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地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经济地理学
  • 李小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9871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济地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1

第一章 绪论1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2

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4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7

一、研究对象7

二、学科体系11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3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4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5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16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16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17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7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18

三、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9

第五节 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22

一、本书编写指导思想22

二、本书的结构安排24

第一篇 经济活动区位33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33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34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34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36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38

一、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38

三、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0

二、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0

四、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1

五、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1

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2

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43

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4

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4

三、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6

四、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47

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48

一、交通要素及其内涵48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49

三、知识经济时代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影响的特点52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58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58

一、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目的59

二、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59

三、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62

四、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64

五、理论的局限性64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67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67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68

三、韦伯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75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76

五、理论的局限性77

第三节 其他工业区位理论78

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78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79

三、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82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84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85

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87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92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92

一、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93

二、基本概念93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94

四、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99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100

一、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100

二、零售业空间模型103

三、零售引力模型106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108

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108

二、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110

三、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111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114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114

一、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115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118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123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123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124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126

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129

五、模式比较及其在中国的应用130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131

一、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131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133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138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138

一、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139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141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142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144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145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R D)机构的区位特征150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153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156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156

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159

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161

第二篇 经济活动区域分析173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173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173

一、区域产业分类174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176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179

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182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183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183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184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185

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190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193

一、农村工业化的特征193

二、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194

三、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195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196

一、技术与技术创新196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197

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199

四、区域创新网络199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204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204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205

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208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212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215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215

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217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218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19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219

二、产业集群的类型220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化机制222

四、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224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225

一、经济区225

二、区域管制228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234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234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235

二、梯度推移学说236

三、中心-外围理论237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238

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系240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240

二、区域分工理论241

三、区域合作理论24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247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247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250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5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259

一、科学技术进步259

第三篇 经济活动全球化259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259

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262

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266

四、国际经济协调267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268

一、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泛268

二、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270

三、全球经济形成多极格局275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276

一、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276

二、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77

三、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277

四、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278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281

第一节 汽车工业281

一、概述281

二、影响因素282

三、汽车工业空间的全球变化285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291

一、全球纺织服装业的空间布局292

二、影响全球纺织服装业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296

第三节 服务业298

一、邮电通信业298

二、物流业300

三、金融业308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争论314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不同观点之争314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314

二、超级全球化主义者与其反对者的争论316

三、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319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区位320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320

一、经济区域化的概念与成因320

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关系321

第三节 全球化与地方化322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与统一322

二、跨国公司地方化策略324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324

一、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机遇与挑战325

二、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的收益差异326

三、发展中国家全球化对策328

四、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启示329

第四篇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新近进展337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337

第一节 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337

一、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337

二、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342

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345

一、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345

二、区域人口、就业和经济活动模型分析354

三、项目评估与方案优选359

第三节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363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363

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364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的文化与制度转向370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370

一、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371

二、文化与制度转向的主要内容373

三、制度与文化转向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77

第二节 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378

一、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379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建模方法和主要观点384

三、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影响388

第三节 我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思路389

一、科学借鉴西方理论390

二、突出我国国情特点391

三、兼容适宜研究方法392

四、抓住重点研究问题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