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人才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通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960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宏观人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宏观人才学3
第一章 我国人才总论3
1.1 鸟瞰神州论人才3
1.2 中华民族的人才智力优势11
1.3 宏观分布与调整16
1.4 “低谷区”与“橄榄型”22
1.5 现代领导者:面临挑战29
1.5.1 指导思想的变革30
1.5.2 理论观点的变革31
1.5.3 思维方式的变革32
1.5.4 工作方式的变革36
第二章 现代伯乐通鉴39
2.1 伯乐艺术精华何在?39
2.2 人才与非人才的区别40
2.3 创造才能高低之鉴别42
2.4 智力超常儿童之鉴别48
2.5 优秀儿童与早熟儿童的区别51
2.6 高创造性儿童之特征52
2.7 高智能型学生与高创造型学生之鉴别54
2.8 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55
2.9 智囊团成员的必备条件57
2.10 工程师业务能力的标准58
2.11 创新者与革新家的特征59
2.12 政治家型企业家的特征60
2.13 开拓型人才的特征62
2.14 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特征64
2.15 军事人才的特征68
2.16 艺术表演人才的鉴别69
2.17 科学家的特征69
2.18 社会科学人才的鉴别72
2.19 领导人才的特征74
2.20 从个体伯乐到制度伯乐76
第三章 发现人才之途78
3.1 要有求才之心78
3.2 “人才矛盾公式”与罗兰夫人的错觉79
3.3 克服情况不明的官僚主义81
3.4 锤炼自己的才能82
3.5 “潜人才”与“马太效应”83
3.6 “人才团”与“共生效应”85
3.7 人才发现的具体途径88
3.7.1 鼓励举荐法88
3.7.2 张榜招贤法90
3.7.3 考试竞赛法95
3.7.4 伯乐功能法98
3.7.5 信息渠道法101
第四章 识别人才之法104
4.1 慧眼识才谈何易104
4.2 原则与陷阱105
4.2.1 陷阱一:以相貌取人105
4.2.2 陷阱二:以言谈取人108
4.2.3 陷阱三:以己之长取人109
4.2.4 陷阱四:以派别取人109
4.3 人才识别的方法111
4.3.1 个案调查法111
4.3.2 作品分析法112
4.3.3 生理生化法113
4.3.4 情景模拟法114
4.3.5 面谈八步法117
4.3.6 面测考察法118
4.3.7 智力测验法121
4.3.8 专家系统法121
4.3.9 标准对照法121
4.3.10 纵横比较法122
第五章 使用人才之方124
5.1 战略性的转折:转轨与变型124
5.2 正确掌握标准125
5.3 开阔选才视野128
5.4 不可求全责备129
5.5 切忌用人唯亲133
5.6 贵在用当其才136
5.7 根除嫉贤妒能143
5.8 敢于破除旧格144
5.9 力戒贻误时机152
5.10 做到用人不疑155
5.11 坚持用养并重160
5.12 决策参考:哪些人不能接班当领导?164
第六章 考核人才之术168
6.1 考核种类及程序168
6.2 才能三态与考核结构171
6.3 实绩记录法173
6.4 报告审核法173
6.5 累积记分法176
6.6 自我考核法178
6.7 要素分解法184
6.8 对比排队法188
6.9 口试笔试法190
第七章 任用人才之策191
7.1 任用人才之策的变革191
7.2 民主选举法194
7.3 调查聘请法196
7.4 考试聘任法200
7.5 自荐审任法203
7.6 招标组班法204
7.7 价值工程原理在人才任用中的应用208
第八章 管理人才之道212
8.1 原则Ⅰ:能级原则212
8.2 原则Ⅱ:互补原则213
8.3 原则Ⅲ:动态原则215
8.4 原则Ⅳ:奖惩原则218
8.5 方法Ⅰ:矩阵法——连续波的艺术219
8.6 方法Ⅱ:跨度法——平方高的艺术222
8.7 方法Ⅲ:重叠法——连结针的艺术225
8.8 方法Ⅳ:预测法——阿波罗的艺术228
8.9 方法Ⅴ:目标法——零点五的艺术233
第九章 人才研究与开发的大趋势236
9.1 人才概念在变革中发展237
9.2 知识升值与人才增值238
9.3 时代骄子:综合性+通用性+适应性239
9.4 人才使用出现新的活力241
9.5 社会化的人才培养格局242
9.6 人才流动促进人才立法243
9.7 人才管理面向现代化243
9.8 多样化取代单一化244
9.9 迎接挑战的宏观人才结构演变245
后记250
第二部分 论文255
一 新人才观255
二 关于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几个问题294
三 组织人事工作者要研究人才理论317
四 创造性激发的系统分析348
五 论科技人才分类的意义358
六 多培养些“T型人才”365
七 令人困惑的“人才择劣录取法”368
八 人才管理的“鲇鱼效应”373
九 现代分身术377
十 人才学理论观点扫描381
十一 人才与人才学391
十二 毛泽东与人才科学403
十三 漫谈邓小平人才思想的三个特征414
十四 论现代人事技术421
十五 中美人事管理的跨文化比较427
十六 香港的公务员培训447
十七 团队情商与企业发展468
跋:我的人才研究之路474
热门推荐
- 3594674.html
- 3173803.html
- 2348320.html
- 3424389.html
- 2948754.html
- 3198241.html
- 2972355.html
- 430341.html
- 3640019.html
- 1483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43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2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53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1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83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1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6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3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