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 下
  • 张洪沅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65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学工业过程及设备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篇 扩散过程1

第十一章 物质传递原理1

第一节 一般概念1

11—1.总说1

第二节 相平衡2

11—2.两相简的平衡关系2

11—3.相组成的表示法3

第三节 扩散的基本定律4

11—4.在流体中的分子扩散4

11—5.在气相中的稳定扩散5

11—6.在液相中的稳定扩散6

11—7.扩散系数7

第四节 对流扩散与扩散相似8

11—8.对流扩散8

11—9.扩散相似12

第十二章 干燥14

第一节 概论14

12—1.去湿方法和干燥方式14

12—2.干燥过程的静力学和动力学14

第二节 干燥静力学15

(甲)蒸气和气体的混合物15

12—3.蒸气和气体混合物的性质15

12—4.空气湿含量或湿度的测定17

12—5.湿空气的I—X图17

(乙)空气干燥器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19

12—6.空气干燥器的操作原理19

12—7.空气干燥器的物料衡算20

12—8.空气干燥器的热量衡算21

12—9.理论干燥器与实际干燥器23

12—10.理论干燥器与实际干燥器的图解法24

第三节 干燥动力学26

12—11.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26

12—12.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27

12—13.固体物料干燥的机理27

12—14.干燥速度28

12—15.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29

12—16.干燥曲线和干燥速度曲线30

12—17.干燥介质湿含量不变时干燥速度的计算33

12—18.干燥介质湿含量变动时干燥速度的计算37

第四节 干燥器的构造41

12—19.干燥器的分类41

12—20.厢式干燥器42

12—21.间歇式减压干燥器43

12—22.洞道式干燥器44

12—23.多带式干燥器45

12—24.迴转式干燥器48

12—25.常压滚筒式干燥器50

12—26.圆筒式干燥器51

12—27.气流式干燥器52

12—28.喷雾式干燥器52

12—29.红外线干燥器与高频率干燥器54

12—30.干燥器的比较与选择54

第十三章 液体的蒸餾57

第一节 基本概念57

13—1.液体混合物的相平衡57

13—2.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62

第二节 简单蒸餾63

13—3.简单蒸餾的原理及其计算63

第三节 蒸汽蒸餾66

13—4.蒸汽蒸餾的原理及其计算66

第四节 精餾69

13—5.精餾原理69

13—6.简歇精餾与连续精餾的流程71

第五节 双组分混合液精餾塔操作的分析72

13—7.基本假设72

13—8.精餾段操作线方程式73

13—9.提餾段操作线方程式74

13—10.进料情况对于操作线的影响74

13—11.操作线的作法与应用75

第六节 确定分离双组分混合液的连续精餾塔塔板数的图解法78

13—12.理论塔板数、塔板效率与实际塔板数78

13—13回流比、塔板数与加热蒸汽消耗量之间的关系81

第七节 连续精餾装置的热量衡算83

13—14.莲续精餾塔的热量衡算83

第八节 简歇精餾的计算85

13—15.餾出液组成不变时的计算85

13—16.回流比不变时的计算87

第九节 蒸餾与精餾的设备及其计算87

13—17.蒸餾釜87

13—18.泡罩塔88

13—19.筛板塔94

13—20.填料塔95

13—21.泡罩塔与填料塔的比较100

第十四章 吸收与吸附101

Ⅰ.气体的吸收101

第一节 吸收理论102

14—1.气体在液体中的平衡溶解度102

14—2.吸收过程的机理104

14—3.吸收方程式106

14—4.吸收系数的数值110

第二节 吸收塔的计算112

14—5.物料衡算113

14—6.吸收剂的位耗用量113

14—7.填料塔主要尺寸的计算115

14—8.泡罩塔塔板数的决定122

14—9.非等温的吸收123

14—10.脱吸(提餾)123

第三节 吸收器的构造与吸收设备流程124

14—11.表面吸收器124

14—12.填料塔126

14—13.鼓泡式吸收器127

14—14.喷洒式吸收器128

14—15.各式吸收器的比较129

14—16.吸收设备流程129

Ⅱ.吸附131

第四节 吸附的基本概念131

14—17.总说131

第五节 吸附理论132

