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工理论基础 第4版 翻译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俄)К.С.Демирчян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0697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136页
- 文件大小:313MB
- 文件页数:1158页
- 主题词:电工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工理论基础 第4版 翻译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3
第一部分 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3
第1章 电磁场概念和定律的总结3
1.1电磁场、电路和磁路理论课题的物理基础3
1.2带电基本粒子和物质的特殊形式——电磁场3
1.3电与磁现象之间的关系——电场和磁场是统一的电磁场的两个方面5
1.4带电粒子和物体的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高斯定理9
1.5物质的极化、电偏移和麦克斯韦假设11
1.6传导电流、转移电流和位移电流15
1.7电流连续性定理19
1.8电压、电位差和电动势21
1.9磁通和磁通连续性原理27
1.10电磁感应定律29
1.11磁链,自感和互感电动势,电磁惯性原理32
1.12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35
1.13磁场与电场的耦合37
1.14物质的磁化强度和磁场强度39
1.15 全电流定律42
1.16电磁场的基本方程43
第2章 电场和磁场的能量和机械显现45
2.1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电场中能量的分布45
2.2通电回路系统的能量和磁场中的能量分布47
2.3对带电物体的作用力51
2.4电磁力53
第1—2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59
1.1带电粒子和物体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59
1.2电位移和麦克斯韦公理62
1.3电流种类和电流连续性原理64
1.4电压和电位65
1.5磁感应强度和磁通连续性原理68
1.6电磁感应定律69
1.7电感和互电感72
1.8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74
1.9磁场与电场的关系75
1.10物质的磁化强度和全电流定律76
2.1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通电回路的能量80
2.2对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电磁力82
第3章 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定律86
3.1电路和磁路86
3.2电路元件;电路的有源和无源部分87
3.3电路中的物理现象和具有分布参数的电路88
3.4在电路理论中采用的科学抽象它们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范围;带有集中参数的电路90
3.5电路的参数;线性与非线性电路和磁路92
3.6电路基本元件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95
3.7电路元件中电流和电动势以及在它们端子上电压的假定正方向96
3.8电动势源和电流源98
3.9电路图100
3.10电路图的拓扑概念;电路的图103
3.11节点关联矩阵105
3.12电路定律106
3.13电路电流的节点方程109
3.14电路的回路方程;回路矩阵111
3.15 对电路截面中电流的方程;截面矩阵113
3.16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截面矩阵之间的关系115
3.17电路方程总系统;描述集中参数电路中过程的微分方程119
3.18分析与综合——电路理论的两项主要任务121
第二部分 线性电路理论123
第4章 正弦电流电路的基本性质和等效参数123
4.1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正弦的电动势源和电流源123
4.2周期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125
4.3以旋转矢量表示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矢量图127
4.4 R、L、C串联电路中稳定的正弦电流128
4.5 G、L、C并联电路中稳定的正弦电流131
4.6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133
4.7正弦电流电路中的瞬时功率和能量振荡135
4.8被看作二端网络的复杂交流电路的等效参数138
4.9给定频率下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140
4.10多因素对电路等效参数的影响142
第3—4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143
3.1电路元件143
3.2电路中的源144
3.3电路图的拓扑概念146
3.4基尔霍夫定律147
3.5拓扑矩阵147
3.6电路方程150
4.1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特性150
4.2相量图153
4.3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156
4.4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158
