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度量衡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丘光明编著;朱寅华责任编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3283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20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589页
- 主题词:度量衡器(考古(地点: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度量衡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6
序6
编写说明6
第一篇 尺度6
第一章 先秦的尺度6
尺-1 牙尺 〔商〕6
尺-2 牙尺 〔商〕6
尺-3 骨尺 〔商〕6
尺-4 铜尺 〔战国〕6
尺-8 木尺 〔战国·秦〕8
尺-7 花卉云气纹铜尺 〔战国〕8
尺-6 缕牙骨尺 〔战国〕8
尺-5 彩绘山兽纹骨尺 〔战国〕8
先秦尺度总述10
先秦尺度一览表11
第二章 汉代的尺度12
尺-9 黑漆木尺 〔西汉〕12
尺-10 木尺 〔西汉〕12
尺-11 竹尺 〔西汉〕12
尺-12 错金铁尺 〔西汉〕12
尺-13 执剑怪人纹铜尺 〔西汉〕14
尺-14 竹尺 〔西汉〕14
尺-15 木尺 〔西汉〕14
尺-16 飞鸟纹骨尺 〔西汉〕14
尺-18 竹尺 〔西汉〕16
尺-17 走兽纹骨尺 〔西汉〕16
尺-19 新莽铜丈 〔新莽〕18
尺-20 始建国铜卡尺 〔新莽〕20
尺-21 始建国铜卡尺 〔新莽〕20
尺-22 鸟兽纹铜尺 〔东汉〕22
尺-23 鸟兽纹铜尺 〔东汉〕22
尺-24 鸟兽纹铜尺 〔东汉〕22
尺-25 鸟兽纹铜尺 〔东汉〕22
尺-26 鸟兽纹铜尺 〔东汉〕22
尺-27 鸟兽纹铜尺 〔东汉〕22
尺-30 鸟兽纹铜尺 〔东汉〕24
尺-31 鸟兽纹铜尺 〔东汉〕24
尺-29 鸟兽纹铜尺 〔东汉〕24
尺-28 鸟兽纹铜尺 〔东汉〕24
尺-32 鸟兽纹铜尺 〔东汉〕26
尺-33 鸟兽纹铜尺 〔东汉〕26
尺-34 鸟兽纹铜尺 〔东汉〕26
尺-35 鸟兽纹铜尺 〔东汉〕26
尺-36 鸟兽纹铜尺 〔东汉〕26
尺-37 几何纹铜尺 〔东汉〕26
尺-38 几何纹铜尺 〔东汉〕28
尺-39 几何纹铜尺 〔东汉〕28
尺-40 几何纹铜尺 〔东汉〕28
尺-41 几何纹铜尺 〔东汉〕28
尺-42 几何纹铜尺 〔东汉〕28
尺-43 几何纹铜尺 〔东汉〕28
尺-49 几何纹铜尺 〔东汉〕30
尺-48 几何纹铜尺 〔东汉〕30
尺-50 几何纹铜尺 〔东汉〕30
尺-44 几何纹铜尺 〔东汉〕30
尺-46 几何纹铜尺 〔东汉〕30
尺-45 几何纹铜尺 〔东汉〕30
尺-47 几何纹铜尺 〔东汉〕30
尺-51 几何纹铜尺 〔东汉〕32
尺-52 几何纹铜尺 〔东汉〕32
尺-53 几何纹铜尺 〔东汉〕32
尺-54 几何纹铜尺 〔东汉〕32
尺-55 几何纹铜尺 〔东汉〕32
尺-56 几何纹铜尺 〔东汉〕32
尺-59 铜尺 〔东汉〕34
尺-61 铜尺 〔东汉〕34
尺-60 铜尺 〔东汉〕34
尺-58 铜尺 〔东汉〕34
尺-57 几何纹铜尺 〔东汉〕34
尺-62 铜尺 〔东汉〕36
尺-63 铜尺 〔东汉〕36
尺-64 铜尺 〔东汉〕36
尺-65 铜尺 〔东汉〕36
尺-66 夔龙纹铜尺 〔东汉〕36
尺-67 鎏金铜尺 〔东汉〕38
尺-68 鎏金铜尺 〔东汉〕38
尺-69 铜尺 〔东汉〕38
尺-70 铜尺 〔东汉〕38
尺-75 虑傂铜尺 〔东汉〕40
尺-74 铜尺 〔东汉〕40
尺-72 铜尺 〔东汉〕40
尺-71 铜尺 〔东汉〕40
尺-73 铜尺 〔东汉〕40
尺-76 铜圭表尺 〔东汉〕42
尺-77 骨尺 〔东汉〕42
尺-78 骨尺 〔东汉〕42
尺-79 牙尺 〔东汉〕42
尺-80 骨尺 〔东汉〕42
尺-83 骨尺 〔东汉〕44
尺-84 骨尺 〔东汉〕44
尺-85 骨尺 〔东汉〕44
尺-82 骨尺 〔东汉〕44
尺-81 骨尺 〔东汉〕44
尺-86 骨尺 〔东汉〕46
尺-87 卷草纹骨尺 〔东汉〕46
尺-88 卷草纹骨尺 〔东汉〕46
尺-89 牙尺 〔东汉〕46
尺-90 骨尺 〔东汉〕46
尺-91 骨尺 〔东汉〕48
尺-92 彩绘骨尺 〔东汉〕48
