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 Ecological research on forest disturbances eng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 Ecological research on forest disturbances eng
  • 朱教君,刘世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5118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森林干扰生态研究 Ecological research on forest disturbances eng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森林干扰生态研究概述1

1.1干扰与干扰生态1

1.1.1干扰概念1

1.1.2干扰生态3

1.2森林干扰类型3

1.2.1森林干扰类型划分3

1.2.2主要森林干扰类型4

1.3森林干扰特征6

1.4森林干扰机制/干扰假说7

1.4.1干扰理论7

1.4.2干扰假说8

1.4.3森林循环理论9

1.5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9

1.5.1干扰对森林更新、演替影响9

1.5.2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10

1.5.3干扰对森林物种多样性影响11

1.5.4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14

1.6森林干扰生态的主要研究内容14

1.6.1干扰程度的定量化14

1.6.2干扰发生的过程15

1.6.3干扰与森林更新15

1.6.4干扰与物种组成、多样性及森林群落15

1.6.5自然干扰、人为干扰与森林经营16

2森林干扰生态研究方法17

2.1森林干扰度概念的提出17

2.1.1森林干扰度17

2.1.2森林干扰度与自然度18

2.2森林干扰度评价指标体系与原则18

2.2.1森林干扰度的评价18

2.2.2建立森林干扰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9

2.3森林干扰度评价指标及干扰度的确定20

2.3.1森林干扰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20

2.3.2森林干扰度的确定21

2.4应用森林干扰度评价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25

2.4.1辽宁省森林干扰现状25

2.4.2以清原森林生态实验站为应用实例分析现有森林干扰度27

2.5人为活动干扰因子的辨识与GIS实现29

2.5.1模型构建与研究方法29

2.5.2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32

2.6岷江上游人类活动干扰下景观变化分析32

2.6.1研究区概况34

2.6.2研究方法34

2.6.3景观格局的总体分布特征35

2.6.4景观格局垂直分异特征分析36

2.6.51986年、1995年、2000年景观格局变化分析37

2.6.63种主要景观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变化分析41

2.6.7主要景观类型对人类干扰强度的敏感性分析42

3干扰、森林退化/衰退与次生林44

3.1森林干扰与次生林概念45

3.1.1国内次生林概念45

3.1.2国外次生林概念46

3.1.3国内外次生林概念的区别47

3.2次生林概念存在的疑问48

3.2.1导致次生林发生的干扰性质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48

3.2.2导致次生林发生的干扰强度到底有多大49

3.2.3干扰形成的次生林与原始林相比有没有区别、其相似度多大49

3.2.4人工更新或人工促进自然更新形成的林分是不是次生林50

3.3应用生态干扰度表达次生林所处状态50

3.4关于森林退化的定义及其干扰原因51

3.4.1森林退化的定义51

3.4.2森林退化的原因52

3.5关于森林衰退的概念及干扰原因52

3.5.1森林衰退概念52

3.5.2天然林衰退的原因53

3.5.3人工林衰退的原因56

3.6干扰与森林衰退及其防治对策57

3.6.1纠正森林利用过程中决策的失误58

3.6.2减少人为过度干扰,加强以全球变化为主的异常自然干扰的应对策略59

3.6.3避免林业建设中的技术失误,加强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59

4森林风干扰过程62

4.1森林与风干扰62

4.1.1风对树木/森林的作用63

4.1.2森林风干扰形成的主要类型64

4.1.3影响森林风干扰的因素65

4.2最大风速概率分布69

4.2.1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方法70

4.2.2海岸林区风的一般特征71

4.2.3海岸林区10min平均风速的分布72

4.2.4海岸林区10min大风分布规律73

4.2.5海岸林区10min大风分布模型74

4.2.6阵风系数与风速75

4.2.7阵风系数分布的统计模型77

4.3林内相对风速佑计78

4.3.1方法与步骤79

4.3.2林分垂直结构OSP分布规律81

4.3.3林分内风速垂直分布规律83

4.3.4OSP与林分内相对风速关系85

4.3.5由OSP估计林冠层相对风速86

4.4风干扰风险估计87

4.4.1间伐与风干扰*风害风险关系88

4.4.2风干扰/风害风险指数89

4.4.3风干扰/风害风险评价模型89

55森林雪(雪/风)干扰过程94

5.1森林雪害干扰概述94

5.1.1雪害发生的频率94

5.1.2森林雪害的类型95

5.1.3影响森林雪干扰的因素96

5.1.4防御森林雪干扰的措施98

5.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99

