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福和,郑玉明,岳引弟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5118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比较文学-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影响研究3
第一章 影响的方式3
第一节 果戈理与鲁迅:《狂人日记》老生谈——影响方式之“直接影响”的实践阐释3
第二节 《一坛金子》:从《古怪人》到《吝啬鬼》的桥梁——影响方式之“间接影响”的实践阐释17
第三节 模仿与继承:希腊神话与罗马神话血缘探微——影响方式之“总体与总体影响”的实践阐释27
第四节 《雷雨》:希腊悲剧孕育的一朵奇葩——影响方式之“总体与个体影响”的实践阐释36
第五节 屠格涅夫和郁达夫:从“多余人”到“零余者”——影响方式之“个体与个体影响”的实践阐释46
第二章 影响的类型59
第一节 日本文化对鲁迅早期作品的影响——影响类型之“正影响”的实践阐释59
第二节 两部《狂人日记》源流再探——影响类型之“负影响”的实践阐释74
第三节 《夜读偶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影响类型之“反影响”的实践阐释86
第四节 域外的回音和反哺:王国维评《赵氏孤儿》——影响类型之“回返影响”的实践阐释98
第五节 英美意象主义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过度阐释”——影响类型之“虚假影响”的实践阐释106
第六节 一本小说的多舛之命:《牛虻》在欧洲和中国——影响类型之“超越影响”的实践阐释115
第三章 流传学125
第一节 鲁迅在日本——流传学之“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实践阐释125
第二节 保尔·莫朗的都市文学在中国——流传学之“外国文学在中国”的实践阐释136
第三节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流传学之“外国文学在外国”的实践阐释146
第四章 渊源学156
第一节 探寻曹禺剧作的艺术之源——渊源学之“笔述渊源”的实践阐释156
第二节 拜伦的海外之旅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渊源学之“印象渊源”的实践阐释168
第三节 徐志摩:西方诗歌多元营养的混血儿——渊源学之“集体渊源”的实践阐释182
第五章 媒介学201
第一节 穆旦对英国诗歌的译介——媒介学之“个人媒介”的实践阐释201
第二节 传递世界文学火种的浙江使者——媒介学之“团体媒介”的实践阐释211
第三节 《国际歌》中译前后——媒介学之“文字媒介”的实践阐释223
下编 平行研究245
第一章 主题学245
第一节 神职人员的爱情悲歌——主题学之“爱情主题”的实践阐释245
第二节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主题学之“家庭主题”的实践阐释256
第三节 个体在战争中的“成长”与“毁灭”:《红日》与《西线无战事》——主题学之“战争主题”的实践阐释266
第四节 不自由,毋宁死的中外女性——主题学之“个性解放主题”的实践阐释275
第五节 追求正义、反思文明与宣扬“善恶有报”的区别——主题学之“复仇主题”的实践阐释287
第六节 被金钱扭曲的奴隶——主题学之“金钱主题”的实践阐释297
第七节 中西文学个人奋斗者管窥——主题学之“个人奋斗主题”的实践阐释309
第八节 大胆探讨与含蓄暗示之别——主题学之“恋父恋母主题”的实践阐释319
第二章 题材学328
第一节 人类起源的泥土情结——题材学之“泥土造人题材”的实践阐释329
第二节 洪水题材的忠实模拟与戏仿性模拟:《小鲍庄》与《我弥留之际》比较——题材学之“洪水题材”的实践阐释338
第三节 人驴(骡)互变源流及发展——题材学之“变形题材”的实践阐释346
第四节 不伦之恋的跨民族演变——题材学之“乱伦题材”的实践阐释356
第五节 赞美对善的坚守:《大师和玛格丽特》对浮士德题材的创造性表现——题材学之“浮士德题材”的实践阐释366
第六节 花花公子的异国身影——题材学之“唐璜题材”的实践阐释374
第三章 文类学389
第一节 口头文学传统与中西小说形成——文类学之“文学体裁研究”的实践阐释390
第二节 情感表现的优美与真切:《田园的忧郁》与《沉沦》——文类学之“文学风格研究”的实践阐释400
第三节 也谈中国长篇史诗的缺类——文类学之“缺类研究”的实践阐释410
第四章 比较诗学419
第一节 浪漫主义旗帜下主情与重想象之别:《童心说》与《诗之辩护》——比较诗学之“中西诗学比较”的实践阐释420
第二节 实践与介入:文学实践性研究与萨特的介入文学观——比较诗学之“中西诗学对话”的实践阐释429
第三节 刘勰“隐秀论”与雅各布森“隐喻、换喻观”互释——比较诗学之“中西阐发”的实践阐释440
参考文献449
后记455
热门推荐
- 2180704.html
- 2126125.html
- 2775068.html
- 1248287.html
- 726340.html
- 2652135.html
- 1840744.html
- 2010279.html
- 2742708.html
- 2784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00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5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4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4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0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11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1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