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建筑丛书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 山西古建筑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金平,李会智,徐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8511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21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古建筑-介绍-山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建筑丛书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 山西古建筑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2
总序2
前言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山西的自然环境2
一、地理位置2
二、地质条件4
三、地形特征4
四、资源概况5
五、气候分区7
第二节 山西的社会环境8
一、历史沿革8
二、早期聚居9
三、民族熔炉11
四、内外边关11
五、地方祠祭13
第三节 山西早期古建筑的发展14
一、山西早期古建筑的发展历程14
二、山西古建筑的几种柱列形式21
三、山西古建筑铺作的时代特征26
四、山西古建筑角梁的结构特征30
第二章 城乡聚落37
第一节 古代都邑37
一、商代城邑37
二、晋都新田38
三、古都平阳40
四、北魏平城41
五、北齐晋阳44
六、中都蒲州48
第二节 城镇聚落50
一、规划型中心城镇51
二、自由生长型城镇64
三、防卫型城镇71
第三节 乡村聚落81
一、乡村聚落的选址81
二、乡村聚落的布局形式88
第四节 聚落居住模式93
一、城镇居住模式93
二、乡村居住模式96
第三章 民居建筑103
第一节 山西民居的域分及其间架结构103
一、山西民居的域分104
二、山西民居建筑的类型105
三、不同地域山西民居建筑的间架结构112
第二节 山西民居院落的组合要素121
一、正房121
二、厢房123
三、倒座125
四、宅门126
五、耳房127
六、过厅128
七、内门129
第三节 不同地域山西民居院落的空间形态131
一、山西民居院落的平面尺度131
二、山西民居院落的竖向尺度134
第四节 山西民居建筑的构造形态138
一、山西民居建筑的选材138
二、山西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140
三、山西民居建筑的构造技术144
第五节 山西民居建筑的艺术特征158
一、雕刻装饰158
二、图案构成164
三、色彩表现167
第四章 书院建筑173
第一节 山西书院建筑的分布与发展173
一、唐宋时期山西书院的兴起174
二、元代山西书院建筑的发展174
三、明代山西书院建筑的兴盛175
四、清代山西书院建筑的繁荣177
第二节 山西书院建筑的选址与布局179
一、山西书院建筑的基址类型179
二、山西书院建筑的环境因素182
三、山西书院建筑的空间布局188
第三节 山西书院建筑实例分析194
一、河东书院195
二、凤鸣书院198
三、秀容书院200
四、冠山书院204
五、褚鈇书院206
六、卦山书院207
七、止园书院207
八、桂馨书院210
九、晋溪书院212
十、山西官办书院与家族书院的功能差异214
第五章 衙署建筑219
第一节 衙署的演变与发展219
一、汉代的衙署220
二、唐代的衙署223
三、宋代的衙署223
四、明代的衙署223
五、清代的衙署225
第二节 山西衙署建筑的组成与布局226
一、旌表戒箴之所226
二、治事之所230
三、宴息之所232