尺-93 彩绘骨尺 〔东汉〕48
尺-94 彩绘骨尺 〔东汉〕48
尺-99 奔鹿纹牙尺 〔东汉〕50
尺-98 牙尺 〔东汉〕50
尺-96 彩绘骨尺 〔东汉〕50
尺-95 彩绘骨尺 〔东汉〕50
尺-97 彩绘骨尺 〔东汉〕50
尺-100 骨尺〔东汉〕52
尺-101 骨尺 〔东汉〕52
尺-102 玉尺 〔东汉〕52
尺-103 髹漆竹尺 〔东汉〕52
尺-104 竹尺 〔东汉〕52
尺-105 鎏金铜尺 〔东汉〕52
尺-106 铜刀尺 〔东汉〕52
汉代尺度总述54
新莽尺度数据表55
汉代尺度一览表56
尺-109 骨尺 〔三国·魏〕58
尺-110 铜弩机尺 〔三国·魏〕58
第三章 三国至南北朝的尺度58
尺-108 骨尺 〔三国·魏〕58
尺-107 骨尺 〔三国·魏〕58
尺-111 杜夔律尺 〔三国·魏〕60
尺-112 铜尺 〔三国·吴〕60
尺-113 银乳钉竹尺 〔三国·吴〕60
尺-114 髹漆木尺 〔三国·吴〕60
尺-115 晋后尺 〔西晋〕60
尺-121 骨尺 〔东晋·后凉〕62
尺-120 铁尺 〔西晋〕62
尺-119 木尺 〔西晋〕62
尺-118 骨尺 〔西晋〕62
尺-116 牙尺 〔西晋〕62
尺-117 骨尺 〔西晋〕62
尺-122 骨尺 〔东晋·后凉〕64
尺-123 木尺 〔东晋·北凉〕64
尺-124 菱形纹铜尺 〔南朝〕64
尺-125 骨尺 〔南朝·宋〕64
尺-126 骨尺 〔南朝·宋〕64
尺-130 鎏金铜尺 〔南朝〕66
尺-132 龙纹铜尺 〔北朝〕66
尺-131 铜尺 〔北魏〕66
尺-129 铜尺 〔南朝〕66
尺-128 鎏金雕凤铜矩尺 〔南朝·梁〕66
尺-127 镂刻鸟兽纹铜尺 〔南朝·梁〕66
三国至南北朝尺度总述68
三国尺度一览表69
两晋尺度一览表69
两北朝尺度一览表69
第四章 隋唐的尺度70
尺-133 人物花卉铜尺 〔隋——唐初〕70
尺-134 刻花牙尺 〔唐〕70
尺-135 雕花木尺 〔唐〕70
尺-136 木尺 〔唐〕70
尺-139 鎏金刻花铜尺 〔唐〕72
尺-140 鎏金刻花铜尺 〔唐〕72
尺-137 木尺 〔唐〕72
尺-138 龙纹铜尺 〔唐〕72
尺-141 鎏金刻花铜尺 〔唐〕74
尺-142 鎏金刻花铜尺 〔唐〕74
尺-143 鎏金刻花铜尺 〔唐〕74
尺-144 鎏金刻花铜尺 〔唐〕74
尺-145 鎏金刻花铜尺 〔唐〕76
尺-146 刻花铜尺 〔唐〕76
尺-147 刻花铜尺 〔唐〕76
尺-148 刻花铜尺 〔唐〕76
尺-153 刻花铜尺 〔唐〕78
尺-156 铜尺 〔唐〕78
尺-155 铜尺 〔唐〕78
尺-154 刻花铜尺 〔唐〕78
尺-152 刻花铜尺 〔唐〕78
尺-151 刻花铜尺 〔唐〕78
尺-150 刻花铜尺 〔唐〕78
尺-149 刻花铜尺 〔唐〕78
尺-157 铜尺 〔唐〕80
尺-158 错银铁尺 〔唐〕80
尺-159 铁尺 〔唐〕80
尺-160 铁尺 〔唐〕80
尺-161 铁尺 〔唐〕80
尺-162 拨镂牙尺 〔唐〕80
尺-163 拨镂红牙尺 〔唐〕80
尺-168 拨镂红牙尺 〔唐〕82
尺-167 拨镂红牙尺 〔唐〕82
尺-165 拨镂红牙尺 〔唐〕82
尺-164 拨镂红牙尺 〔唐〕82
尺-166 拨镂红牙尺 〔唐〕82
尺-169 拨镂绿牙尺 〔唐〕84
尺-170 拨镂绿牙尺 〔唐〕84
尺-171 镂牙尺 〔唐〕84
尺-172 白牙尺 〔唐〕84
尺-173 白牙尺 〔唐〕84
《东瀛珠光》著录唐代尺度一览表86
隋唐尺度总述87
隋唐尺度一览表89
尺-176 木尺 〔北宋〕90
尺-178 木尺 〔北宋〕90
尺-177 浮雕五子花卉木尺 〔北宋〕90
尺-175 红木尺 〔北宋〕90
尺-174 木尺 〔北宋〕90
第五章 宋代的尺度90
尺-179 碧玉尺 〔宋〕92
尺-180 鎏金铜尺 〔宋〕92
尺-181 铁尺 〔宋〕92
尺-182 木矩尺 〔北宋〕92
尺-183 木矩尺 〔北宋〕92
尺-184 木尺 〔北宋〕92
尺-185 鎏金铜尺 〔宋〕92
尺-190 竹尺 〔南宋〕94
尺-189 刻花铜尺 〔宋〕94
尺-187 嵌银铁尺 〔宋〕94
尺-186 铜尺 〔宋〕94
尺-188 嵌银铁尺 〔宋〕94
尺-191 雕花黑漆木尺 〔南宋〕96
尺-192 清金殿扬仿宋三司布帛尺96
宋代尺度总述98
宋代尺度一览表99
尺-195 木尺 〔明〕100
尺-197 铁尺 〔明〕100
尺-196 牙尺 〔明〕100
尺-194 骨尺 〔明〕100
尺-193 嘉靖牙尺 〔明〕100
第六章 明代的尺度100