4.5被看作二端网络的电路的等效参数161
第5章 稳定正弦和恒定电流下电路的计算方法164
5.1复数符号法164
5.2复阻抗和复导纳167
5.3复数形式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表达式167
5.4按复电压和复电流计算功率168
5.5串联电路的计算169
5.6并联电路的计算170
5.7混联电路的计算170
5.8关于复杂电路的计算171
5.9基于将三角形联结变换为星形联结的电路计算175
5.10电动势源与电流源的变换177
5.11回路电流法179
5.12节点电压法185
5.13截面法190
5.14 混合变量法193
5.15 叠加定理和基于它的电路计算方法197
5.16互易定理和基于它的电路计算方法198
5.17等效发电机法200
5.18有互电感电路的计算203
5.19具有线性特性的变压器;理想变压器207
5.20经电场耦合的电路210
5.21复杂电路中的功率平衡210
5.22直流激励下复杂电路的计算211
5.23复杂电路稳态的计算问题212
5.24电路计算的拓扑法213
第5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217
5.1复数符号法217
5.2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222
5.3含互感电路的计算228
第6章 谐振现象和频率特性232
6.1电路中有关谐振和频率特性的概念232
6.2 R、L、C串联场合的谐振232
6.3 R、L、C串联电路的频率特性233
6.4 G、L、C并联的谐振237
6.5 G、L、C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238
6.6仅含电抗元件电路的频率特性240
6.7一般情况下电路的频率特性243
6.8感应耦合回路中的谐振245
6.9电路中谐振现象的实际意义247
第7章 三相电路的计算249
7.1多相电路和系统及其分类249
7.2电动势非对称和电路非对称情况下三相系统的计算252
7.3旋转磁场的获得254
7.4非对称三相系统的对称分量分解256
7.5运用对称分量法的三相电路计算257
第8章 周期非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电路的计算261
8.1周期非正弦电动势作用下线性电路瞬时稳定电压和电流的计算方法261
8.2非正弦电压下电流曲线形状与电路特性的关系263
8.3周期非正弦电流、电压和电动势的有效值265
8.4周期非正弦电流和电压的有功功率266
8.5三相电路中高次谐波的特点267
8.6关于有对称形状的电流或电压曲线时高次谐波的组成268
8.7复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269
8.8拍频振荡271
8.9调制振荡272
第6—8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274
6.1 R、L、C串联谐振274
6.2 G、L、C并联谐振275
6.3仅含电抗元件电路中的谐振277
6.4电路的频率特性278
6.5任意结构电路中的谐振279
7.1多相电路和系统的分类281
7.2三相电路的计算284
7.3旋转磁场286
7.4对称分量法287
8.1周期非正弦电压下电路的计算288
8.2非正弦电压下电路中电流的曲线形式291
8.3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有功功率292
8.4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293
第一卷习题解答(第1—8章)294
1.1粒子和物体电荷与它们电场的关系;高斯定理294
1.2电位移和麦克斯韦公理296
1.3电流种类和电流连续性原理297
1.4电压和电位299
1.5磁感应强度和磁通连续性定理301
1.6电磁感应定律302
1.7电感和互电感304
1.8电动势电场和涡流电场305
1.9磁场与电场的关系306
1.10物质的磁化强度和全电流定律307
2.1带电物体系统的能量和通电回路的能量309
2.2作用在带电物体上的力;电磁力310
3.1电路元件314
3.2电路中的源316
3.3电路图的图——电路图的拓扑316
3.4基尔霍夫定律316
3.5拓扑矩阵317
3.6电路方程317
4.1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的特性317
4.2相量图318
4.3 R、L、C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320
4.4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321
4.5被看作二端网络的电路的等效参数322
5.1复数符号法324
5.2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329
5.3含互感电路的计算339
6.1 R、L、C串联谐振341
6.2 G、L、C并联谐振342
6.3仅含有电抗元件电路中的谐振343
6.4电路的频率特性346
6.5任意结构电路中的谐振347
7.1多相电路和系统的分类349
7.2三相电路的计算351
7.3旋转磁场351
7.4对称分量法352
8.1周期非正弦电压下电路的计算353
8.2非正弦电压下电路中电流的曲线形式356
8.3周期非正弦量的有效值;有功功率356
8.4三相电路中的高次谐波357
计算任务题358
1.静电场和电容的计算358
2.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相量图的应用360
3.正弦电流电路的复数符号法计算362
4.复杂正弦电流电路的计算364
5.非正弦电动势、电压和电流下电路的计算369
第二卷374
本卷结构概述374
第9章 计算集中参数电路过渡过程的经典法375
9.1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375
