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井盐及油气钻采工程技术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德林,周志征,刘瑛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279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17页
- 文件大小:276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井盐及油气钻采工程技术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世界钻井的先驱1
第一节 中国古代钻井技术的发明和完善1
一、宋代钻井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现代钻井技术“三大”基本程序2
二、明代钻井技术的发展6
三、清代钻井技术的完善7
四、我国古代钻井技术发明和完善的主要因素——社会原因、自然条件及技术思想12
第二节 中国钻井技术的西传24
一、中国钻井技术西传欧美24
二、中西钻井技术的对比——中西钻井技术的渊源关系36
第三节 食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5
一、盐为“百味之祖”——民生的必需品45
二、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财政的重要支柱——盐税47
三、盐与国家政权——盐关系国家政治、军事、政权48
参考文献51
第二章 盐泉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秦代)55
第一节 川东自然盐泉的成因55
一、盐卤资源十分丰富55
二、?(干)溪河切割岩石十分厉害56
三、地层裂缝十分发育56
第二节 远古川东地区自然盐泉的发现和利用56
一、川东盐业的起源——井盐说和泉盐说56
二、远古三峡两大巫国与盐泉57
三、关于川东盐泉最早发现于何时的说法59
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泉盐生产——从新石器晚期的制盐陶器缸看这一时期的泉盐生产59
第三节 商周时期的盐业生产59)——有忠县中坝盐业遗址考古典例可证60
一、商周时期的制盐陶器60
二、中坝龙窑的特点及其煮盐工艺技术63
第四节 春秋战国巴人、楚人及秦人对三峡地区盐泉的争夺战65
一、巴人夺取清江盐泉和控制三峡盐业66
二、楚人争夺巴人三峡地区的自然盐泉69
三、秦、楚相争巴(国)三峡地区的自然盐泉71
第五节泉、盐泉与井、盐井的区别71
一、泉、盐泉与井、盐井的含义及区别71
二、误认泉为井、盐泉为盐井的例证72
本章结语73
参考文献76
第三章 早期的凿井工程和采卤技术(公元前3世纪至11世纪40年代)78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与井盐工程技术的产生78
一、移民入川——给四川带来了先进的凿井技术79
二、战国时期钢铁技术的发展和铁工具的使用——为盐井开凿提供了锐利的器具81
三、废除井田制建立土地私有制——为盐井开凿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83
四、“世平道治”经济发展——为盐井开凿创造了和平的环境84
第二节 凿井工程专家李冰与我国第一口盐井的开凿86
一、凿井工程专家李冰86
二、我国第一口盐井的开凿88
第三节 我国大口盐井的发展92
一、大口盐井溯源——先从古水井谈起92
二、大口盐井的发展94
三、大口盐井的种类及特点97
第四节 世界凿井工程史上的奇观——陵井98
一、陵井是一口特大型盐井99
二、狼毒陵井应用了先进的机械采卤101
三、狼毒陵井盐卤高产之“谜”104
四、陵井同名三井考106
五、“雨盘”的发明及功用——陵井修治防避井下毒气的安全措施110
第五节 大口盐井采卤实例——川东现存西汉白兔盐井115
一、白兔盐井与云阳盐业的兴起115
二、挖井工程116
三、白兔井采卤方式117
参考文献120
第四章 宋代钻井技术的发明123
第一节 宋代钻井技术发明的社会原因123
一、北宋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辉煌成就123
二、社会对食盐的急需——北宋初四川发生盐荒124
三、北宋仁宗时期盐政的改革126
第二节 钻井机械的发明128
一、现代深井钻头的鼻祖——关于“圜刃”钻头发明的考证128
二、人力机械——踩架133
三、升降机械——花车134
四、悬吊钻具凿井的“火掌篾”——代替“钢绳”钻井135
五、泥筒的创制137
六、修治井工具的出现137
第三节 卓筒井新工艺的开创138
一、卓筒井的概况138
二、卓筒井的井身结构140
三、卓筒井采卤140
四、卓筒井新工艺的优越性141
五、卓筒井的推广对四川盐荒的缓解142
第四节 卓筒井的生存、发展及与官井的斗争——官府封闭卓筒井与卓筒井户反封闭的斗争143
一、封闭卓筒井的起因143