尺-198 铜景表尺 〔明〕102
明代尺度总述104
明代尺度一览表104
明钞测量数据表105
第七章 清代的尺度106
尺-199 康熙牙尺 〔清〕106
尺-200 高宗纯皇帝钦定权度尺 〔清〕106
尺-206 牙摺尺 〔清〕108
尺-205 镍钢合金营造尺 〔清〕108
尺-204 铂铱合金营造尺 〔清〕108
尺-203 牙尺 〔清〕108
尺-202 牙嵌木尺 〔清〕108
尺-201 牙嵌木尺 〔清〕108
尺-207 铜尺 〔清〕110
尺-208 山水人物牙尺 〔清〕110
尺-209 牙尺 〔清〕110
尺-210 牙尺 〔清〕110
尺-211 牙尺 〔清〕110
尺-212 铜尺 〔清〕110
尺-216 牙尺 〔清〕112
尺-215 铜尺 〔清〕112
尺-214 浮雕人物牙尺 〔清〕112
尺-213 牙尺 〔清〕112
尺-217 裁衣铜尺 〔清〕114
尺-218 量地木藩尺 〔清〕114
尺-219 牙嵌木尺 〔清〕114
尺-220 牙摺尺 〔清〕116
尺-221 织缎较准木尺 〔清〕116
尺-222 铜尺 〔清〕116
尺-223 织缎加一木尺 〔清〕116
尺-224 木尺 〔清〕116
清代尺度总述117
清代尺度一览表118
尺-229 红木尺 〔中华民国〕120
尺-228 端度尺 〔中华民国〕120
尺-231 民用木尺 〔中华民国〕120
尺-230 民用木尺 〔中华民国〕120
尺-226 测端器 〔中华民国〕120
尺-225 测端器 〔中华民国〕120
第八章 中华民国的尺度120
尺-227 线纹铜尺 〔中华民国〕120
中华民国尺度总述122
中华民国尺度一览表122
量-1 廪陶量 〔战国·邹〕128
量-3 廪陶量 〔战国·邹〕128
量-2 廪陶量 〔战国·邹〕128
战国 邹容量分述128
第一节 战国·邹的容量128
第一章 先秦的容量128
第二篇 容量128
第二节 战国·齐的容量130
量-4 右里铜量 〔战国·齐〕130
量-5 右里铜量 〔战国·齐〕130
量-6 子禾子铜釜 〔战国·齐〕132
量-7 陈纯铜釜 〔战国·齐〕134
量-8 左关铜? 〔战国·齐〕134
量-9 公豆陶量 〔战国·齐〕136
量-10 公区陶量 〔战国·齐〕136
量-11 市陶量 〔战国·齐〕136
战国·齐容量分述136
第三节 战国·秦的容量140
量-12 商鞅铜方升 〔战国·秦〕140
量-15 咸阳铜鼎 〔战国·秦〕142
量-14 铜瓿 〔战国·秦〕142
量-13 陶量 〔战国·秦〕142
量-16 一斗铜鼎 〔战国·秦〕144
量-17 私官铜鼎 〔战国·秦〕144
量-18 斗铜鼎 〔战国·秦〕144
量-19 三斗铜钟 〔战国·秦〕146
量-20 安邑下官铜钟 〔战国·秦〕146
量-21 秦公铜簋 〔战国·秦〕146
量-22 高奴铜簋 〔战国·秦〕148
量-23 卅六年铜扁壶 〔战国·秦〕148
量-24 彘铜鍪 〔战国·秦〕148
战国·秦容量分述148
量-27 铜量 〔战国·楚〕150
量-29 郡客铜量 〔战国·楚〕150
量-28 铜量 〔战国·楚〕150
量-26 王铜量 〔战国·楚〕150
量-25 郢大府铜量 〔战国·楚〕150
第四节 战国·楚的容量150
量-30 铜量 〔战国·楚〕152
量-31 沈阳铜鼎 〔战·国楚〕152
战国·楚容量分述152
第五节 战国·三晋的容量154
量-32 土匀铜壶 〔战国·赵〕154
量-33 少?铜盉 〔战国·赵〕154
量-34 十一年铜鼎 〔战国·赵〕154
量-35 郑东仓铜鼎 〔战国·赵〕154
量-36 上乐铜鼎 〔战国·赵〕154
量-41 阳城陶量 〔战国·韩〕156
量-40 阳城陶量 〔战国·韩〕156
量-42 弗官铜鼎 〔战国·魏〕156
量-37 眉?铜鼎 〔战国·韩〕156
量-38 右?铜鼎 〔战国·韩〕156
量-39 廪陶量 〔战国·韩〕156
量-43 卅五年铜鼎 〔战国·魏〕158
量-44 大梁廿七年铜鼎 〔战国·魏〕158
量-45 梁阴令铜鼎 〔战国·魏〕160
量-46 信安君铜鼎 〔战国·魏〕160
量-47 梁上官铜鼎 〔战国·魏〕162
量-48 梁廿七年铜鼎 〔战国·魏〕162
量-49 平安君廿八年铜鼎 〔战国·魏〕162
量-50 平安君卅三年铜鼎 〔战国·魏〕164
量-51 梁十九年铜鼎 〔战国·魏〕164
量-55 卅年铜鼎 〔战国·魏〕166
量-57 容四分铜鼎 〔战国·魏〕166
量-56 黄铜鼎 〔战国·魏〕166
量-52 平阴十七年铜鼎 〔战国·魏〕166
量-54 梁廿七年铜鼎 〔战国·魏〕166
