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省志 卷43 中共云南省委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云南省志 卷43 中共云南省委志
  •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纂;中共云南省委员会办公厅编撰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2580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138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11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省志 卷43 中共云南省委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20

上卷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17

第一章 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创建117

第一节 组织创建117

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革命组织的成立117

二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云南特别支部120

三 中共云南特别支部120

第二节 早期组织121

一 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121

二 中共云南第一届临时省委123

三 中共云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及云南第二届临时省委124

四 中共云南省委126

第三节 重建党组织128

一 重建经过128

二 中共云南临时工作委员会129

三 中共昆明支部130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131

一 中共云南省特别委员会131

二 中共云南省工作委员会132

三 隐蔽精干 积蓄力量133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137

一 中共云南省工委137

二 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139

第二章 群众运动141

第一节 早期群众运动141

一 学生运动141

二 农民运动143

三 工人运动144

四 妇女运动146

第二节 抗日救亡运动147

一 抗日救亡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47

二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深入149

三 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15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城市爱国民主运动154

一 “一二·一”运动155

二 “李闻”惨案157

三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58

四 助学运动和人权保障运动159

五 反美扶日运动和“七·一五”事件160

六 昆明起义前后的城市群众斗争162

第三章 统一战线165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65

一 配合北伐 积极倒唐165

二 帮助建立国民党左派组织166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67

一 争取云南地方实力派168

二 推动滇军抗日救亡171

三 团结各界爱国民主人士174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176

一 巩固和扩大反蒋爱国统一战线176

二 争取卢汉起义181

第四章 武装斗争186

第一节 早期武装暴动186

第二节 红军长征过云南188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191

第四节 配合野战军解放云南193

一 粉碎蒋军大规模“围剿”193

二 参加昆明保卫战196

三 滇南战役198

下卷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205

第一章 中共云南省委员会组织机构沿革205

第一节 历届中共云南省委员会205

一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205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208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11

第二节 历届中共云南省顾问委员会216

一 中共云南省顾问委员会的建立216

二 中共云南省四大选出的省顾委217

三 中共云南省五大选出的省顾委217

第三节 历届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218

一 中共云南省委纪委、监委218

二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219

第四节 中共云南省委工作机构220

一 省委秘书长221

二 省委办公厅221

三 省委组织部223

四 省委宣传部223

五 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224

六 省委民族工作部225

七 省委政策研究室226

八 省委农村工作部226

九 省委工业工作部228

十 省委财政贸易工作部229

十一 省委文教工作机构229

十二 省委调查部230

十三 省委对外联络工作机构231

十四 省委社会部232

十五 省委政法委员会232

十六 省委保密委员会233

十七 省委党校234

十八 省委工、青、妇和干部教育工作机构234

十九 《创造》杂志编辑委员会235

二十 省委党史研究室235

二十一 省委老干部局236

二十二 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236

二十三 云南日报社237

第五节 中共云南省委派出机构239

一 中共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240

二 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党组240

三 中共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党组242

四 中共人民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党组243

五 中共云南省群众团体党组244

六 中共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机构党组、党委246

第六节 中共云南省地州市委员会组织机构296

一 组织沿革296

二 历届地州市委301

第二章 省委重大会议336

第一节 中共云南省代表会议336

第二节 中共云南省代表大会337

一 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337

二 中共云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341

三 中共云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342

四 中共云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346

五 中共云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350

第三节 省委重要会议351

一 安龙会议351

二 西山会议354

三 纠正“划线站队”错误的北京会议356

四 解决云南问题的北京会议357

五 贯彻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县书会议359

六 贯彻胡耀邦讲话精神的地书会议362

第三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364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364

一 接管364

二 建立云南省人民政权367

第二节 剿匪369

一 严重的匪患369

二 一元化领导剿匪斗争370

三 剿灭土匪372

第三节 捍卫人民政权382

一 镇压反革命活动382

二 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386

三 处置重大治安事件389

第四节 边境斗争和管理392

一 边境对敌斗争393

二 边境管理398

第五节 清理复查案件404

一 案件的清理405

二 案件的全面复查407

第六节 禁毒408

一 肃清旧社会遗留的烟毒危害409

二 打击境外毒品的渗透413

第七节 维护社会治安422

一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422

二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424

第四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427

第一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427

一 稳定物价和征粮427

二 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429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432

