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论刑法学专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理论刑法学专论
  • 陈晓明,何承斌,童伟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8107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研究-研究生-教材;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研究-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论刑法学专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的基本理念1

第一节 刑法的品格1

一、刑法的法律属性1

二、刑法的机能7

三、刑法的调整对象8

第二节 刑法的道德评价10

一、道德与法律10

二、道德与刑法14

第三节 刑法的目的16

一、刑法目的的应有内容16

二、刑法目的的地位与作用23

一、中国刑法学研究方法的回顾24

第四节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24

二、中国刑法学研究方法规范与创新27

第二章 罪刑法定主义研究32

第一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含义和演进32

一、罪刑法定主义的含义32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演进33

第二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36

一、罪刑法定主义的理论基础37

二、罪刑法定主义的思想内涵40

第三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派生原则41

一、传统的派生原则(形式上)42

二、现代的派生原则(实质上)47

第四节 罪刑法定主义的现状和趋势50

一、犯罪化的概念52

第一节 犯罪化52

第三章 犯罪化和非犯罪化问题研究52

二、犯罪化的基准53

三、犯罪化的形式56

第二节 非犯罪化57

一、非犯罪化的概念57

二、非犯罪化的价值和理念58

三、非犯罪化的内容和类型61

第四章 犯罪构成理论研究64

第一节 犯罪构成的产生与发展64

一、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构成理论64

二、前苏联及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70

三、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71

一、犯罪构成的定义72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定义、特征与功能72

二、犯罪构成的特征73

三、犯罪构成的功能76

第三节 犯罪构成的要件与要素78

一、犯罪构成要件与要素的概念78

二、犯罪构成要素的分类78

三、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内容80

第四节 三大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比较83

一、三大法系犯罪构成结构比较83

二、三大法系犯罪构成结论比较86

第五节 我国犯罪构成的理论重构86

一、我国犯罪构成的几种理论重构模式86

二、本书的立场88

一、通说关于犯罪客体的认识90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性质90

第五章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研究90

二、法益学说92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定义93

一、犯罪客体的定义93

二、犯罪客体的分类96

第三节 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99

一、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机能肯定说99

二、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机能否定说99

三、本书的立场100

第四节 犯罪对象101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101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区别和联系103

三、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105

四、关于犯罪对象的几个特殊问题106

第六章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研究108

第一节 行为、危害行为与构成要件行为108

一、行为、危害行为与构成要件行为108

二、不作为110

三、关于持有117

第二节 结果、危害结果与构成要件结果118

一、结果抑或危害结果118

二、构成要件结果的含义与特征119

三、构成要件结果的种类121

第三节 因果关系的对象、意义及其判断122

一、因果关系的对象122

三、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124

二、因果关系的意义124

四、刑法因果关系判断中的几个问题131

五、关于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135

第七章 犯罪主体研究137

第一节 犯罪主体与犯罪主体要件137

第二节 自然人主体要件要素138

一、自然人主体的一般要件要素:刑事责任能力138

二、自然人主体的特殊要件要素:构成要件身份148

第三节 单位主体要件要素151

一、单位犯罪的含义辨析152

二、一般单位犯罪主体要件要素155

三、特殊单位犯罪主体要件要素157

一、构成要件事实的认识159

第一节 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及认识错误159

第八章 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研究159

二、违法性认识160

三、事实错误162

四、法律的错误168

第二节 犯罪过失中的注意义务168

一、犯罪过失的本质168

二、注意义务的内容169

三、注意义务的根据171

四、注意能力174

第三节 超过客观要件的主观要素175

一、犯罪目的176

二、倾向犯的内心倾向178

三、表现犯的内心状态179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沿革181

第九章 正当防卫研究181

第一节 正当防卫概述181

二、正当防卫的概念183

第二节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185

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的存在185

二、正当防卫的时机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189

三、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具备防卫心理193

四、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196

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不能造成重大不必要损害198

第三节 防卫过当问题198

一、防卫过当概述198

二、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201

三、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203

一、特殊防卫的性质204

第四节 特殊防卫问题204

二、特殊防卫的价值评价205

三、特殊防卫的适用207

第十章 犯罪的完成与未完成形态研究209

第一节 既遂标准问题209

一、既遂的含义209

二、各种犯罪类型的既遂210

第二节 未遂犯的基本问题212

一、着手的认定213

二、犯罪未达既遂的含义215

三、如何理解意志以外的原因216

四、可罚的不能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217

第三节 中止犯的认定223

一、中止犯的时间性条件224

二、中止犯的自动性条件225

三、中止犯的有效性条件227

四、放弃能够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定性228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研究230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230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230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233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239

一、任意的共同犯罪与必要的共同犯罪239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240

三、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240

四、一般共同犯罪与有组织共同犯罪241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分类与刑事责任242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概述242

二、各种法定共同犯罪人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243

三、共犯人的学理分类及其刑事责任245

第四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257

一、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257

二、共同犯罪中的身份问题258

三、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262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研究264

第一节 罪数的基本问题264

一、罪数的意义264

二、罪数的区分标准265

三、罪数的分类267

一、单纯一罪268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268

二、实质一罪之想象竞合犯269

三、法定一罪之结合犯272

四、法定一罪之结果加重犯274

五、法定一罪之集合犯278

第三节 科刑上一罪281

一、科刑上一罪之连续犯281

二、科刑上一罪之牵连犯283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研究287

第一节 刑事责任的一般理论287

一、刑事责任含义287

二、刑事责任的特征288

三、刑事责任的本质289

四、刑事责任与刑罚290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实现292

一、刑事责任的实现方法292

二、刑事责任的实现阶段293

第三节 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转换294

一、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区别294

二、刑、民法律责任的转换及其共性基础295

三、刑、民法律责任的转换与刑法观念的更新299

第十四章 刑罚的基本原理302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302

一、刑罚的定义302

二、刑罚的基本思想303

三、刑罚的原则305

一、对犯罪人的惩罚功能306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306

三、对被害人的安抚功能307

二、对犯罪人的矫治功能307

四、对社会其他成员的威慑功能308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308

一、刑罚目的基本理论308

二、我国刑罚的目的312

三、刑罚目的的实现313

第十五章 刑罚改革研究316

第一节 死刑(生命刑)316

一、死刑概述316

二、死刑的存废之争317

三、我国死刑存废去向前瞻321

一、自由刑概述325

第二节 自由刑325

二、自由刑的机能和局限326

三、短期自由刑存废之争326

四、短期自由刑的出路328

第三节 资格刑331

一、资格刑概述331

二、资格刑的机能334

三、我国刑法中资格刑的局限与完善335

第四节 财产刑337

一、财产刑概述337

二、我国刑法中的罚金刑339

三、我国刑法中的没收财产刑341

后记343

热门推荐