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王国维全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王国维全传
  • 陈鸿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431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671页
  • 主题词:王国维(1877~1927)-传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王国维全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忧郁好学的少年1

一、生于丁丑牛年1

二、失母恃,性忧郁2

三、清贫的家境,显赫的远祖5

四、私塾与家学8

五、士大夫文化氛围的熏陶11

六、一试而中入“州学”14

七、翩翩“海宁四才子”16

第二章 舍弃科举觅新路19

一、海宁潮中炮声隆19

二、被逼应乡试21

【补记】肄业书院:一个“热点”中的新闻24

三、新婚之后再应试26

四、初抵上海27

五、汪康年其人其事30

六、在《时务报》馆里遭冷待33

第三章 在“变法”激流中求学39

一、就读东文学社39

二、扇上题诗遇知音46

三、《咏史二十首》里的维新强音49

四、忧心忡忡说“变法”54

五、以史鉴今赋《杂诗》59

六、归里治病脱纷争63

七、满腔义愤斥“政变”67

第四章 跨入新世纪70

一、重返东文学社70

二、学以致用攻外文76

三、试译《势力不灭论》79

四、自注《咏史二十首》83

五、庚子之年再抉择92

六、“北乱”声中解散东文学社95

七、放言国事招疑忌95

八、世纪之初赴日本97

九、在东京留学101

第五章 “独学时代”103

一、“辛丑变法”赴武昌103

二、淡然静对“兴学热”103

三、二次东渡日本107

【补记】机遇:“明年变法,鄂督荐举”110

四、走“独学”之路111

五、以“兼通”为己任的《哲学辨惑》114

六、任教通州师范学校117

【补记】民立第一校:状元题校训,秀才审章程120

七、译述《西洋伦理学史要》123

八、题写《叔本华像赞》125

第六章 “独学”中的辉煌:《红楼梦评论》130

一、从读“叔氏之书”到评《红楼梦》130

二、《红楼梦评论》的写作133

三、《红楼梦》与《桃花扇》比较:“悲剧中之悲剧”134

四、立足叔氏的“梦”与“欲”136

五、《红楼梦》与《浮士德》比较:“宇宙之大著述”140

六、局限与误区:《红楼梦评论》之历史反思145

七、警示意义,巨大影响149

第七章 遨游“教育世界”157

一、主编《教育世界》杂志157

二、剖析叔本华与尼采的教育文化观163

三、译介西方小说与西方“教育小说”174

四、寻找“精神导师”:席勒与托尔斯泰182

五、热撰教育论文及教育批评189

第八章 中西交汇中的反思与探索202

一、初到苏州202

二、咏诗“勿作南溟图”207

三、返读康德209

四、以中西“不相化合”为鉴,反思康、梁“变法”历史教训216

五、唯一署名的《周秦诸子之名学》220

六、编撰诸子传论,追求“学术自由”223

七、列子之梦——一个“吊诡”226

八、探讨性、理、命,关注浊乱之世的伦理责任229

九、《去毒篇》开出救疗国民精神之药方:宗教与美术234

十、提出文艺美学三论说,反对“?的文学”238

第九章 人间:感情与理性的搏击252

一、叹“人间”凉热,辞“学务总董”252

二、初交清廷高官,填词追怀亡妻258

三、自编《人间词》,托名撰序文263

四、词外“人间”,词内哲理270

五、“词之成功”与“学术转向”278

【补记】《辨学》:百年回眸,译名犹新286

六、《人间词话》之写作与几种不同的稿本289

七、《人间词话》之出版与校注298

八、《人间词话》与西方文艺思潮302

第十章 在“学学山海居”里辛勤耕耘310

一、因词之成功,而有志于戏曲310

二、从《词录》到《曲录》313

【补记】吴昌绶:来自武林“诗薮”的学者319

三、考戏曲源流,谈录曲所感323

四、考唐宋大曲,辨古剧角色331

五、校注《录鬼簿》,钩稽元剧作家生平事迹335

六、撰《宋元戏曲考》,成“一家之书”338

第十一章 辛亥东渡哀清亡350

一、辛亥东渡,清朝覆亡350

二、改朝换代咏史事353

三、长歌当哭《颐和园词》361

四、追往伤今挽隆裕371

第十二章 居东四年的学术丰收375

一、身居京都,心系神州375

二、所谓悉烧《文集》言过其实380

三、两篇序言,一个宗旨383

四、异国他乡“桃花源”,潜心耕我学术田388

五、善自命题,名著迭出394

六、参与联谊,以文会友402

七、应邀撰“札记”,稽古亦鉴今406

八、揭载《礼堂题跋》,补刊《优语录》全帙412

九、学术获丰收,终作归国计416

第十三章 归国以后的学术辉煌419

一、丙辰之春返上海419

二、“爱俪园”里来了位大学者421

三、经史小学,硕果累累427

四、投入甲骨文字的研究与考释432

五、二考一论,轰动学界436

【补记】甲骨学:从三氏到“四堂”443

六、进精不已的治学精神447

第十四章 面对新文化大潮453

一、斥“洪宪”,忧“复辟”453

二、恐“剪辫”,惧“共产”456

三、致信北柯“扑灭过激党”,录赠南沈《履霜词》458

四、任“经学教授”,写“以‘旧’名于天下”之序461

五、撰《经学概论》,探经学渊源465

第十五章 严于自律的学者风范474

一、“捉刀”恤故旧:委蛇“遗老”群中的操守474

二、“名誉”不受薪:应聘北大“通讯导师”479

三、“疗贫”观异书:编撰《传书堂藏书志》486

四、从“自号观堂”到《观堂集林》490

第十六章 南书房行走495

一、奉“旨”进京495

二、被赏“紫禁城骑马”498

三、“上疏进谏”,一片愚忠503

四、保护国宝,义正词严507

五、冯军“逼宫”,艰难困辱512

六、“忠武碑”风波与“逼宫”前后的尴尬处境516

第十七章 应聘清华研究院导师520

一、移居清华园520

【补记】推荐:胡适再访王国维524

二、书院式的教学生活527

三、《古史新证》与“二重证据法”532

四、“以不知为不知”的忠实态度536

第十八章 再出新成果542

一、扩大学术交流,拓展研究领域542

二、考察历代尺度“由短而长”的规律547

三、蒙元史研究的新创获550

四、《水经注》校勘:学术史回顾中的“窃书”公案563

第十九章 丧子与断交571

一、平生佳运在斯时571

二、1926年9月:长子潜明英年病亡576

三、1926年10月:两亲家打起了“笔墨官司”580

四、1926年11月:罗氏发来了“绝交书”585

五、罗、王后人追释两亲家“误会”588

【补记】王仲闻:一个“人间”的悲剧592

第二十章 自沉悲剧597

一、抑郁少欢的“五十初度”597

二、北伐风声中的惶恐心态600

三、“我总不想再辱,我受不得一点辱!”604

四、在“恐辱”中投湖,以性命殉学术607

五、自沉以后的遗事611

六、关于“玉山樵人诗”、《落花诗》及其他618

七、历史地看待其自沉,正确发扬其学术精神627

尾声:王国维——二十世纪国学新路之引领人635

后记645

再版后记6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