5.2.1研究区概况100

5.2.2数据(资料)来源101

5.3辽东山区引发森林雪(雪/风)害的气象条件101

5.3.1天气形势102

5.3.2温度条件103

5.3.3水汽和风速条件104

5.4辽东山区暴雪/风害与地形因子104

5.4.1海拔与雪/风灾害105

5.4.2坡度与雪/风害105

5.4.3坡向与雪/风灾害105

5.5辽东山区森林雪害与树种和林木特征106

5.5.1树种与雪/风害106

5.5.2树木特征(大小)与雪/风害107

5.6森林雪害与林型和林分特征114

5.6.1优势种林型与雪/风害114

5.6.2林分特征与风/雪害120

6森林低温霜冻干扰过程123

6.1森林低温霜冻干扰概述123

6.1.1霜冻及其对苗木的危害123

6.1.2影响林木霜冻的因素124

6.1.3霜冻灾害的防御措施126

6.2辽宁省初、终霜冻期的时空分布129

6.2.1平均初(终)霜冻及无霜期的分布129

6.2.2初(终)霜冻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131

6.3辽东山区(清原)霜冻的年际变化特点分析136

6.3.1历年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年际变化特点与趋势分析136

6.3.2功率谱特征138

6.3.3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的频率及保证率138

6.4辽东山区(清原)霜冻的地形变化特点分析139

6.4.1野外试验140

6.4.2地形因子和林分开阔度的计算方法141

6.4.3统计分析方法142

6.4.4幼龄落叶松(5年生)林地143

6.4.5裸地143

6.4.6间伐后不同密度的落叶松林地144

7火干扰对森林景观的长期影响——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146

7.1森林火干扰模型146

7.1.1LANDIS模型特点146

7.1.2LANDIS模型设计147

7.2LANDIS模型模块147

7.2.1种子传播的模拟147

7.2.2火干扰的模拟148

7.2.3风干扰的模拟149

7.2.4采伐的模拟149

7.2.5生物干扰的模拟150

7.2.6可燃物及其管理的模拟150

7.3LANDIS模型参数化151

7.3.1物种生活史特征参数和森林植被图151

7.3.2土地类型152

7.3.3干扰数据153

7.4景观模拟153

7.5大兴安岭森林火干扰动态154

7.6树种空间分布面积156

7.7物种的年龄结构162

7.8物种的聚集度164

7.9火干扰下大兴安岭森林演替165

8林窗干扰及林窗特征的确定方法166

8.1林窗定义166

8.2林窗基本特征166

8.2.1林窗分布166

8.2.2林窗大小167

8.2.3林窗形状167

8.2.4林窗边缘木高度167

8.2.5林窗年龄168

8.3林窗干扰的形成原因及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68

8.3.1林窗形成原因168

8.3.2林窗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69

8.4林窗干扰研究的主要内容169

8.5林窗特征的测定方法171

8.5.1林窗大小*面积测定的主要方法171

8.5.2等角椭圆扇形法确定林窗面积172

8.5.3应用半球面影像法确定林窗大小与形状177

9林窗干扰对森林环境因子的影响183

9.1概述183

9.1.1林窗对光的影响183

9.1.2林窗对温度的影响183

9.1.3林窗对水分的影响184

9.1.4林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184

9.2林窗试验地概况184

9.2.1次生林林窗试验地184

9.2.2林窗形成185

9.3次生林林窗干扰对光环境影响185

9.3.1林窗光环境观测方法185

9.3.2林窗光量子强度日变化185

9.3.3林窗光量子强度月变化187

9.3.4光量子强度季节动态190

9.4次生林林窗干扰对空气温度、湿度影响191

9.4.1林窗温度、湿度观测方法191

9.4.2冬季林窗中心空气温度变化192

9.4.3冬季林窗中心空气湿度变化193

9.4.4生长季空气温度变化194

9.4.5生长季空气湿度变化197

9.5林窗干扰对土壤温度影响199

9.5.1林窗土壤温度观测方法199

9.5.2林窗土壤温度日变化199

9.5.3林窗土壤温度月变化201

9.6林窗内土壤水分动态202

9.6.1林窗内土壤水分测定方法202

9.6.2林窗中心土壤水分季节变化203

9.6.3林窗中心、林窗边缘与林内土壤水分比较203

9.6.4不同层次的平均土壤含水量204

9.7林窗土壤氮有效性分析206

9.7.1材料与方法206

9.7.2林窗与林内土壤养分比较206

9.7.3林窗土壤硝态氮变化207

9.7.4林窗土壤铵态氮含量动态208

9.7.5土壤硝化速率、铵化速率与矿化速率比较209

10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210

10.1物种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210

10.1.1物种多样性概念210

10.1.2物种多样性的类型211

10.1.3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211

10.1.4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211

10.2次生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212

10.2.1调查研究方法212

10.2.2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组成215

10.2.3辽东山区次生林群落最小面积218

