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
  • 刘锡良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5367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货币政策的运行背景1

1.1 货币政策运行的经济背景2

1.1.1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2

1.1.2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

1.2 货币政策运行的体制背景16

1.2.1 计划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16

1.2.2 投资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18

1.2.3 财税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20

1.2.4 价格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22

1.2.5 企业体制改革的成就及问题23

1.3 货币政策运行的金融背景27

1.3.1 中国金融改革的成就27

1.3.2 中国金融结构的特征31

1.3.3 中国金融结构的新变化34

小结39

2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分析41

2.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立41

2.1.1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形成41

2.1.2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具体含义的差异性45

2.1.3 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有所侧重50

2.1.4 对最终目标进行权衡的争论51

2.2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55

2.2.1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回顾55

2.2.2 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与评价56

2.2.3 选择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依据66

2.2.4 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73

2.3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76

2.3.1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立76

2.3.2 为什么应设置货币政策中介指标80

2.3.3 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若干标准81

2.3.4 我国可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分析84

小结91

3 调控方式与政策工具的选择93

3.1 调控方式的选择93

3.1.1 直接性政策工具与间接性政策工具的主要区别93

3.1.2 两种调控方式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条件94

3.1.3 不同的调控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经济金融环境98

3.2 间接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及其局限性99

3.2.1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及局限性100

3.2.2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及局限性107

3.2.3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及局限性114

3.3 中国目前条件下调控方式及政策工具的选择120

3.3.1 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从直接调控完全转向间接调控,直接运用三大政策工具的基本条件120

3.3.2 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127

3.3.3 其他国家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131

小结140

4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142

4.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142

4.1.1 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142

4.1.2 银行信贷收支对财政收支的影响150

4.1.3 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看二者配合的必要性152

4.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及协调机理162

4.2.1 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163

4.2.2 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其作用领域不同165

4.2.3 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区别166

4.2.4 发挥作用的时滞不同169

4.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模式171

4.3.1 关于双紧组合与双松组合171

4.3.2 关于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紧的配合模式174

4.3.3 关于财政政策紧,货币政策松的配合模式177

4.4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考179

4.4.1 两大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179

4.4.2 两大政策配合模式的选择182

4.4.3 两大政策协调配合,应着重解决的问题184

小结190

5 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192

5.1 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193

5.1.1 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93

5.1.2 利率、汇率与资本流动198

5.1.3 资本流动与货币供给200

5.2 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关系205

5.2.1 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矛盾性与统一性205

5.2.2 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冲突与协调207

5.2.3 开放型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外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211

5.3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内外部平衡及实现215

5.3.1 新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216

5.3.2 中国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矛盾218

5.3.3 中国保持内、外部均衡的政策选择220

小结235

6 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运作的回顾与分析237

6.1 1979年—1983年的货币政策效应238

6.1.1 经济金融背景239

6.1.2 货币政策的措施242

6.1.3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245

6.2 1984年—1988年8月的货币政策效应247

6.2.1 经济金融背景247

6.2.2 货币政策措施249

6.2.3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253

6.3 1988年9月—1992年1月的货币政策效应255

6.3.1 经济金融背景256

6.3.2 货币政策措施259

6.3.3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262

6.4 1992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效应267

6.4.1 经济金融背景267

6.4.2 货币政策措施272

6.4.3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277

小结284

7 中国未来货币政策的展望286

7.1 影响未来货币政策的几大要素286

7.1.1 经济因素287

7.1.2 体制因素292

7.1.3 金融因素300

7.2 货币政策的走势分析309

7.2.1 关于货币政策目标310

7.2.2 关于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问题317

7.2.3 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322

7.2.4 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几点建议326

小结329

参考文献331

后记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