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依法治国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依法治国论
  • 朱力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5569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23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依法治国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3

第一章 依法治国是邓小平法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继续和发展3

一、邓小平法制理论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学3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主要内容4

(二)邓小平法制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丰富和发展6

二、邓小平法制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9

(一)邓小平法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10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法制理论的核心12

(三)邓小平法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17

三、邓小平法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发展1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思想的提出19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法治思想的核心22

(三)在实践中坚持、发展和完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28

第二章 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4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4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领导核心34

(二)人民是依法治理国家的主人36

(三)严格依法办事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之一39

二、依法治国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42

(一)市场主体需要法律确认43

(二)市场行为需要法律调整44

(三)市场秩序需要法律维护46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法律规定47

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8

(一)法治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正义等价值的追求49

(二)制度文明是一种重要的文明形态57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环境61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61

(二)法的规范作用、社会作用与国家的稳定63

(三)建立新型的法律秩序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65

第三章 依法治国与中国的先进生产力68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中的发展68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法律之间关系的思想68

(二)邓小平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指导75

(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我国的法制建设82

二、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当代中国生产力的最好经济体制8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90

(三)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96

(四)建立、改革和完善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司法体制、行政执法机制及法律服务机构104

(一)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06

三、依法治国与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106

(二)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111

(三)我国的法制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和经济全球化114

四、法律与可持续发展120

(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和主要内容120

(二)我国的法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123

(三)我国的法制建设与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人口问题125

第四章 依法治国与中国的先进文化130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中的发展130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法律现象130

(二)邓小平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的法制建设142

(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我国的法制建设146

二、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51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依法治国的重要作用151

(二)依法治国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153

(三)培养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55

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157

(一)关于法律文化157

(二)关于社会主义法律文化166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171

第五章 依法治国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7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与利益的关系的思想在当代中国法制建设中的发展18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律与利益的关系的论述180

(二)邓小平关于利益问题的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186

(三)依法治国与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9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政治制度198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199

(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9

(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04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本政治制度204

(二)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论述205

(三)依法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208

第六章 依法治国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212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理论213

(一)民主就是人民主权,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213

(二)民主是多数人的专政215

(三)民主与自由、平等216

(四)民主与集中219

(五)民主与法治220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221

(一)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22

(二)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23

(三)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225

(四)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227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29

(六)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237

三、依法治国——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根本性转变239

(一)人治与法治的模式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239

(二)政策和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配合作用240

(三)以法律手段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244

中篇 依法治国与当代中国现实的重大问题253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法治理论253

一、人治理论、法制理论和法治理论253

(一)人治理论253

(二)法制理论255

(三)法治理论255

(四)关于“人治”和“法治”之争258

二、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261

(一)对法治的三种理解261

(二)关于“法制”和“法治”、“以法治国”和“依法治国”、“法制国家”和“法治国家”的提法问题262

(三)法治的内涵:方略、原则、要求、观念和状态26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271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点和目标271

(二)我国法治应当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277

(三)建立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的法律体系280

(四)树立法律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281

(五)依法治国的主体、客体和标准281

四、关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问题286

(一)法制现代化的含义287

(二)世界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模式293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道路299

第八章 依法治国与当代人权306

一、人权的基本含义306

(一)人权概念的起源306

(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309

(三)当代人权的基本内容321

二、中国对当代人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22

(一)邓小平的人权思想322

(二)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权问题的论述329

(三)我国理论界对人权内涵的丰富330

三、我国当代人权的历史性发展334

(一)生存权、发展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巨大改善334

(二)公民权、政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342

(三)对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权益的保护345

(四)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349

(五)人权的执法和司法保障352

(六)中国人权保障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354

四、中国与西方在人权观方面的共识与分歧356

(一)关于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人权的共同标准356

(二)关于人权的内涵360

(三)关于主权和人权的关系362

第九章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366

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366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法律思想家关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观点366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论述368

(三)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372

(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提出374

(一)“德治”的基本内涵376

二、法治和德治376

(二)法治和德治的历史考察及其对治理国家的影响377

三、依法治国与加强道德建设381

(一)德治、以德治国在当代中国的含义381

(二)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385

(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388

第十章 依法治国与惩治腐败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394

一、依法惩治腐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395

(一)腐败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395

(二)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398

(三)健全法制是惩治腐败的最重要基本保证402

二、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406

(一)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06

(二)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410

(三)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重要方针414

三、加强政法机关和队伍的建设416

(一)加强政法机关的建设418

(二)提高政法队伍的素质419

(三)改革和完善政法干部制度423

下篇 依法治国与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427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的立法427

一、依法治国与立法427

(一)立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427

(二)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432

二、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436

(一)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436

(二)当代中国的立法原则44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划分445

三、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445

(二)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449

(三)“一国两制”条件下的法律体系问题451

(四)关于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划分问题454

四、当代中国立法制度的完善458

(一)我国的立法制度458

(二)我国立法体制的完善463

(三)我国立法程序的完善465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的行政法制建设468

一、依法治国与行政法制建设468

(一)行政法制建设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469

(二)我国行政法制理论的发展471

(一)依法行政与行政权476

二、当代中国的依法行政476

(二)形成依法行政的观念和制度479

(三)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485

三、完善当代中国的若干重要行政法律制度489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公务员制度489

(二)国家机构改革的制度化495

(三)我国一些重要行政法律的完善问题499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的司法506

一、依法治国与司法507

(一)司法的构成要素507

(二)司法是实现法治的关键507

二、我国的司法制度和司法原则509

(一)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司法制度509

(二)我国的司法原则511

(一)司法独立是司法制度改革的基石520

三、我国的司法改革520

(二)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527

(三)司法程序改革532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的法律监督541

一、依法治国与法律监督541

(一)法律监督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541

(二)马克思主义监督理论在中国的发展543

(三)我国法律监督的原则551

二、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监督机制555

(一)立法监督555

(二)行政监督559

(三)司法监督563

三、当代中国若干重要法律监督制度的建设问题565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565

(二)关于制定《监督法》的问题571

(三)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各方面的监督574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教育578

一、我国的法律服务578

(一)关于律师制度和律师事务所579

(二)关于公证制度和公证机构580

(三)基层法律服务582

(四)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援助机构583

二、我国的法律教育588

(一)法律职业和法律职业伦理588

(二)法律职业的一体化589

(三)法学教育591

(四)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594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597

后记6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