14—18.两相间的平衡关系132

14—19.吸附速率133

14—20.吸附剂的脱吸134

第六节 吸附设备及流程134

14—21.接触式吸附器135

14—22.固定填充床吸附器135

14—23.流动填充床吸附器136

Ⅲ.气体的增湿与减湿137

第七节 增湿与减湿的理论137

14—24.增湿与减湿过程中的物质传递137

14—25.增湿与减湿过程的机理138

第八节 增湿器与减湿器139

14—26.增湿器139

14—27.减湿器140

14—28.凉水塔140

第十五章 萃取144

第一节 萃取操作的物理基础144

15—1.物质分配定律144

15—2.萃取速率146

第二节 萃取的操作流程147

15—3.萃取流程简述147

第三节 固体的萃取149

15—4.萃取装置与操作149

15—5.萃取器的构造150

15—6.萃取设备的计算151

15—7.萃取器数目的代数计算法151

15—8.萃取器数目的图解计算法154

第四节 液体的萃取158

15—9.萃取装置与操作158

15—10.多效接触式萃取器数目的计算159

15—11.逆流塔式萃取器的计算167

第四篇 冷冻操作172

第十六章 冷冻172

第一节 基本概念172

16—1.冷冻操作的物理基础172

16—2.冷冻系数173

第二节 冷冻机与冷冻剂174

16—3.冷冻机的分类174

16—4.冷冻能力177

16—5.冷冻剂177

16—6.载冷体178

第三节 压缩蒸汽冻机179

16—7.理想压缩蒸气冷冻机179

16—8.实际压缩蒸气冷冻机180

16—9.温熵图和压焓图182

16—10.冷冻操作所需功率183

16—11.双级或多级压缩冷冻机185

16—12.压缩冷冻机的组成部分185

第四节 利用冷冻方法的气体液化及其他187

16—13.气体的液化187

16—14.用冷冻机加热188

第十七章 深度冷冻190

第一节 深度冷冻的物理基础190

17—1.获得深度冷冻的方法190

17—2.节流膨胀192

17—3.转化温度194

17—4.积分节流效应195

17—5.作外功的绝热膨胀196

17—6.热力学图表197

17—7.循环的冷冻能力198

17—8.气体液化的最小功和实际功199

第二节 深度冷冻循环200

17—9.简单林德循环200

17—10.中压林德循环203

17—11.氨预冷的林德循环205

17—12.克劳德循环208

17—13.海兰德循环210

17—14.卡皮查循环210

17—15.各种深度冷冻循环的比较211

第三节 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211

17—16.部分冷凝212

17—17.精餾213

第四节 深度冷冻装置的组成部分214

17—18.压缩机和膨胀机214

17—19.热交换器和蓄热器215

第五篇 机械操作217

第十八章 固体的粉碎与筛析217

第一节 粉碎的原理与方法217

18—1.基本概念217

18—2.粉碎的方法217

18—3.动能消耗量218

18—4.粉碎规程221

第二节 粉碎设备222

18—5.粉碎机的分类222

18—6.颚式压碎机222

18—7.锥形轧碎机224

18—8.滾碎机225

18—9.离心锤击式粉碎机227

18—10.盘磨228

18—11.球磨与棒磨228

18—12.环滚研磨机232

18—13.胶体磨233

18—14.粉碎流程233

第三节 筛析235

18—15.筛与筛析235

18—16.筛析后平均颗粒大小的计算237

18—17.筛的构造238

第十九章 固体流态化241

第一节 基本概念241

19—1.固定床与流化床的区别241

19—2.固体流态化发展简史241

19—3.流速变化时床层的三个阶段242

19—4.散式流态化、聚式流态化与不均匀现象243

第二节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245

19—5.流化床的流体阻力245

19—6.临界流速的确定246

19—7.颗粒被流体带出时的速度247

19—8.床内颗粒与流体的运动情况248

第三节 流化床中的传热248

19—9.流化床中传热的特征248

19—10.流化床层与器壁简的给热250

19—11.流体与固体颗粒间的给热251

第四节 流化床中的传质252

19—12.流化床中的传质简题252

19—13.传热与传质中j因素和摩擦系数的关系254

第五节 流化床的应用及结构256

19—14.流态化技术的应用256

19—15.流化床干燥与喷动床干燥256

19—16.流化床的主要结构257

19—17.固体流态化技术的优缺点258

参考书目260

附录261

附录8.各种气体水溶液的亨利系数值261

附录9.冷冻剂的物理性质261

附录10.冷冻盐水氯化钙和氯化钠的物理性质262

附录12.范德华方程式中常数a和b之值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