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基础
  • 李净,孟静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8260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概念1

一、中医护理学的内涵1

二、中医护理学的外延1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2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2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6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7

第三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8

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8

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方法9

上篇 中医基本理论12

第一章 阴阳五行12

第一节 阴阳学说1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1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3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5

第二节 五行学说18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18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22

第二章 藏象26

第一节 概述26

一、藏象的概念26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26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27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28

第二节 五脏28

一、心28

二、肺31

三、脾35

四、肝37

五、肾40

第三节 六腑45

一、胆45

二、胃45

三、小肠46

四、大肠47

五、膀胱47

六、三焦47

第四节 奇恒之腑48

一、脑48

二、髓49

三、骨49

四、脉50

五、女子胞50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51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51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56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58

第三章 气血津液60

第一节 气60

一、气的基本概念60

二、气的生成60

三、气的主要功能62

四、气的运动63

五、气的分类64

第二节 血67

一、血的基本概念67

二、血的生成67

三、血的运行68

四、血的主要功能69

第三节 津液70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70

二、津液的代谢70

三、津液的主要功能71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72

一、气与血的关系72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73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74

第四章 经络与腧穴77

第一节 经络77

一、经络系统的组成77

二、十二经脉78

三、奇经八脉80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81

五、经络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81

第二节 腧穴82

一、腧穴的概念82

二、腧穴的分类82

三、腧穴的作用82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83

五、十四经脉及常用穴位84

第五章 病因与病机101

第一节 病因101

一、外感病因101

二、内伤病因106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109

第二节 病机111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111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12

三、发病类型113

四、基本病机114

第六章 中药与方剂122

第一节 中药122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和贮存122

二、中药的性能123

三、中药的用法125

四、中药的分类126

第二节 方剂129

一、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30

二、方剂的常用剂型130

三、方剂的分类132

下篇 中医基本护理138

第七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138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38

一、整体观念138

二、辨证施护141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142

一、扶正祛邪143

二、护病求本144

三、标本缓急145

四、调整阴阳146

五、三因制宜146

六、预防为主148

第八章 中医护理诊法151

第一节 望诊151

一、望神151

二、望面色152

三、望形态153

四、望头项五官154

五、望舌156

六、望体表158

七、望小儿食指络脉159

八、望分泌排出物159

第二节 闻诊160

一、听声音160

二、嗅病气162

第三节 问诊163

一、一般问诊163

二、问现在症状164

三、妇科问诊170

四、儿科问诊172

第四节 切诊172

一、切脉172

二、按诊176

第九章 中医辨证施护179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179

一、表里辨证施护179

二、寒热辨证施护181

三、虚实辨证施护183

四、阴阳辨证施护186

第二节 脏腑辨证施护187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187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189

三、脾与胃病辨证施护191

四、肝与胆病辨证施护194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197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施护199

一、气病辨证施护199

二、血病辨证施护201

三、津液病辨证施护202

四、气血津液同病辨证施护203

第十章 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与常用技术208

第一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208

一、生活起居护理208

二、情志护理209

三、饮食护理210

四、用药护理211

五、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213

六、病后防复护理216

第二节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217

一、针刺法217

二、灸法218

三、拔罐法219

四、穴位按摩法220

五、刮痧法221

六、熏洗法222

七、湿敷法222

八、涂药法223

九、热熨法223

十、中药离子导入法224

十一、耳穴贴压法224

十二、中药灌肠法225

参考文献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