二、宋政府保护官井封闭卓筒井的举措144
三、反对封闭卓筒井的斗争及胜利147
第五节 川北大英乡卓筒井——北宋卓筒井遗址调查150
一、川北大英乡卓筒井的发现150
二、大英乡卓筒井采卤方式152
三、大英乡卓筒井生产劳动分工154
四、大英乡卓筒井遗址的保护155
第六节 川北卓筒井向纵深开拓没有重大突破的考察155
一、生产力水平低156
二、钻井工艺不完善160
三、川北浅层卤水资源贫乏161
四、卓筒井开凿的“经验型”162
参考文献164
第五章 明代钻井技术的进展167
第一节 明代钻采技术进展的社会背景167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167
二、明初盐政的整顿及井盐业的复兴169
三、明后期盐政重新调整和放宽170
第二节 明代钻治井工具的改进173
一、明代凿井钻头的改进173
二、奇巧的修治井工具177
第三节 明代钻井工艺的新发展179
一、明初盐井开凿沿袭宋元方式180
二、井卤的枯淡181
三、明代后期钻井工艺巨大的进步182
第四节 明代采卤技术的进步185
一、采卤机械的变革185
二、采卤动力的改进——牛力代替人力186
三、“牛车,,采卤工艺187
四、明代钻采技术的进展与井盐业的繁荣188
参考文献191
第六章 清代钻井技术发展到高峰193
第一节 钻井技术发展到高峰的社会背景193
一、清初井盐业的残破景象194
二、清初促进井盐业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95
三、清中后期井盐业资本主义的萌芽200
第二节 钻井工具的完善210
一、钻井工具的种类——反映了匠师的设计思想210
二、钻井工具的完善212
第三节 巧夺天工的修治井工具群——修治井工具的多品种、系列化218
一、盐(气)井常见的“井病”218
二、精巧的修治井工具群及分类219
三、钻治井工具独具的特点223
四、就地取材,制作轻巧226
五、种类齐全,成龙配套227
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28
第四节 钻井工艺技术的完备261
一、钻井工艺技术——钻井分九道严密工序261
二、地面工程及其设施——主要钻井设备270
三、凿井人员配备272
第五节 高超奇特的修治井技术272
一、巧夺天工的井下“取难”技术273
二、高超的“补腔”技术278
三、奇巧的修治木柱技术283
四、巧妙的纠正井斜技术286
五、独创的淘井技术287
第六节 清代四川盐业的繁荣289
一、清初四川五大产区和三大中心的形成289
二、清代自贡盐业的鼎盛——四川井盐业兴盛的典范291
三、四川盐业繁荣的主要原因——以自贡为例293
第七节 清代井盐业生产经营劳动组织管理297
一、组建了严密科学的井盐生产经营劳动管理机构297
二、建立奖励制度301
三、井盐业工匠技术等级的考核标准——以传统钻井技术关键工种为例302
第八节 记载清代井盐史的重要文献——《自流井风物名实说》307
一、盐场井矿工程技术的实录308
二、《烧盐法》——制盐工艺的简明记载310
三、合股经营开凿盐井的珍贵文献312
第九节 杰出的钻井和地质师——颜蕴山314
一、盐场学艺314
二、精通钻治井技术314
三、杰出的井矿地质师315
四、开创“深井浅推”法316
参考文献318
第七章 清末深层岩盐矿体的开采323
第一节 我国第一个深层岩盐矿体的新发现——四川自贡大坟堡岩盐体323
一、岩盐的早期发现和利用324
二、我国第一个深层岩盐体的新发现——四川自贡大坟堡岩盐体325
第二节 岩盐井的采卤技术329
一、完备的采卤机械系统329
二、岩盐井采卤工艺——以传统机车推卤为例340
三、汲卤中事故消除的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344
第三节 自贡大坟堡岩盐体采收率创世界奇迹的秘诀346
一、多级岩盐溶腔连通开采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347
二、利用盐体北南自然高差汇集咸卤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条件348
三、盐井设施的变革是提高采收率的重大措施350
四、岩盐井的淘修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环节353
第四节 我国第一个深层岩盐体开采的重大价值354
一、为井盐生产开辟了卤源的新途径354
二、岩盐钻井水溶开采法的创建357
三、岩盐钻井水采的优点361
第五节 井盐笕管输卤工程技术的创建——盐场运输的“大动脉”363
一、竹笕输卤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364
二、笕管的构成及其制作工艺368
三、笕管的安装工程技术369
第六节 滇盐矿山开发的简单历程(汉至清)372
一、泉卤采集阶段(汉晋时期)373
二、凿井采卤阶段(唐至清乾隆后期)375
三、岩盐的发现和开采阶段(清乾隆五十八年至清末)377
参考文献381
第八章 我国古代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利用的辉煌成就——世界石油工业最早的开拓者384
