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物理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物理学史
  • 舒恒杞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70424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物理学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物理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编:对比编——中西方古代物理对比与反思10

概述10

第1章 中国古代物理发展概述12

第2章 中西古代物理发展对比21

2.1 关于物质结构猜想的对比22

2.1.1 万物一元论,中外古代学者各有所表22

2.1.2 多元素说,何其相似24

2.1.3 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的论争26

2.2 物理知识进展的对比29

2.2.1 古代力学对比29

2.2.2 古代声学对比40

2.2.3 古代光学对比46

2.2.4 古代电磁学对比51

2.3 古代天文知识的对比56

2.3.1 古代天文学说56

2.3.2 观象授时60

2.3.3 古代历法61

2.3.4 天文记录62

2.3.5 岁差现象65

2.3.6 天文常数66

2.3.7 古天文仪器67

2.3.8 计时67

2.3.9 度量衡67

第3章 中国古代物理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反思71

3.1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一系列辉煌的原因71

3.1.1 中国较早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71

3.1.2 封建统治者必要时能调整社会生产关系71

3.1.3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世代相继72

3.1.4 “士”的历史作用72

3.1.5 中国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73

3.2 中国科技在17世纪末落后的原因74

3.2.1 封建社会制度本身先天不足74

3.2.2 帝国主义的侵略78

3.2.3 中华民族片面定向思维的局限79

3.3 历史留给今人的思考80

3.3.1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80

3.3.2 如何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81

3.3.3 如何自觉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82

3.4 深化教育改革83

中编:认知编——物理学在近代中国100年88

概述88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物理学概述89

4.1 最早接触近代物理学的中国人(1840年以前)89

4.2 中国物理学的拓荒者(1840—1919年)91

4.3 物理学在中国进入初创期(1920—1932年)92

4.3.1 许多大学设立了物理系92

4.3.2 物理教学初具规模92

4.3.3 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93

4.3.4 中国物理学会的成立94

4.3.5 学术成就94

4.4 物理学在中国遭遇受重创(1933—1949年)95

4.5 中国物理学家的突破97

第5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物理发展简介100

5.1 物理学在全国的大发展(1949—1966年)100

5.1.1 物理学家的大会师100

5.1.2 物理科研机构的成立与发展100

5.1.3 物理学在全国的大普及102

5.1.4 闪光的珍珠103

5.2 中国物理学重遭浩劫及“两弹一星”的研发(1966—1977年)113

5.2.1 物理学重遭浩劫113

5.2.2 “抢在法国人前面”造出氢弹113

5.2.3 “两弹联姻”的成功114

5.2.4 中国的太空部落115

第6章 改革开放后物理发展态势118

6.1 物理学会工作迅速发展118

6.2 理论物理研究全面开花119

6.3 凝聚态物理突飞猛进120

6.4 磁学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20

6.5 低温物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122

6.6 非线性光学的发展123

6.7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成就123

6.8 声学研究的全面进展124

6.9 原子核物理研究成绩卓越125

6.10 粒子物理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127

6.11 超高能现象的观测127

6.12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28

6.13 受控热核聚变跃入世界先进行列131

6.14 中国环流器二号A(HT—2A)133

下编:争鸣编——新物理观的发展138

概述138

第7章 质疑爱因斯坦相对论143

7.1 对两个基本假设的剖析143

7.2 是否存在绝对参考系144

7.3 关于以太的论争145

7.4 标准时空论的构建146

7.5 经典洛伦兹变换公式的错误150

7.6 关于极限速度的再思考152

7.7 狭义相对论的自发破缺155

第8章 宇宙物质探源157

8.1 真空信息理论157

8.2 太极子物理理论159

8.3 物质世界构成新理论161

第9章 创新的物理观164

9.1 统一的宇宙——惯性外力原理164

9.2 量子外力——宇宙第一推动力165

9.3 不可视觉物质——暗能量和量子外力166

9.4 新思维应接不暇167

附录169

附录1 我国核试验前12次试爆情况169

附录2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169

附录3 中国物理学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170

附录4 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171

附录5 中国物理学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172

附录6 中国物理学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173

附录7 陈佳洱在第七届物理学会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节选)175

附录8 光速不宜作为长度基准185

参考文献1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