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 李小丽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164967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国民收入分配-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问题的提出1

一、实践中面临的问题1

1.中国现存贫富差距的性质4

2.中国现存贫富差距的程度5

3.中国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6

二、学术上面临的主要课题8

1.贫富差距研究与收入分配差别研究的差别8

2.关于两个“倒U曲线”及其验证10

3.关于贫富差距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综合研究13

4.中外贫富差距比较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15

5.关于贫富差距控制机制中的基本问题16

三、小结:本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特点18

1.本书的主要研究范围18

2.本项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19

第2章 贫富差距:概念与测度方法23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23

1.贫富分化23

2.贫富差距27

二、两极分化的过程含义与“极”的概念30

1.广义两极分化和狭义两极分化30

2.沃尔夫森的“两极分化”概念和测度方法评析31

3.两极的确定:均衡与适度34

三、贫富差距的测度37

1.曲线和数值测度方法37

2.几种指数测度方法40

3.财产集中度:对财富差距的测度44

4.小结:对贫富差距“双重测度”问题的探讨46

第3章 国外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和不同模式52

一、美国:中等程度的贫富差距,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52

1.美国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53

2.美国贫富差距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57

3.小结:美国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61

二、巴西:高程度的贫富差距,低程度的社会保障62

1.巴西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62

2.巴西政府在扩大贫富差距中的作用64

3.小结:巴西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65

三、韩国:低程度的贫富差距,低程度的社会保障65

1.韩国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65

2.韩国贫富差距较小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67

3.韩国政府在抑制贫富差距中的作用68

4.小结:韩国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72

四、瑞典:低程度的差距,高水平的社会保障73

1.瑞典及北欧诸国贫富差距的一般情况73

2.高程度、大范围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协调阶级阶层矛盾74

3.小结:瑞典处理贫富差距的模式75

第4章 中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实际情况76

一、改革之前的贫富差距76

1.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导向77

2.特殊形态的有限贫富差距80

3.“准身份制度”和对某些阶层的实物分配83

4.小结86

二、中国改革以来的贫富差距88

1.分配模式的根本变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88

2.收入差距(1):对收入的结构性分析91

3.收入差距(2):地区和行业差距94

4.收入差距(3):城镇内部的差距96

5.收入差距(4):农村内部的差距98

6.收入差距(5):城乡之间的差距与“赵氏X图形”100

7.财富差距(1):金融资产103

8.财富差距(2):实物资产107

9.平均主义依然存在109

10.远不完善的社会保障112

11.小结: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现状的综合分析115

第5章 当代中国的贫富差距制约因素体系123

一、研究贫富差距制约因素体系的意义123

1.研究贫富差距制约因素体系的一般意义123

2.当代中国贫富差距现象作为研究个案的特殊意义126

3.“制约因素”的概念127

4.“制约因素体系”129

二、促进贫富差距的因素(A):自然和历史因素131

1.自然资源的相对不足和生态条件的悬殊131

2.尚未完全克服的“城乡二元结构”133

3.农村人口的过度膨胀与劳动力供给充足135

4.传统的婚姻习俗137

5.基础教育水准的低下与人力资本投入的不均衡138

6.“胜者全得”的社会机制143

三、促成贫富差距的因素(B):体制和政策因素144

1.反对平均主义的政策导向144

2.非公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客观存在着的剥削145

3.对外开放和特区政策149

4.税制改革滞后150

5.寻租和其他腐败行为152

6.灰色收入153

7.垄断行业的存在155

8.退休年龄偏低156

9.通货膨胀157

四、促成贫富差距的因素(C):生成中的体制和政策因素158

1.住房体制改革158

2.股份制改革和财产收入的增加160

3.失业和“下岗”162

五、限制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A):既成的因素164

1.社会主义社会理想和社会、政治制度164

2.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法定地位166

3.“共同富裕”的目标制约168

4.作为一种文化的“均贫富”观念168

六、限制贫富差距的主要因素(B):演变的因素169

1.劳动力的社会流动169

2.农民阶级的迅速分化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171

七、目前在中国尚不起重要作用的因素173

1.经济的“负增长”或低速增长173

2.工会174

3.男女收入不平等176

4.慈善事业177

八、综合分析:对当代中国贫富差距成因的几点总体认识178

1.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复杂性178

2.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长期性180

3.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需要耐心和理性182

第6章 政府控制与模式、原则的选择184

一、模式的基本问题与模式的分类184

1.模式的“基本问题”与政府在模式确定中的作用184

2.差距的相对性与模式的动态性187

3.收入差距程度标准的确定189

4.三种收入分配模式191

5.规律性、“共同富裕”与当代中国的选择194

二、具体模式的选择197

1.转型时期的具体模式(城镇):中等程度的差距+中等水平的社会保障197

2.转型时期的具体模式(乡村):中等偏上程度的差距+中等偏下水平的社会保障202

3.转型时期后的预计模式(城乡一体化):中等程度的差距+中等水平的社会保障206

三、原则的选择208

1.继续反对平均主义,但要警惕两极分化208

2.容忍必要差距,调节过大差距,杜绝不当差距209

3.世纪之初:加大调控力度的适当时机210

第7章 政府控制与对策组合212

一、关于贫富差距的控制性政策212

1.坚持从严控制人口数量213

2.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投入结构,提高人口质量214

3.降低农业劳动者比例,实现农业产业化216

4.改善转移支付,加强区域协调,实现地区平衡发展217

5.调整消费制度219

6.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从严控制农村的贫富差距220

7.动员民间力量缩小贫富差距221

二、关于贫富差距的限制性政策222

1.完善个人所得税,建立社会保障税222

2.建立遗产税与适当限制“巨富”的成长223

3.加强对企业初次分配和单位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力度228

4.加大对个人收入法律监督和金融监管的力度229

三、关于控制贫富差距的若干综合性政策问题230

1.当代中国控制贫富差距的最大难点:城市化进程滞后230

2.当代中国控制贫富差距的最大任务:加快城市化进程233

3.加强政策协调、机构协调、舆论协调236

4.调整舆论环境,宣传勤劳致富和知识致富238

第8章 贫富差距的政治分析239

一、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239

1.民主建设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所遇到的“双重挑战”239

2.贫富差距(金钱因素)对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挑战242

3.扬长避短,正确处理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245

二、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阶层关系250

1.正确处理阶层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250

2.贫富差距增加了调整阶层关系和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复杂性251

3.在现代化和改革的旗帜下建立社会各阶层的巩固的政治联盟255

4.寻求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新方法257

三、规范政治和政府行为在控制贫富差距现象中的作用259

1.腐败的根本原因和根本性的腐败是什么?259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61

3.公民收入显性化,官员收入公开化262

4.减少“设租”渠道,加快“过渡”速度264

5.绝对禁止“赞助”政治活动,防止“以钱谋权”和“商政互动”265

6.小结:政策的稳定、政策的调整和政策的必要发展267

结语:寻求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和政治协调发展道路269

Abstract274

主要参考文献278

后记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