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山镇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东山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9146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90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9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山镇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卷 建置区划53
第一章 建置沿革55
第一节 沿革55
第二节 治所58
第二章 行政区划60
第一节 秦至清代60
第二节 民国时期61
第三节 解放后62
第三章 镇村64
第一节 市镇64
第二节 小城镇66
第三节 小集镇68
第四节 历史街镇69
第五节 行政村70
第二卷 地理95
第一章 地质97
第一节 地层97
第二节 构造97
第二章 地貌99
第一节 太湖的形成99
第二节 东山半岛的形成99
第三节 山脉走向100
第四节 东山沿太湖岛屿101
第五节 地形103
第三章 土壤106
第一节 种类与分布106
第二节 土壤利用107
第四章 物产资源108
第一节 矿产资源108
第二节 植物资源109
第三节 动物资源111
第四节 药材资源113
第五章 气候116
第一节 四季特征116
第二节 气象要素117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123
第四节 物候126
第六章 水系 水文128
第一节 东太湖128
第二节 河流港道130
第三节 水文特征131
第四节 地下水132
第三卷 人口137
第一章 人口规模139
第一节 人口总量139
第二节 人口变动139
第三节 人口密度148
第二章 人口结构149
第一节 民族149
第二节 年龄149
第三节 文化152
第四节 职业152
第五节 姓氏153
第三章 人口控制156
第一节 机构队伍156
第二节 计划生育157
第四卷 风景名胜旅游159
第一章 风景名胜161
第一节 莫厘峰景区161
第二节 紫金庵景区164
第三节 龙头山景区169
第四节 杨湾景区170
第五节 长圻景区174
第六节 三山岛景区175
第七节 陆巷景区178
第八节 滨湖景区180
第九节 市镇景区184
第二章 旅游193
第一节 旅游机构193
第二节 旅游服务193
第三节 旅游项目194
第三章 视察 访问196
第一节 视察196
第二节 访问202
第五卷 三山远古文化205
第一章 旧石器遗址207
第一节 地理地质概况207
第二节 旧石器发掘207
第三节 文化特点209
第二章 哺乳动物化石210
第一节 化石产地概况210
第二节 化石发掘210
第三章 远古文化特征212
第一节 “远古文化”地质时代212
第二节 三山岛人的生活环境213
第三节 三山岛人的经济生活213
第六卷 古建筑 古遗迹215
第一章 古建筑217
第一节 元代建筑217
第二节 明代建筑217
第三节 清代建筑225
第二章 寺庵庙观234
第一节 古寺234
第二节 古庵236
第三节 古庙238
第四节 道观行宫239
第三章 亭园塔木241
第一节 古亭塔241
第二节 古园林241
第三节 古木243
第四章 祠墓牌坊244
第一节 古祠244
第二节 古墓245
第三节 古牌坊247
第五章 山石遗迹248
第一节 历史遗迹248
第二节 古石249
第六章 古建筑保护251
第一节 文保领导小组251
第二节 省、市文保单位251
第三节 古建筑修缮256
第七卷 名优特产259
第一章 名茶 名果261
第一节 名茶碧螺春261
第二节 四季名果261
第二章 太湖名品264
第一节 太湖三宝264
第二节 其他名品264
第三章 名菜 名点266
第一节 名菜选介266
第二节 雕花楼苏帮菜大全267
第三节 名点268
第四章 工艺品270
第一节 雕刻品270
第二节 缂丝品270
第三节 湖羊羔皮271
第四节 盆景271
第五节 竹编271
第八卷 经济综情273
第一章 经济结构275
第一节 农业结构275
第二节 工业结构276
第三节 第三产业结构277
第二章 经济管理284
第一节 财务管理284
第二节 统计管理285
第三节 外资企业管理285
第四节 工商管理286
第五节 物价管理289
第六节 组织管理机构289
第三章 分配制度291
第一节 农民分配制度291
第二节 镇村干部报酬291
第四章 人民生活298
第一节 收入与消费298
第二节 储蓄300
第九卷 农业301
第一章 体制303
第一节 土地改革303
第二节 合作化303
第三节 人民公社304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5
第五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05
第二章 耕作308
第一节 农田分布308
第二节 耕作制度309
第三节 作物栽培309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311
第三章 品种与产量313
第一节 水稻313
第二节 三麦 油菜314
第三节 产量314
第十卷 多种经营317
第一章 花果319
第一节 花果种类319
第二节 品种选介320
第三节 果树栽培330
第二章 水产334
第一节 水产种类334
