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研究 基于中国百年教育理论发展史的省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姚玉香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508187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教育史-研究-中国-近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研究 基于中国百年教育理论发展史的省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研究缘起与论题说明1
(一)研究缘起1
(二)论题说明5
二、文献综述与主要观点7
(一)关于教育理论本土化研究7
(二)其他相关学科本土化研究12
(三)关于理论创生的相关研究15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18
(一)研究意义18
(二)研究方法19
四、可能创新与努力空间20
(一)可能创新空间20
(二)研究不足与努力方向21
第一章 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理性解读22
一、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内涵22
(一)“教育理论”释义22
(二)“本土创生”的界定25
(三)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现实意蕴26
二、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特征28
(一)教育理论的本土创生是内生与建构的统一28
(二)教育理论本土创生是长期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0
(三)教育理论的本土创生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31
三、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理论基础33
(一)人类——文化——环境互动论33
(二)系统论35
(三)协同学37
四、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目标39
(一)本土特色教育理论的内涵39
(二)本土特色教育理论的评判标准43
第二章 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历史观照47
一、中国教育理论本土发展的历史轨迹47
(一)本土创生意识冥蒙与自编尝试(1901—1919年)48
(二)本土创生意识警醒与教育理论初现(1919—1949年)49
(三)本土创生意识明确与教育理论自创努力(1949—1966年)50
(四)本土创生意识扭曲与教育理论缺失(1966—1976年)51
(五)本土创生意识高涨与教育理论再现(1977年至今)51
二、本土特色教育理论典型个案分析53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53
(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57
(三)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61
(四)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64
(五)刘京海的成功教育理论68
(六)叶澜的生命·实践教育理论71
三、中国本土特色教育理论创生历史的反思74
(一)内在动力:教育发展的内部矛盾74
(二)外在推力:强烈紧迫的社会客观需要76
(三)思想基础:丰厚的文化积淀77
(四)中坚力量:拥有核心人物的研究共同体77
第三章 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环境检视79
一、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时代机遇80
(一)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意识逐渐增强80
(二)社会运行环境正在日益改善82
(三)制定了崇尚创新的国家战略决策84
(四)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进85
(五)完成了教育学学科建制88
二、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现实障碍92
(一)“中庸”、“唯上”、“实用”思想的消极影响有待消除92
(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有待完善94
(三)功利与浮躁的学术氛围亟须改变96
第四章 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主体素养剖析99
一、教育理论本土创生主体的角色定位100
(一)现存教育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100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者和再生者103
(三)异域教育理论的阐释者和批判者105
二、教育理论本土创生主体的内在素养107
(一)卓然不群的品格素养107
(二)博大精深的知识素养113
(三)非同凡“想”的创造性思维和缜密的理论思维117
第五章 教育理论本土创生的方法论钩玄121
一、秉持“兼和”的创生理念123
(一)以“众异”为创生基础126
(二)以“富有日新”为创生途径128
(三)以“一贯”为创生目标130
二、遵循“以一摄多”的创生原则132
(一)以中融西,和合生新132
(二)以今承古,革故鼎新135
(三)以行促知,融汇启新137
(四)以专纳博,激荡开新140
三、奉行“固本开源”的实践策略144
(一)醉心教育事业,躬身教育实践144
(二)精选根源性典籍,潜心知性阅读145
结语 为了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理论148
参考文献151
后记161
热门推荐
- 2185396.html
- 131468.html
- 1672149.html
- 769436.html
- 797308.html
- 1871547.html
- 1644847.html
- 1103995.html
- 602252.html
- 1366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5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6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8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8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4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0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4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8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21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