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 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崇仁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3761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管理学-对比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精神 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导论:文化与管理1
一、思维方式与民族文化1
(一)思维方式的含义1
(二)管理思维方式与民族文化3
(三)文化与文明3
二、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8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诸说述评8
(二)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10
(三)中西医是认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键点11
三、中西方管理比较研究的方法13
(一)面向实际,不尚玄辩13
(二)直觉感悟,逻辑分析14
(三)提纲挈领,以简驭繁15
(四)一以贯之,天人合一15
(五)太极省察,融通中西16
四、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研究的意义17
(一)力求知己知彼,做到从容应对17
(二)增强民族自信,促进平等对话17
(三)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管理创新18
(四)探寻结合之道,引领管理趋向19
五、文化管理是时代的大趋势19
第二章 天人观:“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21
一、西方文化“天人相分”的具体认知21
(一)原子构成论的宇宙本原观21
(二)“天人相分”的认识世界方法22
(三)“天人相分”思维方式在管理上的体现23
二、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觉知24
(一)“元气生成论”的宇宙本原观24
(二)“天人合一”的认识世界方法26
(三)“天人合一”的管理思维方式32
三、“天人合一”观与“管理场”论36
(一)“天人合一”是一种科学观36
(二)气场是宇宙万物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38
(三)“管理场”问题的提出42
(四)管理场的本质是气场44
(五)恩格斯历史哲学观的启示46
第三章 真理观:“规律”论与“道”观49
一、西方文化的“规律”论49
(一)理性实证的“规律”论49
(二)逻辑推理构建的理论体系51
(三)理性思维的管理理论53
二、中国文化的“道”观55
(一)直觉感悟的“道”观55
(二)生命体验的修真成果57
(三)感通人心的管理心经61
三、中西方认识真理的不同途径和方法63
(一)中国文化不追求真理吗63
(二)追求真理的不同道路和方法64
(三)对“理性逻辑思维”的反思71
(四)所谓“李约瑟难题”75
(五)管理需要悟道77
第四章 方法观:两点论与三点论80
一、西方文化的两点论80
(一)“两点论”的思维习惯80
(二)心物二元对立的哲学观81
(三)此“中庸”非彼中庸86
(四)西方文化走极端89
二、中国文化的三点论91
(一)从《一分为三论》说起91
(二)“三点论”的思维传统94
(三)“函三为一”是宇宙万物的普遍存在形式98
(四)中国文化“道中庸”102
三、“中庸之道”与和谐管理113
(一)“中庸之道”乃“性之德,合内外之道”113
(二)“中庸之道”是圣圣相传的王道精神113
(三)“中庸之道”是侔天地、等造化的最高道德117
(四)“中庸之道”是“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的管理智慧117
(五)“中庸之道”是亨通天下万世的最高管理原则119
第五章 人性观:思辨说性与明心见性122
一、西方文化思辨说性的人性观122
(一)西方文化注重思辨说性122
(二)从有形因素说明人的性格124
(三)运用技术手段的心理状态测试方法125
二、中国文化明心见性的人性观126
(一)中国文化强调明心见性126
(二)从无形因素探究人的性格128
(三)实践检验的心理素质考察法128
三、人性探源130
(一)人与天地万物本来一性130
(二)人的本性是○130
(三)○中无善恶130
四、管理的本质就是“尽性”——马一浮《〈洪范〉约义》述要132
第六章 目标观:重功利与重境界142
一、西方管理重功利142
(一)西方管理重功利的思想渊源142
(二)西方宗教信仰中的功利色彩144
(三)文艺复兴与三大功利伦理147
(四)西方管理学的功利主义传统151
二、中国管理重境界152
(一)中国文化的境界观152
(二)境界与功利之辩证关系154
(三)境界观与企业文化建设157
三、境界观所面对的各种质疑159
(一)“阻碍科技经济发展”论159
(二)“重家庭、讲人情和面子”论164
(三)“伦理化的行政管理理论形态不适合企业管理”论168
第七章 要素观:重物与重人171
一、西方管理重物171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征服自然观171
(二)重物轻人思维方式在各领域的体现173
(三)重物轻人倾向在管理上的体现173
二、中国管理重人176
(一)“人为万物之灵”的和谐自然观176
(二)中国古代的管理要素划分理念178
(三)“仁”学是最崇高的人学178
(四)世界上最早的“以人为本”思想179
(五)得人心之道与得人心之术181
(六)从中国文化中领会管人之道182
三、“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184
(一)“以人为本”,是“资本”还是“根本”184
(二)以人为本≠人类中心主义185
(三)以自然为本187
第八章 人才观:尚能与重德190
一、西方管理尚能190
(一)西方文化重方法的意识190
(二)西方管理尚能的人才观191
(三)工具化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193
二、中国文化重德195
(一)中国管理重德的用人传统195
(二)德与才之关系197