第二节 水产养殖341
第三节 渔船 渔具 渔法345
第三章 茶叶347
第一节 碧螺春347
第二节 炒青351
第四章 蔬菜353
第一节 旱生蔬菜353
第二节 水生蔬菜354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356
第五章 蚕桑358
第一节 概述358
第二节 桑树359
第三节 养蚕360
第六章 畜禽与养蜂362
第一节 家畜362
第二节 家禽363
第三节 养蜂364
第七章 绿化造林365
第一节 绿化365
第二节 护林防火367
第十一卷 水利369
第一章 防洪泄水371
第一节 水利地形371
第二节 防洪圩堤371
第三节 防洪闸口372
第四节 圩区373
第二章 水利工程374
第一节 河道整治374
第二节 泄洪河工程374
第三节 东大圩水利工程375
第四节 西大圩水利工程376
第五节 茭白港水利工程376
第六节 后山区域环太湖路堤工程376
第三章 农田水利378
第一节 排灌378
第二节 梯田与沟涧379
第三节 翻水站380
第四章 水利管理381
第一节 水利机构381
第二节 经费物资381
第十二卷 工业385
第一章 体制387
第一节 镇办工(企)业387
第二节 村办工业393
第三节 中外、港、澳台合(独)资企业393
第四节 民营工业398
第五节 校办工业402
第六节 市(县)办工业404
第七节 管理机构406
第八节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407
第二章 行业与产品417
第一节 工艺产品417
第二节 化工产品419
第三节 食品420
第四节 服饰织造421
第五节 金属制品422
第六节 医用制品425
第七节 建筑材料425
第八节 其他产品426
第十三卷 商业429
第一章 体制431
第一节 私营商业431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433
第三节 集体商业435
第四节 国有商业438
第二章 商贸集市442
第一节 老街442
第二节 新街443
第三节 市场445
第十四卷 镇村建设447
第一章 基础设施449
第一节 道路449
第二节 自来水451
第三节 电力452
第二章 文化建设453
第一节 公园453
第二节 广场454
第三章 通讯信息456
第一节 广播电视456
第二节 电话镇、村456
第三节 电信457
第四章 商城建设458
第一节 东山商城458
第二节 将军街工程458
第三节 市场建设459
第五章 镇村一体化461
第一节 规划461
第二节 规划平衡表462
第六章 环境保护464
第一节 污染源464
第二节 环境质量464
第三节 环境保护治理465
第四节 污水处理厂467
第七章 创建卫生镇470
第一节 卫生达标470
第二节 十大整治471
第三节 提高健康水平471
第八章 教育建设474
第一节 中学教学楼474
第二节 小学教学楼475
第三节 其他教学楼477
第九章 宅区478
第一节 概况478
第二节 房屋类别478
第三节 新村别墅480
第十章 房地产管理482
第一节 房屋管理482
第二节 土地资源管理485
第十五卷 交通491
第一章 水上交通493
第一节 航道493
第二节 渡口494
第三节 码头495
第二章 陆路交通497
第一节 古道497
第二节 公路500
第三节 桥梁501
第三章 交通工具508
第一节 水上交通工具508
第二节 陆上交通工具509
第四章 交通管理511
第一节 交通管理所511
第二节 交巡警中队512
第十六卷 电力 邮电513
第一章 电力515
第一节 发电515
第二节 供电515
第三节 电力管理站(所)518
第二章 邮电519
第一节 邮政519
第二节 电信521
第十七卷 财税 金融(保险)523
第一章 财政525
第一节 机构525
第二节 财政收支525
第二章 税务529
第一节 机构529
第二节 税收530
第三章 金融(保险)531
第一节 金融机构531
第二节 信贷534
第三节 存款535
第四节 保险537
第十八卷 党派社团539
第一章 政党54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东山组织54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东山组织549
第二章 群团组织551
第一节 工会组织551
第二节 农会组织552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553
第四节 妇女组织555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556
第六节 侨联组织557
第七节 消费者协会557
第八节 老年协会558
第九节 残疾人联合会559
第十节 科普协会559
第三章 政治运动纪略560
第一节 “三反”、“五反”运动560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560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61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561
第十九卷 政权 政府563
第一章 镇人民代表大会565
第一节 代表选举565
第二节 代表大会566
第二章 行政机构570
第一节 机构沿革570
第二节 历届政府领导干部更迭571
第二十卷 公安 司法575
第一章 公安577
第一节 公安机构577
第二节 户籍管理577
第三节 社会治安578
