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靖华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 ISBN:780626633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933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981页
- 主题词:后妃-列传-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我站在大海面前(代序)1
苏轼论评5
一、总论5
苏轼传论5
论苏轼政治思想的发展18
苏轼与王安石、司马光的异同——兼论当前评价苏轼的几个问题29
苏轼是旷世无双的全能文士40
苏轼论创造成功的七要素49
二、诗论79
苏轼与宋诗的议论化理趣化79
苏轼“以才学为诗”论98
论苏轼关心民瘼的诗篇121
论苏轼的《和陶诗》及其评价问题133
评严羽的东坡论152
苏轼早期诗中的人生思考及其追求“高风绝尘”的审美趋向165
论苏轼诗风主流“高风绝尘”178
论苏轼晚年诗词中的“野性”194
三、词论207
论苏轼始作词于嘉祐初年207
苏轼的豪放词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215
论苏轼“以诗为词”促成词体革命226
苏轼的家庭、爱情诗词240
东坡历史性地为词创立新范式259
逆向效应的传承创造——从柳永、苏轼《戚氏》词的对比谈起282
四、文论317
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真正完成者317
文的“元”精神与苏轼的再创造342
艺术真实创作论351
前、后《赤壁赋》题旨新探367
论苏东坡的寓言艺术381
论《艾子杂说》确为东坡所作405
旷世英才在密州419
五、行踪论419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评苏轼居儋三年的思想和功业444
六、思想构成论461
反思与建构——论苏轼思想的“自己构成自己”461
天地精神境界——评苏轼岭海时期的人生反思506
七、影响论521
论李清照词与苏东坡的影响521
也谈苏辛词派529
八、苏轼研究论557
整体把握东坡文化现象的构成——《苏轼新评》前言557
“野性”主体和诗歌审美特征——《苏轼诗歌研究》序561
苏轼的综合论及综合研究苏轼566
一部详瞻博洽、超越古今的新编年谱——评孔凡礼《苏轼年谱》575
20世纪苏东坡文学研究综述586
九、史迹考论615
小引615
“东坡赤壁”即“周郎赤壁”——《赤壁战地考》序618
黄州赤壁与古战场地理环境吻合621
黄州赤壁确为赤壁之战古战址——与张国光、陈可畏先生商榷628
唐宋文学篇什641
从比较中整体探寻王维诗的生命本源——韩国柳晟俊《王维诗比较研究》序641
唐宋古文运动的阶段性及其质的区别——《唐宋散文精华》序646
唐宋诗的区别给我们的启迪651
从人生视角读词654
论苏味道与三苏657
冯延巳评传662
柳开评传675
宋祁评传690
论李清照是齐鲁文化性格的妇女典型704
李清照词的创作本色717
论李清照词“欲说还休”的复杂内涵——兼析《凤凰台上忆吹箫》谈起724
再论李清照“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对姚玉光“商榷”的商榷731
(一)物境与心境交互染色——《声声慢》探析742
探析李清照的两首晚期词742
(二)江山留与后人愁——《永遇乐》探析748
论宋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754
中国文学史研究775
中国神话的文雅化——屈原楚辞775
《列子》非伪书——马达著《列子真伪考辨》序786
《史记》奠定震铄古今的文史学术地位——《史记名篇赏析》前言793
《水浒》的创作倾向及其客观思想805
中国寓言的产生及其特征——《历代寓言选》前言818
中、韩两国的寓言传统834
谈中国古代诗体寓言——兼评《中国古代寓言诗选》的开拓性844
给俗语加上故事的翅膀——《中国俗语故事集》读后849
论即将进入21世纪的当今寓言855
时代呼唤具有独立学术品格的文学史——论冷成金《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并兼谈文学史的撰写862
理论教学篇什875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论及其艺术表现技巧875
古诗作法之蹊径——《诗词曲品赏百法》序887
世纪之交华语文新词汇教学的思考892
附录905
东坡文化重现辉煌——漫评朱靖华《苏轼论》的历史贡献905
快意雄风海上来——评朱靖华《苏轼论》915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记著名苏学专家朱靖华教授921
后记932
热门推荐
- 3016629.html
- 1228192.html
- 3131733.html
- 2224172.html
- 3261899.html
- 2804967.html
- 1631149.html
- 2857201.html
- 2835426.html
- 1191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07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8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8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6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1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6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3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87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