9.2计算线性电路中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经典法375
9.3状态变量法376
9.4由初始条件求解积分常数378
9.5 R、L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379
9.6 R、 C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383
9.7 R、L、C串联电路中的过渡过程387
9.8电容C向R、L的放电390
9.9恒定电压激励下R、L、C电路的接通395
9.10正弦电压激励下R、L、C电路的接通396
9.11电路参数瞬间变化引起的过渡过程398
9.12复杂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402
9.13以状态变量法求解过渡过程406
9.14状态方程的数值积分416
9.15 数值积分方法的稳定性419
9.16电路微分方程组的刚性422
9.17求解电路状态方程数值解的系统方法427
9.18计算电路过渡过程的综合电路图方法430
第10章 计算集中参数电路过渡过程的算子法435
10.1函数、函数微分和函数积分的算子表征435
10.2函数映像(象函数)实例437
10.3算子形式的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439
10.4计算电路过渡过程的算子法441
10.5象函数到原函数的转换、展开定理443
10.6特征方程根的性质447
第11章 非周期函数的频谱表示——傅里叶积分变换;计算过渡过程的频率特性法449
11.1用傅里叶积分表征非周期性时间函数449
11.2频谱特性450
11.3给定时间函数的频率特性的求取451
11.4借助频谱特性计算过渡过程454
11.5傅里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复变频率概念455
第12章 脉冲电动势和任意波形电动势激励下电路的计算457
12.1脉冲电动势和脉冲系统的概念457
12.2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脉冲电动势作用下电路的计算458
12.3任意波形电动势激励下电路的计算——卷积积分(杜哈梅积分)461
12.4借助卷积积分和拉普拉斯有理变换计算稳态过程463
12.5借助拉普拉斯有理变换计算复杂电路的过渡过程466
12.6用拉普拉斯有理变换法计算脉冲电动势作用下的电路467
12.7基于电路差分方程求解计算脉冲串作用下的电路472
12.8 z变换法476
12.9借助z变换法计算电路中的过渡过程479
12.10电路中的偶变过程481
第9—12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483
9.1计算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状态变量法483
9.2 R、L和R、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486
9.3 R、L、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487
9.4电路参数瞬间变化引起的过渡过程488
10.1函数、函数微分和函数积分的算子表征488
10.2用算子法计算过渡过程490
11.1非周期性信号的频率特性492
11.2借助电路和信号的频率特性计算过渡过程494
12.1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495
12.2借助卷积积分计算电路的过渡过程497
12.3脉冲串作用下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498
第13章 四端网络一般性质的分析499
13.1四端网络方程的不同表征形式499
13.2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502
13.3四端网络参数的实验测定503
13.4四端网络的连接和四端网络方程的矩阵表示504
13.5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506
13.6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510
13.7反馈512
13.8有源四端网络513
13.9电路特性对元件参数变化的敏感度515
第14章 链式电路、滤波器、结构图518
14.1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518
14.2匹配链式电路的传递函数521
14.3滤波器522
14.4 k型低通滤波器524
14.5 m型低通滤波器526
14.6变频法、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528
14.7结构图531
14.8电路的稳定性问题533
第13—14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536
13.1四端网络的参数方程和方程组536
13.2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538
13.3四端网络参数的实验测定539
13.4四端网络的连接540
13.5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541
13.6反馈544
14.1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545
14.2滤波器546
14.3 k型和m型低通滤波器548
14.4低通滤波器549
14.5电路的稳定性550
第15章 电路的综合552
15.1电路的综合问题552
15.2无源电路输入函数的性质553
15.3以简单分数形式表征输入函数554
15.4分母具有实根和虚根的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实现——将网络函数分解为简单分数555