量-53 六年铜鼎 〔战国·魏〕166
量-58 中私官铜鼎 〔战国·魏〕168
量-59 安邑下官铜钟 〔战国·魏〕168
量-60 少?银器 〔战国·三晋〕168
战国·三晋容量分述170
量-63 永用札浧铜壶 〔战国·燕〕172
量-62 重金?铜壶 〔战国·燕〕172
量-61 襄安君铜錍 〔战国·燕〕172
第六节 战国·燕的容量172
量-64 重金铜錍 〔战国·燕〕174
量-65 王后右酉铜壶 〔战国·燕〕174
量-66 王后左梋室铜鼎 〔战国·燕〕174
战国·燕容量分述174
第七节 战国·东周的容量176
量-67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176
量-68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176
量-69 公朱左官铜鼎 〔战国·东周〕176
战国·东周容量分述176
量-73 陶量 〔战国·中山〕178
量-76 陶量 〔战国·中山〕178
量-75 敬事陶量 〔战国·中山〕178
量-74 陶量 〔战国·中山〕178
第八节 战国·中山的容量178
量-72 陶量 〔战国·中山〕178
量-71 陶量 〔战国·中山〕178
量-70 邦左二陶量 〔战国·中山〕178
量-77 陶量 〔战国·中山〕179
量-78 陶量 〔战国·中山〕179
量-79 陶量 〔战国·中山〕179
量-83 陶量 〔战国·中山〕180
量-82 陶量 〔战国·中山〕180
战国·中山容量分述180
量-81 陶量 〔战国·中山〕180
量-80 陶量 〔战国·中山〕180
第九节 战国时代的其他容量182
量-84 ?半?铜量 〔战国〕182
量-85 尹铜壶 〔战国〕182
量-86 ?氏铜壶 〔战国〕182
先秦容量总述184
先秦容量一览表185
第二章 秦代的容量188
量-87 始皇诏铜方升 〔秦〕188
量-88 始皇诏铜方升 〔秦〕188
量-91 始皇诏铜椭量 〔秦〕190
量-90 始皇诏铜椭量 〔秦〕190
量-89 武城铜椭量 〔秦〕190
量-92 始皇诏铜椭量 〔秦〕192
量-93 始皇诏铜椭量 〔秦〕192
量-94 始皇诏铜椭量 〔秦〕192
量-95 始皇诏铜椭量 〔秦〕194
量-96 两诏铜椭量 〔秦〕194
量-97 两诏铜椭量 〔秦〕196
量-98 两诏铜椭量 〔秦〕196
量-99 两诏铜椭量 〔秦〕198
量-100 始皇诏铜量 〔秦〕198
量-101 始皇诏陶量 〔秦〕198
量-104 始皇诏陶量 〔秦〕200
量-103 始皇诏陶量 〔秦〕200
量-102 始皇诏陶量 〔秦〕200
秦代容量总述202
秦代量器一览表204
秦代量器一览表 〔著录〕205
秦代记容器一览表205
第三章 汉代的容量206
量-105 电池宫铜升 〔西汉〕206
量-106 上林共府铜升 〔西汉〕206
量-107 楚私官铜量 〔西汉〕206
量-108 平都铜椭量 〔西汉〕208
量-109 尚方铜椭量 〔西汉〕208
量-110 杨氏铜椭量 〔西汉〕208
量-113 铜量 〔西汉〕210
量-114 铜量 〔西汉〕210
量-111 铜椭量 〔西汉〕210
量-112 铜量 〔西汉〕210
量-115 漆椭量 〔西汉〕212
量-116 漆椭量 〔西汉〕212
量-117 木方量 〔西汉〕212
量-118 铜量 〔西汉〕212
量-119 小铜量 〔西汉〕214
量-120 小铜量 〔西汉〕214
量-121 小铜量 〔西汉〕214
量-122 小铜量 〔西汉〕214
量-123 小铜量 〔西汉〕214
量-124 谷口铜甬 〔西汉〕215
量-125 新莽铜嘉量 〔新莽〕216
量-127 始建国铜方斗 〔新莽〕220
量-126 新莽铜嘉量 〔新莽〕220
量-128 始建国铜升 〔新莽〕223
量-129 始建国铜籥 〔新莽〕224
量-130 大半籥铜量 〔新莽〕224
量-131 始建国铜撮 〔新莽〕224
量-132 ?铜斛 〔新莽〕226
量-133 铜籥 〔新莽〕226
量-134 小圭 〔新莽〕226
量-135 小圭 〔新莽〕226
量-136 建武大司农铜斛 〔东汉〕228
量-137 光和大司农铜斛 〔东汉〕228
量-139 铜斛 〔东汉〕230
量-138 铜斛 〔东汉〕230
量-140 夷道官铜斛 〔东汉〕232
量-141 元初大司农铜斗 〔东汉〕232
量-142 铜斗 〔东汉〕232
量-143 市平铜斗 〔东汉〕234
量-144 市平铜量 〔东汉〕234
量-145 市平铜量 〔东汉〕234
量-146 陶量 〔东汉〕236
