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绘画构图基础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视觉设计研究所编;李晗鸣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5627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20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123页
- 主题词:绘画理论-构图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绘画构图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序言——构图的必要性9
构图的方法A以实景为基础10
从寻找主题开始用变形的方法创造个性化的作品构图的方法B以形象为基础进行组合14
自由展开形象的世界重视构图的静物画家构图的基本形式1 水平线18
水平线表现自然的广阔18
2 垂直线19
人工制造出的强烈的紧张感19
3 水平与垂直的组合22
基本的易于控制的构图方法22
4 斜线 创造动感与节奏26
5 曲线 曲线表现柔和的圆滑感27
6 三角形30
三角形的构图是最为稳定的30
7 中空的三角形31
中空形成轻快的构图31
8 倒三角形34
并不是笨重的形状,很容易取得平衡34
9 复合三角形34
动态的强有力的复合三角形34
10 菱形 菱形的重心应和垂直线一致35
11 三角形的变形35
与V字型的组合,产生不可思议的稳定感35
12 对角线 对角线是隐藏起来的基准线38
13 放射线 力度集中在画面的中心39
14 X形远近透视法42
透视图是表现远近感的基本方式42
15 ?-锯齿形远近透视法43
锯齿形可以确切地表现距离感43
16 C-曲线形远近透视法46
可以表现流畅的远近感46
17 全景图47
用眺望的方法展开世界47
18 窥视50
强调对面的景色50
良好的稳定感,受限制的沉稳性54
19 镶边54
20 封闭的空间55
墙壁产生可依靠的安定感55
21 以光为中心58
光和火可以让人精神集中58
22 未变形的均一分布59
烟雾笼罩的朦胧世界构图的原则59
23 主角与配角62
绘画要围绕主体进行构图主体不突出将使画面紊乱62
24 近景·中景·远景·点景63
风景画由近景、中景、远景三部分构成点景是风景画的节奏63
视线不能在画面以外各种物体相互作用,创造出动感66
25 引导线66
26 比例-2等分线与4等分线70
1/2、?、黄金分割率、?的分割基准线并非绝对的标准70
27 比例-黄金分割率与?74
2等分、4等分是稳定的比例黄金分割率是最佳的比例74
28 平衡78
出色的平衡性让人感到舒服动作的施体与受体78
29 明暗的对比82
对比产生趣味最有效果的明暗对比82
30 曲线直线的对比83
柔和与钢硬的对比二者混合构成自然的表现83
虽然不易掌握却是重要的因素笔触的疏密也是质地的一种86
31 质感的对比86
32 对立的形态87
山与海、男与女、宽与窄的对比将对立的两者置于画面的两极87
33 节奏90
形状的重复产生节奏感节奏形成安稳感90
34 镜面效果91
水面的倒影产生重复的效果倒映的形象使画面有整体感91
35 群组化94
将物体分组连接,使其群组化通过重叠或人物的视线将各物体连接起来94
36 连接95
用流水或带子、细绳、树枝等将两物相连95
使视线方向的空间偏大,感觉自然鸟和物体也有视线98
37 视线与余白98
38 后面的空间代表过去99
后方的空间代表逝去的时间后方的空间带有抵触感99
39 回眸的美人102
通过身体与视线产生复杂的动感方向一致时,简单纯朴却单调102
40 复合视线103
通过复合的视线产生复杂的动感103
41 视线的高度106
俯视·水平·仰视106
42 观察物体的角度107
从下向上仰视·稍稍从上俯视·复合的视角和视线107
大片的空白显得高雅而沉稳空白较少的话,显得热闹而有生气110
43 空白的多少110
44 物体的数量111
物体数量多的话,就显得富有活力风景画中也有同样的效果111
45 大小的变化率115
大小的差异越大越能产生动感115
46 图和地的关系116
形状的背后有“地”存在颠倒图和地,创造新的形式116
47 修整的原则117
强调重要的地方创造栩栩如生的动态117
48 基准线和基准点118
49 重心的高低119
高重心产生动态、低重心产生静态 中心点是潜在的稳定点119
50 用透视法表现的远近感120
热门推荐
- 17294.html
- 451455.html
- 3543413.html
- 3532945.html
- 1003295.html
- 3364092.html
- 2904653.html
- 2623012.html
- 2902416.html
- 1084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5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07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67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6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4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26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3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9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6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