15.5分母仅有虚根的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实现——将网络函数表征为链式分数559
15.6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右半平面无零点和极点的检验564
15.7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当Re(p)=σ≥0时,函数Re[ F(p)]≥0的正值条件的检验566
15.8通常情况下二端网络输入函数的综合,具有实根、虚根和复根的给定函数的综合569
15.9四端网络传递函数的综合572
第16章 电路的诊断575
16.1电路诊断的任务和方法575
16.2诊断无源电路的节点阻抗法577
16.3诊断无源电路的广义节点阻抗法581
16.4诊断有源电路的节点阻抗法583
16.5原始数据欠完备和不相容条件下电路的诊断584
16.6具有刚性数学模型电路的诊断585
第17章 稳态下的分布参数电路591
17.1分布参数电路591
17.2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方程591
17.3正弦稳态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求解593
17.4用链式电路模拟均匀传输线595
17.5行波595
17.6均匀传输线的特性;无畸变传输线的条件597
17.7各种工作状态下的均匀传输线598
17.8无损传输线601
第18章 过渡过程状态下的分布参数电路605
18.1分布参数电路中的过渡过程605
18.2用经典法求解无畸变均匀传输线过渡过程的方程605
18.3用算子法求解无畸变均匀传输线过渡过程的方程607
18.4无畸变传输线中的波609
18.5传输线上波的成因及特点610
18.6两段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波的透射和反射611
18.7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613
18.8均匀传输线的接通过程615
18.9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有电抗性阻抗条件下的波过程617
18.10均匀传输线连接处有纯阻性阻抗条件下的波过程619
第15—18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622
15.1二端网络的综合622
15.2四端网络的综合622
17.1传输线的稳态计算623
17.2无畸变传输线625
17.3传输线的开路和路626
18.1单传输线上的过渡过程627
18.2若干不同波阻抗传输线连接情况下的过渡过程628
18.3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630
第三部分 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理论633
第19章 非线性电路元件及它们的特性和参数633
19.1非线性电路的特殊性质633
19.2具有非线性电阻的电路元件及其参数和特性634
19.3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对称特性和非对称特性636
19.4具有非线性电阻的惰性元件和无惰性元件640
19.5具有非线性电阻并能够稳定电流和电压的元件特性640
19.6半导体二极管作为电路的非线性元件641
19.7可控的非线性元件,含控制电极的离子器件646
19.8可控型非线性元件;电子三极管647
19.9电路的一种元件——电子三极管648
19.10可控型非线性元件——半导体三极管650
19.11电路的一种元件——半导体三极管653
19.12可控型非线性元件——可控硅闸流管656
19.13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657
19.14铁心线圈的参数和非线性特性661
19.15 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容器663
19.16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电动势源和电流源666
第20章 直流激励下非线性电路和磁路的计算667
20.1直流非线性电路的计算667
20.2含非线性元件但不含电动势源的多段电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668
20.3含非线性元件和电动势源的多段电路的串联、并联和混联670
20.4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672
20.5含两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674
20.6含三个非线性元件的复杂电路的计算675
20.7计算直流非线性复杂电路的数值方法677
20.8保证唯一解条件下直流非线性电路方程组的列写680
20.9小偏差条件下直流非线性电路特殊性质的解析研究683
20.10磁路的定律和参数686
20.11串联磁路的计算688
20.12有分支磁路的计算690
20.13永久磁铁的计算691
20.14永久磁铁磁路的计算692
第21章 周期过程下的非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磁路694
21.1含惰性非线性元件电路中周期过程的特点694
21.2含电感性惰性机电元件电路中的过程695
21.3含非惰性非线性元件电路中周期过程的特点;等效正弦曲线法697
21.4铁心线圈中电流、磁通和电动势的波形形状698
21.5铁心中的损耗699
21.6等效正弦曲线和磁链与电流的关系700
21.7铁心线圈的方程、相量图和等效电路701
21.8磁路的复磁阻702
21.9铁心变压器的方程、相量图和等效电路703
21.10基于等效正弦曲线的图解计算法705
21.11铁心线圈与电容器串联的铁磁谐振现象705