量-147 石质量 〔东汉〕236
量-148 石质方量 〔东汉〕236
量-149 石质箕形量 〔东汉〕236
量-152 永平大司农铜合 〔东汉〕238
量-151 石质圆量 〔东汉〕238
量-150 石质圆量 〔东汉〕238
量-153 铜合 〔东汉〕240
量-154 铜合 〔东汉〕240
量-155 铜合 〔东汉〕240
量-156 铜籥 〔东汉〕240
量-157 铜籥 〔东汉〕240
量-158 小铜量 〔东汉〕240
量-159 小铜量 〔东汉〕240
量-160 小铜量 〔东汉〕240
量-167 一分铜量 〔东汉〕242
量-166 小铜量 〔东汉〕242
量-165 小铜量 〔东汉〕242
量-164 小铜量 〔东汉〕242
量-163 小铜量 〔东汉〕242
量-162 小铜量 〔东汉〕242
量-161 小铜量 〔东汉〕242
汉代容量总述244
汉代量器一览表247
汉代记容器一览表248
第四章 三国至唐代的容量254
量-168 魏斛 〔三国·魏〕254
量-169 太康三年铜釜 〔西晋〕255
量-170 铜缶 〔南北朝〕255
量-174 木提子 〔唐〕256
量-173 银酒注 〔唐〕256
量-172 大业铜合 〔隋〕256
量-171 晋寿铜釜 〔南北朝〕256
三国至唐代容量总述258
三国至唐代容量一览表259
第五章 宋元明时期的容量260
量-175 嵩德宫铜量 〔辽〕260
量-176 成化兵子铜量 〔明〕260
宋元明时期容量总述262
第六章 清代的容量264
量-177 户部铁方升 〔清〕264
量-178 德盛门木斗 〔清〕264
量-179 邑庙木斛 〔清〕264
量-181 部颁京斛 〔清〕266
量-180 陆鸿训堂木斛 〔清〕266
量-182 乾隆铜嘉量(圆) 〔清〕268
量-183 乾隆铜嘉量(方) 〔清〕272
清代容量总述276
清代容量一览表277
第七章 中华民国的容量278
量-184 铜合 〔中华民国〕278
量-185 铬合 〔中华民国〕278
量-186 五合铜量 〔中华民国〕278
量-187 铜升 〔中华民国〕278
量-188 铜升 〔中华民国〕278
量-189 铜升 〔中华民国〕278
量-194 铝质斗量 〔中华民国〕280
量-193 铜斗 〔中华民国〕280
量-190 铜升 〔中华民国〕280
量-191 五升铜量 〔中华民国〕280
量-192 铜斗 〔中华民国〕280
中华民国容量总述281
中华民国量器一览表281
第三篇 权衡286
第一章 先秦的权衡286
第一节 齐 楚的权衡286
权-1 ?铜衡 〔春秋〕286
权-2 右伯君铜权 〔春秋·齐〕286
权-3 铜环权 〔春秋·楚〕288
权-4 铜环权木衡 〔战国·楚〕288
权-6 铜环权 〔战国·楚〕290
权-5 钧益铜环权 〔战国·楚〕290
权-7 ?子铜环权·木衡 〔战国·楚〕292
权-8 铜环权 〔战国·楚〕292
权-9 铜环权 〔战国·楚〕292
权-10 铜环权 〔战国·楚〕294
权-11 铜环权 〔战国·楚〕294
权-12 铜环权 〔战国·楚〕294
权-13 铜环权 〔战国·楚〕294
权-14 铜环权 〔战国·楚〕294
权-15 铜环权 〔战国·楚〕294
权-20 铜环权 〔战国·楚〕296
权-19 铜环权 〔战国·楚〕296
权-21 铜环权 〔战国·楚〕296
权-17 铜环权 〔战国·楚〕296
权-18 铜环权 〔战国·楚〕296
权-16 铜环权 〔战国·楚〕296
权-22 铜环权 〔战国·楚〕298
权-23 铜环权 〔战国·楚〕298
权-24 铜环权 〔战国·楚〕298
权-25 铜环权 〔战国·楚〕298
权-26 铜环权 〔战国·楚〕298
权-27 铜环权 〔战国·楚〕300
权-28 铜环权 〔战国·楚〕300
权-29 王铜衡杆 〔战国·楚〕302
齐、楚权衡分述304
权-31 公刍半石铜权 〔战国·赵〕306
权-30 司马禾石铜权 〔战国·赵〕306
第二节 三晋的权衡306
权-32 侯兴铜权 〔战国·赵〕308
权-33 虎头银节约 〔战国·赵〕308
权-34 虎头银节约 〔战国·赵〕308
权-35 虎头银节约 〔战国·赵〕308
权-36 虎头银节约 〔战国·赵〕308
权-37 虎头银节约 〔战国·赵〕308
权-38 虎头银节约 〔战国·赵〕310
权-39 虎头银节约 〔战国·赵〕310
权-40 圆形金饰件 〔战国·赵〕310
权-41 圆形金饰件 〔战国·赵〕310
权-44 武士头像金饰件 〔战国·赵〕312
权-43 武士头像金饰件 〔战国·赵〕312
