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君,王育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197087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4
1.2.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界定4
1.2.2 资源型城市的分类8
1.2.3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律11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6
1.3.1 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综述16
1.3.2 熵理论的产生及研究综述24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31
1.5 研究内容33
第2章 资源型城市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36
2.1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36
2.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8
2.2.1 从资源型城市的内部环境来看其面临的挑战39
2.2.2 从资源型城市的外部环境变化看其面临的挑战48
2.2.3 中国经济两个转变对资源型城市的挑战55
第3章 资源型城市系统的演化机理62
3.1 资源型城市系统结构分析62
3.2 耗散结构理论与资源型城市的耗散结构特征分析64
3.2.1 耗散结构理论64
3.2.2 资源型城市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67
3.3 资源型城市系统的结构失稳及演化分叉分析71
3.3.1 资源型城市系统内的流和力71
3.3.2 资源型城市系统的稳定性和结构失稳72
3.3.3 资源型城市系统的演化分叉分析75
3.4 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诱发机制77
3.4.1 涨落导致有序77
3.4.2 资源型城市系统涨落的外源触发和内源激化因子分析80
3.4.3 资源型城市系统外源涨落和内源涨落的协同机制89
3.5 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动力学机制93
3.5.1 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非线性分析93
3.5.2 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超循环分析96
3.5.3 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超循环组织形成过程及其作用98
第4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熵机理108
4.1 熵、负熵与系统的演化108
4.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熵增、熵减机理及其分析112
4.2.1 资源型城市转型熵的提出、界定及其分析112
4.2.2 资源型城市转型负熵的提出、界定及其分析119
4.2.3 基于转型总熵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机理及其分析123
4.3 资源型城市转型总熵的系统控制与调适127
4.3.1 系统控制原则127
4.3.2 熵值效应与转型时机分析131
4.3.3 控制和调适途径134
第5章 基于模糊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四限格屏幕优选模型140
5.1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SWOT矩阵分析140
5.1.1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形成、发展及演进机制140
5.1.2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征146
5.1.3 基于SWOT矩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148
5.2 资源型城市产业优势度模糊熵优选模型153
5.2.1 产业优势度模糊熵优选指标体系及其定量测度153
5.2.2 产业优势度模糊熵优选模型的构建及其求解163
5.3 资源型城市产业优选的DEA模型170
5.3.1 DEA模型的选择及其分析170
5.3.2 产业优选DEA模型的构建171
5.3.3 产业优选DEA模型的求解及其分析174
5.4 基于模糊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四限格屏幕优选模型175
5.4.1 产业四限格屏幕优选模型原理175
5.4.2 产业四限格屏幕优选模型的构建及其求解176
第6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再造效应及模型180
6.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再造发展概况180
6.1.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发展概况180
6.1.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发展概况181
6.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再造特征分析183
6.2.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再造一般特征183
6.2.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再造特有特征184
6.3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机理研究187
6.3.1 产业集聚再造中资源型城市政府角色定位188
6.3.2 产业集聚再造中企业行为分析188
6.3.3 基于政府主导的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再造机理研究189
6.3.4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效益分析194
6.4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集聚再造效应模型196
6.4.1 产业集聚再造效应模型应具备的功能196
6.4.2 产业集聚再造效应模型构建197
第7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演替非线性耦合嵌套模型209
7.1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系统结构及其演替模型209
7.1.1 资源型城市产业系统主体结构分析209
7.1.2 资源型城市产业演替基本模型及其变量选择212
7.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产业演替非线性耦合嵌套模型设计214
7.2.1 第一产业发展模型214
7.2.2 第二产业发展模型215
7.2.3 第三产业发展模型218
7.2.4 城市人口发展模型220
7.2.5 生态环境模型222
7.2.6 水资源开采模型224
7.3 模型参数的估计、拟合及求解224
7.3.1 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拟合224
7.3.2 模型的求解225
7.4 资源型城市产业演替结构负熵计算229
第8章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及评价232
8.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的识别232
8.1.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的界定232
8.1.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的特征233
8.1.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识别235
8.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的影响因素242
8.2.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系统风险因素242
8.2.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非系统风险因素242
8.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的评价模型246
8.3.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的评价思路246
8.3.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248
8.3.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价模型253
第9章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256
9.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类型和功能256
9.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257
9.2.1 可持续发展指标与评价的研究述评257
9.2.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指标体系的数学描述261
9.2.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成262
9.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264
9.3.1 评价方法的选择264
9.3.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趋势评价模型266
9.3.3 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说明270
第10章 资源型城市实施转型的对策和建议273
10.1 更新观念,加快转型273
10.2 加强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的改造274
10.2.1 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永续利用274
10.2.2 实施集约化改造,提高资源产业的质量与效益275
10.2.3 实施知识化改造,提高资源产业科学技术含量276
10.2.4 实施生态化改造,实现产业发展与环保良性循环276
10.2.5 实施资源型城市经济与地方经济主体协同发展277
10.3 加强资源型城市优势转换278
10.4 加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280
10.5 加强资源型城市动力体系构建285
10.5.1 发挥各主体的作用285
10.5.2 逐步完善资源市场体系,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287
10.5.3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素质提高和经济发展288
10.5.4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289
10.5.5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289
10.6 加强资源型区际联系,提高城市外向度290
10.7 加强资源型城市环境保护292
10.8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294
10.9 研究制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政策297
10.10 加强资源型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经营298
10.10.1 建立和完善资源型城市市场体系298
10.10.2 加强城市“产品”经营299
10.11 建立资源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资源型城市300
10.11.1 数字化资源型城市的提出和概念界定300
10.11.2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数字化资源型城市302
第11章 实证研究305
11.1 焦作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305
11.1.1 焦作市基本情况305
11.1.2 焦作市产业转型潜在优势及其劣势309
11.1.3 焦作市产业模糊熵屏幕优选及评价315
11.1.4 焦作市产业演替优化的思路和对策318
11.1.5 焦作市产业发展预测及结构负熵计算323
11.1.6 焦作市产业转型风险评价325
11.1.7 焦作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344
11.2 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354
11.2.1 平顶山市基本情况354
11.2.2 平顶山市产业结构潜在优势及其劣势357
11.2.3 平顶山市产业模糊熵屏幕优选及评价361
11.2.4 平顶山市产业演替优化的思路和对策364
11.2.5 平顶山市产业发展预测及结构负熵计算367
11.2.6 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369
11.3 永城市产业转型实证研究378
11.3.1 永城市基本情况378
11.3.2 永城市产业结构潜在优势及劣势380
11.3.3 永城市产业模糊熵屏幕优选及评价382
11.3.4 永城市产业演替优化的思路和对策385
11.3.5 永城市产业发展预测及结构负熵计算388
参考文献391
热门推荐
- 3301183.html
- 3507670.html
- 2909305.html
- 3205567.html
- 92403.html
- 2748163.html
- 357463.html
- 1170305.html
- 2981157.html
- 30806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2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8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7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5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4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3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2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81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