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 新世纪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 新世纪第3版
  • 方邦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4301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93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急救-中西医结合疗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 新世纪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西医急救医学的发展史1

一、中医急救医学的发展1

二、西医急救医学的形成与发展4

三、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形成与现状5

第二节 急救临床思维与方法6

一、概述6

二、急救临床思维的五个关系6

三、临床思维的培养7

四、中西医结合急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7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在急救医学中的优势及特色8

一、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特色9

二、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的优势10

第四节 急救医学医患沟通技巧及人文关怀11

一、急救医学医患沟通技巧原则11

二、急救医学人文关怀12

第五节 急诊科、ICU建设要求及标准13

一、急诊科建设要求及标准13

二、重症监护病房建设要求及标准16

第二章 院前急救17

第一节 概述17

第二节 院前急救技术18

一、现场急救和呼救18

二、止血19

三、包扎21

四、固定22

五、转运23

第三节 院前转运的监护和救治25

一、转运原则25

二、转运要求25

三、转运方法26

四、各类患者的转运26

第四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处理29

一、概述29

二、预防与应急处理基本程序31

三、食物中毒32

四、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理与准备33

五、传染病37

第五节 灾难的紧急医学救援39

一、救援知识、技能的普及39

二、进行防灾、抗灾的演练40

三、关注重点人群40

四、灾难现场的医学救援41

五、伤员的现场分拣42

六、伤员的分级救治44

第三章 急诊常见症状的病情评估及分层救治46

第一节 发热4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47

二、中医病因病机47

三、临床表现48

四、诊治要点49

五、急救处理51

六、中医治疗53

第二节 心悸5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56

二、中医病因病机56

三、临床表现57

四、诊治要点57

五、急救处理60

六、中医治疗63

第三节 呼吸困难6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5

二、中医病因病机67

三、临床表现67

四、诊治要点68

五、急救处理71

六、中医治疗72

第四节 抽搐7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74

二、中医病因病机75

三、临床表现76

四、诊治要点76

五、急救处理78

六、中医治疗79

第五节 意识障碍8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1

二、中医病因病机81

三、临床表现82

四、诊治要点83

五、急救处理85

六、中医治疗86

第六节 急性出血8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87

二、中医病因病机88

三、临床表现88

四、诊治要点89

五、急救处理91

六、中医治疗92

第七节 急性胸痛9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95

二、中医病因病机96

三、临床表现96

四、诊治要点97

五、急救处理100

六、中医治疗101

第八节 急性腹痛10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02

二、中医病因病机104

三、临床表现104

四、诊治要点105

五、急救处理108

六、中医治疗109

第九节 急性头痛1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0

二、中医病因病机112

三、临床表现112

四、诊治要点113

五、急救处理115

六、中医治疗115

第十节 瘫痪11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17

二、中医病因病机118

三、临床表现119

四、诊治要点120

五、急救处理124

六、中医治疗125

第四章 心肺脑复苏12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27

二、中医病因病机127

三、临床表现128

四、诊治要点128

五、急救处理128

六、中医治疗132

第五章 休克13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34

二、中医病因病机135

三、临床表现135

四、诊治要点136

五、急救处理138

六、中医治疗139

第六章 脓毒症14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41

二中医病因病机143

三、临床表现143

四、诊治要点144

五、急救处理145

六、中医治疗147

第七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4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49

二、中医病因病机150

三、临床表现150

四、诊治要点151

五、急救处理151

六、中医治疗152

第八章 呼吸系统急症155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5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55

二、中医病因病机156

三、临床表现157

四、诊治要点157

五、急救处理159

六、中医治疗161

第二节 重症哮喘16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62

二、中医病因病机163

三、临床表现164

四、诊治要点164

五、急救处理165

六、中医治疗166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咯血16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68

二、中医病因病机169

三、临床表现169

四、诊治要点170

五、急救处理171

第四节 重症肺炎17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74

二、中医病因病机174

三、临床表现175

四、诊治要点176

五、急救处理178

六、中医治疗181

第五节 肺栓塞18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83

二、中医病因病机184

三、临床表现184

四、诊治要点184

五、急救处理188

六、中医治疗189

第六节 急性呼吸衰竭19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90

二、中医病因病机191

三、临床表现191

四、诊治要点192

五、急救处理193

六、中医治疗194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急症196

第一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9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96