权-42 圆形金饰件 〔战国·赵〕312
权-45 武士头像金饰件 〔战国·赵〕314
权-46 武士头像金饰件 〔战国·赵〕314
权-47 武士头像金饰件 〔战国·赵〕314
权-48 信安君铜鼎 〔战国·魏〕316
权-49 平安君二十八年铜鼎 〔战国·魏〕316
权-50 平安君三十三年铜鼎316
权-51 春成侯铜钟 〔战国·韩〕318
权-52 铁权 〔战国·韩〕318
三晋权衡分述320
权-56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322
权-58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322
权-57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322
权-54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322
权-55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322
权-53 金村铜钫 〔战国·东周〕322
第三节 东周的权衡322
权-59 金村铜鼎 〔战国·东周〕324
权-60 筡铜鼎 〔战国·东周〕324
权-61 小银人 〔战国·东周〕324
权-62 小银匣 〔战国·东周〕324
东周权衡分述326
权-67 铜扁壶 〔战国·中山〕328
权-66 铜壶 〔战国·中山〕328
权-65 提梁铜圆壶 〔战国·中山〕328
权-64 铜圆壶 〔战国·中山〕328
权-63 铜圆壶 〔战国·中山〕328
第三节 中山国的权衡328
权-68 提梁铜盉 〔战国·中山〕330
权-69 提梁铜盉 〔战国·中山〕330
权-70 铜圆壶 〔战国·中山〕330
权-71 铜圆壶 〔战国·中山〕330
权-72 十五连盏铜灯 〔战国·中山〕332
权-73 铜鼎 〔战国·中山〕332
权-74 铜权 〔战国·中山〕334
战国·中山国权衡分述334
权-75 高奴禾石铜权 〔战国·秦〕336
第四节 秦国的权衡336
权-76 金饰牌 〔战国·秦〕338
权-77 金饰牌 〔战国·秦〕338
权-78 私官铜鼎 〔战国·秦〕338
权-79 铜壶 〔战国〕338
战国·秦权衡分述340
先秦的权衡总述341
先秦权衡一览表342
第二章 秦代的权衡348
权-80 咸阳亭半两铜权 〔秦〕348
权-81 始皇诏铜权 〔秦〕348
权-82 始皇诏铜权 〔秦〕348
权-84 两诏铜权 〔秦〕350
权-83 两诏铜权 〔秦〕350
权-85 美阳铜权 〔秦〕352
权-86 两诏铜权 〔秦〕352
权-87 两诏铜权 〔秦〕352
权-88 两诏铜权 〔秦〕354
权-89 始皇诏铜权 〔秦〕354
权-90 铁权 〔秦〕354
权-91 始皇诏铜权 〔秦〕356
权-92 始皇诏铜权 〔秦〕356
权-93 始皇诏铜权 〔秦〕358
权-94 始皇诏铜权 〔秦〕358
权-96 始皇诏八斤铜权 〔秦〕360
权-95 始皇诏八斤铜权 〔秦〕360
权-97 始皇诏八斤铜权 〔秦〕362
权-98 始皇诏铜权 〔秦〕362
权-99 始皇诏铜权 〔秦〕364
权-100 始皇诏铜权 〔秦〕364
权-101 大騩铜权 〔秦〕364
权-102 旬邑铜权 〔秦〕366
权-103 始皇诏铜权 〔秦〕368
权-104 始皇诏铜权 〔秦〕368
权-105 铜权 〔秦〕370
权-106 始皇诏铜权 〔秦〕370
权-107 始皇诏铜权 〔秦〕372
权-108 始皇诏十六斤铜权 〔秦〕372
权-110 始皇诏铜权 〔秦〕374
权-109 始皇诏十六斤铜权 〔秦〕374
权-111 始皇诏铜权 〔秦〕376
权-112 两诏铜权 〔秦〕376
权-113 绳纹陶权 〔秦〕376
权-114 始皇诏陶权 〔秦〕378
权-115 陶权 〔秦〕378
权-116 陶权 〔秦〕378
权-117 铁权 〔秦〕378
权-120 铁权 〔秦〕380
权-122 始皇诏铜权 〔秦〕380
权-121 铁权 〔秦〕380
权-119 铁权 〔秦〕380
权-118 铁权 〔秦〕380
权-123 始皇诏铁权 〔秦〕382
权-124 始皇诏铁权 〔秦〕382
权-125 始皇诏铁权 〔秦〕382
权-126 始皇诏铁权 〔秦〕382
权-127 始皇诏铁权 〔秦〕384
权-128 始皇诏铁权 〔秦〕384
权-129 始皇诏铁权 〔秦〕386
权-130 铁权 〔秦〕386
权-131 始皇诏铁权 〔秦〕386
