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发展循环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发展循环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
  • 李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4836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研究-甘肃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发展循环经济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1绪论3

1.1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3

1.1.1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3

1.1.2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现状11

1.1.3循环经济研究展望21

1.2研究意义和方法23

1.2.1研究意义23

1.2.2研究思路23

1.2.3研究方法24

1.2.4主要创新点及不足24

2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26

2.1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6

2.1.1循环经济的由来26

2.1.2循环经济发展历程29

2.1.3循环经济基本概念33

2.2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36

2.2.1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框架37

2.2.2循环经济基本理论37

2.2.3循环经济基本原则56

2.2.4循环经济基本方法60

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指标体系76

3.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76

3.1.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概述76

3.1.2循环经济系统分析79

3.1.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87

3.1.4国际社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93

3.1.5我国目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96

3.2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设计99

3.2.1生态评价的目标与原则100

3.2.2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04

4循环经济政策研究113

4.1循环经济政策研究现状113

4.2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现状分析114

4.2.1法律法规114

4.2.2产业政策118

4.2.3财税政策122

4.2.4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策125

4.2.5信贷政策128

4.2.6进出口政策130

4.2.7消费政策130

4.2.8技术政策131

4.3对我国循环经济政策的基本评价132

4.3.1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132

4.3.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力度有限133

4.3.3资源环境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134

4.3.4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不完善135

4.3.5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136

4.3.6进出口政策需进一步调整136

4.3.7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的政策较少136

4.3.8技术政策及其支撑体系和相关信息平台滞后137

4.4国外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启示137

4.4.1德国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137

4.4.2日本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139

4.4.3美国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144

4.4.4其他国家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146

4.4.5国外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147

4.5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思路与对策148

4.5.1建立健全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必要性148

4.5.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51

4.5.3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153

4.6建立健全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155

4.6.1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价格机制155

4.6.2完善财税政策,鼓励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157

4.6.3调整金融政策,疏通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159

4.6.4调整产业政策,形成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160

4.6.5鼓励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162

4.6.6完善环保政策,形成环保倒逼机制162

4.6.7建立新型政绩考核体系163

下篇167

5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67

5.1甘肃省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及其评价167

5.1.1甘肃省生态环境发展现状167

5.1.2甘肃省生态环境评价178

5.2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88

5.2.1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188

5.2.2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192

5.3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布局194

5.3.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94

5.3.2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和任务197

5.3.3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199

5.4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和措施202

5.4.1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202

5.4.2全面推进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206

5.4.3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208

5.4.4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行政保障机制211

5.4.5强化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和技术支撑212

6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215

6.1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215

6.1.1区域层次循环模式215

6.1.2城市层次循环模式216

6.1.3工业园区层次循环模式216

6.1.4企业层次循环模式216

6.1.5循环型社会模式217

6.2甘肃省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17

6.2.1甘肃省区域划分217

6.2.2甘肃省区域循环经济模式221

6.3甘肃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22

6.3.1甘肃省城市类型划分222

6.3.2甘肃省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24

6.4甘肃生态工业园区模式227

6.4.1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227

6.4.2甘肃武威工业园区228

6.4.3金昌市新材料工业区230

6.4.4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231

6.4.5天水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232

6.4.6甘肃陇原中天循环经济生态园232

6.4.7定西市节水型农业复合循环经济示范园233

6.5甘肃重点行业循环型企业模式233

6.5.1石化行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3

6.5.2有色行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4

6.5.3钢铁行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4

6.5.4非金属行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4

6.5.5清洁能源行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5

6.5.6煤炭行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5

6.5.7农产品加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5

6.5.8中医药行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6

6.5.9装备制造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236

6.6甘肃省循环型社会体系模式236

6.6.1发展和培育循环型第三产业236

6.6.2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238

6.6.3推进可持续消费239

6.6.4建设循环型市(区)和社区240

7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以兰州市小城镇循环经济模式为例241

7.1兰州市小城镇生态现状评价241

7.1.1兰州市小城镇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241

7.1.2兰州市小城镇生态化程度的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243

7.2兰州市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54

7.2.1兰州市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254

7.2.2兰州市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257

7.3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分析259

7.3.1小城镇的产业模式分析——产业生态化259

7.3.2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模式分析——适度集聚的紧凑模式267

7.3.3小城镇的绿化模式分析270

7.4兰州市小城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272

7.4.1兰州市小城镇发展现状272

7.4.2兰州市小城镇的分类及特点273

7.4.3兰州市小城镇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275

7.4.4金崖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案例研究277

7.4.5结论281

7.5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282

7.5.1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82

7.5.2建立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制度体系283

7.5.3强化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作用286

7.5.4用绿色消费推动小城镇循环经济发展287

7.5.5建立和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体系288

8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典型模式289

8.1“十一五”及 2011年甘肃省循环经济进展情况289

8.1.1法规制度和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289

8.1.2循环经济载体建设成效明显289

8.1.3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任务全面完成290

8.1.4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取得突破290

8.1.5有关部委加大了支持力度291

8.1.6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见成效292

8.1.7发展循环经济形成共识292

8.2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十大典型模式293

8.2.1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金昌模式293

8.2.2大型有色冶炼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白银有色模式294

8.2.3共伴生矿深度资源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金川公司模式295

8.2.4多元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酒钢模式296

8.2.5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窑煤集团模式297

8.2.6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兰州模式298

8.2.7节水型农业集成循环经济模式——天水高新农业模式299

8.2.8复合农副产品加工发展模式——有年模式300

8.2.9节水型工农业复合市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定西模式301

8.2.10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合作模式302

8.3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配套措施303

8.3.1政府规制措施303

8.3.2税收调控措施307

8.3.3金融支持措施309

8.3.4废弃物处理措施310

8.3.5法律配套措施311

9结论313

9.1基本结论313

9.2主要创新点315

9.3研究展望316

参考文献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