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不正当竞争法例解与适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孔祥俊,张步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056498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反不正当竞争法例解与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若干问题(代前言)1
第一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1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特征1
一、行为法属性1
一、完善的必要性2
二、诸法合体性与行政干预性2
三、补充性4
二、完善的可能性5
四、不确定性6
三、完善的主要问题6
五、概括加列举的立法体例7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的配套规章与行政解释8
一、配套的行政规章8
二、行政解释10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的地方性法规11
一、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细化性规定11
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性规定15
三、细化及突破性规定的原因及启示18
第四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政执法20
一、行之有效的执法措施20
二、大量案件的查处21
三、执法队伍的建设22
四、行政执法的国际影响22
第五节 行政规章与行政解释的法律地位23
一、行政规章的法律地位23
二、行政解释是有权解释28
第六节 行政执法中的误区与对策34
一、认识误区举要35
二、法律操作性的相对性与行政裁量权37
三、法律授权不可能“大而全、小而全”43
四、地方性立法不能作茧自缚45
五、几点对策性结论47
第二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49
第一节 适用于哪些不正当竞争行为49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49
二、法定主义与一般条款的分歧50
三、有限的一般条款:现行规定的理解53
四、一般条款:完善适用范围的立法取向57
第二节 “经营者”的法律解释63
一、法律界定的两个要点63
二、两个角度的不同理解64
三、从主体资格角度的解释66
四、根据行为(经营行为)解释的主体(经营者)70
第三节 经营者的范围77
一、法人77
二、其他经济组织78
三、个人90
四、对经营者理解上的几个误区91
五、责任主体必须具有责任能力94
第四节 涉外案件的法律适用94
一、巴黎公约的国民待遇原则95
二、TRIPS的最惠国待遇原则100
第三章 市场混淆行为101
第一节 市场混淆行为概说101
一、市场混淆行为的概念和特征101
二、禁止市场混淆行为制度比较102
三、我国禁止市场混淆行为的制度113
第二节 我国现行规定的由来和现状116
一、现行规定的修改过程与立法意图116
二、立法体例上的问题及完善方案118
第三节 假冒他人注册的商标行为128
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含义128
二、法律的适用与立法的完善132
三、未注册商标的保护问题136
四、“知名”是竞争法保护商标的要件139
第四节 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和装潢的仿冒行为140
一、概念的界定140
二、知名商品的含义、特征与认定标准141
三、相同或近似使用及其认定标准165
四、引起误认(混淆)的认定173
五、侵害客体:商品的名称、包装和装潢179
六、主观要件:仿冒行为人的故意183
八、构成混淆的制造、销售及其他相关行为形态184
七、商品标示保护的“度”184
九、与相关法律的适用关系186
第五节 使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的行为191
一、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界定191
二、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的混淆行为192
第四章 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行为194
第一节 禁止虚假宣传的立法理由194
一、商品宣传的一般意义与竞争意义194
二、禁止虚假宣传的立法根据195
一、巴黎公约及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的规定196
第二节 虚假宣传的立法例比较196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规范200
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规范205
第三节 商品宣传方式208
一、宣传商品的三种方式208
二、广告的内涵与外延209
三、“在商品上”的宣传方式213
四、“其他方法”的界定214
一、现行立法体例的问题219
第四节 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的合一性问题219
二、如何进行完善222
第五节 第5条第4项的前后关系223
一、手段与目的关系的理解223
二、并列关系的理解225
三、本书的见解227
第六节 “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与“引人误解的表示”229
一、引言229
二、两者的基本关系229
三、我国的“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如何理解235
一、国外的立法、学说和判例237
第七节 “引人误解”的判断标准237
二、判断标准(原则)分析239
三、商品表示内容歧义的引人误解问题245
四、实际受骗和可能受骗与引人误解246
第八节 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问题247
一、质量标志的界定247
二、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行为248
三、伪造或者冒用名优标志行为250
第九节 产地及伪造产地的认定254
一、引言:众说纷纭话产地254
二、产地、产地标示的概念与意义255
三、产地标示的基本类型259
四、各国有关产地标示保护的立法例262
五、产地与国际公约上原产地的关系265
六、产地的具体认定:国外的标准267
七、我国产地认定的最终形成地原则及产地的具体类型270
八、产地与厂址的关系276
九、附论:如何认定产地的欺诈行为277
第十节 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的行为类型例解281
一、对商品质量的虚假宣传282
二、对行为主体(经营者)的虚假宣传288
三、对商品价格的虚假宣传291
四、对商品数量的虚假宣传301
五、对赠品的虚假宣传302
六、诱饵广告305
七、荐证广告308
八、比较广告316
九、消极不表示与引人误解的真实表示320
第十一节 虚假表示(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322
一、法律责任转致适用产品质量法的问题322
二、不能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虚假表示行为的责任确定326
三、利用广告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328
第五章 商业贿赂行为332
第一节 商业贿赂行为的理解和认定332
一、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332
二、法律规定的由来及三层含义335
三、商业贿赂的含义和要件337
四、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340
五、商业贿赂行为的财物手段和其他手段342
六、“帐外暗中”不是商业贿赂的一般要件349
第二节 回扣350
一、回扣的法律概念350
二、回扣的法律要件352
四、回扣与一般商业贿赂的区别362
三、回扣与折扣的区别362
第三节 附赠与商业贿赂365
一、在商业贿赂中规范附赠的原因365
二、附赠的概念和特征366
三、作为商业贿赂行为的附赠367
第四节 佣金与商业贿赂368
一、佣金与商业贿赂的关系368
二、佣金的概念和法律特征369
一、折扣与商业贿赂的关系370
第五节 折扣与商业贿赂370
二、折扣的概念和类型371
第六节 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375
一、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375
二、违法行为一并处理问题380
第七节 禁止商业贿赂规章的制定背景和精神381
一、暂行规定的制定背景和意义381
二、暂行规定的基本内容383
三、依法定性与执法政策的关系385
一、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理由387
第一节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387
第六章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387
二、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例391
三、我国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与实务392
第二节 商业秘密的含义和构成要件比较397
一、美国法上的商业秘密398
二、英国法上的商业秘密408
三、德国法上的商业秘密411
四、日本法上的商业秘密412
五、墨西哥法上的商业秘密415
六、我国台湾法上的商业秘密(营业秘密)416
七、TRIPS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商业秘密418
八、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上的商业秘密420
第三节 我国商业秘密的含义421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定义性规范421
二、商业秘密与专有技术422
第四节 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423
一、国外有关商业秘密性质的学说423
二、我国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426