二、中医病因病机197

三、临床表现198

四、诊治要点199

五、急救处理200

六、中医治疗202

第二节 恶性心律失常20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04

二、中医病因病机205

三、临床表现205

四、诊治要点208

五、急救处理209

六、中医治疗213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21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15

二、中医病因病机217

三、临床表现217

四、诊治要点218

五、急救处理219

六、中医治疗220

第四节 高血压危象22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22

二、中医病因病机223

三、临床表现223

四、诊治要点224

五、急救处理225

六、中医治疗228

第十章 消化系统急症230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23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30

二、中医病因病机230

三、临床表现231

四、诊治要点231

五、急救处理233

六、中医治疗234

第二节 急性消化道出血23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35

二、中医病因病机236

三、临床表现236

四、诊治要点237

五、急救处理238

六、中医治疗240

七、预防及调护241

第三节 急性肠梗阻24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41

二、中医病因病机242

三、临床表现242

四、诊治要点243

五、急救处理244

六、中医治疗246

第十一章 内分泌与代谢急症248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4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48

二、中医病因病机249

三、临床表现250

四、诊治要点250

五、急救处理251

六、中医治疗253

第二节 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25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54

二、中医病因病机254

三、临床表现255

四、诊治要点256

五、急救处理256

六、中医治疗259

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急症26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6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61

二、中医病因病机263

三、临床表现263

四、诊治要点264

五、急救处理265

六、中医治疗268

第十三章 肾与泌尿系统急症269

第一节 肾绞痛26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69

二、中医病因病机270

三、临床表现270

四、诊治要点271

五、急救治疗272

六、中医治疗272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273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74

二、中医病因病机274

三、临床表现275

四、诊治要点276

五、急救处理277

六、中医治疗279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急症281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28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81

二、中医病因病机282

三、临床表现283

四、诊治要点284

五、急救处理285

六、中医治疗288

第二节 急性脑出血28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89

二、中医病因病机290

三、临床表现290

四、诊治要点292

五、急救处理292

六、中医治疗293

第三节 癫痫持续状态29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95

二、中医病因病机296

三、临床表现296

四、诊治要点296

五、急救处理298

六、中医治疗300

第十五章 急性中毒302

第一节 概述30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02

二、中医病因病机303

三、临床表现304

四、诊治要点306

五、急救处理306

六、中医治疗309

第二节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09

二、中医病因病机310

三、临床表现311

四、诊治要点312

五、急救处理312

六、中医治疗314

第三节 急性百草枯中毒31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15

二、中医病因病机315

三、临床表现315

四、诊治要点316

五、急救处理317

六、中医治疗318

第四节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319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19

二、中医病因病机319

三、临床表现320

四、诊治要点320

五、急救处理321

六、中医治疗322

第五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32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2