(三)“君子不器”的通才取向200
三、中国古代的识人用人之道202
(一)中国古代的观人察质之道202
(二)中国古代人才类型的划分标准和方法204
(三)“量才授官”的用人原则205
第九章 群己观:正人与正己207
一、西方文化注重管别人207
(一)西方注重管别人的思想渊源207
(二)西方管理注重管别人的传统208
(三)现代管理丛林中的行为研究209
二、中国文化强调管自己210
(一)“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210
(二)伦理观念的约束211
(三)修身做人的需要212
(四)“为政以德”的价值导向213
(五)仁政王道理想的要求213
三、管理者管好自己的现实意义214
(一)时代提出的任务214
(二)西方管理理论局限性的启示215
(三)民族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215
(四)官德修养之所必需216
(五)管理者社会责任之所关216
第十章 规范观:外在强制与内在自觉218
一、西方文化强调外在规范的强制,重法治218
(一)西方文化重法治之原因分析218
(二)西方重法治的传统220
(三)美日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提出的问题222
二、中国文化提倡内在良知的自觉,重教化223
(一)教化的目的是使人成为“文化人”224
(二)教化的方式和途径是自觉觉他225
(三)教化的本质是教人体认自性225
(四)儒家“礼教”文化的内涵226
(五)以刑辅教230
三、法治、礼治、德治、道治相结合的人类管理之道232
(一)中国政治史上的弊端是儒家造成的吗——兼与黎鸣商榷232
(二)法治就是先进文化吗237
(三)法治、礼治、德治之关系239
(四)道治——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240
第十一章 发展观:“斗争”发展与“中和”位育242
一、西方文化的“斗争”发展观242
(一)无机论的自然社会观242
(二)对立斗争的发展观242
(三)斗争哲学的泛化245
二、中国文化的“和谐位育”之道246
(一)有机的自然社会观246
(二)“中和”位育之道247
(三)“不争”之争与止戈为武252
(四)善恶只在一念,而非人群属性255
(五)中国文化压抑个性吗256
三、对“斗争”哲学的反思257
(一)人类相残为哪般257
(二)反思“生存斗争”学说259
(三)反思阶级斗争理论(存目)264
(四)兵法商用之质疑264
(五)好勇斗狠与尚和讲让,孰优孰劣265
第十二章 成就观: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268
一、西方文化强调个人奋斗,重主观因素268
(一)个人能力决定生存状态的认知方式268
(二)“知识就是力量”的经验判断270
(三)刺激欲望的外在激励方法271
二、中国文化关注情境和机遇的作用,重客观因素272
(一)天道影响人世境况的认知方式273
(二)道德就是力量的价值判断274
(三)人生价值追求的内在驱动276
三、个人成就是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统一279
(一)“毛遂自荐”引发的思考280
(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话出有因280
(三)如何看待命运282
第十三章 人格观:“英雄崇拜”与“圣贤崇拜”288
一、西方文化重有为,是“英雄崇拜”288
(一)“有为”与“英雄崇拜”288
(二)英雄崇拜在管理上的体现289
(三)西方神话与英雄崇拜289
二、中国文化尚无为,是“圣贤崇拜”291
(一)圣贤与英雄291
(二)“无为”与“圣贤崇拜”292
(三)中国神话与圣贤崇拜296
三、“圣贤崇拜”与理想人格之培养298
(一)一种对圣人崇拜观念的误读298
(二)人皆可以为圣贤299
(三)“圣贤崇拜”与理想人格培养301
第十四章 中西文化差异产生之原因揭秘303
一、中西文化差异成因之诸说辨析303
(一)“地理环境决定”说303
(二)“轴心时代”说305
(三)“人性观”说306
(四)“人生问题选择”说306
(五)“文化基因”说307
(六)“文字差别”说307
二、中西方文化太极图说309
(一)历史文献依据309
(二)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证实312
(三)太极学说具有普遍真理性质315
三、跳出太极返无极,天人合一回归真318
第十五章 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320
一、百年“西化”说结合320
(一)近代中国学西方的历史回顾320
(二)近代中国学西方的教训324
二、中国文化之复兴势在必行327
(一)中国文化之凤凰涅槃327
(二)中国文化复兴之大趋势328
(三)复兴中华文化是全人类的福音330
三、中西管理结合之前景展望331
(一)中西文化殊途同归之可能性331
(二)中西管理百虑而一致的现实性332
(三)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之道——和合333
跋337
热门推荐
- 2219296.html
- 3166583.html
- 2919735.html
- 2102977.html
- 2368622.html
- 539820.html
- 2398793.html
- 2264882.html
- 3798284.html
- 2467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4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77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2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8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1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0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9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5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