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检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继业,杜彤,崔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31408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检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检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建筑节能检测概述1
第一节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1
一、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缓慢的原因2
二、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2
三、我国近期建筑节能的奋斗目标3
四、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4
第二节 建筑节能检测的含义5
一、国际上建筑节能的发展阶段5
二、建筑节能和节能建筑的区别5
第三节 我国建筑节能检测的标准6
一、建筑节能检测的国家标准6
二、建筑节能检测的行业标准6
三、建筑节能检测的专业标准7
四、建筑节能检测的地方标准7
第四节 节能标准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规定7
一、节能建筑的一般规定8
二、对围护结构设计规定8
第五节 建筑节能的主要影响因素10
第二章 建筑节能检测基础13
第一节 建筑节能名词和术语13
第二节 建筑传热基本知识19
一、建筑传热过程19
二、建筑传热方式19
三、建筑稳定传热21
第三节 建筑节能检测内容22
一、建筑节能工程的检测22
二、公共建筑节能检测内容22
三、居住建筑节能检测内容23
第四节 建筑节能检测流程23
一、建筑节能检测的前提条件23
二、建筑节能的常用检测方法24
第五节 建筑物节能达标判定25
一、耗热量指标法25
二、规定性指标法26
三、性能性指标法27
四、与标准比较法27
第六节 建筑节能检测机构27
一、机构资质28
二、人员资格28
三、仪器设备配备28
四、检测机构资质申请程序29
第三章 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设备32
第一节 建筑节能检测基本参数及仪器32
一、温度参数的检测32
二、流量参数的检测35
三、热流量参数的检测37
第二节 建筑节能检测设备的性能要求40
一、温度常用检测仪表40
二、流量常用检测仪表58
三、热流常用检测仪表70
第三节 检测设备的调整、标定与检定74
一、温度检测仪表的标定与校验74
二、流量检测仪表的校准与标定79
三、热流计的标定83
第四节 热量测量仪表和数据采集仪表84
一、热量测量仪表84
二、数据采集仪表87
第四章 建筑材料导热性能检测91
第一节 建筑材料检测防护热板法92
一、防护热板法的测量装置92
二、防护热板法装置的技术要求93
三、防护热板法的试件96
四、防护热板法的具体测定97
五、防护热板法的环境条件97
六、防护热板法热流量测定98
七、防护热板法的冷面控制98
八、防护热板法的温差检测98
九、防护热板法的结果计算98
十、防护热板法的测试报告99
十一、防护热板法的检测实例99
第二节 建筑材料检测热流计法101
一、热流计法的基本原理101
二、热流计法的测试装置101
三、热流计法的测定过程105
四、热流计法的结果计算107
五、热流计法的测试报告108
第三节 建筑材料检测圆管法和圆球法108
一、材料导热系数的圆管法109
二、材料导热系数的圆球法114
第四节 建筑材料检测准稳态法118
一、准稳态法的基本原理118
二、准稳态法的测试装置119
第五节 非金属固体材料检测热线法119
一、热线法的基本原理119
二、热线法的测定装置120
三、试样的制备和尺寸要求121
四、粉末状和颗粒材料的测定122
五、热线法的具体测定过程122
第六节 建筑材料检测其他测试方法123
一、热带法123
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124
三、非稳态平面热源法125
四、闪光扩散法127
第七节 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128
一、材料分子结构及化学成分128
二、材料的表观密度128
三、固体材料的湿度129
四、材料温度的影响130
五、松散材料的粒度130
六、热流方向的影响131
七、填充气体孔型的影响131
八、材料比热容的影响131
九、材料线膨胀系数影响131
第五章 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132
第一节 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概述132
一、外墙的热工性能132
二、屋顶的热工性能133
三、分户墙的热工性能133
四、地板的热工性能134
五、门窗的热工性能134
第二节 砌体热阻性能的检测方法134
一、热箱法检测135
二、热流计法检测141
三、墙砌体的间接检测方法143
第三节 外墙外保温系统耐候性检测方法145
一、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试样146
二、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试验步骤146
三、外墙外保温系统试验结果评定147
四、砌体热阻检测实例148
第四节 建筑门窗保温性能的检测方法150
一、外窗保温性能级别151
二、外窗保温性能检测原理151
三、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装置152
四、建筑门窗保温性能试件安装153
五、建筑门窗保温性能的检测154
六、门窗保温性能检测结果计算155
七、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报告156
八、建筑外门保温性能检测157
第五节 建筑门窗“三性”的检测方法157
一、建筑外门窗的分级方法158
二、建筑外门窗的检测装置及试件158
三、建筑外门窗的检测方法160
第六节 建筑构件热工性能检测报告166
一、建筑砌体热工性能检测报告166
二、建筑门窗保温性能检测报告169
三、建筑门窗“三性”检测报告170
第六章 建筑物热工性能现场检测173
第一节 热工性能现场检测内容173
第二节 建筑物室内外温度检测174
一、室内平均温度检测174
二、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176
三、室外空气温度的检测177
第三节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177
一、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178
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188
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判定方法189
四、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结果评定189
五、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报告190
第四节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193
一、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方法194
二、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仪器194
三、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对象194
四、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条件194
五、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步骤194
六、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判定方法195
七、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结果评定196
第五节 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197
一、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方法197
二、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仪器197
三、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对象197
四、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条件198
五、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检测步骤198
六、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判定方法199
七、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结果评定199
