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
  • 程曦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3742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摘要1

Abstract1

导言:学术史回顾及本文写作目的与架构1

一、本文的问题意识与写作意图2

(一)问题意识2

1.明代佛教、佛学是否“衰微”?2

2.明代儒佛融通思想是否是佛学发展的一种新形态?3

3.儒佛关系的本质是否是真俗关系?3

4.佛教批判世间还能融通世间吗?4

(二)写作意图7

二、学术史回顾9

(一)历史上儒佛融通诸说10

1.功能说10

2.判教说13

3.同根说15

4.不二说17

5.批判说19

(二)关于明代儒佛融通问题的研究现状21

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架构27

(一)本文的主要观点27

(二)本文的写作架构27

1.导 论 回顾学术史及介绍本文主要观点27

2.第一章 交代明代儒佛交涉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思想背景28

3.第二章 以阳明心学为中心分析从儒学方面的融通28

4.第三章 以智旭为中心分析从佛学方面的融通28

5.第四章 以方以智为中心分析“批判式融通”28

6.余论“儒佛融通”问题的真—俗关系内涵28

第一章 明代儒佛交涉的社会与思想背景29

一、佛教世俗化状况与明初佛教政策29

(一)如何理解明代佛教的“衰微时期”30

1.佛教的“衰微”?30

2.佛学的“衰微”?33

(二)朱元璋的佛教政策及其影响34

1.朱元璋的佛教观35

2.朱元璋的佛教政策37

3.朱元璋佛教政策的影响41

二、儒佛融通的新问题及新解答43

三、从性到心:明代儒学与佛学思想的新趋势48

(一)明代佛学的新进展及其综合化倾向48

1.从“佛性”到“心性”48

2.从法华学与华严学不同角度的综合49

3.禅净合流在明代的新意义51

(二)理学与心学:明代儒学的新变化52

1.明代程朱理学的困境52

2.明代对程朱理学的批评53

3.心学的崛起54

(三)儒学与佛学之间的新综合56

第二章 三教归儒:阳明心学的援佛入儒58

一、作为理学批判的产物的心学及阳明的问题意识58

(一)心学的问题意识58

(二)理学的批判与心学的发生60

(三)生死与圣凡:阳明走进心学的契机63

二、阳明心学、易学与佛学65

(一)所谓“阳明禅”67

(二)阳明心学与易学的沟通69

1.阳明心学与易学的义理沟通69

2.早期王阳明与易学71

3.“龙场悟道”与易学72

4.“悟道”后的王阳明与易学75

(三)易学与佛学:“心”的沟通77

1.易学与佛学关系的历史77

2.易学心性论:阳明心学与佛学融通的桥梁78

三、王阳明援佛入儒的融通努力80

(一)王阳明援佛入儒的儒家本位80

(二)阳明心学援佛入儒的原因83

四、关于王阳明融通儒佛的评价84

第三章 三教归佛:蕅益智旭的以佛解儒89

一、智旭儒佛融通思想的来源89

(一)孔颜心学90

(二)袾宏的影响92

(三)天台的智慧94

二、以佛解儒的实践96

(一)《周易禅解》与《四书蕅益解》96

1.《周易禅解》96

2.《四书蕅益解》及其他99

(二)智旭以佛解儒的分析101

1.试图超越外在功能说与判教说103

2.儒佛同根于心之论104

3.契理与契机106

三、从诸法的圆融到言教的融通108

(一)三种般若108

(二)从修止观到说止观109

(三)实相之宣说:从法相到教相111

第四章 三教归全:方以智的批判式融通116

一、方以智“集大成”析117

(一)“集大成”的内容117

(二)“集大成”的方法118

(三)“集大成”的实质120

二、儒佛道易的批判意识121

(一)佛学:从社会批判到学术批判121

1.佛教对社会人生的批判性观照122

2.佛教在融通真俗中彰显其社会批判立场124

3.佛教之意识批判的社会批判意蕴127

(二)庄儒易学说中的批判精神129

三、批判而融通:明代思想集大成者方以智130

(一)方以智出入儒佛的经历131

1.方以智生长的三教融合的家学环境131

2.方以智中年出家后的学术因缘132

3.晚年的化境132

(二)《东西均》与方以智哲学的独特性133

1.《东西均》简介133

2.方以智哲学的独特性134

(三)“相夺互通”:言教的融通141

1.批判式融通的思想资源141

2.批判式融通的价值分析143

3.言教的融通与神圣性的丧失143

余论145

一、佛教的“世俗化”与“不离世间”论145

(一)“出世”与“世间”146

(二)中国佛教的“不离世间”论147

(三)中国佛教的“世俗化”149

二、近代的佛学“复兴”:内学院与人间佛教151

(一)内学院与儒佛关系151

(二)人间佛教与真俗关系153

三、佛学为儒佛融通提供了方法论154

参考文献159

后记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