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财税法学 第6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财税法学 第6版
  • 张守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608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财政法-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税法-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1世纪高等院校法学系列精品教材 财税法学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财政法3

第一章 财政原理3

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与特征3

一、财政的概念3

二、财政的特征4

第二节 财政的体系与职能5

一、财政的体系5

二、财政的职能6

第三节 财政存在的必要性7

一、公共欲望7

二、公共物品8

三、财政存在的必要性10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立法12

一、财政政策12

二、财政立法14

第二章 财政法总论16

第一节 财政法的概念和特征16

一、财政法的概念16

二、财政法的特征17

第二节 财政法的地位与体系19

一、财政法的地位19

二、财政法的体系21

第三节 财政法的宗旨和原则23

一、财政法的宗旨23

二、财政法的原则24

第四节 财政主体与财政行为26

一、财政主体的界定27

二、财政主体的分类27

三、财政主体的能力28

四、财政行为的界定与分类28

五、财政行为的有效条件29

六、财政行为的目的及结果评价29

第五节 财政权义与财政责任30

一、财政权义的界定30

二、国家的财政权31

三、财政权法定原则的体现31

四、财政主体的职责32

五、财政责任33

第六节 财政法的历史与现状34

一、财政法的历史发展34

二、财政法的现状35

第三章 预算法律制度37

第一节 预算法概述37

一、预算法的概念37

二、预算法的地位38

三、预算体系的结构38

第二节 预算权的分配40

一、各级权力机关的预算权40

二、各级政府机关的预算权41

三、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权41

第三节 预算收支范围42

一、预算收入42

二、预算支出44

第四节 预算编审制度46

一、预算的编制46

二、预算的审批与备案48

第五节 预算执行制度50

一、预算收支的组织执行50

二、国库制度52

三、预算的调整53

第六节 决算法律制度55

一、决算草案的编制55

二、决算草案的审查和批准56

第七节 预算监督制度58

一、预算监督的概念58

二、我国《预算法》规定的预算监督制度58

三、我国《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监督59

四、《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有关预算监督的规定60

五、对预算监督制度的进一步认识60

第八节 预算法律责任61

一、《预算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61

二、《审计法》对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62

三、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62

第四章 国债法律制度64

第一节 国债法概述64

一、国债的概念64

二、国债法的概念65

三、国债法的调整对象65

四、国债法律关系66

五、国债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67

六、国债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67

第二节 国债职能的法律化67

一、国债的职能68

二、国债法的职能70

第三节 国债的分类与结构70

一、国债的分类70

二、国债的结构72

第四节 国债管理原则与内容74

一、国债管理的原则74

二、国债管理的主要内容75

第五章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78

第一节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概述78

一、政府采购的概念及制度价值78

二、政府采购法的概念78

三、政府采购法在国际层面的发展79

四、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内容80

第二节 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80

一、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宗旨80

二、政府采购的法律定义81

三、政府采购法的基本原则81

四、政府采购法的主体84

五、政府采购的方式、程序85

六、政府采购制度中的财政法规范86

第六章 转移支付法律制度88

第一节 转移支付法概述88

一、转移支付的界定88

二、转移支付法的概念89

三、转移支付法产生的经济基础89

四、转移支付法的作用90

第二节 转移支付法的基本内容91

一、转移支付法的主体92

二、转移支付的形式92

三、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93

四、转移支付的监督管理96

五、《预算法》中有关转移支付的规定96

下篇 税法101

第七章 税收原理101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01

一、关于税收的多种定义101

二、税收的特征102

三、本书对税收概念的认识103

第二节 税收的依据和职能103

一、税收的依据103

二、税收存在的必要性104

三、税收的职能105

第三节 税收的分类和结构106

一、税收的分类106

二、税收体系的结构108

第四节 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10

一、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112

二、税收政策的概念与分类114

三、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115

四、税收政策与税法的关系116

第八章 税法总论117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和特征117

一、税法的概念117

二、税法的特征118

第二节 税法的地位和体系119

一、税法的地位119

二、税法的外部关系119

三、税法的体系120

第三节 税法的宗旨和原则121

一、税法的宗旨121

二、税法的原则122

第四节 税法的渊源和效力126

一、税法的渊源126

二、税法的效力127

第五节 税法上的课税要素129

一、课税要素的概念和价值129

二、课税要素与权利保护130

三、课税要素的分类130

四、税收实体法要素131

五、税收程序法的构成要素133

第六节 税法的历史和现状134

一、税法历史沿革的一般情况134

二、我国税法的历史沿革134

三、我国税法的现状135

四、我国内地现行税法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税法的关系135

第九章 税权理论与体制137

第一节 税权的多维解析137

一、国际法上的税权138

二、国内法上的税权138

第二节 税权的分配模式140

一、税权分配的模式140

二、我国税权分配模式存在的问题141

第三节 税权分配的原则143

一、税权的分配原则概述143

二、税权存续和分配的重要法律前提145

第四节 我国的税收体制146

一、税收体制的含义146

二、税收体制与分税制146

三、我国的税收立法体制147

四、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148

五、对税务机关征管职能的划分148

第十章 征纳权义的理论150

第一节 征税主体的权义150

一、征税主体的权利150

二、征税主体的义务151

第二节 纳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51

