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069255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537页
- 主题词:音乐美学-关系-民族心理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问题的提出1
(一)此音乐非那音乐1
(二)他族审美和我族审美3
二、学科的提出5
(一)老问题的新表述5
(二)音乐审美中的民族心理研究内容8
(三)音乐审美中民族心理研究的意义13
(四)音乐审美中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14
绪编 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第一章 民族及其形成19
第一节 民族19
一、定义19
(一)特定方式的凝聚19
(二)民族是历史范畴20
二、原始民族构成因素21
(一)外因条件21
(二)内因条件25
(三)外因条件下的内因动力28
第二节 古代民族的文明创建29
一、人类文明与民族文化29
(一)文明与文化29
(二)错综复杂的文明圈29
二、创造远古文明的民族30
(一)两河流域文明30
(二)尼罗河文明33
(三)古希腊-罗马文明33
(四)印度河谷文明35
(五)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35
三、与古代文明毗邻的民族和部落36
(一)卫星文明36
(二)停滞和流产的文明37
四、发展古代文明的民族38
(一)伊斯兰文明圈38
(二)西欧基督宗教文明圈40
(三)拜占庭文明圈42
五、小结43
第二章 民族心理结构的发生45
第一节 人类心理结构的发生45
一、人类史前心理活动45
(一)动物认知能力46
(二)原始思维46
(三)原始意识49
(四)原始范畴49
二、人类基本心理活动49
(一)受控于意识的心理活动49
(二)不同水平的心理活动50
第二节 人类意识层次52
一、意识层次构成52
(一)无意识52
(二)非自觉意识53
(三)自觉意识53
二、现实意识的觉醒54
第三节 全面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54
一、精神活动的类别54
二、宗教思维55
(一)概述55
(二)宗教思维中的民族特征58
三、艺术思维63
(一)概述63
(二)东西方民族艺术思维的主要差异64
四、实践-精神思维65
(一)概述65
(二)实践-精神思维的民族特征66
五、理论思维66
(一)西方思维特征67
(二)中华民族思维特征67
六、小结70
(一)人类思维的全面性70
(二)思维类型倾向对民族文明发展的影响71
第三章 民族心理定势结构72
第一节 概述72
一、心理定势及其结构层次72
二、民族心理结构73
(一)民族气质73
(二)民族性格76
(三)民族情感81
(四)民族意识84
(五)民族精神88
第二节 民族心理综合定势89
一、心理功能结构的民族特征89
(一)中华民族心理定势89
(二)西欧民族心理定势90
二、民族文化模式91
(一)定义91
(二)种类91
三、民族心理定势对民族审美观念的影响97
第一编 民族审美心理101
第四章 审美心理结构及其萌生101
第一节 审美心理活动101
一、审美心理活动构成要素101
二、审美心理活动特征102
(一)审美感知觉特征102
(二)民族审美心理特征104
第二节 民族审美心理结构107
一、结构系统层次107
二、审美心理原始需求的发生108
(一)美感萌生的基础108
(二)快感分化109
(三)审美是人性本能的需求110
三、民族审美结构中的各项功能110
(一)民族审美感知觉110
(二)民族审美想象112
(三)民族审美感情113
(四)民族审美意识114
第三节 原始文化116
一、审美起源的社会性116
二、原始文化的心理及其形式117
(一)崇拜117
(二)形式120
三、原始文化的意义126
(一)人类物种演进的支柱126
(二)人类审美的共同基础126
第五章 东西方民族审美心理差异127
第一节 原始文化分流127
一、民族审美观念类型127
(一)东方审美观念128
(二)西方审美观念131
(三)现存原始民族心理审美观念132
二、影响民族审美观念类型形成的因素133
(一)民族形成历史的影响133
(二)民族社会生活的影响134
(三)民族个性的影响134
(四)民族审美实践的影响135
第二节 民族审美心理特征136
一、东方民族审美心理特征136
(一)东亚民族审美心理特征136
(二)西亚地区民族的审美心理143
(三)埃及民族的审美意识145
(四)印度民族审美意识146
(五)东北亚部落的审美特征148
二、欧洲民族审美意识148
(一)一般特征148
(二)欧洲主要民族的审美心理150
第三节 小结152
一、不同的艺术观152
二、不同的命运观153
三、不同的和谐观153
四、不同的心态感155
第二编 民族的音乐审美感知觉第六章 民族的音高感知觉159
第一节 乐音音响集体表象159
一、表象159
(一)一般表象159
(二)乐音音响表象160
二、集体表象161
第二节 民族基本音体系162
一、乐音音响集体表象的民族形式162
二、音高组织系统的形成163
(一)音列和音调的发展163
(二)音阶和调式的形成168
