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发展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961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经济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发展与循环经济模式构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1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发展观的又一次飞跃1
一、人类发展观的演变1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4
第二节 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5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5
二、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意义10
第三节 循环经济理论发展评述16
一、关于生态学的研究16
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1
三、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29
四、简要述评42
第四节 本书逻辑结构与框架42
一、本书逻辑结构42
二、本书研究框架43
第五节 本书的成果贡献45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49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49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50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50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51
第二节 生态学理论52
一、生态系统及其结构53
二、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54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6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6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58
一、可持续发展的特征58
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60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原则62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63
一、循环经济的特征63
二、循环经济的物流模式64
三、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65
第三章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沿革71
第一节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71
一、循环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71
二、循环经济理念的引进阶段72
三、循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74
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状况77
一、法律方面77
二、行政法规方面78
三、地方性法规方面78
四、行政规章方面78
五、政策性文件方面79
第三节 我国循环经济试点成绩和经验79
一、农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80
二、工业生态园区的典型实践86
三、试点城市——贵阳的典型实践89
四、试点省——辽宁的典型实践92
第四章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实践的借鉴与启示第一节 德国循环经济实践97
一、发展历程97
二、法律体系100
三、政府支持101
四、中介组织102
五、实施效果106
六、未来方向107
七、经验总结107
第二节 日本循环经济实践109
一、发展历程109
二、法律体系111
三、角色定位114
四、实施途径116
五、政策措施117
六、经验总结118
第三节 其他国家循环经济实践118
一、美国社区中的契约安排模式118
二、芬兰的公众参与模式119
三、丹麦的生态工业园区模式120
第四节 发达国家的实践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121
一、立足国情,选择切入点121
二、立法先行,依法推动121
三、制定政策,鼓励参与122
四、制定计划,明确目标122
五、技术创新,发挥优势123
六、体制创新,密切配合123
七、机制创新,全面参与123
第五章 我国循环经济的箭式发展模式125
第一节 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础125
一、经济处于快速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125
二、经济面临复合型的环境问题126
三、循环经济实践从工业领域开始127
第二节 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128
第三节 箭式发展模式的构建131
一、模式的产生过程131
二、模式的主要内涵138
三、模式的主要特点140
四、模式的推进流程140
第六章 动脉产业生态化模式145
第一节 生态农业的实现145
一、生态农业的实施层面145
二、企业层面的实现途径146
三、园区层面的实现途径148
四、社会层面的实现途径149
第二节 生态工业的实现150
一、生态工业的实施层面151
二、企业层面的实现途径152
三、园区层面的实现途径156
四、社会层面的实现途径161
第三节 生态服务业的实现162
一、服务主体生态化162
二、服务途径清洁化163
三、消费模式绿色化164
四、与其他产业生态耦合化165
第七章 静脉资源产业化模式167
第一节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167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168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1
三、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173
四、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体系的运作180
第二节 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184
一、废旧家电处理的现状185
二、废旧家电处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三、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构建190
第八章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延伸分析与推进措施第一节 利益相关方博弈均衡分析199
一、利益相关方博弈体系构建199
二、构建过程中的博弈均衡求解202
三、影响最优均衡实现因素分析206
四、利益相关方博弈均衡分析结论207
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因素208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主体缺位208
二、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属性界定模糊208
三、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全民意识209
四、国家缺乏总体规划和实施举措210
五、科学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210
六、缺乏适合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211
第三节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进措施212
一、举国上下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212
二、确立静脉产业的产业地位212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社会参与意识213
四、从发展规划入手加强宏观导向215
五、构建循环经济评价体系217
六、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219
附录1 “十七大”报告节选223
附录2 “十一五”规划节选233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43
附录4 日本《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255
附录5 德国《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265
附录6 德国《关于避免和回收利用废弃物法案》303
参考文献313
后记329
热门推荐
- 2975255.html
- 2331058.html
- 484528.html
- 463187.html
- 2841422.html
- 1673149.html
- 1449722.html
- 3096849.html
- 199822.html
- 1734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7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1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9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4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6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9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4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4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2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