一、纳税主体的权利151

二、纳税主体的义务152

第三节 纳税义务的要旨152

一、纳税义务的地位152

二、纳税义务的性质153

三、纳税义务的成立154

四、纳税义务的分类154

五、纳税义务的继承与消灭156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定处157

一、责任主体157

二、违法行为158

三、处罚形式158

第十一章 商品税法律制度161

第一节 商品税制度概述161

一、商品税的概念和特征161

二、商品税的类型162

三、商品税各税种之间的联系163

四、商品税的附加税164

第二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165

一、增值税概述165

二、我国增值税制度的主要内容167

第三节 消费税法律制度176

一、消费税概述176

二、我国消费税制度的主要内容178

第四节 烟叶税与车辆购置税制度183

一、烟叶课税的历史沿革:从“烟叶收入税”到“烟叶收购税”183

二、立法升级:从《烟叶税条例》到《烟叶税法》185

三、我国《烟叶税法》的主要内容185

四、车辆购置税制度概述186

第五节 关税法律制度188

一、关税与关税制度概述188

二、我国关税制度的主要内容192

第十二章 所得税法律制度201

第一节 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201

一、所得税的概念201

二、所得税的特点201

三、所得税制度的基本模式202

四、我国所得税制度的历史沿革203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制度通例204

一、征税范围与税收管辖权204

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205

三、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合理性问题205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206

第三节 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208

一、纳税主体208

二、征税范围与税率210

三、应税所得额的确定212

四、应纳税额的计算218

五、税收优惠制度219

六、源泉扣缴制度222

七、特别纳税调整制度223

八、征收管理228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233

一、个人所得税制度概述233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35

第十三章 财产税法律制度241

第一节 财产税制度概述241

一、财产税的概念241

二、财产税的分类241

三、财产税制度的历史沿革242

第二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243

一、房产税制度概述243

二、我国房产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44

第三节 土地税法律制度247

一、土地税法律制度概述247

二、土地使用税制度247

三、耕地占用税制度249

四、土地增值税制度252

第四节 契税法律制度255

一、契税法律制度概述255

二、我国契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55

第五节 车船税与船舶吨税法律制度257

一、车船税制度概述257

二、我国车船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57

三、船舶吨税概述259

四、我国船舶吨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60

第六节 印花税法律制度262

一、印花税制度概述262

二、我国印花税制度的主要内容263

第七节 资源税法律制度264

一、资源税制度概述264

二、我国的资源税制度265

第八节 环境税法律制度269

一、环境税制度概述269

二、我国的环境税制度270

第十四章 税务管理制度275

第一节 税收征管制度概述275

一、税收征管法的概念和适用范围275

二、税收征管法的主要内容276

三、税务管理制度的地位276

第二节 税务登记管理制度276

一、登记主体与登记管理体制277

二、设立登记277

三、变更登记279

四、注销登记279

五、停业、复业登记279

六、外出经营报验登记280

七、登记协助制度280

第三节 账簿、凭证管理制度280

一、账簿设置管理281

二、账簿、凭证的使用和保管281

三、税务会计的决定权281

第四节 纳税申报管理制度282

一、纳税申报的主体282

二、纳税申报的主要内容282

三、纳税申报的延期282

四、纳税申报的方式283

第五节 涉税发票管理制度283

一、发票的印制与领购制度284

二、发票的开具与使用、保管制度284

三、发票的检查制度285

第六节 海关监督管理制度286

一、报关纳税的主体制度286

二、进出境货物的申报监管制度287

三、进出境物品的申报监管制度288

第十五章 税款征收制度289

第一节 税款征收基本制度289

一、征纳主体制度289

二、税务管辖制度289

三、税款征收方式290

四、税额确定制度290

五、征纳期限制度293

六、文书送达制度294

第二节 税款征收特别制度295

一、税收减免制度295

二、退税制度296

第三节 税款征收保障制度296

一、纳税担保制度297

二、税收保全制度与强制执行制度299

三、欠税回收保障制度301

四、税务检查法律制度303

五、海关稽查制度306

第四节 税款征收辅助制度308

一、税务代理的概念308

二、注册税务师的定位及管理体制309

三、注册税务师的权利和义务309

四、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范围及执业规则310

五、税务师事务所与注册税务师协会310

第十六章 税收法律责任312

第一节 违反税收征管制度的法律责任312

一、纳税人的法律责任312

二、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314

三、税务人员的法律责任314

四、其他主体的法律责任315

第二节 违反发票管理制度的法律责任316

一、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法律责任316

二、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及其处罚317

三、其他发票犯罪及其处罚318

第三节 违反海关税收制度的法律责任319

一、走私行为的法律责任319

二、其他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320

三、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320

第十七章 税收复议理论与制度322

第一节 税收复议理论322

一、税收争议与税收复议322

二、设立税收复议制度的宗旨和意义322

三、税收复议制度的沿革323

第二节 税务复议制度323

一、复议主体与复议原则323

二、复议范围324

三、复议管辖324

四、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具体确定325

五、复议申请326

六、复议受理326

七、复议审查327

八、复议和解与调解329

第三节 海关复议制度329

一、海关复议机构的职责329

二、海关复议范围330

三、海关复议的申请330

四、海关复议的受理332

五、海关复议的审理与决定332

第十八章 税收诉讼理论与制度337

第一节 税收诉讼理论337

一、税收诉讼的概念337

二、税收诉讼与税收复议的关系337

三、税收诉讼的分类338

四、法院在税收诉讼方面的受案范围338

五、税收诉讼的原则339

六、法院在税收诉讼中的审查范围339

第二节 税收诉讼制度339

一、税收诉讼参加人及其权利、义务340

二、税收诉讼的管辖340

三、被告的确定341

四、证据的取得与认定341

五、税收诉讼案件的受理342

六、税收诉讼案件的审理344

七、税收诉讼案件的判决346

八、税收案件的上诉347

九、涉税案件的再审348

十、判决、裁定和调解书的执行348

参考书目350

索引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