21.12铁心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的铁磁谐振现象707
21.13铁磁稳压器708
21.14非线性电路的一种可控电感元件——铁磁功率放大器710
21.15 计算非线性电路中周期过程的谐波平衡法711
21.16为变换频率分离非线性电路中的高次谐波713
21.17用铁磁元件实现基于零序谐波分离的倍频714
21.18分段线性逼近非线性元件特性条件下以时段特性契合法计算电路中的过程715
21.19含开关元件的非线性电路计算、交变电流的整流715
21.20使用可控开关进行整流调节和逆变718
21.21交流电路中的非线性电容器721
21.22正弦电压源供电下非线性电路的功率因数722
第22章 振荡理论基础和非线性电路中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724
22.1非线性电路中振荡过程的特点724
22.2恒压源供电下含电感和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状态的稳定性724
22.3恒压源供电下含电容和非线性电阻的电路状态的稳定性725
22.4稳定性问题研究中等效电路的选定726
22.5恒压源供电下判定复杂非线性电路状态稳定性的一般原理728
22.6非线性反馈系统中的晶体三极管自激振荡发生器731
22.7张弛振荡735
22.8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方法736
22.9计算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图解积分法737
22.10基于非线性元件近似解析表达式求解过渡过程的解析法740
22.11计算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逐时段解法743
22.12基于电路方程有条件线性化的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计算方法745
22.13过渡过程的相平面表征746
22.14建立相轨迹和计算过渡过程用的等倾线法750
22.15 幅值缓变法——范德伯尔法753
22.16非线性电路的频率性质757
22.17非线性电路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意义758
第19—22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759
19.1非线性电路的元件参数759
19.2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元件759
19.3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761
19.4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近似逼近762
20.1非线性元件的串联、并联和混联762
20.2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763
20.3非线性磁路765
21.1非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波形曲线的形状;等效正弦曲线法766
21.2铁心线圈和铁心变压器;铁磁振荡现象767
21.3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谐波平衡法和分段线性逼近法768
22.1平衡状态的稳定性769
22.2非线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770
22.3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771
22.4相平面法772
第二卷习题解答(第9—22章)773
9.1计算过渡过程的一般方法;状态变量法773
9.2 R、L和R、 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776
9.3 R、L、C电路中的过渡过程777
9.4电路参数瞬变引起的过渡过程778
10.1函数、函数微分和积分的算子表征778
10.2用算子法计算过渡过程779
11.1非周期性信号的频率特性783
11.2借助信号和电路的频率特性计算过渡过程784
12.1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784
12.2借助卷积积分计算电路的过渡过程786
12.3脉冲串作用下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788
13.1四端网络的参数方程和方程组790
13.2四端网络的等效电路793
13.3四端网络参数的试验测定794
13.4四端网络的连接795
13.5四端网络的传递函数796
13.6反馈802
14.1四端网络的特性参数803
14.2滤波器804
14.3 k型和m型低通滤波器807
14.4低通滤波器808
14.5电路的稳定性809
15.1二端网络的综合811
15.2四端网络的综合812
17.1传输线的稳态计算813
17.2无畸变传输线814
17.3传输线的开路和短路状态814
18.1单传输线上的过渡过程816
18.2若干不同波阻抗传输线连接情况下的过渡过程817
18.3传输线终端的波反射820
19.1非线性电路的元件参数823
19.2晶体三极管作为电路元件824
19.3铁磁材料的非线性性质827
19.4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近似逼近827
20.1非线性元件的串联、并联和混联828
20.2非线性电路的计算方法829
20.3非线性磁路830
21.1非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波形曲线的形状;等效正弦曲线法831
21.2铁心线圈和铁心变压器;铁磁振荡现象831
21.3非线性特性曲线的谐波平衡法和分段线性逼近法832
22.1平衡状态的稳定性832
22.2非线性电路中的自激振荡833