权-133 始皇诏铁权 〔秦〕388
权-134 始皇诏铁权 〔秦〕388
权-132 始皇诏铁权 〔秦〕388
权-135 铁石权 〔秦〕390
权-136 始皇诏铜权 〔秦〕390
权-137 始皇诏铜权 〔秦〕390
权-138 始皇诏铜权 〔秦〕390
权-139 始皇诏铜权 〔秦〕392
权-140 始皇诏铜权 〔秦〕392
权-141 始皇诏铜权 〔秦〕392
权-142 始皇诏铜权 〔秦〕392
权-143 两诏铜权 〔秦〕392
秦代权衡总述394
秦代权衡一览表396
权-145 十五斤铁权 〔西汉〕398
第三章 汉代的权衡398
权-144 三钧铁权 〔西汉〕398
权-146 铁权 〔西汉〕400
权-147 官累铜权 〔西汉〕400
权-148 官累铜权 〔西汉〕400
权-149 官累铜权 〔西汉〕402
权-150 武库一斤铜权 〔西汉〕402
权-151 铁权 〔西汉〕402
权-152 铁权 〔西汉〕402
权-153 铁权 〔西汉〕404
权-154 铁权 〔西汉〕404
权-155 铁权 〔西汉〕404
权-156 铁权 〔西汉〕404
权-158 铜环权 〔西汉〕406
权-157 婴家竹衡杆·铜环权 〔西汉〕406
权-159 新莽铜衡杆·铜环权 〔新莽〕408
权-160 新莽铜环权 〔新莽〕410
权-161 铜环权 〔新莽〕410
权-162 新莽铜环权 〔新莽〕412
权-163 新莽铜环权 〔新莽〕412
权-164 始建国元年铜权 〔新莽〕412
权-165 一斤八两铜权 〔东汉〕414
权-166 光和大司农铜权 〔东汉〕414
权-167 百一十斤石质权 〔东汉〕416
权-168 铁权 〔东汉〕416
权-169 汶江市平铁权 〔东汉〕416
权-172 汶江市平铁权 〔东汉〕418
权-170 成都市平铁权 〔东汉〕418
权-171 汶江市平铁权 〔东汉〕418
权-173 铁权 〔东汉〕420
权-174 铁权 〔东汉〕420
权-175 铁权 〔东汉〕420
权-176 铁权 〔东汉〕420
权-177 铁权 〔东汉〕420
权-178 铁权 〔东汉〕420
权-179 铁权 〔东汉〕422
权-180 铁权 〔东汉〕422
权-181 铁权 〔东汉〕422
权-182 铁权 〔东汉〕422
权-185 铁权 〔东汉〕424
权-184 铁权 〔东汉〕424
权-183 铁权 〔东汉〕424
权-186 石质权 〔东汉〕426
权-187 铁权 〔东汉〕426
权-188 铜环权 〔东汉〕426
汉代权衡总述428
汉代权衡一览表430
汉代记重器一览表431
权-191 太康铜升 〔西晋〕434
权-194 太康铜釜 〔西晋〕434
权-192 太康铜升 〔西晋〕434
权-193 太康铜升 〔西晋〕434
权-190 景耀铜弩机 〔三国·魏〕434
权-189 铁权 〔三国·魏〕434
第四章 三国至隋代的权衡434
权-195 铁权 〔北魏〕436
权-196 铁权 〔北魏〕436
权-197 铁权 〔北魏〕436
权-198 武平铁权 〔北齐〕436
权-199 瓜形铜权 〔北朝〕436
权-200 青釉瓷权 〔北朝〕438
权-201 铁权 〔隋〕438
权-202 仁寿四年权 〔隋〕438
权-203 大业铁? 〔隋〕438
三国至隋权衡总述440
三国至隋权衡一览表441
权-207 贞元二年铜权 〔唐〕442
权-206 开元三年铜权 〔唐〕442
第五章 唐代的权衡442
权-204 武德元年铜权 〔唐〕442
权-205 布天平 〔唐〕442
唐代权衡总述444
唐代记重器一览表447
第六章 宋(辽、金)代的权衡448
权-208 嘉祐铜则 〔北宋〕448
权-209 熙宁铜砣 〔北宋〕450
权-210 店下样石质权 〔北宋〕454
权-213 南京铜权 〔辽〕456
权-215 平凉府铜权 〔金〕456
权-214 大定铜权 〔金〕456
权-212 天禧铁权 〔辽〕456
权-211 铁权 〔辽〕456
权-216 天德铜权 〔金〕458
权-217 凤翔府铁权 〔金〕458
权-218 壹百两铜砝码 〔金〕458
权-219 伍两铜砝码 〔金〕460
权-220 贰斤铜砝码 〔东夏〕460
代(辽、金)代权衡总述462
宋代(辽、金)权衡器一览表463
宋代(辽、金)记重器一览表464
权-225 皇甫铜权 〔元〕466
权-224 元贞铜权 〔元〕466
权-223 至元铜权 〔元〕466
权-221 元贞铜权 〔元〕466
第七章 元代的权衡466
权-222 大德铜权 〔元〕466
权-226 泰定铜权 〔元〕468
权-227 汴梁路铜权 〔元〕468