第四节 消防580
第二章 司法581
第一节 法制宣传581
第二节 人民调解582
第三节 法律服务582
第三章 法庭583
第二十一卷 军事585
第一章 兵防587
第一节 兵防机构587
第二节 地方武装588
第三节 驻军588
第二章 兵役590
第一节 沿革590
第二节 兵役制590
第三章 兵事592
第一节 明清时期59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593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594
第四章 民兵596
第一节 民兵机构596
第二节 民兵组织596
第三节 民兵训练597
第四节 治安执勤597
第二十二卷 民政599
第一章 优抚安置601
第一节 优抚601
第二节 安置601
第二章 福利 救济602
第一节 福利602
第二节 救济603
第三章 婚姻604
第一节 婚姻改革604
第二节 婚姻登记604
第四章 殡葬605
第一节 殡葬改革605
第二节 公墓管理605
第五章 地名管理606
第一节 行政村地名606
第二节 镇区地名611
第二十三卷 教育613
第一章 旧式教育615
第一节 私塾 书屋615
第二节 书院 学堂615
第二章 幼儿教育616
第一节 概况616
第二节 幼儿园选介616
第三章 小学教育618
第一节 概况618
第二节 学校选介622
第四章 中学教育629
第一节 概况629
第二节 东山中学630
第五章 成人教育632
第一节 扫盲632
第二节 成人教育中心校632
第六章 教育经费634
第一节 公费634
第二节 捐资助学635
第二十四卷 科技637
第一章 组织机构63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39
第二节 科研机构639
第三节 科技队伍644
第四节 民间科技组织645
第二章 成果与推广647
第一节 科技推广647
第二节 科研成果650
第三节 对外交流652
第二十五卷 卫生 体育655
第一章 医疗657
第一节 医疗机构657
第二节 医疗制度658
第三节 医疗技术659
第四节 疾病防治661
第五节 中医 中药663
第六节 输血 献血664
第二章 卫生保健665
第一节 保健665
第二节 爱国卫生666
第三章 体育669
第一节 赛事669
第二节 团队670
第三节 学校体育670
第二十六卷 文化677
第一章 文化设施679
第一节 沿革679
第二节 文化机构场所679
第三节 广播 电视684
第二章 群众文化686
第一节 台阁686
第二节 业余团队687
第三节 重大文艺活动690
第三章 文艺创作693
第一节 书画693
第二节 著述 金石695
第三节 专题电视、电影711
第四节 刊物714
第五节 山歌 民谣715
第二十七卷 人物721
第一章 人物传略723
第一节 古代人物(50人)723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27人)735
第三节 当代人物(45人)742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36名)756
第三章 名人录758
第一节 明清两朝进士、官员758
第二节 当代名人录765
第四章 名人足迹785
第二十八卷 社会793
第一章 荣誉795
第一节 荣誉镇795
第二节 先进集体和个人798
第二章 宗族 家庭805
第一节 宗族805
第二节 家庭819
第三章 宗教822
第一节 佛教822
第二节 道教822
第三节 其他宗教822
第四章 习俗824
第一节 岁时习俗824
第二节 生活习俗827
第三节 生产习俗831
第四节 服饰习俗834
第五节 古建筑习俗834
第五章 庙会843
第一节 正月猛将会843
第二节 城隍会844
第三节 其他庙会845
第六章 方言 谚语846
第一节 方言846
第二节 谚语849
第七章 社会组织851
第一节 会馆851
第二节 其他组织852
第二十九卷 杂记855
第一章 东山之最857
第一节 建筑857
第二节 人物858
第三节 自然859
第四节 文化860
第五节 灾异861
第六节 其他861
第二章 诗文选863
第一节 诗词选863
第二节 文选869
第三章 掌故 记异875
第一节 掌故875
第二节 记异897
编纂始末901
热门推荐
- 101658.html
- 1742634.html
- 2502482.html
- 1825275.html
- 513386.html
- 2324719.html
- 11898.html
- 849510.html
- 3247298.html
- 31432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34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67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8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8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87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4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3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