22.3非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计算833
22.4相平面法836
计算任务题837
1.集中参数电路中过渡过程的计算837
2.均匀传输线上过渡过程的计算842
第三卷848
本卷结构概述848
第四部分 电磁场理论849
第23章 电磁场方程849
23.1电磁场及其积分形式的方程849
23.2微分形式的全电流定律——麦克斯韦第一方程851
23.3微分形式的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第二方程853
23.4微分形式的高斯定理和麦克斯韦公理854
23.5微分形式的磁通连续性定理和电流连续性定理表达式857
23.6奥斯特-罗格拉斯基定理;斯托克斯定理857
23.7完整的电磁场方程组858
23.8两种不同电磁性能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861
23.9作为电磁场特殊情况的静电场和恒定场862
第24章 静电场863
24.1静电场的无旋性;电位梯度863
24.2远离带电体系统的电位和电场强度的递减865
24.3按给定电荷分布确定电位867
24.4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868
24.5导体表面的边界条件869
24.6两种电介质分界面的边界条件869
24.7静电学的基本任务872
24.8平面平行场872
24.9复变函数的应用875
24.10单根圆截面导体的场877
24.11呈一定角度相交两平面的场878
24.12双线传输线路的场879
24.13两平行不同轴柱体的场882
24.14平板电容器边缘的场883
24.15 建立平面平行场图的图解法885
24.16建立旋转体场图的图解法886
24.17建立非均匀绝缘介质场图的图解法886
24.18外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体887
24.19外均匀场中的电介质球887
24.20非均匀介质中电场的一般计算方法;积分方程法890
24.21外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893
24.22外均匀场中的金属球894
24.23镜像法894
24.24应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静电学问题897
24.25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静电场数值计算899
24.26计算非均匀介质中电场的变分法;有限元法900
第25章 电容的计算904
25.1两圆柱体之间的电容;两传输线的电容904
25.2物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906
25.3长平行导线系统的电位系数909
25.4计及大地影响的两导线间的电容910
25.5三相输电线的电容911
25.6用平均电位法计算导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和电容914
25.7按场图计算电容917
第23—25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918
23.1微分形式的电磁场方程918
23.2电磁场方程组920
23.3不同性质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921
24.1静电场的电位922
24.2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923
24.3平面平行静电场925
24.4复电位法926
24.5圆截面导线的静电场927
24.6静电场的图929
24.7积分方程法929
24.8镜像法930
24.9分离变量法931
24.10网格法和有限元法931
25.1圆柱体之间的电容932
25.2物体系统中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933
25.3传输线的电容934
25.4平均电位法937
第26章 恒定电场938
26.1恒定电流的电磁场方程938
26.2恒流导体周围电介质中的电场938
26.3传导介质中的电场和电流密度矢量场939
26.4两种传导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940
26.5传导介质中的电场与静电场的类比940
26.6电缆中的漏电流和电缆的绝缘电阻941
26.7接地电阻942
第27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945
27.1恒定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有旋性;电流区域外磁场的标量磁位945
27.2电流磁场的矢量磁位946
27.3将有旋磁场转换为无旋场的方法948
27.4基于矢量磁位的磁通量和磁场能量表达式950
27.5恒定磁场计算的主要任务951
27.6平面平行场952
27.7复变函数的运用953
27.8线性导体的场;平面平行电场与平面平行磁场的对应原理953
27.9在外均匀场中的通电直导线955
27.10任意形状有限截面积导体的场955
27.11圆截面导体的场956
27.12双线输电线路的场957
27.13不同磁导率两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958
27.14铁磁体平面附近的电流场;镜像法959
27.15 建立场图的图解法960
27.16空间任务;圆形通电回路的场963
27.17基于立体角的标量磁位表达式在该角下可看到电流回路965
27.18远离回路处任意形状回路的磁场966
27.19外磁场中的物体;与静电学任务的相似性967
27.20外均匀磁场中的球和旋转椭圆体967
27.21非均匀介质中的磁场;积分方程法的运用968
27.22退磁系数971
27.23 磁屏蔽971
27.24用有限差分法计算非均匀介质中的磁场972
第28章 电感的计算974
