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推广 农业革新及变革中的行政干预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农业推广 农业革新及变革中的行政干预之研究
  • (丹)德尔曼(Delman,Jorgen)著;聂 闯,吴 俊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3022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推广 农业革新及变革中的行政干预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图目录1

第一章 技术和行政任务、结构和过程:设计分析中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模式1

方表目录1

表目录1

第一节 推广科学2

第二节 农业推广:定义4

1—1 信息交流过程模式5

第三节 革新及革新的传播8

第四节 农业推广和应用者类型12

1—2 革新—决策过程12

1—3 罗杰斯根据创新精神的程度进行的应用者分类13

第五节 农业推广和言论权威16

第七节 农业推广人员——变革者18

第六节 传播网络18

第八节 农业推广:一种原始的类型学22

一、单个组织24

第九节 农业推广:组织结构24

1—4 革新的产生—实施过程26

二、宏观系统27

1—5 直线性或由上到下的技术产生—传播模式29

1—6 知识系统的基本联系模式30

三、农业系统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系统33

1—7 中国的农业技术管理系统33

1—1 中国农业部的组织结构(1988)34

1—8 农业部下属种植业方面的农业推广机构35

1—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系统(1987)36

四、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关系及其连接机制37

第十节 关于推广过程和组织及机构的结构和过程的概括39

1—9 农业推广组织与外部和其内部的相互关系39

第十一节 行政结构和农业推广组织40

1—1 0条条对块块44

1—1 1行政级别48

第十二节 行政连接机制50

第十三节 关于行政任务、结构、过程和连接机制的总结58

注释60

第二章 农业推广的发展历史:现行体系的起源64

第一节 封建帝国时代的农业推广65

第二节 民国时期6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早期69

2—1 推广机构和人员(1949—1 962)74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业推广75

一、作用和方式76

二、体系建设78

2—1 70年代县及县以下农业培训体系的结构80

三、连接机制和推广方法81

四、工作情况和问题83

二、结构体系87

一、根源87

第五节 结论87

三、一个更加成熟的体系88

四、意识形态和技术的一致性89

五、哪些农民?90

六、什么类型的技术?91

七、农村的倾向92

注释93

第三章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环境:县级农业技术管理系统94

第一节 全国推广系统中的县级95

第二节 仁寿县的一些基本情况97

第三节 仁寿县的农业98

3—1 仁寿县的人口和劳动力(1983—1 989)98

3—2 仁寿县的土地资料(1983—1 987)99

3—3 仁寿县1978—1 989年六种主要作物的农业生产情况101

3—4 仁寿县六种主要作物的单产1978—1 989年平均增长率%102

3—5 1983—1 989年仁寿县农民的人均收入102

第四节 仁寿县的农业技术管理系统103

一、政策环境103

二、法律背景113

三、政治和行政组织119

3—6 仁寿县统购生产资料价格134

第五节 结论147

附件 有关农业推广的法律和法律文件150

注释152

第四章 仁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县农业推广组织:具有技术和行政双重任务157

第一节 县农业局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组织结构158

4—1 1990年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组织结构162

第二节 仁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建情况165

第三节 人员情况166

第四节 农业知识及信息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分类168

第五节 行政关系169

一、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关系169

二、县“中心”与地区的关系171

三、与乡农技站的关系173

第六节 科研与推广的关系177

第七节 县“中心”的推广项目180

一、推广范围181

4—2 仁寿县1989年农业推广计划182

二、项目类型182

三、推广项目重点放在主要作物上183

四、组织者184

五、数量目标185

第八节 1990年的推广项目计划186

第九节 推广方法187

4—3 推广员对推广方法用途的评价189

第十节 典型的使用190

第十一节 培训和教育192

第十二节 技术承包193

第十三节 全面承包198

4—1 1慈航乡政府的组织结构图(1990)199

4—1 2钢铁乡政府的组织结构图(1990)200

第十四节 资金201

第十五节 推广人员对推广面临问题的看法203

4—4 仁寿县推广员对推广中重要问题的看法205

第十六节 结论206

注释209

第五章 农业推广中的村级:国家推广部门的延伸或上下连接的中间纽带211

第一节 两个乡和乡一村关系212

第二节 行政村214

5—1 钢铁乡和慈航乡的基本数据215

第三节 村的行政组织216

第四节 土地的分配和使用220

5—2 四个村1989年土地分配情况221

5—3 仁寿县1990年土壤分类标准222

5—4 农民的土地使用结构(播种面积)225

5—5 四个村1989年的基本数据226

第五节 村长和村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228

第六节 慈航乡的观音村229

第七节 慈航乡的水田村231

第八节 钢铁乡的奋勇村233

第九节 钢铁乡的花园村234

第十节 结论237

注释238

第六章 “我们不得不采用革新”——仁寿农民对推广—农场关系的认识241

第一节 样群及劳动力的安排245

6—1 样群的基本数据246

第二节 座谈者的任职和入党情况250

第三节 农民的收入252

6—2 1988—1 990年仁寿农产品国家和市场价格254

6—3 作物的商品率256

第四节 农民对农业推广货币和非货币形式的贡献259

6—4 样群的户和人均年收入260

6—5 四个村抽样农民的生产成本261

6—6 1慈航乡农户税收通知单264

6—6 2钢铁乡农民负担通知书265

6—7 1985年全国农民人均负担266

第五节 农场经营特性268

第六节 技术从何而来269

6—1 座谈人员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269

第七节 会议:获得新技术的窗口270

6—2 座谈者对会议重要性的估价271

第八节 看中学(一):示范和示范户273

第九节 看中学(二):田间参观和考察275

6—8 参加者在仁寿县内、外旅行的情况277

第十节 培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手段277

第十一节 印刷媒介280

第十二节 视听手段282

第十三节 知识、观点和信息的交流——传播网络的结构284

6—9 仁寿县的传播网络285

第十四节 生产资料的购买和使用287

6—1 0农民获得所需生产资料的来源288

第十五节 最成功的技术及其来源290

6—3 座谈者认为最成功的技术291

第十六节 在几乎垄断的技术市场中的革新决策292

第十七节 新技术运用中的记录和经济估价293

第十八节 从无偿到有偿293

第十九节 对农业推广的认识和对地方推广组织的评价294

6—4 座谈者给农业技术推广下的定义295

第二十节 农民对推广改革的看法296

第二十一节 其它推广服务组织299

第二十二节 结论300

注释302

第七章 结论307

附录一 在中国座谈的人员名单315

附录二 非中文参考文献320

后记340

3—1 仁寿县农业技术管理体系:政治和行政组织19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