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合学概论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和合学概论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 上
  • 张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9682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11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合学概论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自 序1

第一章世纪之交的文化思考1

一、文化方式的选择2

(一)科学与阶级2

(二)冷战与后冷战4

(三)转型与冲突8

(四)多元冲突与多元融合11

二、古今中西的论争16

(一)传统现代的二分17

(二)古今之辩的反思19

(三)中西之争的情结24

(四)中体西用的误导29

三、现代化出路的求索33

(一)牛体马用说的批判33

(二)创造性转化的折衷39

(三)返本开新说的困境47

四、人文精神的转生56

(一)文化转生的周期性56

(二)文化精神与现代化63

(三)中国文化与世界化66

第二章 和合与和合学71

一、和合之释义71

(一)差异与和生72

(二)存相与式能75

(三)冲突与融合76

(四)汰劣与择优78

(五)烦恼与和乐84

二、和合学意蕴87

(一)然与所以然87

(二)变化与形式90

(三)流行与超越95

(四)对称与整合99

(五)中和与审美101

三、传统和合方式的坎陷105

(一)无中介的直接和合105

(二)无转换的取舍和合108

(三)差分不足的简单和合109

(四)无冲突的重一和合111

(五)多奇点的神秘和合112

四、和合思维与意义114

一、总体的构想121

第三章和合学的整体结构121

(一)“地”:和合生存世界122

(二)“人”:和合意义世界125

(三)“天”:和合可能世界127

二、三界和三层130

(一)差分130

(二)结构133

(三)转换135

(四)归致137

三、新学科分类138

(一)形上和合:和合自然科学140

(二)道德和合:和合伦理学142

(三)人文和合:和合人类学144

(四)工具和合:和合技术科学146

(五)形下和合:和合经济学148

(六)艺术和合:和合美学150

(七)社会和合:和合管理学152

(八)目标和合:和合决策学154

四、理论的公设156

(一)元素差分156

(二)结构整合156

(三)中介转换157

(四)功用择优158

(五)反演流行159

五、传统和合之类型160

(一)一元和合类型160

(二)二元和合类型161

(三)三无和合类型165

(四)多元和合类型166

第四章 和合生存世界168

一、自然与生存168

(一)自然与人169

(二)人与动物171

(三)人之心身174

(四)人与思维179

二、境理与知行185

(一)境与理185

(二)人与境187

(三)人与理195

(四)知行与智能199

三、同构与渐进208

(一)生存时空态208

(二)知行转换210

(三)智能中介218

(四)和合对偶223

四、生存和合学的呈现226

第五章 和合意义世界228

一、社会与意义228

(一)社会与人229

(二)人与意义233

(三)自我意义238

(四)人生意义245

二、性命与修养248

(一)性与命248

(二)人与性251

(三)人与命264

(四)修养与规矩274

三、微观与宏观283

(一)修养转换283

(二)规矩中介292

(三)两两对偶298

四、意义和合学的展开300

第六章 和合可能世界302

一、思维与可能302

(一)人与可能303

(二)人与想象309

(三)人与理想315

(四)人与境界323

二、道和与健顺328

(一)道与和328

(二)人与道331

(三)人与和340

(四)健顺与名字346

三、转换与中介359

(一)健顺转换359

(二)名字中介368

(三)对偶互动373

四、可能和合学的展现376

第七章 和合世界的整体贯通与生生377

一、和合三界六层的立体贯通377

(一)和合三界理论之建构378

(二)和合三界的层间贯通379

(三)和合三界的界际贯通379

二、和合八维四偶的生生流行383

(一)同界八维的序化反演383

(二)三界同维的级化反演384

三、和合三界的语义与生生385

(三)三界对待的偶化反演385

(一)转换中介概念的语义分释386

(二)和合世界演化和分级生生389

(三)和合世界结构和太极和合392

第八章 和合精神的追寻394

一、前哲学的和合哲学394

(一)人兽浑沌和合394

(二)和合的梦境397

(三)潜哲学的和合399

(一)迁徙与文化融合405

二、形上学的哲学和合405

(二)冲突与观念融合409

(三)可道与恒道融合413

三、传统和合的超越423

(一)形上学的困境423

(二)形上学的批判426

(三)道的过程哲学430

四、和合学与和合433

(一)价值观的转换434

(二)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动物437

(三)和合学的转向439

(一)和实生生的方式442

五、和合与生生442

(二)和合拥有的世界444

六、和合与变易446

(一)天地之大德446

(二)万物皆流变447

(三)变易之原理450

七、和合与经验453

(一)和合经验世界453

(二)和合认知活动455

(三)语言的“魔圈”456

一、和生同不继460

第九章 和合源流的考察460

(一)和与合461

(二)和合与和同462

(三)和贵与和道466

二、和合与合和468

(一)和合与离散468

(二)人和与天和471

(三)和平与乐和472

(四)合和与心和477

三、合气与自生480

(一)中和与和声481

(二)和调与交合484

(三)和气与絪缊488

四、太和乐声和491

(一)品和与交和492

(二)至和与太和495

(三)气和与人生497

五、道释与和合498

(一)三合与成仙498

(二)缘起与和合504

(三)世间出世间和合508

(四)和合二神510

六、根底与和合511

(一)穷理与和合512

(二)良知与和合516

(三)气理和合体519

七、和合诸性相522

(一)和合的诸相523

(二)和合的形式525

(三)和合的诸性527