第一节 我国古代石油工业的辉煌成就(汉至清)384
一、石油的最早发现和科学的命名384
二、我国最早钻采的第一口石油井——从露天采油到钻井采油388
三、我国古代石油奇特的功用390
第二节 我国古代著名的天然气井——汉代临邛火井的开凿及其变迁393
一、临邛火井开凿的年代393
二、临邛火井遗址及其变迁——关于临邛火井的记载396
三、临邛火井开凿的重要意义400
第三节 我国古代开发的大气田——自流井天然气田(北周至清代)401
一、气田开发简史402
二、气田开发特点404
三、气田开发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气井406
四、气田开发的意义及启示408
第四节 我国清代最大的一口气井——“火井王”磨子井409
一、磨子井开凿的背景409
二、磨子井的深度411
三、“火井王”及其产气量的推算412
四、磨子井开凿成功的价值414
第五节 清代精湛奇绝的采气工艺技术415
一、独特的井口采气装置——?盆416
二、宏大妙绝的输气系统工程——集输气笕的排列和安置427
三、科学而朴实的测试工具——天然气的测试技术430
第六节 天然气钻采成功的典例——长期稳产、高产的东源井432
一、概述432
二、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井位选定好434
三、高超的钻井技术437
四、东源井采气工艺的特点441
参考文献444
第九章 我国古代井盐地质的初步建立446
第一节 地下地层系统的建立及分层446
一、深井地层系统的建立及分层446
二、绿豆岩标准地层的确立——地下标准层与卤气资源的钻探450
三、绿豆岩的工业用途453
第二节 先民对“自流井构造”的认识——“地脉说”的创立454
一、构造“高点”的确立——“火井王”磨子井定在“高点”上455
二、古人对构造轴线的认识——沿着“地脉线”布气井456
三、关于构造裂缝的确定——“横缝见水”“立缝见火”458
第三节 自流井构造的气卤资源概况461
一、天然气(又名“井火”,简称“火”)461
二、黄卤与黑卤463
三、岩盐464
四、卤气资源与地质构造的关系464
第四节 古代开凿盐井对井位的选定——先民对地下卤气资源贮藏规律的识察及其布井的方法466
一、“识齐水脉”466
二、“看榜样”布井位470
三、“查地脉”定井位473
第五节 自流井的发源地及开发利用474
一、自流古井出现的年代及其发源地474
二、自流井及其开发利用476
第六节 凿井“岩口簿”的建立——古代地质和钻井原始记录477
一、“岩口簿”的起源478
二、“岩口簿”的基本内容479
参考文献484
第十章 传统钻采技术及其科技原理的应用486
第一节 自贡盐场的复苏——建国初传统井矿盐技术对自贡盐场的恢复486
一、传统钻治井技术的应用487
二、传统采卤工艺——提捞法采卤490
三、传统竹笕输卤技术491
四、传统制盐技术493
第二节 传统钻井技术与郭家坳岩盐体的发现——应用传统钻井技术加深达德井发现郭家坳盐井495
一、郭家坳盐体的发现495
二、郭家坳盐体的特点及开发496
三、盐体开发的经济价值497
第三节 传统钻井技术与张家山气藏的发现——应用传统钻井技术加深源丰井发现张家山气藏499
一、源丰井的基本情况499
二、源丰井加深发现了张家山嘉三气藏501
三、贡井张家山嘉三气藏开发的经济价值501
第四节 传统钻治井工具的原理在今天钻探工程中的应用502
一、应用传统工具“打捞篼”的原理研制成功现代先进的“打捞杯”503
二、传统凿井工具的原理与现代矿山钻头的创制506
第五节 传统钻(治)井铁工具制作工艺508
一、传统钻(治)井铁工具制作工艺的概述509
二、传统钻(治)井铁工具制作工艺实例511
参考文献515
后记516
热门推荐
- 2993593.html
- 2465490.html
- 493207.html
- 791259.html
- 340617.html
- 962762.html
- 3702996.html
- 1637516.html
- 2762337.html
- 1535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8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39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2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9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7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1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4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7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