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脉冲技术 下 应用与系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德)#·赫茨勒 H·霍茨瓦尔特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脉冲技术 下 应用与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常用公式符号目录1
第一章 引言5
第二章 脉冲的整形和产生14
2.1脉冲的整形14
2.1.1 频率滤波器14
2.1.1.1微分网络16
2.1.1.2积分网络17
2.1.1.3线性脉冲整形网络19
2.1.2幅度滤波器23
2.1.2.1幅度高通滤波器,幅度低通滤波器,幅度带通滤波器和幅度带阻滤波器23
2.1.2.2用非线性元件进行脉冲整形27
2.1.2.3电平位移和箝制30
2.1.2.4阈值判决器31
2.1.2.5比较器35
2.1.3 时间滤波器36
2.1.4取样滤波器40
2.2脉冲的产生42
2.2.1 矩形振荡的产生42
2.2.1.1双稳态电路43
2.2.1.2单稳态电路44
2.2.1.3多谐振荡电路45
2.2.2锯齿形振荡的产生46
2.2.2.1他控锯齿波发生器47
2.2.2.2 自激锯齿波发生器50
2.2.3 阶梯形振荡的产生50
第三章基本数字电路53
3.1逻辑代数基础53
3.1.1 逻辑代数基础,基本连接54
3.1.2 复连接,运算法则56
3.1.3 逻辑符号的简化表示方法60
3.1.4连接的置换性62
3.1.5 多个输出变量与多个输入变量的连接63
3.1.6具有存储效应的连接64
3.1.6.1 D触发器65
3.1.6.2 T触发器66
3.1.6.3RS触发器67
3.1.6.4 JK触发器67
3.1.6.5电路符号68
3.2.应用实例69
3.2.1 状态序列的自身连接69
3.2.2逻辑连接计算71
3.2.2.1加法72
3.2.2.2减法75
3.2.2.3乘法和除法77
3.2.3逻辑连接和代数连接的组合78
3.2.4多值代数80
3.2.5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82
3.2.6代码转换86
3.2.7二进制计数器和分频器86
3.2.8脉码调制信号接收设备的同步装置88
3.3关于逻辑代数理论的结束语93
第四章接转设备95
4.1原理95
4.1.1基本概念和限制95
4.1.2 程序数据和问题数据的处理99
4.1.3数据的逻辑连接99
4.1.4 接转设备中时间流程的意义101
4.1.5接转设备的基本功能102
4.2流程控制方法104
4.2.1 问题的提出104
4.2.2时序的建立108
4.2.3布线程序逻辑关系的建立110
4.2.4存储程序逻辑关系的建立114
4.2.4.1 流程逻辑表的一个例子115
4.2.4.2按程序原理分类118
4.2.5 同步接转设备119
4.2.5.1节拍的必要性119
4.2.5.2 多节拍系统120
4.2.6时间复用122
4.2.6.1流程方式122
4.2.6.2有或无中间缓冲存储器情况下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的处理123
4.2.6.3处理顺序,优先权123
4.2.6.4相位逻辑原理(程序控制单元技术)125
4.2.6.5结束语126
4.3 中心接转设备的负荷能力和利用率126
4.4应用和发展趋势127
4.4.1 应用观点127
4.4.2通用性和复杂性129
4.4.3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影响130
第五章组件132
5.1 元器件132
5.1.1半导体器件132
5.1.1.1双极型器件133
5.1.1.2场效应器件144
5.1.1.3无源半导体器件150
5.1.2磁性元件151
5.1.2.1磁芯152
5.1.2.2其它磁性元件155
5.1.3光学器件156
5.1.3.1光发射器156
5.1.3.2光接收器158
5.2逻辑组件159
5.2.1 双极型集成电路161
5.2.1.1二极管-晶体管-逻辑,DTL161
5.2.1.2晶体管-晶体管-逻辑,TTL163
5.2.1.3低速抗干扰逻辑,LSL170
5.2.1.4射极耦合逻辑,ECL171
5.2.1.5专用逻辑电路175
5.2.1.6集成注入逻辑,I2L177
5.2.2单极型集成电路182
5.2.2.1 单沟道工艺182
5.2.2.2互补工艺187
5.2.2.3总的比较191
5.2.3组装工艺192
5.2.3.1半导体电路管壳192
5.2.3.2组件板194
5.2.3.3框架195
5.3存储组件197
5.3.1 磁存储器197
5.3.1.1 铁氧体磁芯矩阵197
5.3.1.2平面磁膜200
5.3.1.3 磁镀线存储器202
5.3.1.4磁泡203
5.3.2半导体存储器208
5.3.2.1 双极型存储器208
5.3.2.2 MOS存储器212
5.3.3无源固定存储器217
第六章存储器系统218
6.1 结构及其在接转设备中的应用218
6.2具有随机存取的读/写存储器系统222
6.2.1 磁芯存储器系统222
6.2.2半导体存储器系统228
6.2.2.1 双极型半导体存储器系统229
6.2.2.2 MOS半导体存储器系统230
6.3随机存取固定存储器系统233
6.4串行存取读/写存储器系统236
6.5存储器系统的可靠性236
6.5.1 存储器系统的监视237
6.5.2存储器系统中的纠错244
第七章信息交换技术249
7.1交换技术的基本任务250
7.1.1耦合250
7.1.2信号254