一 “三反”运动432

二 “五反”运动435

第三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38

第四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441

第五节 “大跃进”和“反右倾”444

一 “大跃进”444

二 局部调整和“反右倾”453

第六节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和城市“社教”运动459

一 全面调整国民经济460

二 城市社会主义教育运动472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476

一 三次大曲折476

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工作480

三 教育、卫生事业受到严重冲击484

第八节 粉碎“四人帮”后的整顿487

一 工交企业的整顿487

二 财经商贸工作的整顿489

三 文教卫生工作的整顿491

四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492

第九节 经济、政治体制改革497

一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497

二 城乡集体经济的发展505

三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509

四 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511

五 政治体制改革518

六 机构改革519

七 对外开放的发展521

第五章 农村变革526

第一节 减租退押526

一 减租退押的准备526

二 减租退押运动532

第二节 土地改革538

一 第一批土地改革538

二 第二批土地改革545

三 第三、四批土地改革548

四 缓冲区的土地改革557

五 土地改革复查559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565

一 互助组565

二 初级合作社568

三 高级合作社574

四 以粮食问题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辩论577

第四节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577

一 “大跃进”运动578

二 人民公社化581

三 纠正“共产风”583

四 “反右倾”斗争587

五 大办农业593

第五节 调整管理体制和开展“社教”运动594

一 纠正“五风”错误595

二 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597

三 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600

四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02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与农业学大寨608

一 “文化大革命”对农业生产的破坏608

二 农业学大寨611

第七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农村改革618

一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18

二 政社分设和改革区乡体制625

三 改革统购派购制度和调整产业结构627

四 建立社会化生产服务体系631

五 发展壮大乡镇企业635

六 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638

七 科技兴农640

第六章 民族工作642

第一节 民主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642

一 增强民族团结和分类指导642

二 民族地区土地改革645

三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650

第二节 “左”的干扰和“文化大革命”652

一 “左”的干扰和调整652

二 “文化大革命”与拨乱反正654

第三节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658

一 云南民族地区的经济658

二 民族经济的起步660

三 民族经济的发展667

第四节 民族教育673

一 50年代民族教育673

二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675

三 民族教育的发展676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685

一 民族区域自治的建立和发展685

二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和法制建设689

第六节 培养选拔民族干部691

一 培养民族干部的开端691

二 曲折发展的十年693

三 “文化大革命”十年695

四 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696

第七章 统一战线工作701

第一节 人民政协工作701

一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701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的人民政协工作703

三 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706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713

一 贯彻“团结、进步、发展”的方针714

二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720

三 开创民主党派工作新局面723

四 贯彻新时期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726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工作729

一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30

二 对私营工商业者政治思想的改造738

三 “文革”中对工商业者工作的破坏740

四 新时期对工商业者的工作740

第四节 对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的工作742

一 团结教育742

二 全面落实对起义投诚人员的政策746

第五节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工作748

一 争取、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749

二 全面落实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政策755

第六节 宗教工作757

一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宗教内部的革新758

二 新时期的宗教工作762

第七节 台、港、澳和海外统战工作764

一 台、港、澳和华侨工作764

二 国外藏胞工作766

三 瓦解境外国民党军队残部767

第八节 对党外人士的举荐和合作共事768

一 对党外人士的举荐安排工作768

二 贯彻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的方针771

三 新时期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772

第九节 反右派斗争和改错工作773

一 反右派斗争773

二 对部分右派分子的摘帽工作777

三 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和改正错划右派工作779

第八章 组织建设783

第一节 基层组织783

一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783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787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788

第二节 党员793

一 发展党员793

二 党员构成798

三 党员处分799

四 党员奖励800

第三节 干部801

一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801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803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804

第四节 整党建党815

一 初期的整党建党815

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建党817

三 “文革”结束后的全面整党818

四 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821

五 党员重新登记823

第五节 落实政策工作825

一 制定政策826

二 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831

三 为云南地下党、“边纵”落实政策836

四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838

五 为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有关人员落实政策841

六 落实统战政策841

七 落实侨务政策843

八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845

九 确定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847

第九章 纪律检查849

第一节 案件检查849

一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850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853

