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证据规则操作实务与典型案例评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继军,鲍雷,刘玉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8021766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13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证据-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证据规则操作实务与典型案例评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证据概述1
第一节 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1
一、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1
二、民事证据与刑事证据的比较3
第二节 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和法定形式7
一、民事证据的学理分类7
二、民事证据的法定形式12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17
一、须用证据证明的事实17
二、不需证明的事实18
第四节 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19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19
二、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20
第五节 民事证据概述典型案例评析21
1.什么是证据的“三性”?21
2.什么是本证、反证与反驳证据?23
3.什么是间接证据?25
4.什么是传来证据?27
5.什么是最佳证据?30
6.什么是证明对象?33
第二章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与期限38
第一节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38
一、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含义38
二、指导当事人举证40
三、“谁主张谁举证”的含义41
四、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44
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自认45
一、自认的概念45
二、拟制的自认47
三、代理人的承认与自认48
四、自认的撤回49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51
一、民事诉讼的举证通知51
二、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52
三、人民法院的释明义务54
第四节 民事证据的庭前交换55
一、庭前证据交换的内容55
二、庭前证据交换的具体操作56
三、庭前证据交换应注意的问题57
第五节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与期限典型案例评析60
1.什么是司法认知?60
2.什么是法官的释明权?64
3.什么是举证责任?68
4.什么是证据补强规则?70
5.什么是新的证据?73
第三章 民事诉讼的取证、查证与证据保全76
第一节 民事诉讼的取证76
一、民事诉讼取证的基本特征76
二、民事诉讼取证的注意事项77
第二节 人民法院查证82
一、人民法院查证的提起82
二、人民法院查证的范围83
三、人民法院查证的执行主体83
四、人民法院查证的具体操作84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证据保全86
一、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概念86
二、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条件和手续86
三、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方法88
四、民事诉讼证据保全的效力90
第四节 民事诉讼取证、查证和证据保全典型案例评析91
1.如何证明所购手机功能与宣传不符?91
2.如何证明丢失的保管物品是贵重物品?93
3.离婚时,如何证明对方存在外遇?94
4.离婚时,如何证明对方存在家庭暴力?97
5.如何防止医疗机构篡改病历?99
6.在哪些情况下,需要人民法院依职权收集证据?102
7.在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104
8.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应当如何进行?107
9.当事人自认的对己不利的事实,法院能否予以确认110
第四章 民事诉讼的质证与认证115
第一节民事诉讼的质证115
一、质证的构成要素115
二、质证的地位与作用117
三、公开质证的例外117
四、原件、原物质证的例外118
五、质证的具体操作118
第二节 民事证据的审查认定122
一、认证的概念122
二、认证的原则122
三、认证的标准124
四、认证的具体操作129
第三节 单一证据的审查认定134
一、单一证据审查认定的概念134
二、对书证和物证的审查认定134
三、单一证据审查认定的方法135
第四节 非法证据的审查认定136
一、非法证据排除的概念136
二、非法证据的审查认定137
第五节 法官心证公开138
第六节 民事诉讼质证与认证典型案例评析140
1.与一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证言,能否单独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140
2.书证复印件可否作为证据被采信?144
3.手机短信息符合条件要求,可否作为证据使用?148
4.可否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对证据进行认证?152
5.当事人提交虚假证据,应当如何处理?154
6.不能充分证明使用和销售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产品的合法来源,应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57
第五章 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161
第一节 婚姻家庭纠纷概述161
一、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161
二、婚姻家庭纠纷的种类163
三、婚姻家庭纠纷的特点164
第二节 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168
一、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概述168
二、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77
第三节 离婚纠纷证据运用184
一、离婚纠纷概述184
二、离婚纠纷证据运用188
第四节 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纠纷证据运用189
一、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概念189
二、婚姻宣告无效的法律后果191
三、无效婚姻纠纷证据运用193
四、可撤销婚姻纠纷证据运用194
第五节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案件证据运用196
一、虐待罪和遗弃罪的概念196
二、处理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案件应审查的证据197
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案件证据运用199
第六节 继承纠纷证据运用199
一、继承的概念和分类199
二、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200
三、遗产的证据运用204
四、继承能力的证据运用204
五、法定继承纠纷证据运用205
六、遗嘱继承纠纷证据运用207
七、遗赠纠纷证据运用209
第七节 婚姻家庭纠纷证据运用典型案例评析210
1.在家中对配偶的婚外性行为进行拍照,能否作为证据使用?210
2.亲子鉴定能否成为认定父母子女关系的有效证据?212
3.在离婚案件中,能否依据发票认定财产归个人所有?216
4.打妻协议能否作为认定家庭暴力的有效证据?217
5.在离婚案件中,仅凭未成年子女的证言能否认定夫妻感情破裂?219
6.离婚案件中,单位出具的当事人生活作风证明材料的效力如何认定?221
7.因家庭暴力请求离婚,应当如何举证?223
8.离婚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应当如何举证?227
9.因受虐待而请求离婚,应当如何举证?233
10.因分居满两年请求离婚,应当如何举证?239
11.养父母诉养子女解除收养关系,应当如何举证?242
12.送养人与收养人因解除收养协议发生纠纷,应当如何举证?251
13.丧偶女婿以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为由要求继承遗产,应当如何举证?258
第六章 债务纠纷证据运用265
第一节 债务纠纷概述265
一、债的概念265
二、债的发生根据265
三、债的分类267
四、债的效力269
五、常见的债务纠纷270
第二节 债务纠纷证据运用271
一、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证据运用271
二、合同未载明原因的证据运用273
三、合同原因不清的证据运用273
四、民事行为无效的证据运用274
第三节 债务纠纷证据运用典型案例评析276
1.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276
2.因不当得利发生纠纷,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277
3.当事人分别举出相反证据但都不能推翻对方证据,应当如何处理?280
4.当事人的证据证明力相当,应当如何处理?282
5.承认对方主张的借款约定利息后又反悔,能否获得支持?283
6.共同被告中一人自认,效力是否及于其他共同诉讼人?287
7.依据对方陈述提出主张而对方称陈述有误,能否免除其举证责任?290
8.担保人承认自己是借款人并愿意承担偿还责任,是否属于自认?292
9.调解中所作的陈述能否构成自认?293
10.借贷双方均缺乏确凿证据但一方主张的事实合乎情理,应否予以支持?294
11.否认欠条为自己所写,应否承担举证责任?297
12.对还款凭据提出质疑,应否承担举证责任?299
13.欠条没有欠款人名字,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301
14.借条和承诺还款的时间均未注明年份,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304
15.欠款人对代签欠条不予认可而代签人又未出庭,应当如何处理?308
16.仅有证人证言和录音带但没有借据,能否认定借款事实存在?310
17.当事人对证据形成原因的陈述自相矛盾,是否应当继续举证?312
18.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对其提交的证据应否质证?314
19.在诉讼过程中故意否认对方提供的真实合同,应当如何处理?315
20.对证据的关联性,应当如何质证?319
21.公安机关的调查笔录能否作为民事证据使用?323
22.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325