7.1.2.1 用户和交换站之间的信号255
7.1.2.2交换站之间的信号258
7.1.3管理功能259
7.2话务量理论的基本概念259
7.2.1 话务量260
7.2.2 损失和等待可能性261
7.2.3话务量损失的分类,耦合结构的性质261
7.2.4 结果262
7.3控制原理264
7.3.1 直接和间接控制的交换系统264
7.3.2存储程序交换系统266
7.3.3控制的集中度269
7.4网路结构269
7.4.1 通信网路的基本结构形式270
.7 4.2大型市内电话网的结构272
7. 4.3 德国长途拨号网的结构275
7.5结束语276
第八章信息传输技术277
8.1数字传输的发展过程277
8.2数字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281
8.2.1 调制与群聚终端设备的原理282
8.2.1.1基本结构282
8.2.1.2节拍中心的任务和工作方式,同步285
8.2.2线路设备原理296
8.3数字信号的终端设备300
8.3.1信号种类300
8.3.1.1话音信号301
8.3.1.2数据信号309
8.3.1.3声音信号312
8.3.1.4图象信号315
8.3.1.5载波信号328
8.3.2 同步方法和群聚方法332
8.3.3 30和120话路均PCM调制设备和多路调制设备337
8.3. 3.1 基本系统PCM30337
8.3.3.2一个群聚四路2048千比特/秒信号的数字多路调制器341
8.4数字信号的传输媒质343
8.4.1 基本情况343
8.4.2对称传输线345
8.4.2.1对称传输线在传输数字信号时的技术特性345
8.4.2.2 2048千比特/秒的线路设备351
8.4.3 同轴电缆线路359
8.4.4 无线电通信366
8.4.4.1移动式无线电通信366
8.4.4.2地面无线电接力通信367
8.4.4.3卫星无线电通信372
8.4.5 圆波导传输技术376
8.4.6光纤传输技术378
8.5数字传输系统的分级379
第九章数字交换和综合通信网383
9.1综合形式383
9.1.1 交换技术与传输技术的综合(第一类综合)383
9.1.2数字通信网中长途通信业务的综合(第二类综合)384
9.2数字耦合区384
9.2.1 数字信号的空间转接385
9.2.2数字信号的时移389
9.2.3组群方式391
9.2.3.1 仅以时间级交换391
9.2.3.2主要以空间级交换394
9.2.3.3数字存储程序交换系统(EWSD)的组群方式395
9.2.3.4四线转接的结果397
9.3振铃398
9.3.1通道内振铃398
9.3.2 中央符号通道振铃400
9.4同步401
9.4.1节拍同步401
9.4.1.1主从法402
9.4.1.2相差均值法403
9.4.2 帧识别与通道识别408
9.5综合通信网路投产的可能性412
9.5.1对综合通信网的基本经济估价413
9.5.2市内通信网415
9.5.3 区域性长途通信网416
9.5.4超区域长途通信网418
9.6通信业务的综合-展望与问题419
9.6.1 数字通信网中通信业务的分类419
9.6.2 关于通信业务综合的不同观点420
第十章定位技术423
10.1 脉冲技术在无线电定位中的意义和限制423
10.2脉冲测距425
10.2.1 距离分辨率和测距精度425
10.2.2发现概率与虚警概率427
10.2.2.1干扰影响427
10.2.2.2雷达方程429
10.2.2.3发现的统计性质430
10.2.3脉冲压缩436
10.2.4 固定目标抑制445
10.2.4.1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主要问题445
10.2.4.2恒脉冲频率下的多普勒滤波449
10.2.4.3采用可变脉冲频率的多普勒数字滤波453
10.2.5 模糊函数的意义455
10.3设备原理方框图二例458
10.3.1 无固定目标抑制的全景雷达458
10.3.2 有固定目标抑制的全景雷达461
10.4二次雷达464
10.4.1脉冲传输464
10.4.2编码与译码466
10.4.3系统的固有干扰469
10.4.4 某询问站和应答器的原理方框图472
文献目录475
索引503
热门推荐
- 188990.html
- 2748089.html
- 736275.html
- 2827747.html
- 889322.html
- 726046.html
- 2100858.html
- 100843.html
- 2242705.html
- 2477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0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1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54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7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4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8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7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7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8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