二、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的范围429
一、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429
第五节 商业秘密的权利人429
三、技术秘密的归属主体430
四、商业秘密的其他权利人432
第六节 商业秘密的消灭433
一、消灭的事由433
二、消灭的法律后果435
第七节 我国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438
一、概述438
二、新颖性和相对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439
三、价值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443
四、实用性:“具有实用性”444
五、秘密性:“采取保密措施”445
六、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例解448
第八节 商业秘密的范围: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464
一、信息及作为商业秘密的信息464
二、技术信息468
三、经营信息468
四、商业秘密与公共利益的冲突477
第九节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478
一、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类型比较478
二、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类型485
三、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491
四、对不正当取得的商业秘密的披露等行为493
五、来源正当但使用等不正当的行为493
六、恶意或重大过失第三人的获取、使用或披露行为496
第十节 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推定与保全措施498
一、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推定:配套规章的重大突破498
二、司法实践中的推定做法499
三、法律推定的一般原理507
四、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法律推定的合理性508
五、行政执法中的保全措施509
第十一节 劳动(雇佣)关系与商业秘密保护510
一、概说510
二、商业秘密与受雇人的一般知识、经验和技能511
三、保密义务与保密协议513
四、竞业禁止问题518
第十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527
一、外国法上的救济?527
二、我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533
第一节 行业垄断与行政垄断行为概说545
一、立法过程中的争论545
第七章 四类限制竞争行为545
二、法律的规定546
第二节 行业垄断行为548
一、公用企业和其他经营者的界定548
二、限制竞争行为的类型556
第三节 行政垄断行为560
一、行为特征和法律责任560
二、实践做法及其启示563
第四节 搭售及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565
一、法律规定及权威性解释565
二、搭售是垂直非价格限制竞争行为的一种形式566
三、搭售的条件、类型和法律后果569
第五节 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570
一、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理解和认定570
二、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的法律责任572
三、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与倾销行为573
第八章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575
第一节 有奖销售及其类型575
一、现行有奖销售界定的解释575
二、完善有奖销售的界定576
三、有奖销售的类型579
一、有奖销售的立法例581
第二节 立法例比较及我国的立法选择581
二、我国的立法选择585
第三节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类型589
一、当前有奖销售的发展态势589
二、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法定类型593
第九章 商业诋毁行为597
第一节 概说597
一、商业信誉的界定597
二、禁止商业诋毁行为的立法理由597
一、巴黎公约及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的立法例598
第二节 立法例比较598
二、一些国家的立法例600
第三节 我国商业诋毁行为的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601
一、商业诋毁行为的构成要件601
二、法律责任602
三、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例解602
第十章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607
第一节 招标投标的界定607
一、招标投标的概念607
三、招标投标与拍卖的区别610
二、招标投标的法律性质610
第二节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类型612
一、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由来612
二、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法定类型613
第三节 串通招标投标案件的类型和特征616
一、串通招标投标案件的类型例举616
二、串通投标案件的特征620
第四节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法律责任621
一、“中标无效”的法律性质621
二、罚款的适用及其不足622
三、责任主体的确定及其问题623
第十一章 监督检查625
第一节 一些国家的行政执法机关625
一、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625
二、德国的联邦卡特尔局632
三、日本的公正交易委员会633
四、从行政权力强化的国际趋势看执法机关的地位634
第二节 我国的监督检查部门646
一、现行法律规定的监督检查部门646
二、涉及到产品质量法的监督检查问题649
三、“其他部门”除外规定的严格控制问题652
四、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另外确定监督检查部门问题654
五、厘清职权范围与避免多头执法问题656
第三节 监督检查权述评658
一、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658
二、监督检查权评析659
三、附随于检查权的搜查权662
第四节 从行政权力的重塑看监督检查权的强化662
一、我国行政权力的强化和弱化662
二、监督检查部门法律地位的定位666
三、监督检查机关的行政权667
四、监督检查机关的准立法权669
五、监督检查机关的准司法权673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683
第一节 法律责任概说683
一、法律责任的含义683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法律责任683
第二节 民事责任685
一、民事责任的一般根据685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评析686
三、不正当竞争行为民事责任类型688
一、行政违法、行政责任与行政处罚690
第三节 行政责任690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695
三、行政处罚的适用697
四、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的性质和适用705
五、法院能否行使处罚权709
第四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刑事责任712
一、刑法有关刑事责任的规定712
二、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的适用关系712
第五节 行政告诫(劝告)制度718
一、三则案例与一则通知的启示718
二、行政指导制度的一般原理722
三、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中的行政告诫(劝告)725
四、如何建立行政告诫或行政劝告制度728
附录7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731
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738
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740
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742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745
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748
关于禁止串通招标投标行为的暂行规定751
后记753
热门推荐
- 1469074.html
- 873440.html
- 841230.html
- 3590424.html
- 393032.html
- 2677211.html
- 1101364.html
- 293253.html
- 1862704.html
- 876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24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4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8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7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45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1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