(三)律制的探索和运用172
第三节 民族的旋律感知觉175
一、集体旋律的旋法模式类型175
(一)原始风格型175
(二)古代风格型176
(三)有限即兴型177
(四)诗词格律型177
二、旋律的民族感知觉178
(一)音程感178
(二)调式感180
(三)线条感182
三、和声的形成188
(一)调性感188
(二)和声的形成189
第七章 民族的节奏感知觉193
第一节 节奏节拍集体表象的形成193
一、音乐时间的把握193
(一)时间感的发生193
(二)音乐中的时间流程与计量196
二、节奏感的发生197
(一)音乐节奏之源197
(二)音乐节奏201
三、节拍感的发生202
(一)现实律动的启示202
(二)音乐律动的形成203
四、集体节拍表象与节奏表象样式204
(一)集体节拍表象类型204
(二)集体节奏表象类型208
(三)小结209
第二节 音乐节奏的民族特征211
一、西方音乐节奏运用特征211
(一)强拍霸权211
(二)复合秩序212
(三)自主创造212
(四)时代特色213
二、东方音乐节奏运用特征213
(一)主观随性213
(二)装饰延展215
(三)独立乐种216
三、黑非洲音乐的节奏运用特征216
(一)基本概念216
(二)节奏复调219
四、拉丁南美洲节奏模式221
第三节 节奏感及其外延222
一、节奏与结构222
二、节奏与情趣223
(一)西方音乐的节奏情趣223
(二)东方音乐的节奏情趣223
(三)黑非洲音乐的节奏情趣225
第八章 民族的音色感知觉227
第一节 民族音色观的形成227
一、音色审美的发端227
(一)音色追求的原始实践227
(二)音色美感的形成228
二、民族音色观229
(一)概说229
(二)音色观形成230
三、音色观的物化234
(一)器乐音色审美诉求234
(二)乐器的音色审美实现236
四、民族的音色审美特征237
(一)东方音乐的音色特征237
(二)西方音乐的音色特征241
(三)拉丁南美洲音乐音色特征242
(四)黑非洲、大洋洲原始民族音乐音色特征242
第二节 作为符号的音色243
一、音色与民族审美心理机制243
(一)音色的感性特征243
(二)音色感知觉的内部矛盾244
二、不同符号中的音色245
(一)音色的符号功能245
(二)音色的激唤能力246
三、音色感的发展246
(一)心理动力246
(二)西方音乐的音色发展沿革247
(三)中华民族音色的变化249
第三编 音乐社会生态中的民族心理第九章 音乐社会生态(一)——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253
第一节 农业文明时代的音乐社会生态253
一、概述253
(一)音乐社会生态253
(二)音乐社会生态的民族特性253
二、农业文明时代的音乐社会生态254
(一)概貌254
(二)上层音乐256
(三)中层音乐265
(四)底层音乐274
第二节 工业文明时代的音乐社会生态275
一、概述275
(一)工业文明275
(二)音乐社会生态的重组277
二、新的分野278
(一)文化音乐279
(二)艺术音乐282
第四编 音乐符号表述的民族心理第十章 音乐符号表述的一般特性287
第一节 符号287
一、不同类型的符号287
(一)符号与意识287
(二)原始符号288
(三)现实符号291
(四)艺术符号294
二、审美活动的心理机制300
第二节 音乐音响符码的不同表述方式301
一、语言符号的多重表述功能301
(一)感性表述方式302
(二)知性表述方式302
(三)理性表述方式302
二、音乐语言的表述层次303
(一)感性表述的一般特征303
(二)知性表述的一般特征307
(三)理性综合表述的特点309
第十一章 音乐感性表述中的民族审美心理314
第一节 黑非洲音乐感性表述及其民族审美心理314
一、黑非洲概况314
(一)文明发展特征314
(二)黑非洲文化地理315
二、思维特征316
(一)非洲精神316
(二)审美观念317
三、音乐感性表述特征318
(一)音乐社会生态特征318
(二)音乐形式特征318
(三)黑非洲音乐模式321
第二节 东方音乐感性表述及其民族审美心理323
一、概况323
(一)文明发展特征323
(二)音乐地图323
二、感性表述的一般特征324
(一)象征性324
(二)感官性324
(三)综合性325
(四)多样性326
(五)声乐化326
三、音响开展心理327
(一)线的绵延327
(二)形的模糊331
第三节 欧洲音乐感性表述及其民族心理332
一、概况332
(一)文明发展特征332
(二)音乐地图332
二、感性表述形式333
(一)农业文明时代的一般特征333
(二)工业文明后的感性表述特征337
第四节 美洲音乐感性表述及其民族审美心理338
一、概况338
(一)文明进程338
(二)音乐社会生态340
二、感性表述的特征342
(一)娱乐性342
(二)商业化342
第十二章 音乐知性表述中的民族心理344
第一节 口语时代的音乐知性认识344
一、文化传播方式分期344
(一)“口语”时代344
(二)“阅读”时代345
(三)“图象”时代346
二、口语时代音乐中的知性认识347
(一)乐音音响表象的符号化347
(二)音乐表象的图象化347
第二节 阅读时代的音乐知性认知353
一、文本对音乐审美心理的影响353
(一)阅读时代音乐审美方式353
(二)阅读时代知性表述方式355
二、音乐知性表述的民族特征355
(一)西方音乐中的知性活动355