10.2.4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219

10.3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特点221

10.3.1辽东山区次生林类型具有代表性221

10.3.2辽东山区次生林中杂木居多222

10.3.3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草本层占有重要地位222

10.4自然干扰(雪/风)对次生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222

10.4.1调查研究方法222

10.4.2各干扰水平上总体多样性对比223

10.4.3各干扰水平上乔、灌、草各层多样性对比223

10.4.4各干扰水平上物种组成及重要值的比较225

10.4.5辽东次生林生态系统雪/风干扰后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228

10.5人为综合干扰对次生林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229

10.5.1调查研究方法229

10.5.2人为干扰对次生林结构及植物多样性影响的总体情况235

10.5.3不同人为干扰水平下次生林植物多样性分析240

10.5.4次生林生态系统人为干扰水平与中等干扰假说243

10.6间伐干扰对次生林生态系统中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243

10.6.1间伐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林植物多样性影响244

10.6.2间伐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中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影响252

11干扰对森林演替、结构和物种组成更新的影响260

11.1林窗干扰对植物群落及更新演替的影响概述260

11.1.1林窗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260

11.1.2林窗干扰对森林演替的影响260

11.1.3林窗干扰对物种更新的影响261

11.1.4林窗干扰对苗木形态的影响261

11.1.5林窗干扰对动物及菌根的影响262

11.2干扰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262

11.2.1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262

11.2.2TWINSPAN分类与DCA排序结果264

11.2.3群落类型的划分266

11.3林窗干扰对次生林生态系统植物种类组成的影响268

11.3.1研究方法268

11.3.2木本植物种类组成268

11.3.3草本植物种类组成270

11.4人为经营干扰对森林植物种类组成与结构影响271

11.4.1研究方法272

11.4.2植物种类组成变化273

11.4.3群落垂直结构274

11.4.4红松径向生长276

11.5林窗干扰对主要树种更新影响278

11.5.1辽东山区次生林林窗更新研究方法278

11.5.2主要树种在不同大小林窗中的更新反应279

11.5.3主要树种在林窗不同位置的更新反应280

11.6间伐干扰对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林落叶松更新影响281

11.6.1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282

11.6.2间伐与落叶松林生境因子的关系283

11.6.3间伐与落叶松幼苗出现关系285

11.6.4间伐与落叶松幼苗存活关系286

11.6.5间伐与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关系289

11.6.6幼苗死亡的可能原因292

11.7间伐干扰对次生林生态系统中落叶松林其他树种更新影响293

11.7.1试验设置与研究方法294

11.7.2间伐对更新幼苗、幼树数量影响294

11.7.3间伐对主要更新幼树生长的影响298

11.7.4落叶松人工林间伐对其他树种更新影响评价298

12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300

12.1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目标与主要研究方法300

12.1.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建立300

12.1.2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301

12.1.3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301

12.1.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方法302

12.1.5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干扰的关系303

12.2干扰与森林稳定性304

12.2.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涵305

12.2.2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05

12.2.3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307

12.3干扰与森林经营管理309

12.3.1不同类型干扰对森林经营管理的影响309

12.3.2自然干扰与森林经营管理310

12.3.3人为干扰与森林经营313

12.3.4结语315

参考文献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