第二节 党风建设854

一 党性党风党纪教育855

二 加强党纪党风的监督检查857

三 纠正不正之风859

四 为经济建设服务861

第三节 处理控告和申诉863

一 受理来信来访863

二 规范信访工作制度865

三 提供信息866

第四节 甄别、复查案件866

一 案件甄别866

二 案件复查868

第十章 机关政务871

第一节 政务管理871

一 综合传递信息871

二 文件办理和管理875

三 会务工作882

四 催办检查883

第二节 政策研究886

一 调查研究886

二 省情研究891

三 信息交流和组织协调892

第三节 保密工作892

一 保密教育892

二 保密检查895

三 保密技术897

四 保密制度建设898

第四节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900

一 受理信访900

二 办理案件903

三 反映情况调查处理907

第十一章 思想建设909

第一节 理论教育909

一 干部理论教育909

二 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920

三 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929

第二节 社会宣传932

一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932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939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940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944

一 起始阶段944

二 发展阶段946

三 曲折发展阶段949

四 深入发展阶段9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化的构建956

一 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956

二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期960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969

四 新的繁荣时期971

第五节 对外宣传988

一 边境对外宣传989

二 外宣调研与规划992

三 对外宣传的渠道与手段994

四 外宣教育和干部培训997

第十二章 党校教育1000

第一节 省委党校的成立和发展1000

一 创建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时期1000

二 “文化大革命”和拨乱反正1003

三 党校的全面改革和发展1005

第二节 党校建设的决策1008

一 创办党校和进行整风整党1008

二 “文革”前的培训轮训1010

三 “文革”中的学习班、读书班1015

四 “文革”后的培训轮训1016

五 “三基本”教育轮训班1023

六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读书班1030

七 党校的全面改革1032

第三节 学历教育和其他培训1035

一 校内班的学历教育1035

二 校外班的学历教育1038

三 函授学历教育1039

四 一年制干部培训1041

五 领导干部短期培训1041

第四节 各级党校教育1042

一 地州市委党校1042

二 县市区委党校1043

三 乡镇党校1044

四 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校1045

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104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048

一 派驻工作组1048

二 批判“三家村”在云南的分店1049

三 批判“四月提纲”1050

四 两大派群众组织的由来1051

五 “炮轰”与反“炮轰”的大辩论1053

六 “大串联”与“扫四旧”1054

第二节 从造反到夺权1056

一 赵健民横遭游街示众1056

二 阎红彦被迫以死抗争1058

三 孙雨亭被诬陷1060

四 省委档案被抢走1061

五 省委被争相夺权1062

第三节 军管与武斗1063

一 云南省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063

二 刘林元惨死岷山1064

三 两大造反派武斗的开端1065

四 两大派武斗遍及三迤1067

五 制止武斗1070

第四节 赵健民与康生的斗争1072

一 两次当面反映情况1072

二 赵健民被康生诬陷关押1073

三 狱中斗争1076

四 邓小平的关切和冤案平反1077

第五节 省革委会成立与“划线站队”1079

一 省草委会成立前后1079

二 “八·一五”会议1080

三 省革委第七次全会1082

四 “学习班”1086

五 “五七干校”的“斗批改”1095

六 冤假错案遍及城乡1096

七 “政治边防”和“二次土改”1099

八 云南地下党的历史被专案审查1102

九 谭甫仁之死1105

第六节 “批林批孔”运动1108

一 “批林批孔”意见的尖锐对立1109

二 帮派势力再掀动乱1110

三 “五·一八”事件1112

第七节 纠正“划线站队”错误1114

一 周恩来总理的指示1114

二 周兴向黎韦面授任务1114

三 帮派势力的猖狂破坏1116

四 整顿云南的重大成果1117

五 云发〔1975〕26号文件的贯彻1119

第八节 1976年的大反复1121

一 大反复的起源1121

二 帮派活动越演越烈1123

三 帮派头目密谋篡党夺权1124

第九节 十年动乱终结1127

一 粉碎“四人帮”1127

二 揭批“四人帮”1128

三 清查工作1131

四 “两案”审理11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