四、吏攒办事之所234
五、祭祀之所236
第三节 山西衙署建筑实例分析237
一、绛州州署239
二、潞安府衙243
三、太谷县衙243
四、榆次县衙244
五、临晋县衙250
六、霍州州署250
七、孝义县衙260
八、平遥县衙261
第六章 宫观建筑273
第一节 道教与宫观建筑273
一、道教建筑的形制273
二、山西道教建筑的发展276
三、山西宫观建筑的分布277
第二节 山西宫观建筑的空间布局280
一、山西宫观建筑的选址280
二、山西宫观建筑的功能285
三、宫观建筑的空间布局288
四、山西宫观建筑的空间组成292
第三节 山西宫观建筑典型实例分析297
一、芮城永乐宫297
二、太原纯阳宫299
三、柳林玉虚宫300
四、陵川白玉宫301
五、高平万寿宫301
六、高平纯阳宫302
七、洪洞净石宫303
八、洪洞玉皇庙304
九、汾阳太符观305
十、离石天真观306
十一、浮山清微观308
十二、武乡会仙观309
十三、长治玉皇观309
十四、长治长春观311
十五、长治琚寨玉皇庙312
十六、高平清梦观312
十七、平遥清虚观313
十八、绛县长春观315
十九、泽州府城玉皇庙316
二十、陵川石掌玉皇庙318
二十一、河津真武庙318
二十二、河津玄帝庙319
二十三、夏县堆云洞319
二十四、高平玉虚观320
二十五、汾西真武祠323
二十六、汾西神符真武庙324
二十七、新绛乔沟头玉皇庙325
二十八、稷山南阳法王庙326
二十九、长子布村玉皇庙328
三十、浑源北岳行宫329
三十一、阳泉南庄遇真观330
三十二、阳泉新泉观330
三十三、中阳龙泉观332
三十四、恒山宫观建筑333
第七章 寺庙建筑345
第一节 山西佛教建筑的发展345
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布346
二、山西佛教建筑的历史分期346
三、山西寺庙的创建348
第二节 山西寺庙建筑的类型与实例353
一、聚落中的寺庙353
二、郊野中的寺庙381
三、山林中的寺庙398
第三节 山西寺庙建筑的空间组织425
一、寺庙建筑的布局方式426
二、寺庙佛殿的形式431
三、寺庙建筑的组群形态433
四、寺庙建筑空间的限定436
五、寺庙建筑空间的延伸440
六、寺庙建筑的空间序列444
山西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452
参考文献462
后记464
作者简介466
(下册)3
总序3
前言3
第八章 宗族祠堂与圣贤祠庙3
第一节 宗族祠堂3
一、夏县司马光祠4
二、榆次常氏宗祠6
三、运城常平关氏宗祠7
四、代县杨忠武祠8
五、临县陈氏宗祠10
六、灵石王氏宗祠12
七、代县刘氏宗祠13
八、浑源栗毓美墓祠14
九、寿阳平舒祁家祠堂16
十、阳泉平坦垴李氏宗祠17
十一、平定西回村耿氏祠堂17
十二、昔阳杜庄李氏宗祠18
十三、昔阳西大街村宋氏宗祠19
十四、昔阳河东卜氏宗祠20
十五、襄垣连氏宗祠21
十六、沁县新店杨家祠堂22
十七、运城郊斜村李冰家庙22
十八、闻喜岭东孙氏祠堂23
十九、闻喜店头张氏祠堂24
二十、万荣薛瑄家庙24
第二节 圣贤祠庙25
一、临汾尧庙26
二、清徐尧庙28
三、运城舜帝陵庙29
四、平顺夏禹神祠30
五、平顺西青北大禹庙32
六、阳城下交汤帝庙32
七、阳城中庄汤帝庙33
八、泽州大阳汤帝庙34
九、泽州神后村汤帝庙36
十、翼城四圣宫37
十一、太原晋祠38
十二、灵石晋祠庙42
十三、太原窦大夫祠42
十四、清徐狐突庙44
十五、乡宁荀大夫祠45
十六、盂县藏山祠45
十七、盂县大王庙47
十八、永济扁鹊庙48
十九、稷山李牧庙48
二十、永济华佗庙49
二十一、盂县烈女祠50
二十二、沁水尉迟村敬德庙52
二十三、文水则天庙53
二十四、清徐贾状元祠53
第三节 文庙武庙54
一、太原文庙55
二、晋源文庙57
三、清源文庙58
四、平遥文庙59
五、平遥金庄文庙60
六、灵石静升文庙60
七、代县文庙63
八、原平崞阳文庙65
九、大同文庙67
十、襄汾汾城文庙68