权-228 元统铜权 〔元〕468
元代权衡总述470
元代铜权一览表472
元代铜权年代分布表478
元代铜权地区分布表479
元代铜权重量与最大秤量比值表481
元代银链折合每斤量值表481
权-231 隆庆瓷权 〔明〕482
权-232 万历瓷权 〔明〕482
第八章 明代的权衡482
权-230 龙凤七年铜权 〔大宋〕482
权-229 龙凤铜权 〔大宋〕482
权-233 万历戥子 〔明〕484
权-234 万历戥子 〔明〕484
权-235 天启三年铜砝码 〔明〕486
权-236 肆两铜砝码 〔明〕486
权-237 贰拾伍两铜砝码 〔明〕486
权-238 布政司铜砝码 〔明〕488
权-239 石质权 〔明〕488
明代权衡总述490
明代权衡器一览表492
明代银鋋一览表493
第九章 清代的权衡494
权-240 伍拾两铜砝码 〔清〕494
权-241 拾两铜砝码 〔清〕494
权-242 拾两铜砝码 〔清〕496
权-243 高宗钦定铜砝码 〔清〕496
权-244 伍佰两铜砝码 〔清〕498
权-245 伍佰两铜砝码 〔清〕498
权-246 大平·铜砝码 〔清〕498
权-252 贰拾两铜砝码 〔清〕500
权-251 拾两铜砝码 〔清〕500
权-250 拾两铜砝码 〔清〕500
权-249 镍钢合金五十两原器 〔清〕500
权-248 镍钢合金“两”副原器 〔清〕500
权-247 铂铱合金“两”原器 〔清〕500
权-253 贰拾两铜砝码 〔清〕502
权-254 叁拾两铜砝码 〔清〕502
权-255 伍拾两铜砝码 〔清〕502
权-256 伍拾两铜砝码 〔清〕502
权-257 壹佰两铜砝码 〔清〕502
权-258 壹佰两铜砝码 〔清〕502
权-259 贰佰两铜砝码 〔清〕502
权-260 壹佰两铜砝码 〔清〕504
权-261 较准铁螺 〔清〕504
权-265 道光拾捌年铁权 〔清〕506
权-264 天朝圣库铜砝码 〔清〕506
权-263 天后宫铁权 〔清〕506
权-262 嘉庆七年铜秤砣 〔清〕506
权-266 两当铁权 〔清〕508
权-267 同治元年铁权 〔清〕508
权-268 酉平拾斤石质权 〔清〕508
权-269 晋盛石质权 〔清〕508
权-270 较准官砠 〔清〕510
权-271 叁两铜砝码 〔清〕510
权-272 官砠铜权 〔清〕510
权-273 戥秤 〔清〕510
权-274 戥秤 〔清〕510
权-275 木杆秤 〔清〕510
清代权衡总述512
清代权衡器一览表513
第十章 中华民国的权衡514
权-276 公斤副原器 〔中华民国〕514
权-277 库平两副原器 〔中华民国〕514
权-278 铜砝码 〔中华民国〕514
权-279 铜砝码 〔中华民国〕514
权-280 铜砝码 〔中华民国〕514
权-281 盐业公司铜秤砣 〔中华民国〕516
权-282 提纽秤 〔中华民国〕516
权-283 提纽秤 〔中华民国〕516
中华民国权衡总述518
中华民国权衡器一览表518
中国历代度量衡量值表519
热门推荐
- 941126.html
- 3560625.html
- 1442608.html
- 3459204.html
- 1070328.html
- 3243847.html
- 2179483.html
- 2889938.html
- 2561055.html
- 448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1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0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3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7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9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4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76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76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1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