二、中医病因病机323

三、临床表现323

四、诊治要点324

五、急救处理325

六、中医治疗325

第六节 急性有害动植物和中药中毒32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26

二、临床表现327

三、诊治要点328

四、急救处理329

第十六章 理化因素损伤331

第一节 中暑33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31

二、中医病因病机331

三、临床表现332

四、诊治要点333

五、急救处理333

六、中医治疗333

第二节 电击伤33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35

二、中医病因病机336

三、临床表现336

四、诊治要点336

五、急救处理337

六、中医治疗337

第三节 淹溺33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38

二、中医病因病机338

三、临床表现338

四、诊治要点339

五、急救处理339

六、中医治疗340

第十七章 急性创伤341

第一节 颅脑创伤34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41

二、中医病因病机342

三、临床表现342

四、诊治要点344

五、急救处理345

六、中医治疗347

第二节 胸部创伤347

一、肋骨骨折347

二、创伤性气胸349

三、创伤性血胸350

第三节 腹部创伤351

一、肝外伤351

二、脾脏损伤352

三、胃外伤353

四、小肠及肠系膜外伤354

第四节 四肢创伤35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56

二、中医病因病机357

三、临床表现358

四、诊治要点360

五、急救处理362

六、中医治疗363

第五节 烧伤36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64

二、中医病因病机365

三、临床表现365

四、诊治要点366

五、急救处理368

六、中医治疗374

第十八章 儿科急症376

第一节 小儿心搏呼吸骤停37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76

二、中医病因病机377

三、临床表现377

四、诊治要点377

五、急救处理377

六、中医治疗381

七、调护381

第二节 小儿惊厥38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82

二、中医病因病机383

三、临床表现384

四、诊治要点384

五、急救处理386

六、中医治疗387

第十九章 妇科急症390

第一节 异位妊娠39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90

二、中医病因病机390

三、临床表现391

四、诊治要点392

五、急救处理392

六、中医治疗393

第二节 先兆子痫395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395

二、中医病因病机396

三、临床表现396

四、诊治要点397

五、急救处理398

六、中医治疗400

第二十章 急诊危重症监测及管理401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401

一、基础生命体征监测401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403

第二节 呼吸功能监测408

一、气体交换监测408

二、呼吸力学监测409

第三节 肝功能监测416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417

二、酶学检测419

三、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检测423

四、摄取、排泄功能检测424

第四节 肾功能监测425

一、肾脏灌注指标监测425

二、实验室指标监测426

三、肾脏多普勒超声在肾功能监测中的应用428

第五节 胃肠功能监测428

一、症状与体征观察428

二、肠屏障功能监测428

三、胃肠黏膜pHi的监测429

四、腹内压的监测430

第六节 脑功能监测431

一、神经系统体检431

二、颅内压监测432

三、脑血流监测435

四、脑氧及脑代谢监测436

五、脑电图监测441

六、脑功能的多元化监测442

第七节 凝血功能监测443

一、凝血机制443

二、凝血功能、纤溶状态监测445

第二十一章 急诊检查与治疗技术450

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450

一、适应证450

二、禁忌证450

三、插管方法450

四、并发症451

五、拔管451

第二节 气管切开451

一、适应证452

二、手术方法452

三、术后并发症452

四、拔管453

第三节 机械通气453

一、机械通气概论453

二、机械通气应用的适应证与禁忌证455

三、机械通气的并发症456

四、呼吸机的脱机457

五、机械通气中气管插管或气切插管的气囊压监测457

第四节 电除颤与电复律458

一、电除颤术的发展458

二、心脏电复律机制459

三、非同步电复律460

四、同步电复律460

五、注意事项461

六、电除颤与心肺复苏(CPR)461

第五节 临时心脏起搏术462

一、适应证462

二、禁忌证463

三、临时心脏起搏的途径463

四、临时心脏起搏方式463

五、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464

六、临时心脏起搏常见并发症465

第六节 洗胃术466

一、催吐洗胃术467

二、胃管洗胃术467

第七节 血液净化技术470

一、血液透析470

二、其他急救常用血液净化技术472

第八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473

一、适应证474

二、禁忌证474

三、操作方法474

四、注意事项475

第九节 腰椎穿刺术476

一、适应证476

二、禁忌证476

三、操作方法476

四、注意事项477

第十节 腹腔穿刺术478

一、适应证478

二、禁忌证478

三、操作方法478

四、注意事项479

第十一节 骨髓腔输液技术480

一、适应证480

二、常用穿刺点480

三、建立通路的时间选择与输液速度480

四、输注药物与禁忌481

五、并发症与禁忌证481

第十二节 清创术481

一、基本概念481

二、伤口分类481

三、适应证481

四、具体操作481

五、注意事项483

六、术后处置483

第十三节 床旁快速检测技术484

一、POCT的特点484

二、POCT常用的分析技术484

三、临床应用484

第十四节 常用中医急救诊疗技术485

一、三棱针法485

二、针刺疗法486

三、艾灸法487

四、贴敷疗法488

五、刮痧疗法489

六、拔罐疗法490

主要参考书目4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