28.1互感和自感的基本表达式974
28.2两圆形回路的互感977
28.3圆形回路的电感978
28.4区段法979
28.5直线段组成回路的电感980
28.6直角框形回路的电感981
28.7两双导线线路之间的互感982
28.8双导线线路的电感982
28.9三相线路的电感983
第26—28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985
26.1电介质和传导介质中的恒定电场985
27.1磁场的标量磁位986
27.2磁场的矢量磁位987
27.3复磁位989
27.4镜像法991
28.1回路、线圈和引入线的电感992
28.2区段法994
28.3双导线线路的电感994
28.4三相线路的电感995
第29章 电介质中的交流电磁场997
29.1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997
29.2坡印亭矢量1001
29.3电磁能通量1003
29.4天线的电磁波辐射;赫兹的试验;列别捷夫的工作;波波夫的无线电发明1005
29.5电磁场电动力的矢量位和标量位1008
29.6带交变电荷的电偶极子1012
29.7距偶极子远小于波长处的电磁场1014
29.8距偶极子远超过波长处的电磁场1015
29.9偶极子和天线辐射的功率及阻抗1015
29.10电磁能沿输电线的传输1017
29.11沿金属管内腔的电磁能传输1019
29.12波导1019
第30章 传导介质中的交流电磁场1026
30.1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1026
30.2波长和波的衰减1028
30.3趋肤效应现象1029
30.4导线的有功阻抗和内感抗1029
30.5强趋肤效应下的导线阻抗1032
30.6铁磁性材料块状导体中的趋肤效应1034
30.7关于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1035
30.8平板中交流磁通的非均匀分布1036
30.9圆截面柱形导线中电流的非均匀分布1039
30.10圆截面圆柱形导线的有功阻抗和内感抗1043
30.11邻近效应;用感应法实现表面淬火1045
30.12电磁屏蔽1046
30.13电场和磁场的实验研究与仿真模拟1046
30.14关于电路和磁路理论任务与电磁场理论任务的区分准则1049
第29—30章的问答题、练习题和任务题1052
29.1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1052
29.2坡印亭矢量1052
29.3电磁场的涡流分量和电位分量1054
29.4沿线路导线的电磁能量传输1054
30.1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1055
30.2导线的有功阻抗和感抗1056
30.3交流磁通和电流的非均匀分布1060
30.4邻近效应;电磁屏蔽1061
第三卷习题解答(第23—30章)1062
23.1微分形式的电磁场方程1062
23.2电磁场方程组1065
23.3不同性质介质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1066
24.1静电场的电位1068
24.2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1071
24.3平面平行静电场1075
24.4复电位法1076
24.5圆截面导线的静电场1078
24.6静电场的图1078
24.7积分方程法1079
24.8镜像法1079
24.9分离变量法1080
24.10网格法和有限元法1081
25.1圆柱体之间的电容1081
25.2物体系统的电位系数、静电感应系数和部分电容1083
25.3传输线的电容1085
25.4平均电位法1089
26.1电介质和传导介质中的恒定电场1089
27.1磁场的标量磁位1092
27.2磁场的矢量磁位1093
27.3复磁位1097
27.4镜像法1099
28.1回路、线圈和引入线的电感1101
28.2区段法1104
28.3双导线线路的电感1104
28.4三相线路的电感1106
29.1电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1108
29.2坡印亭矢量1109
29.3电磁场的涡流分量和电位分量1110
29.4 沿线路导线的电磁能量传输1111
30.1传导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1114
30.2导线的有功阻抗和感抗1116
30.3交流磁通和电流的非均匀分布1123
30.4临近效应;电磁屏蔽1124
计算任务题1126
1.输电线路电容和电感的计算1126
2.平面平行磁场的场图制作及数值计算1131
翻译后记1135
热门推荐
- 1252580.html
- 2990331.html
- 2215552.html
- 1364964.html
- 346042.html
- 1003659.html
- 3466272.html
- 2972086.html
- 3597136.html
- 2330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3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87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2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95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95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76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8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9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