八、提高外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措施199
第六节 建筑物室内气密性检测200
一、建筑物的气密性检测方法200
二、建筑物的气密性检测仪器201
三、建筑物的气密性检测对象201
四、室内气密性检测操作方法201
五、建筑物的气密性判定方法202
六、建筑物的气密性结果评定202
第七节 外窗口整体气密性检测203
一、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方法203
二、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仪器203
三、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对象204
四、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条件204
五、外窗窗口气密性检测步骤204
六、外窗窗口气密性判定方法205
七、外窗窗口气密性结果判定206
第八节 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检测206
一、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检测方法206
二、外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的判定方法207
第九节 采暖系统耗热量的检测207
一、建筑物实时采暖耗热量检测207
二、建筑物年采暖耗热量的检测208
第十节 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209
一、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方法209
二、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对象209
三、空调系统耗冷量的检测步骤209
四、空调系统耗冷量的计算条件210
五、空调耗冷量检测参照建筑物210
六、空调系统耗冷量的判定方法210
七、空调系统耗冷量的结果评定210
第十一节 外保温层现场检测方法210
一、外墙外保温系统概述210
二、外墙外保温系统现场拉拔试验211
三、外墙外保温构造实体检验213
第七章 采暖系统热工性能现场检测215
第一节 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215
一、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方法216
二、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仪器216
三、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检测对象216
四、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判定方法216
五、室外管网水力平衡度结果评定216
第二节 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217
一、采暖系统补水率的概念217
二、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方法217
三、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仪器217
四、采暖系统的补水率检测对象217
五、采暖系统的补水率判定方法217
六、采暖系统的补水率结果评定218
第三节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218
一、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概念218
二、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方法218
三、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条件219
四、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仪器219
五、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检测对象219
六、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判定方法219
七、室外管网输送效率的结果评定219
第四节 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219
一、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方法220
二、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仪器220
三、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检测对象220
四、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判定方法220
五、室外管网供水温降的结果评定220
第五节 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检测220
一、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方法220
二、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条件221
三、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仪表221
四、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检测对象221
五、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结果计算221
六、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判定方法221
七、采暖系统耗电输热比的结果评定222
第六节 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222
一、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方法222
二、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条件222
三、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对象222
四、采暖锅炉热效率的检测参数及仪器222
五、采暖锅炉热效率的判定方法223
六、采暖锅炉热效率的结果评定224
第七节 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225
一、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的检测内容225
二、采暖空调水系统性能检测的一般规定225
三、冷水(热泵)机组实际性能系数检测226
四、水系统回水温度一致性检测227
五、水系统供水和回水温差检测227
六、水泵效率检测228
七、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228
八、采暖空调水系统其他检测内容229
第八节 空调风系统性能的检测229
一、空调风系统性能检测一般规定229
二、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230
三、空调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232
四、定风量系统平衡度的检测232
第八章 建筑室内环境的检测233
第一节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233
一、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概念234
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依据234
三、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方法234
四、室内空气质量结果判定243
第二节 土壤有害物质检测244
一、土壤中氡气的检测依据244
二、土壤中氡气浓度的测定244
三、土壤表面氡析出率测定245
四、城市区域性土壤氡水平检查方法245
五、城市区域性土壤氡水平结果判定246
第三节 人造木板质量检测247
一、人造木板检测的基本规定247
二、人造木板检测的主要依据248
三、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绘制249
四、人造木板的各种试验方法250
第四节 胶黏剂的质量检测253
一、胶黏剂检测的依据253
二、胶黏剂的控制标准253
三、胶黏剂的试验方法255
第五节 建筑涂料质量检测264
一、建筑涂料检测的依据265
二、建筑涂料的试验方法266
第六节 建材放射性物质检测280
一、建材放射性基本概念280
二、建材放射性检测依据281
三、检测仪器设备及环境281
四、取样及制备要求282
五、建材检测的操作步骤282
六、数据处理与结果判定283
第九章 建筑遮阳工程检测284
第一节 遮阳工程的操作力检测284
一、拉动操作的操作力测定284
二、转动操作的操作力测定285
三、直接(用手或杆) 操作的操作力286
四、开启、关闭遮阳百叶片、板的操作力286
第二节 遮阳工程的机械耐久性检测288