十一、闻喜文庙68
十二、绛州文庙70
十三、绛县文庙70
十四、潞城李庄文庙72
十五、解州关帝庙72
十六、定襄关王庙74
十七、新绛龙香关帝庙76
十八、新绛泉掌关帝庙78
十九、汾阳南门关帝庙79
二十、太原大关帝庙80
二十一、大同关帝庙81
二十二、阳泉林里关王庙82
二十三、古县热留关帝庙83
二十四、潞城李庄关帝庙85
第九章 自然神祠与民俗神庙91
第一节 后稷庙与三皇庙91
一、万荣汾阴后土祠92
二、介休后土庙93
三、石楼后土圣母庙95
四、灵石静升后土庙96
五、夏县上冯圣母庙97
六、河津古垛后土庙98
七、和顺合山圣母庙98
八、平顺九天圣母庙100
九、平顺北甘泉圣母庙101
十、霍州娲皇庙102
十一、河津台头庙104
十二、襄汾汾城社稷庙105
十三、稷山稷王庙106
十四、闻喜吴吕后稷庙107
十五、新绛阳王稷益庙108
十六、榆次庄子村社稷庙109
十七、孝义三皇庙110
十八、洪洞孙堡商山庙110
十九、高平古中庙112
第二节 城隍庙与东岳庙114
一、榆次城隍庙115
二、平遥城隍庙117
三、潞安府城隍庙119
四、芮城城隍庙120
五、襄汾汾城城隍庙121
六、清徐徐沟城隍庙122
七、长治县都城隍庙123
八、蒲县柏山东岳庙124
九、黎城城隍庙127
十、翼城南撖东岳庙127
十一、介休五岳庙128
十二、泽州冶底岱庙130
十三、泽州周村东岳庙131
十四、陵川县玉泉东岳庙133
十五、石楼兴东垣东岳庙133
十六、汾阳北榆苑五岳庙134
十七、万荣解店东岳庙136
十八、盂县坡头泰山庙137
十九、河曲岱岳庙138
二十、绛县华山庙139
二十一、榆次永康村东岳庙140
第三节 二仙庙、三嵕庙及崔府君庙141
一、陵川小会岭二仙庙141
二、陵川南神头二仙庙141
三、陵川西溪二仙庙143
四、高平中坪二仙宫143
五、高平西李门二仙庙145
六、壶关真泽二仙宫146
七、泽州东南村二仙庙147
八、泽州高都二仙庙148
九、高平三王村三嵕庙151
十、壶关南阳护村三嵕庙152
十一、平顺北社三嵕庙153
十二、长子大中汉三嵕庙154
十三、潞城常庄府君庙154
十四、长治郊区中村府君庙155
十五、盂县府君庙156
十六、沁水郭壁崔府君庙158
十七、陵川礼义崔府君庙159
十八、襄垣崔府君庙160
第四节 水神庙与其他神庙161
一、广灵水神堂162
二、浑源神溪律吕神祠162
三、泽州西顿济渎庙165
四、临县碛口黑龙庙166
五、太原晋祠水母楼166
六、介休洪山源神庙166
七、襄垣太平灵泽王庙167
八、襄垣郭庄昭泽王庙167
九、潞城东邑龙王庙169
十、新绛三官庙170
十一、运城池神庙172
十二、平遥干坑南神庙172
十三、临县李家山村天官庙173
十四、平定新村八蜡庙174
十五、平定金龙山大王庙175
十六、介休张壁二郎庙175
第十章 楼台亭塔181
第一节 楼阁181
一、绛州三楼182
二、代州边靖楼和钟楼183
三、万荣秋风楼和飞云楼185
四、太原藏经楼和唱经楼188
五、孝义中阳楼和魁星楼188
六、隰县鼓楼189
七、襄汾汾城鼓楼190
八、宁武鼓楼190
九、偏关鼓楼192
十、大同鼓楼192
十一、霍州鼓楼193
十二、新平堡玉皇阁193
十三、忻州北城门楼194
十四、祁县镇河楼195
十五、方山鼓楼195
十六、榆次四明楼195
十七、文水石永市楼195
十八、交城奎星楼和吕祖阁196
第二节 亭塔197
一、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198
二、太原童子寺燃灯塔199
三、平顺明惠大师塔200
四、运城泛舟禅师塔200
五、太原连理塔201
六、运城太平兴国寺塔201
七、临猗妙道寺双塔202
八、安泽郎寨塔203
九、汾阳文峰塔204
十、晋源阿育王塔204
十一、阳曲帖木儿塔205
十二、代县阿育王塔205
十三、芮城寿圣寺塔206
十四、万荣稷王山塔207
十五、文水梵安寺塔208
十六、万荣八龙寺塔208
十七、襄汾灵光寺琉璃塔208
十八、临猗永兴寺塔210
十九、临猗圣庵寺塔210