23.私自录音能否作为合同纠纷证据使用?327
24.行政机关出具的公文是否具有先定证明力?329
25.当事人超出举证期限提交的证据,是否一律无效?330
26.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与日常生活经验不符,能否予以认定?333
27.经营者否认假冒商品为自己出售,应否承担举证责任?335
28.证据复印件经一审核对无误二审中未出示原件的,证据效力应当如何认定?337
29.受委托人承认出具收条但主张未实际收款,能否认定付款事实?339
30.书证内容与当事人陈述相互矛盾,应当如何处理?340
31.网上交易的电子邮件能否作为证据使用?342
32.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据,应当如何处理?347
33.案件事实真伪不明,能否通过逻辑推理加以认定?348
第七章 侵权损害赔偿证据运用352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352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352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分类353
三、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358
四、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362
五、侵权损害的赔偿原则368
六、侵权损害赔偿的抗辩事由373
第二节 侵权损害赔偿证据运用383
一、人身损害赔偿的证据运用383
二、雇佣人转承赔偿的证据运用388
三、不可抗力的证据运用389
四、意外事件的证据运用389
第三节 特殊侵权损害赔偿的证据运用389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侵权的证据运用389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证据运用390
三、因环境污染引发损害赔偿的证据运用392
四、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证据运用394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证据运用395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证据运用396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证据运用398
第四节 侵权损害赔偿证据运用典型案例评析398
1.违约与侵权诉讼,在举证责任上有何差别?398
2.交通事故侵权纠纷中无法确定肇事司机,应否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402
3.测谎结论对认定侵权事实具有何种作用?404
4.仅有同事证言,能否证明侵权事实?406
5.建筑物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08
6.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11
7.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15
8.动物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18
9.不明高空坠物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23
10.私人建造的地下物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25
11.未成年人致人损害,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28
12.环境污染侵权,在举证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432
13.在未经鉴定的情况下,能否推定劣质食品与损害有因果关系?435
14.拾得他人钱包后宣称丢失,能否推定其提取了钱包内储蓄卡中的存款?437
15.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如何确定举证期限?439
16.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应当如何确定举证期限?442
17.案件审理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应当如何确定举证期限?444
第八章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证据运用448
第一节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概述448
一、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概念和性质448
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449
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免除452
四、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确定453
五、过失相抵规则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中的运用455
第二节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证据运用457
一、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457
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证据运用457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运用458
四、病历资料的运用459
五、当事人陈述以及证人证言的运用460
六、其他证据的运用460
第三节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证据运用典型案例评析461
1.因医疗行为引发损害赔偿纠纷,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61
2.因患者家属原因造成死因无法查明的,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464
3.在法无明文规定情况下,如何确定医疗纠纷当事人的举证责任?466
4.在患者死因不明的情况下,未经尸检而作出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能否采信?468
5.以对可能情况分析为基础作出的医学鉴定结论,能否作为有效证据使用?471
6.医疗事故致人死亡,能否举证要求精神损害赔偿?472
第九章 劳动争议证据运用476
第一节 劳动争议概述476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特征476
二、劳动争议的种类477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479
第二节 劳动争议证据运用482
一、劳动争议的举证内容482
二、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483
三、劳动争议的举证技巧484
第三节 劳动争议证据运用典型案例评析485
1.因解除劳动合同引起争议,应当如何分配举证责任?485
2.工资被冒领,应当由谁承担举证责任?487
3.共同务工人员出具证言,能否作为有效证据使用?488
4.公司代签劳动合同,如何举证维护自身权益?490
5.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如何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491
6.无故被单位解雇,劳动者在主张权利时应如何举该证?493
7.用人单位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在主张权利时应如何举该证?495
8.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没有约定,应当如何处理?497
9.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否随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500
1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生死条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502
11.职工签收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能否表明劳动关系解除?504
12.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是否有自由择业的权利?507
附录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录)(2007年10月28日修正)5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节录)(1992年7月14日)5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1年12月21日)514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就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答记者问(2001年12月30日)529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2003年1月9日)538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就《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文书样式(试行)答记者问5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1998年7月6日)5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的通知(2003年12月24日)587
参考书目592
热门推荐
- 1769489.html
- 719239.html
- 1181163.html
- 3823977.html
- 1456000.html
- 2916575.html
- 789638.html
- 3456152.html
- 3001324.html
- 3774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8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41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5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8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8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3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2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9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