一、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依据288
二、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仪器288
三、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条件289
四、遮阳产品机械耐久性检测步骤289
第三节 遮阳工程的抗风性能检测290
一、遮阳篷抗风性能检测290
二、遮阳窗抗风性能检测294
三、遮阳帘抗风性能检测296
四、抗风压动态风压试验299
第四节 遮阳工程的耐积水荷载性能检测300
第五节 遮阳工程的耐雪荷载性能检测302
一、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依据302
二、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仪器302
三、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条件302
四、建筑遮阳耐雪荷载性能检测步骤302
第六节 遮阳工程的气密性检测303
一、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依据303
二、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仪器304
三、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条件304
四、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步骤304
五、建筑遮阳百叶窗气密性检测注意事项305
第七节 遮阳工程的误操作检测305
一、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依据306
二、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仪器306
三、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条件306
四、遮阳产品误操作检测步骤306
第十章 配电和照明系统检测314
第一节 照明系统检测314
一、照度值测定314
二、照明功率密度的测定316
三、公共区照明控制检查317
四、照明系统节电率检测318
第二节 供配电系统检测319
一、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检测319
二、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检测321
三、功率因数检测322
四、电压偏差检测322
第三节 配电和照明配件检测323
一、节能灯具分布光度检测323
二、灯具效率检测324
三、镇流器检测325
第四节 电线电缆检测326
一、导体电阻测定326
二、导体直径测定327
第十一章 空调通风系统检测329
第一节 空调通风系统末端设备检测329
一、风机盘管机组329
二、组合式空调机组检测332
三、空气分布器检测336
第二节 空调通风系统检测338
一、冷源系统能效系数检测338
二、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检测339
三、风系统平衡度检测340
四、输送能效比检测344
五、制冷性能系数检测345
六、空调水系统水力平衡检测346
第十二章 监测与控制系统检测347
第一节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功能检测347
一、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依据347
二、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条件348
三、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检测步骤348
第二节 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349
一、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49
二、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49
三、变配电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49
第三节 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349
一、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0
二、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0
三、公共照明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0
第四节 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350
一、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0
二、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1
三、热源与热交换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1
第五节 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351
一、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1
二、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1
三、冷冻和冷却水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1
第六节 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352
一、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依据352
二、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条件352
三、综合控制系统功能检测步骤352
第十三章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353
第一节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基本概念353
一、国外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的开展354
二、国内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的开展355
三、我国建筑能效标识的基本原则356
第二节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机构357
一、能效测评机构的基本条件357
二、能效测评机构的申报程序357
三、能效测评机构的评审办法358
四、能效测评机构的主要业务358
五、能效测评机构的监督考核359
第三节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程序359
第四节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内容360
一、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测评的基本规定360
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测评的测评内容361
第五节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方法361
一、软件评估362
二、文件审查362
三、现场检查362
四、性能测试362
第六节 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的测评报告363
一、理论值测评与标识报告的内容363
二、实测值测评与标识报告的内容363
参考文献368
热门推荐
- 3522145.html
- 1916347.html
- 2591944.html
- 361705.html
- 2776273.html
- 959726.html
- 1944565.html
- 3261727.html
- 1790299.html
- 3504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8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0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5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1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8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92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18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4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