二十、万荣旱泉塔211
二十一、万荣南阳寿圣寺塔211
二十二、代县洪济寺砖塔212
二十三、稷山北阳城砖塔212
二十四、浑源圆觉寺塔212
二十五、长子法兴寺石舍利塔213
二十六、安泽麻衣寺砖塔214
二十七、太原晋祠舍利生生塔215
二十八、太原晋祠三亭215
二十九、洪洞大槐树碑亭217
三十、汾阳杏花村古井亭217
第三节 戏台220
一、高平二郎庙戏台220
二、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221
三、临汾东羊后土庙戏台222
四、榆次城隍庙玄鉴楼戏台223
五、河津樊村戏台224
六、绛县董封戏台224
七、永济董村戏台224
八、运城三官庙戏台224
九、太原晋祠水镜台225
十、介休后土庙戏台226
十一、临县黑龙庙戏台226
十二、襄汾汾城城隍庙戏台227
十三、翼城乔泽庙戏台227
十四、平遥财神庙戏台227
十五、介休袄神楼戏台228
第十一章 其他建筑233
第一节 摩崖石窟233
一、大同云冈石窟235
二、太原天龙山石窟241
三、太原龙山石窟245
四、隰县七里脚千佛洞247
五、高平羊头山石窟249
六、平顺金灯寺石窟251
七、清徐都沟石窟253
八、沁县南涅水石刻254
九、昔阳石马寺石窟256
十、平定开河寺石窟257
第二节 关隘津梁258
一、泽州天井关258
二、代县十二连城260
三、平定娘子关260
四、偏关偏头关262
五、宁武宁武关263
六、代县雁门关264
七、右玉永济桥265
八、襄汾洪济桥266
九、原平普济桥267
十、平遥惠济桥267
十一、泽州景德桥267
十二、泽州景忠桥269
十三、襄垣永惠桥269
十四、太原晋祠鱼沼飞梁269
第三节 牌坊照壁270
一、交口韩极石牌坊270
二、曲沃四牌楼271
三、翼城四牌坊272
四、翼城石牌坊273
五、和顺石牌坊274
六、介休太和岩牌楼274
七、原平朱氏牌楼277
八、绛县乔寺碑楼277
九、绛县石牌坊278
十、汾西师家沟石牌坊278
十一、大同龙壁279
第十二章 山西早期建筑结构与构造的区域特征285
第一节 晋中早期建筑285
一、五代建筑286
二、宋代建筑286
三、金代建筑292
四、元代建筑297
第二节 晋北早期建筑303
一、唐代建筑303
二、辽、宋、金建筑307
第三节 晋南早期建筑316
一、唐代建筑316
二、宋金建筑317
三、元代建筑319
第四节 晋东南早期建筑322
一、唐代建筑324
二、五代建筑324
三、宋代建筑326
四、金代建筑330
山西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338
参考文献348
后记350
作者简介352
热门推荐
- 3731104.html
- 2055880.html
- 3750069.html
- 515909.html
- 1187093.html
- 1710027.html
- 401181.html
- 794258.html
- 1600760.html
- 2254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6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46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01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3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0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0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34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