第十章 和合学与21世纪人类文化531

一、人与自然的融突532

(一)古老与常新532

(二)礼乐与儒道538

(三)和谐与协调543

二、人与社会的融突547

(一)中西融突的路向548

(二)人文生态的危机550

(三)富裕文明与友爱557

三、人与人的融突562

(一)人我与安身563

(二)爱人与兼爱563

(三)修身与成人568

(一)未发与已发574

四、心灵世界的融突574

(二)心斋与坐忘577

(三)养心与乐道581

五、21世纪文化原理584

(一)和生原理585

(二)和处原理586

(三)和立原理587

(四)和达原理588

(五)和爱原理589

(一)现代三大挑战的回应591

一、从战略构想到战略预测591

第十一章 和合学原理之用591

目 录591

(二)文化战略构想的基点597

(三)范畴逻辑结构三定律601

二、和合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603

(一)价值度量与智能创造604

(二)文化价值与四级开拓608

(三)人学主体的理论视角610

三、和合学视野中的科学技术615

(一)和合是科技发展的内在机制615

(二)科技是和合精神的现代体现619

(三)人文精神的科技奠基和发展621

第十二章 形上和合与和合自然科学623

一、自然科学的和合人学前提624

(一)人类与自然的和合关系625

(二)自然科学的对象与原理635

(三)自然科学的人学前提639

二、自然科学的和合人文标准641

(一)科学文化的人文价值641

(二)科学文化的和合原理649

(三)科学原理的人文标准660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665

三、自然科学的和合道德期望665

(二)自然科学理论的意义危机673

(三)自然科学目标的道德期望677

第十三章 道德和合与和合伦理学679

一、伦理与道德的和合679

(一)和合伦理的意蕴680

(二)和合道德的内涵683

(三)道德伦理的发生686

二、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690

(一)人与自然冲突的危机690

(二)人与生态的道德原理696

(三)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705

三、人际关系的道德规则716

(一)伦理精神与经济发展716

(二)社会伦理的和合伦次722

(三)社会伦理学的理论建构733

四、主体对思维的道德控制745

(一)思维道德的善恶反演规则745

(二)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748

(三)心灵伦理学的理论建构751

第十四章 人文和合与和合人类学756

一、人文精神的本根追寻757

(一)人文精神的意蕴758

(二)人类学的内涵766

(三)生态人类学的理论目标773

二、人文精神的现象透视781

(一)创造悖论的和合化解781

(二)人类的文化价值本性787

(三)价值人类学的理论目标792

三、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799

(一)文化自我批判的逻辑道路799

(二)哲学人类学与理性人类学806

(三)智慧人类学的理论目标812

第十五章 工具和合与和合技术科学819

一、和合技术结构和工具理性819

(一)和合技术的涵义820

(二)和合技术的结构825

(三)排忧解难的工具理性830

二、规章制度技术和解结功能839

(一)意义世界的内外郁结840

(二)祛郁解结的工具德性848

(三)规章制度术的耦合机制853

(一)可能世界的有无悖论857

三、范畴立极技术的解悖效应857

(二)达道解悖的工具悟性878

(三)范畴立极术的叠合结构880

第十六章 形下和合与和合经济学883

一、经济和合体与环境经济学885

(一)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特点和功能885

(二)社会—经济—自然—人的模式892

(三)和合环境经济学的原理901

二、经济和合体与制度经济学905

(一)利益交换与道义价值906

(二)人性物化与公私度量912

(三)和合制度经济学的意蕴921

三、经济和合体与中观经济学927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927

(二)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型935

(三)中观经济学的创新道路941

第十七章 艺术和合与和合美学946

一、艺术和合与生命优美946

(一)艺术和合的蕴涵947

(二)艺术和合的发生956

(三)心灵意境与生命气象960

(一)美学的现代发展取向964

二、审美活动与美学体系964

(二)审美活动关系的主客体980

(三)和合美学的结构体系986

三、和合美学的逻辑结构990

(一)审美生存情感世界990

(二)审美意义情感世界998

(三)审美可能情感世界1009

第十八章 社会和合与和合管理学1022

一、社会有机体环境与管理原理1023

(一)社会有机体的特征和涵义1023

(二)社会管理要素与组织分群1028

(三)管理原理与管理诸学派1038

二、人性假设与管理艺术1048

(一)行为理论与领导艺术1048

(二)善恶假设与管理模式1058

(三)价值增益与管理效应1065

三、和合管理学原理与人文精神1068

(一)和合管理学原理1068

(二)控制理论与管理信息系统1075

(三)和合管理学企业文化精神1081

一、价值功夫目标与决策内涵1087

第十九章 目标和合与和合决策学1087

(一)目标内涵、选择、实施1088

(二)价值目标与功夫目标1095

(三)决策的内涵和要素1100

二、和合决策学公理与类型1106

(一)和合决策的公理1106

(二)和合决策的类型1109

(三)决策者的整体素质1117

三、和合决策学的目标1121

(一)生存世界的真实目标1122

(二)意义世界的完善目标1127

(三)可能世界的优美目标1131

第二十章 通达和合之道1137

一、和合人文精神的达道1137

(一)和合的殊途同归之道1138

(二)和合人文精神的要旨1140

(三)五大冲突的和合之道1145

二、走向21世纪的和合之路1148

(一)和合之路的时间结构1148

(二)和合之路的空间结构1152

(三)和合之路的义理结构1155

后 记11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