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资本运行论 《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研究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资本运行论 《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研究 第2版
  • 弓孟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7557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资本论-马克思著作研究;市场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资本运行论 《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研究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资本的本质及其运行概论1

第一章 商品货币经济的内在矛盾、运动规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

第一节 商品货币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14

一 商品的内部矛盾及其运动14

二 交换过程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39

三 货币及商品流通内部矛盾的展开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54

一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有效运营商品55

二 全面认识和正确运用价值规律57

三 货币流通的调节59

四 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原理65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70

六 拜物教与腐败72

第二章 货币资本化的形成机制与社会主义的资金运营76

第一节 货币资本化的形成机制76

一 资本的运动形式及其本质76

二 资本增殖与商品经济规律的矛盾80

三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营85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营的目的85

二 流通领域不是资金增值的源泉86

三 劳动力与“共余价值”的创造86

第三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89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89

一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89

二 资本各要素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94

三 劳动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97

四 工作日的界限及正常工作日的确定99

五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101

第二节 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103

一 “绝对共余价值”的概念与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103

二 外延型资金增值机制与粗放式经营104

三 不同生产要素在资金增值中的不同作用104

四 资本最低限额与划分资本主义企业的界限106

第四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108

第一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08

一 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机制110

二 协作——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113

三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116

四 机器和大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适当形式121

第二节 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132

一 “相对共余价值”的形成机制与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132

二 内含型资金增值机制和集约式经营133

三 建立自主革新的技术进步机制133

四 合格的市场主体的塑造和企业制度的改革134

第五章 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的统一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两种增值形式的统一138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两种形式的统一138

一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统一138

二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量的变化的规律142

三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143

第二节 两种“共余价值”的统一——两种资金增值形式的统一144

一 “共余价值”两种形式的统一144

二 “共余价值”量的增长规律146

三 协作劳动与劳动价值观念的扩展146

第六章 工资与社会主义的分配机制149

第一节 工资149

一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149

二 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及工资的国民差异1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机制158

一 社会主义的工资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58

二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159

三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工资制度及其调节机制161

四 财富分配差距过大、形成原因及其调节162

第七章 资本积累与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积累机制165

第一节 资本积累机制165

一 简单再生产166

二 积累和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170

三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76

四 资本的原始积累1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积累机制191

一 社会主义资金积累的实质和资金积累机制191

二 资金构成高位化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193

三 生产的积聚和集中与资源配置的优化196

四 物质再生产和劳动人口再生产的协调197

第八章 资本的循环与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机制201

第一节 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201

一 货币资本的循环203

二 生产资本的循环210

三 商品资本的循环213

四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14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机制217

一 产业资金质的分割与量的比例的规律218

二 产业资金各部分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进行的时空配置规律218

三 资金运动的目的、手段和制约条件的统一219

四 完善我国企业资金循环机制220

第九章 资本周转与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问题222

第一节 资本周转222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222

二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及其不同周转方式223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与周转周期228

四 劳动期间及其对周转的影响232

五 生产时间及其对周转的影响234

六 流通时间及其对周转的影响235

七 资本周转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236

八 资本周转对资本增殖的影响2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及其有关问题242

一 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的不同管理原则与方法243

二 合理控制生产周期长的产业的发展规模244

三 缩短流通时间,加快资金周转245

第十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协调机制248

第一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248

一 导论248

二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及其平衡条件249

三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2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协调机制274

一 社会生产的比例和平衡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274

二 比例、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问题278

三 社会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相互制约关系和产业结构问题281

四 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284

五 社会再生产中各项基金的形成和用途289

第十一章 成本价格和利润与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291

第一节 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291

一 成本价格和利润291

二 利润率296

三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299

四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300

第二节 建立节约高效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304

一 两种成本、利润学说的根本区别304

二 建立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305

第十二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与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312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312

一 部门利润率差别的形成及其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313

二 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19

三 竞争与一般利润率的形成机制3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机制346

一 市场机制及其特点346

二 价格形成的基础348

三 价格形成机制350

四 价格形成与市场条件351

五 市场机制作用的协调和规范352

第十三章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与我国利润率下降问题及对策355

第一节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355

一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本身及其两种矛盾表现形式355

二 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各种因素358

三 利润率下降及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展开361

第二节 我国工业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365

一 我国工业利税率的下降趋势365

二 我国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下降的原因366

三 企业资金利税率的下降和由此产生的矛盾368

四 对策370

第十四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实现机制与社会主义的商业经营机制373

第一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的实现机制373

一 商品经营资本的运动形式、职能和作用374

二 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实现机制378

三 商业资本的周转和商业价格的形成机制381

第二节 商业和第三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经营机制386

一 商业、第三产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386

二 商业利润和商业价格390

三 商业流通体制和经营机制391

第十五章 生息资本与社会主义的金融机制394

第一节 生息资本394

一 生息资本和利息396

二 利息的界限和利息率的调节方式400

三 利息和企业主收入403

四 生息资本的拜物教性质408

五 资本主义信用的两种基本形式410

六 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412

七 虚拟资本的性质及其运动特点417

八 货币资本和现实资本420

九 信用制度下的货币流通4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机制429

一 生息资本、现代信用制度与我国信用制度改革429

二 利息和利率431

三 发挥银行特别是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432

四 两权分离与股份制435

五 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及其形成机制437

六 化解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441

第十六章 地租形成机制与社会经济的基础结构444

第一节 农业经营与地租的形成机制444

一 导论445

二 级差地租及其形成机制449

三 绝对地租及其形成机制457

四 非农业地租土地价格462

第二节 农业——社会经济的基础结构466

一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467

二 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农业经营机制471

三 土地资产的运营问题475

第十七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劳动价值论与要素分配论479

第一节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479

一 三位一体的公式479

二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484

三 竞争的假象485

四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489

五 阶级493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与要素分配论493

一 一场具有深远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争论494

二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495

三 关于生产要素价值论和按要素分配500

四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503

主要参考文献507

后记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