(二)东方民族的音乐知性表述361
三、知性传承方式的改变366
(一)师徒制的传承366
(二)课堂制的教学367
第三节 图象时代的知性认知368
第十三章 音乐理性综合表述的民族特性370
第一节 不同类型的理性370
第二节 思辨型理性综合表述371
一、西方思辨理性的发展概况371
二、欧洲音乐与西方音乐372
(一)词辨372
(二)西方音乐特征373
(三)从欧洲音乐到西方音乐374
三、思辨理性综合表述中的民族特性379
(一)各西方民族理性精神的表述380
(二)民族特性与艺术音乐的发展388
第三节 象征型和直观型理性综合表述389
一、中国的集体实用理性389
(一)实用理性内容借感性表述390
(二)近代音乐理性综合表述393
二、日本的直观理性表述397
第四节 宗教型理性综合表述的音乐398
一、宗教型理性综合表述的一般特征398
二、印度的宗教型理性表述399
第五编 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心理第十四章 音乐审美范畴中的民族心理403
第一节 音乐审美经验抽象的民族形式403
一、概述403
(一)审美范畴的歧义403
(二)审美范畴的作用404
二、审美范畴的民族性404
(一)西方音乐中的审美范畴404
(二)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411
(三)其他东亚民族审美范畴415
第二节 音乐审美选题的民族心理418
一、母题418
(一)概述418
(二)西方音乐主要母题421
(三)亚洲音乐特色母题423
二、母题处理手法的历史进程424
(一)母题以象征手法处理424
(二)母题作为题材处理425
(三)母题作为命题处理427
第六编 民族审美心理的发展第十五章 文化交流中的民族审美心理431
第一节 民族文化交流431
一、产生民族文化交流的条件431
(一)交流是民族文化必由之路431
(二)民族文化交流的客观条件433
二、影响民族文化交流的文化心理背景437
(一)族际关系观念438
(二)民族审美心理气质442
(三)文明圈的归属442
(四)时尚观念444
三、音乐民族交流的心理深度445
(一)感性层次445
(二)知性层次448
(三)理性层次的引进450
第二节 文化交流对近代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453
一、文化交流对近代中华民族心理结构的影响453
(一)外来文化对民族理性的影响453
(二)外来文化对中华民族心理的影响455
二、文化交流对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的影响457
(一)工业时代的中国审美观念变化457
(二)工业时代中国音乐社会生态变化457
(三)个体审美心理458
第十六章 音乐社会生态(二)——后工业时代459
第一节 试验音乐的产生459
一、背景459
(一)社会背景459
(二)西方审美心理异化461
(三)东方审美心理的现代化464
二、试验音乐的产生466
(一)艺术音乐的死亡466
(二)艺术音乐的符号转化468
(三)对试验音乐的思考470
第二节 娱乐音乐的滥觞471
一、文化音乐娱乐化471
(一)娱乐文化形成471
(二)娱乐音乐特征473
二、对流行音乐的思考476
第三节 全球化中的民族化477
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477
(一)精神遗产477
(二)文化包袱477
二、全球合作时代478
三、全球化和民族化479
(一)人类性和民族性479
(二)互补与独立480
(三)全人类共同财富的创造481
结论483
一、温故而知新483
(一)回顾483
(二)展望483
二、谛听和揣测484
参考书目486
名词索引491
后记503
热门推荐
- 256548.html
- 2699435.html
- 227022.html
- 3180081.html
- 2435059.html
- 1118294.html
- 1801370.html
- 2220476.html
- 147805.html
- 3617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6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6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1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39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7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6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2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7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8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