的影响及对策298
第四章 出口管理299
第一节 出口磋商管理299
第二节 出口发运管理300
第三节 出口结汇管理302
第四节 贸易方式管理303
第五章 进口管理304
第一节 进口洽商管理304
第二节 进口开证管理306
第三节 接货管理306
第六章 国际市场及其营销策略307
第一节 国际市场307
第二节 国际市场竞争310
第十三篇 交通运输、邮电管理314
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述314
第一节 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314
第二节 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316
第四章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2
第三节 我国的水路运输320
第二章 健全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321
第一节 健全和完善交通运输体系321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铁路运输体系322
第一节 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的原理322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公路运输体系324
第四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水路运输体系327
第三章 邮电、通信概述329
第一节 邮电通信的概念、范围和特征329
第二节 邮电通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331
第三节 我国邮电业发展概况332
第四章 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邮电通信体系333
第一节 国外邮电通信体系发展状况333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我国邮电通信体系337
第一节 财政管理的原理338
第一章 财政管理概述338
第十四篇 财政管理338
第二节 财政管理的改革339
第二章 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管理342
第二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及其改革343
第三节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模式——“税利分流”346
第四节 新财务会计制度统一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办法346
第三章 国家预算管理347
第一节 国家预算管理概述347
第二节 国家预算技术组织形式及其复式预算改革351
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及其分税制改革354
第四节 西方国家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358
第四章 国债管理359
第一节 国债原理359
第二节 国债的管理制度361
第三节 我国国债历史、现状及其改革362
第五章 财政的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364
第一节 财政的宏观调控364
第二节 财政政策366
第十五篇 税收管理369
第一章 税收的性质和作用369
第一节 税收的一般概念369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371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职能371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作用372
第二章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374
第一节 对流转税的课税375
第二节 对资源的课税378
第三节 对收益额的课税379
第五节 对待定行为的课税382
第四节 对财产的课税382
第一节 我国税收管理的历史沿革386
第三章 税收管理386
第二节 税收管理的机构、形式、方法387
第三节 税收管理制度389
第四节 税收管理体制390
第五章 国外税收管理391
第四章 我国税制发展的前景391
第一章 企业的资金运动与财务活动396
第十六篇 企业财务管理396
第一节 改革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396
第二节 财务管理与财务关系397
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任务398
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内容399
第五节 财务管理的原则399
第六节 财务管理制度400
第二章 筹集资金400
第一节 资金的概念及特征400
第二节 负债经营的筹集资金400
第三节 筹集资金的原则401
第四节 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402
第五节 资金时间价值和资金成本403
第三章 资产管理405
第一节 资产及其分类405
第二节 流动资产的管理406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管理409
第四节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410
第五节 对外投资的管理412
第四章 成本费用的管理413
第一节 成本及其范围413
第二节 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和要求414
第三节 成本预测与成本考核指标415
第五章 企业收入及其分配的管理417
第一节 销售收入的管理417
第二节 利润分配的管理419
第六章 财务报告与财务分析419
第一节 财务报告419
第二节 财务情况说明书和财务分析420
第七章 企业清算423
第十七篇 金融与证券管理424
第一章 金融管理概述424
第一节 金融与金融管理的概念及特点424
第二节 金融管理机构与任务425
第三节 金融管理的手段426
第二章 货币管理428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428
第二节 货币发行管理430
第三节 货币流通管理43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信用形式433
第三章 信用管理434
第二节 存款管理435
第三节 贷款管理437
第四节 外汇管理440
第五节 专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441
第四章 证券及证券发行443
第一节 证券种类443
第二节 证券发行448
第一节 证券交易451
第五章 证券交易与管理451
第二节 证券价格455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管理458
第十八篇 保险管理461
第一章 保险原理461
第一节 保险概述461
第二节 保险合同463
第三节 保险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465
第一节 保险市场466
第二章 保险市场466
第二节 保险市场的业务结构469
第一节 保险行业管理及其管理目标471
第三章 保险行业管理与立法471
第二节 保险行业管理的模式及我国保险行业管理的优化472
第三节 保险立法473
第十九篇 劳动、人事管理475
第一章 劳动管理475
第一节 我国劳动管理体制475
第二节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劳动管理制度476
第三节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微观劳动管理制度478
第一节 我国工资制度改革481
第二章 工资管理481
第二节 企业工资管理制度483
第三章 劳动保险管理486
第一节 劳动保险的概念和作用486
第二节 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内容487
第三节 劳动与社会保险制度改革489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4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务员制度491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493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组织实施495
第一节 企业499
第二十篇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499
第三部分 经济行政监督管理499
第一章 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企业499
第二节 我国企业组织形式500
第二章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501
第一节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意义501
第二节 登记注册主管机关501
第三章 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基本内容502
第一节 国有、集体、联营企业登记管理的基本内容502
第二节 私营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基本内容508
第三节 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管理的基本内容509
第四章 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与服务514
第一节 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的监督管理514
第二节 监督管理与服务相结合515
第二十一篇 个体经济监督管理516
第一章 个体经济概述516
第一节 个体经济的概念与特征51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个体经济的发展516
第三节 个体经济存在形式和经营特点519
第二章 我国发展个体经济的基本方针政策520
第一节 制定发展个体经济基本方针政策的依据520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发展个体经济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522
第一节 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机关523
第三章 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概述523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的特点525
第二节 对个体经济管理与监督管理的原则525
第一节 登记管理52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个体经济的监督管理526
第二节 对个体工商户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528
第三节 对个体工商户违法违章行为的行政处罚530
第一节 税收管理531
第五章 专项管理部门对个体经济的管理531
第二节 信贷管理533
第一章 生产资料市场534
第二十二篇 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534
第一节 生产资料市场概述534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运行规则536
第三节 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体制的改革5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内容及要求540
第二章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540
第二节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541
第三章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与监督管理原理543
第一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监督管理的重要性543
第二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监督管理中的职责分工544
第三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与监督管理的目标545
第四节 生产资料市场管理的内容546
第五节 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的内容548
第二十三篇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554
第一章 消费资料市场概述554
第一节 消费资料市场554
第二节 工业品消费资料市场555
第三节 农产品消费资料市场556
第四节 培育、发展社会主义消费资料市场体系557
第二章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原理559
第一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559
第二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机制与规律559
第三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原则与目标561
第二节 消费资料市场经营者自律564
第一节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组织564
第三章 消费资料市场监督管理组织、内容及手段564
第三节 消费资料市场的社会监督565
第四节 消费资料市场的国家监督管理567
第四章 集贸市场及其监督管理571
第一节 我国集贸市场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作用571
第二节 集贸市场的分类与构成573
第三节 改革以来我国集贸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趋势574
第四节 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576
第二十四篇 信贷资金、证券市场监督管理579
第一章 信贷资金市场监督管理579
第一节 信贷资金市场579
第二节 对信贷资金市场的监督管理581
第二章 外汇市场监督管理582
第一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582
第二节 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583
第三节 对外汇市场的监督管理583
第三章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584
第一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必要性584
第二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目的与原则585
第三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与职责586
第四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方式与手段587
第五节 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与运作589
第六节 深圳市对证券机构的管理596
第二十五篇 房地产、技术、劳动力市场监督管理599
第一章 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599
热门推荐
- 340262.html
- 1240070.html
- 786527.html
- 533047.html
- 3824477.html
- 1637312.html
- 1110544.html
- 1745637.html
- 2769379.html
- 221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6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11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2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60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4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5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4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