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专利 12 兴盛与危机 1992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金观涛,刘青峰著 著
- 出版社: 中文大学出版社
- ISBN:962201541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专利 12 兴盛与危机 1992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一个古老的难题1
1.1 对思考的再思考1
1.2 以往学说的疑难2
1.3问题的正确提法6
1.4 社会结构及周期性、停滞性9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19
2.1「大一统」之谜19
2.2 两个生动的比喻:「 马铃薯」 与「混凝土」21
2.3儒生、官僚及语言、 通讯工具24
2.4郡县制、儒家国家学说及一体化结构28
2.5 封建大国的自发分裂倾向32
2.6 一体化功能之一:对分封制的调节34
2.7一体化功能之二:限制人身依附关系37
2.8一体化功能之三:抑制军事割掳38
2.9 两种不同结构的封建社会41
2.10一对同构体:家庭与国家组织44
2.11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脆性49
2.12 维持脆性的平衡——强控制50
2.13 繁荣与阴影53
第三章 无组织力量及社会结构的老化63
3.1 历史病:官僚机构及人员的膨胀和腐化63
3.2 封建特权与低薪制67
3.3皇帝的调节作用与权力金字塔72
3.4 皇权的放大:宦官、外戚干政76
3.5什么是无组织力量80
3.6经济结构中的无组织力量:土地兼并82
3.7 土地兼并的自发趋势和受控阶段86
3.8 危机爆发的突然性90
3.9 无组织力量的汇流92
3.10 王朝威信(天命)的丧失96
第四章 变法与动乱105
4.1 变法效果递减律105
4.2 王朝中后期变法对社会危机的加剧108
4.3 封建剥削的可控部分与不可控部分111
4.4 剥削放大效应115
4.5 农民大起义与社会结构的关系118
4.6 动乱规模与无组织力量成正比121
5.1奇异的修复能力131
第五章 中国封建王朝的修复机构131
5.2大动乱的调节作用132
5.3 新王朝稳定性与无组织力量残存程度成反比135
5.4 第一块修复模块:宗法同构体139
5.5皇权主义:农民对第一块模板的意识141
5.6第二块修复模板:一体化目标143
5.7两块模板的拼合:新王朝建立的三种途径146
5.8与一体化不相容力量的淘汰150
第六章 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157
6.1从一个寓言谈起157
6.2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障碍之一:强控制和郡县城市161
6.3 资本主义因素结合的障碍之二:缺乏中介165
6.4 原始积累的中断170
6.5 封建王朝崩溃前的「假资本主义」174
6.6脆性瓦解的悲剧180
6.7严峻的选择184
6.8 永恒的萌芽187
6.9 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196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亚稳态结构及其他203
7.1 一体化调节的失灵203
7.2 中原的虚弱和少数民族内迁204
7.3玄学、佛教的兴起207
7.4 政治结构的变化:分裂、贵族化及九品中正制211
7.5 经济结构的变化:坞堡组织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加强214
7.6 亚稳结构与魏晋封建说218
7.7 重建一体化的道路220
7.8 南朝的贡献与死胡同221
7.9中华民族大熔炉224
7.10超稳定系统对外来冲击的反应227
7.11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形成发展的阶段234
第八章 意识形态结构的系统分析239
8.1 如何分析意识形态的结构239
8.2 儒家、墨家、道家的结构242
8.3 意识形态结构的内和谐250
8.4一体化对意识形态的要求252
8.5 内和谐、外适应与意识形态结构的演化255
8.6 儒家和道家的互补结构260
8.7 冲击、反刍和融合266
8.8理学的僵化与反僵化斗争270
8.9价值观反省274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古代社会277
9.1 李约瑟问题277
9.2 蒸汽机革命和一步之差之困惑281
9.3 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整体观285
9.4近代科学技术结构:在西方社会结构演变中成长288
9.5 中国古代「大一统」技术结构291
9.6阴阳观念和直观外推的思想方式296
9.7 伦理中心主义对科学的影响298
9.8 社会结构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容量300
第十章 社会结构演化理论309
10.1「整体分析」方法309
10.2社会结构的三个子系统314
10.3 形态组合和社会结构调节原理320
10.4 结构稳定性和脆性327
10.5 从存在到演化:潜结构的形成332
10.6功能耦合系统的破坏:结构老化和无组织力量的增长336
10.7社会结构演化的四种模式343
10.8社会行动的新理论348
第十一章 数学模型和王朝寿命研究359
11.1历史学家与数学家的合作359
11.2从事件到数轴的映射:寻找主要变量360
11.3王朝稳定性的数学表示362
11.4行为曲面与盛衰曲线364
11.5王朝盛衰方程368
11.6王朝寿命讨论及其他推论370
后记377
热门推荐
- 1793808.html
- 581360.html
- 3708732.html
- 1142543.html
- 2508156.html
- 854129.html
- 1876618.html
- 1573383.html
- 307936.html
- 30809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7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5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0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6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43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31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2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4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0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